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管理现状——从医院到家庭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利 周珊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6期5-8,共4页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同属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相区别的是NSTEMI的心电图相关导联的ST段并不抬高,正是由于NSTEMI的这一特性,在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同属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相区别的是NSTEMI的心电图相关导联的ST段并不抬高,正是由于NSTEMI的这一特性,在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延误宝贵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UA 患者 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症 NSTEMI 胸痛中心 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2
2
作者 马锦玲 曹剑 +2 位作者 王玉堂 郭园园 孟庆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8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并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进行了比...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8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并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进行了比较。结果 816例患者中,766例(93.9%)最终确诊,包括:感染性疾病330例(40.4%),其中结核病占49.7%(164/330);结缔组织病281例(34.4%),其中成人斯蒂尔病占55.2%(155/281);恶性肿瘤89例(10.9%),其中淋巴瘤占56.2%(50/89),所有肺癌均合并有阻塞性肺炎;其他疾病66例(8.1%),其中克罗恩病占22.7%(15/66)。50例患者(6.1%)最终未确诊。老年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分别为49.4%和15.6%,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的32.0%(P=0.0000)和6.4%(P=0.0000);结缔组织病所占比例为17.9%,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的50.1%(P=0.0000)。结论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可最终确诊。感染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其中结核所占比例最高,以老年患者多见。结缔组织病和恶性肿瘤在FUO中也占有相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因分布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汪进良 焦顺昌 +1 位作者 叶平 李瑾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DerSimonian-Laird分析模型对有关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入选16篇文献共1070例患者,p53阳性患者53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DerSimonian-Laird分析模型对有关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入选16篇文献共1070例患者,p53阳性患者539例,p53阳性率50.4%。铂类化疗有效患者414例,合并有效率38.7%。异质性检验显示χ2=47.57,P<0.0001,文献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erSimonian-Laird法进行分析,合并优势比(OR)为1.37,95%可信区间0.84~2.24。结论NSCLC中p53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并不明显优于p53蛋白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53 化疗反应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尿酸和明胶酶A/B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骆雷鸣 范利 +5 位作者 杨雪 刘静 史军 薛浩 朱启伟 叶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95-897,共3页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尿酸、明胶酶A/B(MMP2、MMP9)和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方法入选110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AV)组、辛伐他汀(SV)组和对照(NC)组进行治疗,比较治疗1...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尿酸、明胶酶A/B(MMP2、MMP9)和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方法入选110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AV)组、辛伐他汀(SV)组和对照(NC)组进行治疗,比较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血尿酸、MMP2、MMP9水平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治疗组患者TC、LDL-C、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P<0·05),两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治疗组患者MMP2、MMP9不同程度下降,SV组降幅更大;AV组患者血尿酸显著降低,SV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在治疗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时,他汀类药物的选择以阿托伐他汀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高尿酸血症 明胶酶A 明胶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肖铁卉 王士雯 +4 位作者 陈艳明 陈琪 张新勇 颜伟 黄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60岁以上老年女性,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II~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对不同心功能级别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和Hb水平及血清肌酐水...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60岁以上老年女性,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II~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对不同心功能级别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和Hb水平及血清肌酐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随访1年,对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Hb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降低,贫血发生率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呈升高趋势;患者血清肌酐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逐渐升高。随访期间,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心力衰竭加重的患者比例、平均住院次数≥2次的患者比例、平均住院时间≥30d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女性CHF患者中贫血的发生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应积极纠正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贫血 血红蛋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高鹏 刘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低分子肝素是一类抗凝药物,由肝素解聚而成,其在预防或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中,低分子肝素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近年来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静脉血栓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发 衣志勇 +8 位作者 蒋知新 范利 李小鹰 李美芹 张波 査政 刘亚巍 袁凤仪 曹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评估发病早期外周血超敏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明确诊断的ACS患者480例,测定入院首次(发病<12 h)外周血PAPP-A水平,并随访观察第1、6个月和≥12个月时心血管不... 目的评估发病早期外周血超敏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明确诊断的ACS患者480例,测定入院首次(发病<12 h)外周血PAPP-A水平,并随访观察第1、6个月和≥12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PAPP-A最高5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值组(≥26.08μg/L)和低值组(<26.08μg/L),分析PAPP-A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与PAPP-A低值组相比,PAPP-A高值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随着随访时间明显增加,其第1、6个月和≥12个月的OR值分别为4.76、4.3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PAPP-A高值组患者的心肌梗死(MI)+心因性死亡(CD)事件在第1、6个月和≥12个月的OR值分别为为9.81、6.08、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PP-A是ACS患者近期、中期和远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病早期PAPP-A水平升高是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心脏局部舒张功能减退的首发部位 被引量:3
8
