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神经血管内治疗学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宝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653-1654,共2页
关键词 介入神经血管内治疗学 现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甲状腺囊肿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蔡文佳 董宝玮 +2 位作者 梁萍 于晓玲 于明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39例甲状腺囊肿患者,行PEI治疗,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共治疗44个病灶,治疗前囊肿体积为0.5~140.1ml,中...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39例甲状腺囊肿患者,行PEI治疗,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共治疗44个病灶,治疗前囊肿体积为0.5~140.1ml,中位体积7.5ml,治疗后6个月囊肿体积为0~1.5ml,中位体积0.1ml,治疗前后囊肿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I治疗有效率为94.87%(37/39),显著有效率为92.31%(36/39)。2例(2/39,5.13%)发生出血,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PEI治疗甲状腺囊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虽然存在出血风险,术前严格把握适应证,出血后妥善处理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甲状腺囊肿 乙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凤永 王茂强 +2 位作者 段峰 王志军 王仲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07-810,共4页
目的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例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原因有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后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2例、经皮穿刺右肾盂造瘘术后1例、肾脏肿瘤局部切除术后... 目的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例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原因有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后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2例、经皮穿刺右肾盂造瘘术后1例、肾脏肿瘤局部切除术后1例。临床表现有失血性休克7例、患侧剧烈腰痛7例、血尿8例;CT和超声波检查发现肾脏周围血肿8例。栓塞材料用微型钢丝圈7例、普通钢丝圈2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5例、用明胶海绵碎粒2例。结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动静脉瘘6例、假性动脉瘤2例、肾实质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溢1例。本组9例均栓塞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异常血管消失,正常分支保留。7例失血症状明显者,栓塞后经给予补充血容量、失血症状迅速改善;7例剧烈腰痛者,术后2~4d腰痛消失;血尿8例,术后2~14d消失。术后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3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其中2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超声复查显示肾周围血肿于2~4个月逐渐吸收。随访6~78个月(平均38个月),4例死于原发疾病,5例健在、未再针对肾脏损伤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未再发生出血,血肌酐、尿素测定属正常范围。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是治疗医源性肾脏血管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损伤 肾动脉造影术 肾动脉 治疗性栓塞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血管造影特征和缺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丽 盖鲁粤 +4 位作者 杨庭树 陈练 刘宏斌 孙志军 杜洛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总结其自体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病变特点,分阶段归纳心肌...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总结其自体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病变特点,分阶段归纳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74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3±9.3)岁,平均复查时间(37.79±37.65)个月。共174支移植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桥44支,大隐静脉桥126支,桡动脉桥4支。左乳内动脉桥完全闭塞20.5%(9/44),狭窄18.2%(8/44);静脉桥闭塞40.5%(51/126),狭窄7.1%(9/126);4例桡动脉搭桥,2例有狭窄;竞争血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2.2%(9/74);32.5%(24/74)的患者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13.5%(10/74)的患者存在再血管化不完全;CABG术后早期(1个月以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左乳内动脉桥吻合口狭窄(占50%),1年以内主要与静脉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占44.7%),而1年和5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6.7%)。45.8%(34/74)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9.5%(7/74)的患者行再次外科搭桥(reCABG),29.7%(22/74)接受了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PCI),12.2%(9/74) 行桥血管的介入治疗。移植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接近90%,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72.2%。结论:CABG后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可以复发,其中移植血管病变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有再血管化不完全、自体血管病变加重等,自体血管和狭窄桥血管的介入治疗对CABG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仍然是可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缺血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灰阶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芳 张晶 +2 位作者 韩治宇 周洪雨 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例接受PMA治疗的患者,共21个病灶(13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病)。消融前常规观察病变位置、回声及血供特点,消融中以灰阶超声监测...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例接受PMA治疗的患者,共21个病灶(13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病)。消融前常规观察病变位置、回声及血供特点,消融中以灰阶超声监测消融区高回声范围,消融后即刻测量、计算高回声体积,并与CEUS测量无增强区体积进行比较。结果灰阶超声显示消融前病变均为偏低回声。微波辐射开始约3s,辐射点周围组织回声即增高,并随时间延长而呈球形或类球形增大,子宫肌瘤以高回声达到肌瘤被膜时停止微波辐射,子宫腺肌病以高回声达到病灶内缘0.3cm时停止消融,高回声范围不再增大。消融后即刻灰阶超声高回声范围[(97.94±72.88)cm3]与CEUS无增强区范围[(88.82±70.06)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手术期灰阶声像图变化特点鲜明;高回声范围可粗略代表凝固坏死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 平滑肌瘤 子宫腺肌病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应用指南 被引量:63
