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的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丽 赵强 +2 位作者 盖鲁粤 杨庭树 曾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桥(SVG)和左乳内动脉桥(LIMAG)的转归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0年至2015年92例行CABG后症状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冠脉)自体血管造影和移植血管造影的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桥(SVG)和左乳内动脉桥(LIMAG)的转归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0年至2015年92例行CABG后症状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冠脉)自体血管造影和移植血管造影的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男性8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2.6±10.8)岁。52支LIMAG中,19支发生病变为LIMAG病变组,33支未发生病变为LIMAG无病变组;60支大隐静脉单独桥中,38支有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22支无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无病变组。统计分析SVG、LIMAG病变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其他临床特点如心绞痛复发时间、冠脉造影距离CABG时间等、大隐静脉桥血管移植方式(序贯桥和单独桥)、自身靶血管搭桥前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结果:平均症状复发时间(35.10±24.7)个月。共有移植血管146支,其中LIMAG 52支,SVG 94支(单独桥60支,序贯桥34支),LIMAG通畅率显著高于SVG(63.5%vs 44.7%,P=0.030)。SVG病变发生与CABG后症状复发时间呈正相关(OR=1.119,95%CI:1.002~1.249,P=0.046),与女性患者有相关倾向(P=0.065),与其他临床因素均不相关,而LIMA病变发生与各项临床因素均不相关。大隐静脉序贯桥通畅率明显高于单独桥(58.9%vs 36.7%,P=0.038)。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24支/14支)与无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者=17支/5支)的自体靶血管病变之间比较无差异(P=0.388);而LIMAG病变组中自体血管狭窄病变者明显多于LIMAG无病变组(LIMAG病变组:狭窄/闭塞=7支/12支;LIMAG无病变组:狭窄/闭塞=23支/10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CABG后桥血管发生病变与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术后SVG发生病变与CABG后心绞痛复发时间呈正相关。SVG序贯桥中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独桥。单独桥中CABG前自体靶血管血流状况将影响术后LIMAG的转归,而对SVG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物闭塞 血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刺激的间充质干细胞释放具有很强促血管新生功能的外泌体 被引量:11
2
作者 边素艳 刘宏斌 +1 位作者 刘宏伟 朱启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经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刺激所释放的外泌体促血管新生的活性变化。方法:接种人脐带MSC,贴壁过夜后换用含EPO(1 U/ml)和/或PDGF-BB(50 ng/ml)的α-MEM培养,72 h后应用超高速...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经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刺激所释放的外泌体促血管新生的活性变化。方法:接种人脐带MSC,贴壁过夜后换用含EPO(1 U/ml)和/或PDGF-BB(50 ng/ml)的α-MEM培养,72 h后应用超高速离心法收集培养上清中外泌体,流式细胞术测定外泌体的表面分子以确定其来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状及大小。将不同来源的外泌体(10μg/ml)加入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体系中,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Matrigel培养技术观察网状结构形成情况,并计网状结构数量。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人脐带MSC释放的微粒表达CD9、CD63和CD81,符合外泌体的表面分子特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呈囊性结构,直径为80 nm左右。未刺激组、EPO组、PDGF-BB组和EPO/PDGF-BB组外泌体蛋白含量,分别为256±124μg/10~8细胞、1021±392μg/10~8细胞、830±265μg/10~8细胞和2207±733μg/10~8细胞,经EPO或/和PDGF-BB刺激后,人脐带MSC释放外泌体的数量显著增加(P <0.01)。MTT实验结果显示,经过EPO和PDGF-BB刺激的MSC释放的外泌体,可明显促进人脐带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Matrigel实验发现,未刺激组、EPO组、PDGF-BB组和EPO/PDGF-BB组每视野网状结构数量分别为2.6±0.84、4.6±1.57、4.2±0.78和6.3±1.34,在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 <0.01),而且在混合因子处理组均高于单因子处理组(P <0.01)。结论:EPO和PDGF-BB可刺激脐带MSC释放外泌体,而且这种外泌体具有更强的促血管新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大鼠心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永进 颜梅生 盖鲁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2-908,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干预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活性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Ⅱ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差速脱壁法获取并纯化SD乳鼠CFs,将3,4代CFs分为:ang...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干预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活性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Ⅱ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差速脱壁法获取并纯化SD乳鼠CFs,将3,4代CFs分为:ang Ⅱ组、醛固酮组、ang Ⅱ+醛固酮组、ang Ⅱ+氯沙坦组、醛固酮+螺内酯组、对照组。