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出血性疾病卵巢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茂强 陈凯 +5 位作者 段峰 刘凤永 王志军 王仲朴 李强 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06-610,共5页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术后、盆腔纤维肉瘤各1例。12例中,7例于第1次介入治疗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未能控制出血,第2次造影显示OVA参与出血的供血,5例于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发现OVA参与病变供血。栓塞OVA的材料用PVA3例、PVA+明胶海绵颗粒7例、PVA+明胶海绵颗粒+微型钢圈2例。结果选择性OVA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至宫腔(盆腔)10例、OVA参与病变供血2例,未显示髂内动脉和其他侧支参与供血。选择性栓塞OV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包括栓塞两侧OVA者4例、单侧者8例,未发生与栓塞术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经补充栓塞参与出血或病变的OVA后出血立即停止,住院期间未再复发出血。术后随访2周~36个月,3例术后2~3周子宫切除,1例盆腔纤维肉瘤术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盆腔动静脉畸形出院后仍有间歇少量阴道出血、未特殊处理,2例出现一过性卵巢功能减退症状,分别于术后3、4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其余7例在随访期间未复发出血、月经周期正常。结论OVA可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的供血,是导致常规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不能控制出血的原因之一。如发现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病变的供血,补充做OV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术 治疗性栓塞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筛查与耳聋出生缺陷干预 被引量:51
2
作者 韩明昱 楚严 +4 位作者 卢彦平 汪龙霞 康东洋 张昕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调查孕期女性对常见耳聋基因筛查的接受程度以及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方法对孕期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内容的宣传,每位受检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然后进行GJB2全基因测序,SLC26A4常见突变区... 目的调查孕期女性对常见耳聋基因筛查的接受程度以及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方法对孕期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内容的宣传,每位受检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然后进行GJB2全基因测序,SLC26A4常见突变区域(外显子7+8,19)及线粒体基因12SrRNA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并于孕妇生育后进行随访。结果 3205例孕期女性中,3000例同意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接受率达93.60%;共筛查出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者146例(4.86%),其中91例携带GJB2突变(3.03%),49例携带SLC26A4突变(1.63%);建议此140例GJB2/SLC26A4突变携带者的丈夫来进行相应基因检测,83例携带者的丈夫同意检测;6对夫妇被证实为同为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预测后代出现耳聋的风险为25%;4对夫妇同意进行耳聋产前诊断,确认1对夫妇的后代为遗传性耳聋患者。6例(0.20%)孕期女性携带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要终生严格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随访到的1936例孕期女性所生育后代的听力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在孕期女性中接受程度高,如果列入常规产前筛查项目之中,可初步实现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有效减少聋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诊断: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明确原因原发性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受精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新宇 张金玉 +2 位作者 林德伟 于妍 姚元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VF-ET 321周期,按不孕年限分为A组≥5年共165周期,B组不孕年限<5年共156周期,各组中又按受精方式分... 目的探讨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VF-ET 321周期,按不孕年限分为A组≥5年共165周期,B组不孕年限<5年共156周期,各组中又按受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ICSI),部分ICSI组,以同时期输卵管因素行常规IVF受精周期和男性因素ICSI受精周期作为对照。分析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受精低下发生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A组1VF受精率低于ICSI与部分ICSI受精率(分别为67.5%,82.0%和77.7%,P<0.05),且低于同期IVF对照组(76.3%);A组IVF受精低下发生率明显高于ICSI与部分ICSI(33.3%,8.3%与15.8%,P<O.05),B组IVF受精低下发生率为12.3%,低于A组IVF受精方式,但与同组ICSI与halfICSI间受精低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VF临床妊娠率21.1%,低于同期1VF对照组与同组ICSI与部分ICSI受精方式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43.3%与40.0%,P<0.05),且低于B组1VF妊娠率(50.0%,P<0.05)。结论无明确病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CSI可改善受精率,对于不孕年限长患者,存在受精障碍的可能性高,行halfICSI或全部ICSI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 受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分析(英文) 被引量:27
4
作者 赵恩锋 鲍嫘 +2 位作者 李超 宋磊 李亚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分析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5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 557例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0年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由1955~1964年的(56.27±8.45... 目的分析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5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 557例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0年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由1955~1964年的(56.27±8.45)岁降至1995~2004的(43.81±8.90)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构成比由3.42%升至24.91%.同时,临床早期(Ⅰ~Ⅱ期)的比例和非鳞癌的比例则逐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例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轻人宫颈癌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具有非鳞癌比例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和临床晚期(Ⅲ~Ⅳ期)比例高等显著特点.针对宫颈癌发病的新趋势和临床特点,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探索相应的治疗新方法十分必要.结论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具有明显年轻化、及临床早期比例和非鳞癌比例逐步升高的趋势.