6
作者 梁萍 郑荣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1,共7页
HBV感染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全球约2.4亿人感染HBV[1],我国慢性HBV感染者达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2]。CHB也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之一,分别占60%和80%[3],严重危害健康。全球每年约有6... HBV感染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全球约2.4亿人感染HBV[1],我国慢性HBV感染者达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2]。CHB也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之一,分别占60%和80%[3],严重危害健康。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HCC[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莹 于晓玲 +5 位作者 梁萍 刘方义 程志刚 韩治宇 于杰 于明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胰腺占位性病变需行穿刺活检、但常规超声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行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至少6个月,以术后病... 目的探讨应用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胰腺占位性病变需行穿刺活检、但常规超声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行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至少6个月,以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本组穿刺活检满意率为95.92%(47/49),取材满意者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7.87%(46/47)。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及胆汁性腹膜炎各1例(1/49,2.04%)。结论对于常规超声不能准确定位的胰腺占位性病变,以CEUS引导穿刺可以提高取材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帧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韩玮 李志坚 +2 位作者 盖鲁粤 王立军 杜洛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评价计帧法测定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 (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溶栓失败后的挽救性PTCA治疗 ,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住院期间... 目的 :评价计帧法测定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 (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溶栓失败后的挽救性PTCA治疗 ,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心脏不良事件分为有心脏不良事件组 ( 2 6例 )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 ( 64例 ) ,用计帧法测定梗死相关动脉的CTFC ,以CTFC 3 0帧为界将患者分为血流正常者和血流缓慢者两部分 ,观察两部分患者心功能、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CTFC平均为 3 6 78± 16 3 2帧 ,左心室射血分数和CTFC负相关 (γ =-0 64P =0 0 1) ,住院期间有心脏不良事件组CTFC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 ( 5 1 91± 18 2 1vs .2 5 73± 7 7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TFC和心脏不良事件有良好的相关性 [OR =-1 73 ,95 %可信限 (CI) =-1 3 4~ -2 2 3 ,P =0 0 1]。ROC曲线分析表明CTFC能较好地预测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血流正常和血流缓慢患者间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计帧法测定CTFC是一种较好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 ,其结果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计帧法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信号强度预测子宫肌瘤微波消融能量的可行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马霞 张晶 +5 位作者 韩治宇 蔡剑鸣 周洪雨 徐瑞芳 杨宇 郝艳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MR T2WI信号强度预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可行性。方法于超声引导对14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97个病灶)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其中42例(49个病灶)于微波消融术前、术后进行盆腔平扫+MR增强扫描。微波消融功率为50W,微... 目的探讨根据MR T2WI信号强度预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可行性。方法于超声引导对14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97个病灶)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其中42例(49个病灶)于微波消融术前、术后进行盆腔平扫+MR增强扫描。微波消融功率为50W,微波天线型号均为T11a。术前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层信号强度为标准,将子宫肌瘤分为高、等、低信号3组;消融后测量增强MRI中无灌注区体积作为消融体积,对子宫肌瘤微波消融能效因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等、高信号组子宫肌瘤微波消融平均能效因子分别为(685.01±206.27)J/cm3、(702.70±254.25)J/cm3和(945.12±321.83)J/cm3,高信号组与低信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瘤的信号强度可初步预测微波消融所需能量;微波消融中,T2WI呈高信号的子宫肌瘤所需能量高于呈低信号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微波 消融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戚彩 于晓玲 +3 位作者 梁萍 程志刚 刘方义 韩治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例(14个病灶)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脏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技术有效率为92.86%(13/14)。术后1例...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例(14个病灶)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脏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技术有效率为92.86%(13/14)。