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RT-PCR检测细胞中I型胶原前胶原A1(collagen,type I,alpha 1,COL1A1)、Ⅲ型胶原前胶原A1(collagen,type Ⅲ,alpha 1,COL3A1)以及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mRNA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COL1A1,COL3A1,MMP1,TIM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醛固酮可明显促进CFs增殖(增殖率分别为38.5%,28.5%;P<0.05),ang Ⅱ+醛固酮组的增殖率较ang Ⅱ、醛固酮单独干预组更高(增殖率54.4%,P<0.05),氯沙坦、螺内酯可显著抑制ang II、醛固酮诱导的细胞增殖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angⅡ,醛固酮可显著促进COL1A1,COL3A1,MM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同时抑制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氯沙坦、螺内酯可显著抑制ang Ⅱ、醛固酮诱导的COL1A1,COL3A1,MM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P<0.05),同时升高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Ang Ⅱ、醛固酮可促进体外培养CFs增殖和增加I,III型胶原表达;Ang Ⅱ、醛固酮同时干预时具有协同和叠加效应,而氯沙坦、螺内酯可抑制这一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MMPs/TIMPs的平衡,使心胶原代谢紊乱,增加CFs活性,促进心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氯沙坦 螺内酯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瑾 陈韬 +2 位作者 王青梅 汪奇 郭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后再狭窄、生存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93.94%(31/33)。术前、术后收缩压分别为(189.6±26.0)mmHg、(136.6±8.0)mmHg(t=9.117,P<0.001),舒张压分别为(121.6±21.7)mmHg、(81.1±11.5)mmHg(t=7.745,P<0.001)。无肾动脉破裂、夹层、分支堵塞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时间5~100个月,平均(40.4±26.1)个月,患者生存率100%(32/32)。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发育不良 肾动脉梗阻 经皮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转归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丽 赵强 盖鲁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8-1031,共4页
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是复杂冠脉病变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桥血管往往有再狭窄或闭塞等病变,桥血管病变也是造成术后缺血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综述分析移植血管的病变特征、转归和影响因素,对桥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 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是复杂冠脉病变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桥血管往往有再狭窄或闭塞等病变,桥血管病变也是造成术后缺血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综述分析移植血管的病变特征、转归和影响因素,对桥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桥血管病变 转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6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血管钙化大鼠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国栋 刘秀华 +2 位作者 白静 李瑞生 王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8-62,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的血管钙化大鼠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钙化组、白藜芦醇低剂量处理组和高剂量处理组等4组。6周后观察其血压、心功能指标、血清和主动脉碱性磷酸酶活...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的血管钙化大鼠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钙化组、白藜芦醇低剂量处理组和高剂量处理组等4组。6周后观察其血压、心功能指标、血清和主动脉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主动脉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钙化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率、收缩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末压、血清和主动脉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27.3%、8.8%、22.8%、47.5%、13.6%、19.0%、280%和265%(P<0.05或P<0.01)。与钙化组比较,白藜芦醇低剂量处理组的脉压差、血清和主动脉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和8.5%、34.5%和29.5%(P<0.05或P<0.01);白藜芦醇高剂量处理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收缩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末压、血清和主动脉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14.2%、13.6%、23.7%、10.0%、9.0%、53.1%和45.9%(P<0.05或P<0.01)。白藜芦醇高剂量与低剂量处理组相比其收缩压、脉压差、左室收缩末压、血清和主动脉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8.3%、16.7%、5.8%、28.4%和23.2%(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钙化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厚度增加,中膜弹力纤维紊乱,白藜芦醇处理组主动脉管壁厚度减小,弹力纤维排列有序。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有效降低血管钙化大鼠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大鼠 血管钙化 血压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伴外弹力膜扩张性血管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达琳 祝庆 +1 位作者 刘国树 康维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估冠状动脉(冠脉)管腔狭窄伴外弹力膜扩张性血管重构的临床研究。