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年轻人宫颈癌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于生育年龄宫颈癌的治疗应充分考虑其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保留问题.新辅助动脉化疗是现代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流行病学 组织病理学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单纯囊性肿物超声定性诊断与穿刺治疗病例选择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晶 王军燕 +4 位作者 汪龙霞 关铮 李亚里 孙长坤 杨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超声定性诊断及其对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病例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5 2 6个有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声像图表现及 14 4个病变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5 2 6个肿物中超声定性诊断与病...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超声定性诊断及其对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病例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5 2 6个有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声像图表现及 14 4个病变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5 2 6个肿物中超声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 95 .6 % (5 0 3/ 5 2 6 )。部分卵巢囊性畸胎瘤、黏液性囊腺瘤、输卵管积脓、卵巢出血性囊肿或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可有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卵巢冠囊肿相似的声像图表现。超声介入治疗后复发者多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囊壁厚、囊内或囊壁有中等回声块状物或酒精凝固时间短者。包裹性积液和绝经后卵巢囊肿抗炎治疗或随访观察中可完全消失。结论 超声对盆腔囊性肿物的定性诊断率较高 ,但部分不典型病例仍有误诊可能。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前应观察 2~ 3个月经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肿物 超声检查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失重状态下雌、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结构及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恒 刘宁 +6 位作者 任宁涛 杨彦玲 李洁 雷伟 张永刚 张然 崔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6-1082,共7页
目的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为不同性别航天员飞行后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每组分别随机再分为2组... 目的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为不同性别航天员飞行后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每组分别随机再分为2组,尾部悬吊4周组和空白对照组。到期处死SD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 DEXA)测定L4椎体、股骨踝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小梁分析,改良丽春红染色方法进行骨组织切片染色,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生物力学测试机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不同性别悬吊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松质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表面积体积比(BS/B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悬吊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雄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1和2.7倍,雌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5和3.1倍;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雄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7.5%、26.4%、24.8%;雌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6.6%、33%、34%,力学强度显著下降。通过雌、雄性悬吊大鼠对比研究发现,雌性大鼠L4椎体、股骨髁部BMD,松质骨BV/TV、Tb.Th、TB.N、TB.N以及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BALP、TRAP雌性悬吊组较雄性悬吊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尾部悬吊雌、雄性大鼠4周后分别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骨小梁三维结构破坏、椎体及股骨生物力学显著下降、骨代谢失平衡,理论上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雌性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程度较雄性悬吊组更加明显。不同性别航天员骨量丢失及骨折的风险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并指导我们航天医疗工作方面进行个性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骨质疏松 SD大鼠 MICRO-CT 生化标志物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胚胎定位中饮水量与膀胱容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舒军萍 王海娇 +2 位作者 丁玉莲 徐静 丁晓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定位患者饮水量与膀胱容量的关系。方法依据子宫在盆腔中的不同解剖位置,将患者分为A组(子宫前倾前屈位)、B组(子宫水平位)和C组(子宫后倾后屈位)三组;每组分别饮水500mL、800mL和1 100mL,比较三组膀胱...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定位患者饮水量与膀胱容量的关系。方法依据子宫在盆腔中的不同解剖位置,将患者分为A组(子宫前倾前屈位)、B组(子宫水平位)和C组(子宫后倾后屈位)三组;每组分别饮水500mL、800mL和1 100mL,比较三组膀胱容量及在超声引导下子宫显像的清晰度、导尿以及宫颈钳使用的情况。结果三组相同饮水量者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饮水量500mL时B组超声引导下子宫显影清晰、C组71.43%子宫显影清晰;饮水量800mL时A组94.12%子宫显影清晰;三组饮水量1 100mL的患者均出现有导尿情况,A组14.71%使用宫颈钳辅助胚胎移植。结论前倾前屈位子宫者饮水量800mL、水平位及后屈后倾位子宫者饮水量500mL较适宜。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胚胎移植前,应重视了解患者子宫在盆腔中的具体位置,并做好术前排空膀胱再饮水以及不同饮水量的指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容量 饮水量 子宫位置 B超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4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元光 李亚里 +5 位作者 宋磊 彭红梅 李秀丽 李立安 黄柯 王玉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764-766,775,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腹腔镜和36例开腹手术治疗临床Ⅰ~Ⅱ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淋巴结...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腹腔镜和36例开腹手术治疗临床Ⅰ~Ⅱ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淋巴结切除数目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281.38±151.99ml,明显少于同期开腹手术者948.08±450.88ml(P<0.01);腹腔镜组淋巴结切除数25.48±6.69个,优于开腹手术组淋巴结切除17.00±3.90个(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为25.87±8.05h,开腹组为57.82±13.45h,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早期病例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颈癌 淋巴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晶 尚丽新 +5 位作者 李亚里 彭红梅 闫志风 徐黎明 吴楠 王树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生成高纯度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法。