术后1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出现疼痛,1例病灶靠近膈肌者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因疼痛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的1个病灶于治疗后3个月出现局部进展;另外13个病灶微波治疗后在增强影像中均未见强化,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缩小。结论微波消融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瘤转移 微波消融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疗效的超声造影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鑫 梁萍 +6 位作者 于晓玲 于杰 程志刚 韩志宇 刘方义 穆梦娟 陈超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CEUS)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2006年3月-2013年7月,105例肾细胞癌患者109个病灶,平均直径(3.1±1.3)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3 d,CEUS...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CEUS)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2006年3月-2013年7月,105例肾细胞癌患者109个病灶,平均直径(3.1±1.3)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3 d,CEUS对消融区检查结果与同期增强CT/MRI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近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随后1、3和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CEUS和CT/MRI检查,对远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微波消融后3 d,CEUS检查显示94个(94/109,86.2%)病灶呈完全消融状态,15个(15/109,13.8%)病灶有残癌。其中,13个(13/15,86.7%)残癌病灶由同期增强CT/MRI检查或活检病理证实。 CEUS对微波消融肾癌近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9%、98.2%、86.7%和100%。在3-90个月(中位24.6个月)的随访期内, CEUS检查显示有7例复发(1例肾实质内、2例外凸靠近肠道及4例内凸靠近肾盂),其中6例与同期CT/MRI检查相一致,CEUS对消融区的远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9.0%、98.2%、85.7%和99.0%。结论实时灰阶CEUS在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疗效方面具有灵敏、准确、便捷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微波消融 肾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复发转移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彬 杨宇飞 +4 位作者 吴煜 韩志宇 程志刚 于晓玲 梁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640-1645,共6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消融时间在2011年11月1日-2012年5月31日间的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服用中药为暴露因素,根据服用中药时间...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消融时间在2011年11月1日-2012年5月31日间的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服用中药为暴露因素,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分高暴露、低暴露和无暴露3个队列。结果:共入组患者180例(高暴露组65例、低暴露组56例、无暴露组59例),三组治疗后3个月主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暴露组下降分值更多,但与其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低暴露组、高暴露组治疗后3个月NK样T细胞与无暴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三组患者2年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8.6%、57.4%、33.3%,高暴露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无暴露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微波消融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消融后的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治疗 复发 转移 中医药治疗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机械指数对比脉冲系列成像分析肝局灶性脂肪浸润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利平 董宝玮 于晓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是否存在血流灌注的差异。方法应用低机械指数对比脉冲系列成像技术分析20例25处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比较常规超声回声强度、定量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效应。结果常规超...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是否存在血流灌注的差异。方法应用低机械指数对比脉冲系列成像技术分析20例25处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比较常规超声回声强度、定量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效应。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时,局灶脂肪浸润回声强度高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P<0.001);在超声造影25s时局灶脂肪浸润增强强度低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P=0.001),在60s、120s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在动脉期可以存在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局灶性脂肪浸润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监测兔肾VX2移植瘤生长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大鹍 李猛 +4 位作者 陈敏 董宝玮 梁萍 于晓玲 王希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监测兔肾VX2移植瘤生长及评价其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包埋法建立20只兔肾VX2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于植瘤后1~4周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结束后切除荷瘤肾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监测兔肾VX2移植瘤生长及评价其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包埋法建立20只兔肾VX2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于植瘤后1~4周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结束后切除荷瘤肾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动物均成功建模,超声造影测量的各组肿瘤大小与实体标本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存在一致性。各组兔肾VX2移植瘤超声造影均呈低增强表现,强度弱于肾实质。植瘤后1~2周,主要表现为肿瘤大部增强(7/10),在植瘤后3~4周,主要呈现肿瘤周边增强(8/10)。