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洁 盖鲁粤 +1 位作者 杜洛山 姚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为强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用L...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为强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持续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与梗死相关的因素对是否在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梗死后多长时间发生心功能不全这二个方面的影响。结果  6 9例老年患者中男 5 8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70± 3)岁。参与分析 49例 ,其中心源性死亡 4例 (占 8.2 % ) ,心功能不全占 2 3例 (46 .9%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时间的推移 ,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概率逐年增高 ,梗死后 8~ 9年最明显。高龄、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后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是加速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阻止和延缓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有效干预治疗。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多次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是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血管化治疗及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糖尿病 ,可阻止和延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障碍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