方法: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微环境,分三阶段诱导hESCs定向生成NSCs。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生成高纯度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法。方法: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微环境,分三阶段诱导hESCs定向生成NSCs。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胚胎干细胞标志和神经干细胞标志;NSCs分化实验对所诱导的NSCs的分化潜能进行检测。结果:体外培养的hESCs在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连续传代培养50代,仍保持SSEA-4,TRA-1-81阳性,表达Nanog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SSEA-4阳性表达率为83.44%;经三步法最终可诱导形成纯度高达90%以上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nestin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nestin阳性表达率为89.38%;诱导生成的细胞反复传代,仍表现为nestin阳性,并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模拟体内神经分化过程的三步诱导法,可诱导hESCs生成较高纯度的NSCs,并能较好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和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纤毛与Wnt信号通路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蔓丽 卢彦平 李亚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39,共7页
初级纤毛是一类以微管为基础结构的细胞器,其来源于细胞的母中心粒,锚定在细胞膜并如"天线"般突出细胞表面。作为细胞感受器,初级纤毛从环境中接受各种信号,传导至细胞内引起细胞反应。近期的研究表明,初级纤毛对与胚胎发育... 初级纤毛是一类以微管为基础结构的细胞器,其来源于细胞的母中心粒,锚定在细胞膜并如"天线"般突出细胞表面。作为细胞感受器,初级纤毛从环境中接受各种信号,传导至细胞内引起细胞反应。近期的研究表明,初级纤毛对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的Wnt信号通路的传导起重要作用。纤毛的损害可造成Wnt信号通路的异常,并引起胚胎中多类脏器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导致初级纤毛相关疾病的发生。文章主要阐述了初级纤毛与Wnt/β-catenin、Wnt/PCP通路及初级纤毛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对初级纤毛相关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初级纤毛与Wnt信号通路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对该类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纤毛 WNT信号通路 初级纤毛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岳晓静 牛子儒 +1 位作者 侯彩英 姚元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45-2048,共4页
探讨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回顾性地分析590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 探讨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回顾性地分析590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20.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阴道切缘受累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而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直径越大,浸润深度越深,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越差,阴道切缘受累,伴有脉管浸润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40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龙龙 张彦 +2 位作者 侯春梅 乔春霞 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8-512,共5页
CD40及其受体CD40L(CD154)是免疫应答中一对极其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CD40信号激发后通过MAPK(JNK、ERK、p38)途径、PI3K的级联反应及NF-κB和STAT途径等发挥效应。CD40信号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 CD40及其受体CD40L(CD154)是免疫应答中一对极其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CD40信号激发后通过MAPK(JNK、ERK、p38)途径、PI3K的级联反应及NF-κB和STAT途径等发挥效应。CD40信号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靶分子。目前,已经出现了多株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的抗CD40功能抗体,其中CHIR-12.12、SGN-40、CP-870,893等三株抗体发展最快,已先后进入了临床研究。本文对抗CD40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的问题包括CD40的分布,CD40的生理功能,CD40与肿瘤免疫,抗CD40单克隆抗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O 单克隆抗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ICC置管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舒军萍 蒋小栋 +2 位作者 方辉艳 刘阳 唐喆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对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操作法,即套管针穿刺见回血,撤出针芯后,一手拇指&qu...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对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操作法,即套管针穿刺见回血,撤出针芯后,一手拇指"堵"在插管鞘外部端,阻断血液从插管鞘流出,其他步骤同对照组。结果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观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操作法可减少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穿刺点周围皮肤的疼痛,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出血量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野菊花液药浴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婷婷 孟利 汪淑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野菊花药浴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效果。方法将184例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自制的0.25%、0.5%、1%野菊花液药浴,观察三种浓度野菊花液药浴对毒性红斑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浓度的野菊花液药浴均对新生儿毒性...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野菊花药浴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效果。