方法:10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男68例,女35例,年龄平均(60±11)岁;常规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测103处靶病变和参考血管处动脉粥样斑...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估冠状动脉(冠脉)管腔狭窄伴外弹力膜扩张性血管重构的临床研究。方法:10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男68例,女35例,年龄平均(60±11)岁;常规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测103处靶病变和参考血管处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学参数。将重构指数>1为正重构组(n=67),重构指数≤1为负重构组(n=36);计算靶病变处管腔面积与平均参考段的管腔面积的比值(称为管腔狭窄比值)。比较分析重构分组之间的斑块形态学特点,比较两组在病变处与参考段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管腔狭窄、外弹力膜扩张与斑块负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有5例ACS患者靶病变的管腔面积与平均参考血管的管腔面积相同,1例患者未见参考血管段的病变。102例存在参考血管段病变患者的资料统计显示,靶病变处与近端和远端参考段比较,斑块负荷的明显增加[依次为(71.76±9.17)%,(39.76±12.54)%,(32.38±13.97)%];管腔面积缩小[依次为(3.81±1.09)mm^2,(8.91±2.43)mm^2,(9.03±2.16)mm^2];靶病变处与远端参考段比较,病变处外弹力膜(EEM)面积缩小[(14.71±2.89)mm^2 vs(28.37±4.48)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管腔狭窄比值与斑块负荷呈负相关性(r=-0.84,P<0.001)而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性(r=0.70,P=0.007);重构指数与其他参数未见相关性。结论:ACS患者冠状动脉存在着管腔狭窄伴外弹力膜扩张的双向重构,管腔狭窄比值可能是评估重构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向重构 管腔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陈逸伦 李晶晶 +3 位作者 耿晓雯 高洁 任艺虹 刘国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的效果与患者自身肾功能的关系,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选取2014-01至2014-09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冠心病患者423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 FR)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的效果与患者自身肾功能的关系,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选取2014-01至2014-09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冠心病患者423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 FR)分为两组。eG FR≥90 ml/(min·1.73 m2)为冠心病无慢性肾病组共257例,男182例,女75例,平均年龄(60.39±11.09)岁;eG FR<90 ml/(min·1.73 m2)为冠心病慢性肾病组166例,男107例,女59例,平均年龄(65.80±10.84)岁。两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0.1 g/d和氯吡格雷75 mg/d>7 d,或者是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服用阿司匹林0.3 g和氯吡格雷300 mg的负荷量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率和花生四烯酸途径抑制率。结果:平均ADP受体抑制率冠心病无慢性肾病组[(64.9±27.2)%]高于冠心病慢性肾病组[(56.6±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按照ADP受体抑制率、与花生四烯酸途径抑制率临床评价标准,冠心病无慢性肾病组中仅对氯吡格雷不敏感例数[24例(9.4%)]与仅对阿司匹林不敏感例数[25例(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冠心病慢性肾病组中仅对氯吡格雷不敏感例数[21例(12.7%)]与仅对阿司匹林不敏感例数[11例(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时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率下降,药物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肾病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国产新型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膜增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长福 陈韵岱 +7 位作者 陈练 孙志军 盖鲁粤 刘宏斌 任艺虹 田峰 白启才 郭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新型国产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UMA)置入后内膜覆盖。方法入选22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原发冠状动脉病变需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UMA组(n=15)和对照组Endeavor组(n=7),术后9个月行光...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新型国产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UMA)置入后内膜覆盖。方法入选22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原发冠状动脉病变需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UMA组(n=15)和对照组Endeavor组(n=7),术后9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 BUMA组平均内膜增殖厚度显著小于Endeavor组(0.220±0.140mm对0.269±0.207mm,P<0.001);BUMA组无内膜覆盖百分率显著低于Endeavor组(5.65%对6.56%,P<0.001);BUMA组支架内管腔面积丢失显著小于Endeavor组有统计学差异[(34.87±11.50)%对(40.82±18.53)%,P=0.025]。结论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新型BUMA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药物洗脱支架 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燕 任艺虹 +3 位作者 周超飞 张庆考 刘国树 刘陪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1-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1-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冠脉造影证实AST/SST(AST/SST组)43例。