作者 武彩娥 叶平 +1 位作者 骆雷鸣 盛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局部舒张功能减退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不同病程和血压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61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40名。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右房室瓣环侧壁处(RAVP1)、右房室... 目的:观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局部舒张功能减退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不同病程和血压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61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40名。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右房室瓣环侧壁处(RAVP1)、右房室瓣环室间隔处(RAVP2)、左房室瓣环室间隔处(LAVP1),左房室瓣环侧壁处(LAVP2)四点的舒张早期(Em)及舒张晚期(Am)的速度峰值,计算二者的比值,比较两组间及高血压组内(按血压级别及患病年限划分)各点Em/Am比值<1(定义为局部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局部舒张功能减退的不同部位发生率大小的排序一致。Em/Am比值<1的发生率,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除外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和右心室侧壁三点均存在Em/Am<1的患者,当右心室侧壁Em/Am<1时,单独室间隔比单独左心室侧壁Em/Am<1的发生率高(P<0.001);当RAVP1处发生Em/Am<1(77例)时,LAVP2处Em/Am<1的发生率为16.9%(13/77),当LAVP2处发生Em/Am<1(13例)时,RAVP1处Em/Am<1的发生率为92.3%(12/13),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Em/Am<1不同部位组合构成比的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内:2级者、3级者与1级者比较、三个不同病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高血压级别的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减退范围扩大,并呈现从右心室、室间隔到左心室范围扩展的趋势,提示右心室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局部舒张功能减退的首发部位;但尚需对高血压进程中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减退部位的变化规律作动态观察,方能确定上述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舒张功能 左心室 右心室 组织速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B型利钠肽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宇 陈倩 +1 位作者 张丽 杨庭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93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时测定血清TSH和BNP浓度。结果TSH升高(>5.5μIU/ml)患者(n=46)血清BNP为(1011.07±238.27)pg/ml,高于TSH...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93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时测定血清TSH和BNP浓度。结果TSH升高(>5.5μIU/ml)患者(n=46)血清BNP为(1011.07±238.27)pg/ml,高于TSH正常(0.35~5.5μIU/ml)的患者(n=47)(769.36±169.55)pg/ml(P<0.05)。结论老年舒张性心衰伴TSH升高患者,血清BNP升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 促甲状腺激素(TSH) B型利钠肽(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CT分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启才 李珊 +2 位作者 杨庭树 盖鲁粤 王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DCT)确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类型。方法:利用MDCT对分叉病变分叉远端(分叉嵴平面)和分叉近端(分支入口平面)定性、定量分析,研究MDCT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特点,提出分叉病变的CT分型。结果:MDCT对分叉近...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DCT)确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类型。方法:利用MDCT对分叉病变分叉远端(分叉嵴平面)和分叉近端(分支入口平面)定性、定量分析,研究MDCT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特点,提出分叉病变的CT分型。结果:MDCT对分叉近端和远端斑块定性分析无明显区别;分叉两侧外弹力膜面积(16.48±4.51mm2,12.12±3.84mm2,P=0.000)、参照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5.75±4.30mm2,12.71±4.02mm2,P=0.003)、偏心指数(1.24±0.50,4.61±2.06,P=0.000)、斑块分布弧度(352.42±16.52,228.40±36.90,P=0.000)、重塑指数(1.05±0.05,0.95±0.04,P=0.000)有明显区别;CT下分叉病变可以分为6种类型。结论:MDCT下分叉病变可以分为6种类型,对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保护乳鼠心肌细胞与ATP敏感性钾通道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浩 叶平 +3 位作者 李泱 李宗斌 王琳 王兆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溶媒组、缺氧复氧组、0.1μmol/L吡格列酮组、1.0μmol/L吡格列酮组、2.0μmol/L吡格列酮组、...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溶媒组、缺氧复氧组、0.1μmol/L吡格列酮组、1.0μmol/L吡格列酮组、2.0μmol/L吡格列酮组、2.0μmol/L吡格列酮+GW9662组(GW9662组),药物预处理24h后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利用膜联蛋白-v与溴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利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单位的表达。结果0.1、1.0、2.0μmol/L吡格列酮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与缺氧复氧组及GW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1.0、2.0μmol/L吡格列酮组心肌细胞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亚单位Kir6.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缺氧复氧组及GW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sarcKATP)亚单位Kir6.2mRNA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及上调mitoKATP通道亚单位表达有关,sarcKATP未参与这种保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肌细胞 心脏 缺氧复氧ATP敏感性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肌过表达肌浆网Ca^(2+)-ATP酶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治卿 李小鹰 +4 位作者 鲁晓春 杨广 米亚非 周声安 叶卫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研究心肌注射法转导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安全性。方法检测SER-CA2a基因转导心力衰竭犬的心肌酶学、心肌组织内cAMP含量、心肌耗氧量、心律失常及系统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结果 SER-CA2a基因转导治疗... 目的研究心肌注射法转导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安全性。方法检测SER-CA2a基因转导心力衰竭犬的心肌酶学、心肌组织内cAMP含量、心肌耗氧量、心律失常及系统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结果 SER-CA2a基因转导治疗不增加细胞内cAMP浓度,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心肌氧耗未增加,未引起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肝肾功能的损伤。结论 SERCA2a基因转导是一种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肌浆网Ca2+-ATP酶 基因治疗 心肌注射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安装临时起搏器引起急性心包填塞的抢救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洋玉 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54-2354,2366,共2页
老年患者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外科手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够扩大手术适应症,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使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急性心包填塞是由于冠脉破裂、心肌穿孔等原因造成的心包腔内积液致使心脏收缩舒张严重受阻,心... 老年患者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外科手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够扩大手术适应症,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使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急性心包填塞是由于冠脉破裂、心肌穿孔等原因造成的心包腔内积液致使心脏收缩舒张严重受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急症。我科于2009年2月7日收治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拔除起搏电极引起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起搏器 急性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瑾 李建 王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1870-187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UAP患者,按我国UAP临床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另选择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MMP-9浓度。结...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UAP患者,按我国UAP临床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另选择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MMP-9浓度。结果中危、高危组与低危、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MMP-9浓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危组与中危组、低危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浓度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浓度对UAP危险分层有较好的判断价值,高MMP-9浓度使UAP危险分层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危险分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