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
被引量:
21
1
作者
彭楠
周明
+6 位作者
朱亚琼
王秋华
李晓瑛
黎春华
郭燕梅
陈蔚
戴建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 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 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肌力,单腿站立测试、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测试、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疑肌少症组年龄较大(P〈0.05)。双侧下肢肌群肌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步速呈弱相关(r=0.121~0.227,P〈0.05),胫前肌肌力与步速无显著相关性(P〉0.05)。步速与单腿站立试验呈弱相关(r=0.121~0.236,P〈0.05),与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试验评分呈中度相关(r=0.479~0.584,P〈0.001),与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02,P〈0.001);除功能性伸展测试(P=0.28)外,其他测试两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诊断肌少症不能仅依靠肌力,还应结合功能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肌力
下肢
步速
单腿站立试验
BERG平衡量表
功能性步态测试
计时起立-走测试
功能性伸展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焦伟国
瓮长水
+3 位作者
朱才兴
刘立明
成忠实
王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比较美国手部疗法协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推荐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左手和右手的握力,各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
目的比较美国手部疗法协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推荐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左手和右手的握力,各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标准测试方式所测得的左、右手的握力小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的左、右手的握力(P<0.05)。结论两种标准化测试方式有显著差异。建议临床研究握力需统一测试方式,并建议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推荐的测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测试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膝关节内侧移位者踝背屈活动度及腓肠肌、胫前肌表面肌电特征
3
作者
黎发根
瓮长水
+4 位作者
王娜
刘立明
焦伟国
蒋天裕
李绍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完善膝关节损伤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男性青年志愿者中选取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标准量角器测量各组踝背屈被动活动范围(PROM)并进行比较,用表面肌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完善膝关节损伤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男性青年志愿者中选取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标准量角器测量各组踝背屈被动活动范围(PROM)并进行比较,用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试单腿下蹲过程中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胫前肌的表面肌电图,比较两组间的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结果:MKD组踝背屈PROM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MKD组单腿下蹲时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胫前肌肌电RM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P<0.01)。结论:膝关节内侧移位的发生机制之一可能是踝背屈活动受限和腓肠肌/胫前肌的共激活,对膝关节损伤的防治应设法降低腓肠肌、胫前肌的激活强度,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移位
踝背屈
腓肠肌
胫前肌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
被引量:
21
1
作者
彭楠
周明
朱亚琼
王秋华
李晓瑛
黎春华
郭燕梅
陈蔚
戴建业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文摘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 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肌力,单腿站立测试、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测试、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疑肌少症组年龄较大(P〈0.05)。双侧下肢肌群肌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步速呈弱相关(r=0.121~0.227,P〈0.05),胫前肌肌力与步速无显著相关性(P〉0.05)。步速与单腿站立试验呈弱相关(r=0.121~0.236,P〈0.05),与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试验评分呈中度相关(r=0.479~0.584,P〈0.001),与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02,P〈0.001);除功能性伸展测试(P=0.28)外,其他测试两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诊断肌少症不能仅依靠肌力,还应结合功能性活动。
关键词
肌少症
肌力
下肢
步速
单腿站立试验
BERG平衡量表
功能性步态测试
计时起立-走测试
功能性伸展测试
Keywords
sarcopenia
muscle strength
lower extremities
gait speed
One Leg Standing Test
Berg Balance Scale
Functional Gait Assessment
Timed Up and Go Test
Functional Stretch Test
分类号
R68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焦伟国
瓮长水
朱才兴
刘立明
成忠实
王娜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基金
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200626Z00058)
文摘
目的比较美国手部疗法协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推荐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左手和右手的握力,各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标准测试方式所测得的左、右手的握力小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的左、右手的握力(P<0.05)。结论两种标准化测试方式有显著差异。建议临床研究握力需统一测试方式,并建议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推荐的测试方式。
关键词
握力
测试
青年
Keywords
grip strength
measurement
young
分类号
R49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膝关节内侧移位者踝背屈活动度及腓肠肌、胫前肌表面肌电特征
3
作者
黎发根
瓮长水
王娜
刘立明
焦伟国
蒋天裕
李绍旦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康复医学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医科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6,共3页
基金
总后勤部卫生部保健专项课题项目(No.13BJZ53)
文摘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完善膝关节损伤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男性青年志愿者中选取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标准量角器测量各组踝背屈被动活动范围(PROM)并进行比较,用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试单腿下蹲过程中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胫前肌的表面肌电图,比较两组间的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结果:MKD组踝背屈PROM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MKD组单腿下蹲时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胫前肌肌电RM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P<0.01)。结论:膝关节内侧移位的发生机制之一可能是踝背屈活动受限和腓肠肌/胫前肌的共激活,对膝关节损伤的防治应设法降低腓肠肌、胫前肌的激活强度,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移位
踝背屈
腓肠肌
胫前肌
表面肌电
Keywords
medial knee displacement,ankle dorsiflexion,gastrocnemius,tibialis anterior
分类号
R87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
彭楠
周明
朱亚琼
王秋华
李晓瑛
黎春华
郭燕梅
陈蔚
戴建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
焦伟国
瓮长水
朱才兴
刘立明
成忠实
王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膝关节内侧移位者踝背屈活动度及腓肠肌、胫前肌表面肌电特征
黎发根
瓮长水
王娜
刘立明
焦伟国
蒋天裕
李绍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