按年龄、性别(3∶1)匹配原则抽取PCI术后未出现AST/SST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ST/SST平均时间(4.1±5.7)d。院内死亡率13.95%(6/43)。AST/SST组糖尿病比例及血肌酐、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AST/SST组支架置入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及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AST/SST组出现B2/C病变比例、支架贴壁不良比例和支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术后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比值比1.447,95%可信区间1.101~1.902,P=0.008)、急性心肌梗死(比值比7.177,95%可信区间1.956~26.328,P=0.003)、多支架置入(比值比2.186,95%可信区间1.326~3.604,P=0.002)、支架贴壁不良(比值比7.590,95%可信区间1.389~41.475,P=0.019)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值比0.988,95%可信区间0.979~0.998,P=0.016)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禹 杨菲菲 +8 位作者 陈练 任艺虹 张大为 张国明 张威 张慧 荆晶 王立军 白启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04至2008-06我院15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年龄62.5±10.82(38~83)岁,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左主干远端分叉分组,开口...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04至2008-06我院15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年龄62.5±10.82(38~83)岁,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左主干远端分叉分组,开口或体部病变为非分叉病变组(n=35),累及左主干远端或前降支、回旋支开口者为分叉病变组(n=115)。44例(29.33%,44/150)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48例(32.43%,48/148)在平均(10.02±7.47)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术后存活的148例患者中125例(84.45%)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9.86±8.46(1~43)月,分叉病变组的再发心绞痛率(33.68%vs13.33%,P=0.0467)明显高于非分叉病变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对MACE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4.17%vs17.65%,P=0.0446)。影响再狭窄的因素分析显示双支架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术(64.29%vs10.71%,P=0.0011)。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结果,经血管内超声指导MACE可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靶病变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旋磨和球囊预扩旋磨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婷 白静 +8 位作者 王禹 苏绍萍 张然 杨霞 黄亚 彭亮 汤喆 申文彬 农京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评价直接旋磨处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至2014-09我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7例,其缺血相关病变均为钙化病变。根据旋磨前是否进行球囊扩张,分为直接旋磨组81例和预扩旋磨组56例。比较两... 目的:评价直接旋磨处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至2014-09我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7例,其缺血相关病变均为钙化病变。根据旋磨前是否进行球囊扩张,分为直接旋磨组81例和预扩旋磨组56例。比较两组术中操作特征,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与预扩旋磨组比,直接旋磨组支架前使用球囊数量低(P=0.000)、最大后扩压力高(P=0.004)。直接旋磨组术中并发症显著低于预扩旋磨组(14.8%vs 32.1%,P=0.016);且术后即刻管腔获得率显著高于预扩旋磨组[(128.52±75.77)%vs(77.12±27.01)%,P=0.004]。与预扩旋磨组相比,直接旋磨组有较低的1年MACCE事件发生率(7.3%vs 23.6%,P=0.006)。Cox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旋磨处理钙化病变1年MACCE事件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旋磨前球囊扩张[风险比(HR)=8.166,95%可信区间(CI):1.872~35.614,P=0.005]、左主干病变(HR=13.649,95%CI:2.983~62.440,P=0.001)、术后最小管腔面积(HR=0.583,95%CI:0.378~0.879,P=0.010)、后扩(HR=0.066,95%CI:0.013~0.332,P=0.001)、射血分数大于40%(HR=0.019,95%CI:0.002~0.158,P=0.000)。结论:直接旋磨有较低的1年MACCE事件发生率。这一获益可能与直接旋磨可以进行有效球囊扩张、减少术中并发症、并获得足够的管腔面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旋磨术 钙化 生理性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对CT冠状动脉造影中Double-Flash扫描模式应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柏 汪奇 +2 位作者 周迎 杨晓波 陈韵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对Double-Flash模式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中的应用率的影响。方法对心率≤100次/分的258例受检者行CTCA检查。将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然心率组;B组为心率控制组,对其中心率>65次/分者静脉...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对Double-Flash模式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中的应用率的影响。方法对心率≤100次/分的258例受检者行CTCA检查。