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洁 盖鲁粤 +1 位作者 杜洛山 姚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为强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用L...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为强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持续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与梗死相关的因素对是否在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梗死后多长时间发生心功能不全这二个方面的影响。结果  6 9例老年患者中男 5 8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70± 3)岁。参与分析 49例 ,其中心源性死亡 4例 (占 8.2 % ) ,心功能不全占 2 3例 (46 .9%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时间的推移 ,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概率逐年增高 ,梗死后 8~ 9年最明显。高龄、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后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是加速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阻止和延缓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有效干预治疗。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多次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是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血管化治疗及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糖尿病 ,可阻止和延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障碍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应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多中心经验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墨扬 周政 +21 位作者 陶凌 罗建方 董念国 张海波 方臻飞 姜楠 王焱 吴延庆 姜正明 安健 陈韵岱 苏晞 杨毅宁 刘继红 郭延松 彭小平 郭然 陈良龙 于波 何奔 陆方林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真实世界中采用第一代自膨胀式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共22个中心行TAVR的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根据CT核心实验室... 目的:探索我国真实世界中采用第一代自膨胀式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共22个中心行TAVR的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根据CT核心实验室判断将患者按Sievers分型分为0型二叶瓣组和1型二叶瓣组。通过基线、术中及短期随访指标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及致残性脑卒中。次要终点包括术中即刻不良事件指标;30 d随访指标:延迟冠状动脉阻塞及瓣环破裂、主要出血、新发永久起搏器植入、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共入选199例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平均年龄(71.77±8.13)岁,男性113例(56.8%),0型二叶瓣组121例(60.8%),1型二叶瓣组78例(39.2%)。所有患者均采用Venus-A瓣膜行TAVR治疗,术中无死亡、无冠状动脉闭塞、无瓣环破裂,1例(0.5%)患者急诊外科开胸,7例(3.5%)患者出现瓣膜移位,24例(12.1%)患者进行了第二枚瓣膜置换。释放后即刻4例(2.0%)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6例(3.0%)患者仍有残余狭窄。术后30 d随访,全因死亡率0.5%,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率0.5%,无延迟冠状动脉闭塞及瓣环破裂。新发永久起搏器植入19例(9.5%),1型二叶瓣组发生率高于0型二叶瓣组(19.2%vs.3.3%,P=0.023)。30 d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线有明显改善。5例(2.5%)患者仍存在中量及以上瓣周反流,0型二叶瓣组发生率高于1型二叶瓣组(4.1%vs.0%,P=0.034),1例(0.5%)患者仍有残余狭窄。结论:真实世界中采用Venus-A瓣膜行二叶瓣TAVR短期整体效果满意,体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自膨胀式瓣膜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拮抗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力兵 王洪叶 +1 位作者 马兰 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降脂药氟伐他汀抑制外源性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LPC组和氟伐他汀处理组,应用Langendorff装置行离体心脏灌注。LPC 5μmol/L灌注5 min后冲洗30 min;氟伐他汀组先灌注10μmol/... 目的探讨降脂药氟伐他汀抑制外源性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LPC组和氟伐他汀处理组,应用Langendorff装置行离体心脏灌注。LPC 5μmol/L灌注5 min后冲洗30 min;氟伐他汀组先灌注10μmol/L氟伐他汀30 min,然后灌注5μmol/L LPC 5 min。细胞膜电流测定部分: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LPC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电流的影响,并观察氟伐他汀的拮抗LPC的作用。结果 LPC可引起离体心脏严重的心律失常,以短阵室速和室颤常见,氟伐他汀可基本拮抗LPC的致心律失常作用;LPC可诱发心肌细胞的巨大非选择性阳离子电流(INSC),这一作用可被氟伐他汀显著抑制;LPC诱发的INSC亦可被小分子G蛋白Rho的抑制剂和Rho激酶抑制剂所拮抗。结论氟伐他汀通过抑制LPC诱发的非选择性阳离子电流来拮抗LPC的致心律失常作用,LPC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与小分子G蛋白Rho/Rho激酶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 心律失常 氟伐他汀 离子通道 Rho/Rho激酶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计达 沈洪 +1 位作者 孟庆义 刘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60-360,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狭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巩维如 石怀银 吴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 2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尸检冠状动脉完整剥离后连续取材 ,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及HE染色 ,光镜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 2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尸检冠状动脉完整剥离后连续取材 ,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及HE染色 ,光镜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选取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等相匹配的 2 1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结果  2 1例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死亡病例 ,共 10 76个冠状动脉取材块中 ,4级狭窄 5 49块 (5 1% ) ,3级狭窄 36 6块 (34 % ) ,2级狭窄 140块 (13% ) ,1级狭窄 2 1块 (2 % )。而 2 1例对照组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 10 2 0个冠状动脉取材块中 ,4级狭窄 44 9块 (44 % ) ,3级狭窄 377块 (37% ) ,2级狭窄 16 3块(16 % ) ,1级狭窄 31块 (3% )。 2 1例糖尿病组病例中 18例在冠状动脉内检出血栓 ,而对照组有 19例。糖尿病组 10 76个冠状动脉组织块中 ,粥样斑块 (指脂质中心超过斑块的 40 % )占 5 7% ,对照组 10 2 0个组织块中 ,粥样斑块占 49%。结论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影响 ,但与非糖尿病病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脏器损伤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意义
6
作者 郑华光 余霞君 于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观察分析
7
作者 马景林 翟兰兰 朱映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脑损伤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呼吸心跳骤停救治成功一例
8
作者 郝卫军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97-297,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