方法将184例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自制的0.25%、0.5%、1%野菊花液药浴,观察三种浓度野菊花液药浴对毒性红斑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浓度的野菊花液药浴均对新生儿毒性红斑有效,其中,1%野菊花治疗毒性红斑总治愈率显著高于、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野菊花液药浴能有效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1%浓度可缩短治疗时间,对中、重度患儿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毒性红斑 野菊花 药浴 浓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并存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可歌 傅才英 柴德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并存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 6 0例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术前并存心脑血管病为研究组 36例 ,无心脑血管病为对照组 2 4例。结果 6 0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并存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 6 0例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术前并存心脑血管病为研究组 36例 ,无心脑血管病为对照组 2 4例。结果 6 0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共 6 3例 ,3例因故未行手术 ,6 0例经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无手术及术后近期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 2 9d和 19d (P<0 .0 5 ) ;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14和 6例次 (P<0 .0 5 )。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 ,手术病理分期 ,肿瘤组织学类型 ,术后 3年及 5年生存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癌伴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在围手术期积极治疗并存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心血管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兔椎间盘内磷脂酶A2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赓 任大江 +7 位作者 李洁 唐佩福 梁雨田 陶笙 张群 郭义柱 梁向党 王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28-42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方法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治疗组、非治疗组,治疗组在手术造模的同时进行PLDD治疗。2周后对各实验组动物分别测定L6神经根神经传导速度及椎间盘中的磷脂酶A2(...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方法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治疗组、非治疗组,治疗组在手术造模的同时进行PLDD治疗。2周后对各实验组动物分别测定L6神经根神经传导速度及椎间盘中的磷脂酶A2(PLA2)活性。结果非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快于非治疗组(P<0.001)。治疗组PLA2活性较非手术组显著降低(P<0.001);非治疗组PLA2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性升高(P<0.001)。结论椎间盘纤维环损伤后PLA2水平升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LDD可以降低受损后椎间盘内PLA2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 磷脂酶A2(PLA2)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素补充治疗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建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雌激素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外源性雌激素可以预防绝经后骨丢失,从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雌激素控制绝经症状也是其他药物不能取代的。但长期应用雌激素的安全性问题应予重视。应用前应权衡利弊,... 雌激素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外源性雌激素可以预防绝经后骨丢失,从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雌激素控制绝经症状也是其他药物不能取代的。但长期应用雌激素的安全性问题应予重视。应用前应权衡利弊,个体化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补充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移植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的研究
18
作者 巨瑛 罗亚宁 +3 位作者 王晓红 尹国武 闵保华 姚元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00-3602,共3页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移植(IVF-ET)胚胎,培养液中胚胎分泌的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探讨sHLA-G与IVF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3-6月,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进行试管婴儿的患者,体外单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通过ELISA法检...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移植(IVF-ET)胚胎,培养液中胚胎分泌的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探讨sHLA-G与IVF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3-6月,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进行试管婴儿的患者,体外单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sHLA-G的浓度。结果:在41例患者的84份胚胎培养液中,移植至少一个sHLA-G阳性胚胎的妊娠率69%,明显高于全部移植sHLA-G阴性的妊娠率18%(P<0.05)。结论:检测胚胎sHLA-G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辅助形态学评估选择胚胎移植,预测IVF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培养液 可溶性人白细胞相关抗原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周红辉 李亚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200-201,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芯片技术 良性 盆腔包块 恶性 子宫腔 粘膜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 测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初始滴速设置的研究
20
作者 孙婷婷 王金香 +1 位作者 郑修霞 朱秀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4期3-5,共3页
目的合理设置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的初始滴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输入缩宫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8例)与C组(28例),使用输液泵输入0.5%缩宫素液,三组分别以1、2、3gtt/min为初始滴速,此后根... 目的合理设置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的初始滴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输入缩宫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8例)与C组(28例),使用输液泵输入0.5%缩宫素液,三组分别以1、2、3gtt/min为初始滴速,此后根据宫缩每15分钟调整1次滴速,观察出现规律宫缩时所用的时间和滴速。结果静脉输注缩宫素后15min内A、B组无1例出现规律宫缩,C组有2例出现规律宫缩。22.5%孕妇在滴速续加至3~7gtt/min时出现规律宫缩。三组出现规律宫缩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组所用时间显著短于A、B组(P〈0.01,P〈0.05),B组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从安全和时效的角度考虑,使用输液泵输注0.5%缩宫素初始滴速以3gtt/min(12ml/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产 缩宫素 输液泵 初始滴速 子宫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