将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然心率组;B组为心率控制组,对其中心率>65次/分者静脉推注艾司洛尔注射液50mg。CTCA中对心率≤65次/分者应用Double-Flash模式扫描,对>65次/分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分别记录A、B两组中两种扫描模式的使用例数、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ouble-Flash扫描模式A组应用率为61.33%(92/150),B组为98.15%(10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ED)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3.54±0.85)mSv和(13.94±0.65)mGy,B组分别为(1.81±0.95)mSv和(3.07±0.62)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中无发生药物使用不良反应者。A组98.67%(148/150)、B组96.30%(104/108)图像可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提高CTCA中Double-Flash扫描模式的应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率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艾司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社区老年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现况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淼 何耀 +5 位作者 姜斌 吴蕾 王建华 杨姗姗 王义艳 李小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 MetS)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 MetS)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MetS诊断采用2009年国际统一标准。结果:共纳入2102名(其中男性848名,女1254名)社区老年人,年龄60~95(67.9±5.8)岁。 MetS患病率为59.1%,其中男性为50.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为65.2%(P<0.001)。 baPWV 8.2~45.6(20.0±4.4) m/s,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加(P<0.001)。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baPWV与体重指数(r=0.076,P=0.037)、收缩压(r=0.380,P<0.001)、舒张压(r=0.276,P<0.001)、甘油三酯(r=0.040,P=0.046)、空腹血糖(r=0.140,P<0.001)、餐后2小时血糖(r=0.121,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r=-0.128,P=0.048)。女性人群中, MetS的患病率、MetS组分数目随着baPWV数值增高逐步增加(趋势χ2检验P<0.05),而男性人群中增加趋势不显著。将baPWV水平按照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baPWV数值最低的一组作为参照组,第2组、第3组和最高组对MetS的OR值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分别为1.22(95%CI 0.83~1.79)、1.32(95%CI 0.90~1.93)、1.46(95%CI 1.00~2.14)和1.28(95%CI 0.93~1.77)、1.55(95%CI 1.12~2.16)、1.86(95%CI 1.32~2.61),趋势χ2检验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群baPWV水平与MetS显著相关,尤其在女性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 代谢综合征 横断面研究 老年人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功能水平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左西孟旦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慧 李丹丹 付振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后疗效。方法:入选DCM患者14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轻度心衰组(LVEF≤45%,n=15)、中度心衰组(LVEF≤40%,n=58)及重度心衰组(LVEF≤30%,n=72)。对...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后疗效。方法:入选DCM患者14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轻度心衰组(LVEF≤45%,n=15)、中度心衰组(LVEF≤40%,n=58)及重度心衰组(LVEF≤30%,n=72)。对比分析各组应用左西孟旦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的LVEF、左心房前后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轻、中、重度心衰各组应用左西孟旦后LVEF均有提高,但只有重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9±2.81)%,(26.06±3.59)%,P<0.05)。3组LAD、LVEDd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左西孟旦治疗后轻、中、重心衰各组BN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BNP水平(单位:pg/ml)轻度心衰组:1252.17±1435.39,604.80±631.87;中度心衰组:3206.90±2677.15,2369.78±2478.59;重度心衰组:6004.46±5041.59,4879.63±5302.42;P均<0.05],但各组治疗前后BNP差值及BNP治疗后下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DCM,短期内对轻、中、重度心衰患者心功能均有提高,且程度相当,但对心脏结构均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喜烈 汪剑锋 +3 位作者 李智 朱金秀 马一鸣 帅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12-1713,共2页