结论 超声造影可准确显示兔肾VX2移植肿瘤的边界和肿瘤内部的血流灌注特点,在监测兔肾VX2移植瘤的生长和评估移植瘤特性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肾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春喜 韩丽娜 +4 位作者 师兰香 范红艳 李丽敏 肖越勇 彭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502-503,共2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等微创技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syndrome,K-TS)的临床经验。方法1989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32例K-TS,对深部异常的动静脉瘘和下肢异常的动脉侧枝进行栓塞治疗,...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等微创技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syndrome,K-TS)的临床经验。方法1989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32例K-TS,对深部异常的动静脉瘘和下肢异常的动脉侧枝进行栓塞治疗,对功能不全的深静脉瓣膜进行微创修复,对粗大的曲张静脉行激光光凝治疗,对肢体血管瘤和局限性迂曲成团的细小静脉丛注射硬化剂。结果32例随访1~7年,平均5年,未见复发。29例肢体曲张静脉包括网状静脉扩张完全消失,造影检查动静脉瘘当即消失,股骨异常血液供应消失。32例肢体增粗现象逐渐减轻。32例血管瘤于注射后2~3个月完全硬化、消失或明显减小但无按压缩小现象。7例瓣膜修复者多普勒检查股浅静脉无明显返流。结论血管内介入、血管内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小切口瓣膜修复等综合治疗K-TS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静脉曲张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及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卢昊 许小亚 +4 位作者 叶进冬 郭栋 段留新 李长政 刘全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41-2146,共6页
目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粗大脾动脉竞争性"窃取"腹腔干血流,引起肝动脉灌注不足(即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探讨脾动脉主干联合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术纠正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及脾功能亢进的有效... 目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粗大脾动脉竞争性"窃取"腹腔干血流,引起肝动脉灌注不足(即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探讨脾动脉主干联合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术纠正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及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脾功能亢进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肝硬化患者220例,分成3组,即给予药物或联合内镜干预的内科治疗组(120例)、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传统的部分脾栓塞组(PSE组,40例)和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组(MSAE组,60例),中位随访5年以上,并对3组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生存率和消化道出血率;log-rank法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 MSAE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术后5年内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P值均<0.05)。术后6个月MSAE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1)和PSE组(P=0.014);术后1年MSAE组Child-Pugh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9);术后6个月MSAE组MELD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4)和PSE组(P=0.048);术后1年MSAE组MELD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12)。MSAE组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及内镜治疗次数显著低于PSE组和内科治疗组(χ~2=9.41,P=0.009;χ~2=10.91,P=0.004);术后5年MSAE组术后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χ~2=14.70,P=0.002)。MASE组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MSAE组中位生存时间45(8~91)个月,PSE组中位生存时间41(6~86)个月,内科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4.5(7~84)个月。随访5年MSAE组死亡7例(11.7%),内科治疗组死亡40例(30%),PSE组死亡7例(17.5%)。MSAE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χ~2=9.733,P=0.001)。结论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型脾动脉栓塞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纠正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和脾动脉盗血,且能改善肝功能,一定程度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动脉盗血 改良型脾动脉栓塞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艳平 韩治宇 +3 位作者 刘方义 王蕴英 于杰 戚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常规超声和CEUS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增强MRI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9例肝脏异型增生结节患者的常规超声以及CEUS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39例病灶的平均直径(1.8±1.0)cm;... 目的探讨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常规超声和CEUS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增强MRI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9例肝脏异型增生结节患者的常规超声以及CEUS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39例病灶的平均直径(1.8±1.0)cm;偏低回声占84.62%(33/39),边界清晰占69.23%(27/39),质地欠均匀者占64.10%(25/39),94.87%(37/39)不伴声晕,94.87%(37/39)不伴后方回声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脏异型增生结节13例,诊断正确率33.33%(13/39)。CEUS示动脉期高增强占84.62%(33/39),其中28例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71.79%,28/39);2例(5.13%,2/39)动脉期等增强;4例(10.26%,4/39)动脉期低增强。CEUS诊断为肝脏异型增生结节23例,诊断正确率58.97%(23/39)。结论常规超声异型增生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质地欠均匀的偏低回声,且不伴声晕及后方回声增强;CEUS多以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表现为主,CEUS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增生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