目的探讨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速)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经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速的患者61例,根据V1导联QRS波型特点分为左室起源室速组和右室起源室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QRS... 目的探讨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速)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经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速的患者61例,根据V1导联QRS波型特点分为左室起源室速组和右室起源室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QRS电轴、QRS时限、平均心室率和QT离散度(QTcd)等心电图参数。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室速发作前ST-T改变、室速发作时QTcd、平均心室率和QRS时限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起源室速组QRS电轴为(118±102)度,右室起源室速组QRS电轴为(67±45)度,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室速与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无关,QRS电轴对鉴别阵发性室速是起源于左心室还是右心室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心电描记术 QRS电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付振虹 沈明志 +5 位作者 薛桥 杨霞 田进文 李可 韩宝石 郭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作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2~2015年冬季在我院住院的1 2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发生AMI的255例。患者根据来源分为"候鸟人群"组(n=197)和海南人群组(n=58),比... 目的:探讨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作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2~2015年冬季在我院住院的1 2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发生AMI的255例。患者根据来源分为"候鸟人群"组(n=197)和海南人群组(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资料及院内转归。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候鸟人群"组患者到达海南后发生AMI的平均时间为(3.15±2.67)天。与海南人群组比较,"候鸟人群"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比例高[70.56%(139/197)vs 51.72%(30/58),P=0.003],冠状动脉单支+双支病变的比例高(P=0.009)、血栓抽吸的比例高(P=0.008),而支架置入的数量少(P=0.007);发生AMI后出现心原性休克的比例(12.69%vs 3.45%,P=0.044)和心原性休克+死亡的比例(16.24%vs 3.45%,P=0.022)均较高。结论:"候鸟人群"AMI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比例高,简单病变多、血栓抽吸多、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人群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医疗安全的智能清单系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南山 吕旭东 +3 位作者 杨智翔 刘昱圻 陈韵岱 段会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安全清单是一种规范化诊疗行为的有效工具,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安全清单要求医务工作者在诊疗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任务的准备情况或完成情况按临床规范进行核对,从而保证医疗安全。但传统的安全清单难与临床工作流程集成,对病人缺乏... 安全清单是一种规范化诊疗行为的有效工具,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安全清单要求医务工作者在诊疗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任务的准备情况或完成情况按临床规范进行核对,从而保证医疗安全。但传统的安全清单难与临床工作流程集成,对病人缺乏针对性,并且缺乏信息系统支持,因而临床应用效果不佳。通过研究清单的计算机化表达方法,将安全清单分解为诊疗流程、清单表格、医学算法和辅助信息等4个层次的知识;设计一套执行机制,利用工作流引擎和规则引擎对这些知识进行执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套智能清单系统来实现此机制。通过一个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清单案例,对系统进行评估。该系统将清单细化成11个对应于流程中关键场景的清单,在恰当时机将清单推送给预定义的医护人员,从而使清单融入他们的诊疗工作。每个场景的清单都是由预定义的医学算法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动态生成,从而确保清单的针对性。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支持智能清单的表达和执行,提供能够与诊疗流程集成的病人个体化清单,方便医护人员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安全 安全清单 工作流管理 临床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国明 王禹 +3 位作者 李天德 张大为 刘秀华 李玉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探讨乳酸延长局部组织酸中毒能否模拟后适应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损伤组、后适应组和乳酸组,每组18只。测定再灌注10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并在不同时间点... 目的: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探讨乳酸延长局部组织酸中毒能否模拟后适应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损伤组、后适应组和乳酸组,每组18只。测定再灌注10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并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心肌酶活力、心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心肌组织线粒体吸光度,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线粒体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10min后乳酸组与后适应组右心房血浆pH值相似(P>0.05)。再灌注1h后乳酸组和后适应组同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均显著抑制了线粒体吸光度的降低(P<0.05),但再灌注6h后乳酸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乳酸组和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未改变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Bcl-2和Bax的表达上乳酸组虽优于再灌注损伤组(P<0.05),但同后适应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乳酸组可不同程度降低心肌酶活力、凋亡指数和心肌梗死面积,但凋亡指数仍显著高于后适应组(P<0.05)。结论:乳酸可以部分模拟后适应带来的保护效应,局部酸中毒的短暂延长可能只是后适应最上游触发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适应 再灌注损伤 乳酸 酸中毒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