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王茂强
王仲朴
+3 位作者
刘风永
王立军
李志坚
高育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接受TACE者 2 2例 ( 14 .9% ) ,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 87例 ( 5 8.8% ) ,曾接受其他治疗 (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 )者占 2 6.3 %。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 91.9% ,其中位于第 7段者占 5 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 ( 10 0 % )、非肿瘤性染色 ( 43 .2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 ( 3 7.8% )和IPA 静脉瘘 ( 10 .8% )。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 94.6% ,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 82 .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1%。结论 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乳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2 位作者
宋鹏
段峰
刘凤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IMA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并摄肝区平片,观察肝区碘油分布及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病灶均为巨块型,均位于肝脏前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57例累及S4、S5、S8段,29例累及S5、S7、S8。80例为右侧IMA参与供血,5例为左侧IMA参与供血,1例为双侧IMA参与供血。86例参与供血的IMA栓塞全部成功。未出现皮肤损伤并发症。结论IMA参与肿瘤供血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且肿块位于肝前部。IMA TACE方法安全,技术可行,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内乳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禹
盖鲁粤
+15 位作者
李天德
沈宏
计达
杨庭树
陈练
孙志军
任艺红
苏绍萍
张志强
宋杨
金琴花
王有
李志坚
王立军
白启才
邵如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人,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方法:按照病人年龄分为≥70岁组(n=52)和<70岁组(n=67)...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人,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方法:按照病人年龄分为≥70岁组(n=52)和<70岁组(n=67)2组,对于≥70岁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判定未能有效开通后,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灌注、同时病人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仍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则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再通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组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岁组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多;但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别,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介入治疗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也未见显著增加。结论:≥70岁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成功比例与<70岁组相同,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腹腔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军
+1 位作者
刘凤永
王仲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 2例腹腔动脉 (CA)狭窄的疗效。方法 2例患者有长期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下降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Doppler超声提示CA狭窄 ,经腹主动脉造影证实。 1例CA狭窄为典型膈肌中脚综合征 (MALS) ,另 1例狭窄为动脉粥...
目的 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 2例腹腔动脉 (CA)狭窄的疗效。方法 2例患者有长期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下降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Doppler超声提示CA狭窄 ,经腹主动脉造影证实。 1例CA狭窄为典型膈肌中脚综合征 (MALS) ,另 1例狭窄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介入技术包括常规经皮经腔血管成型 (PT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腹主动脉造影显示 2例均为重度CA狭窄 ,狭窄程度大于 90 %。术中做PTA和支架置入 ,1例用球囊扩张式Palmaz支架、1例用Wallstents ,术后造影显示CA血流通畅。Doppler超声随访提示CA血流速度正常。术后 3个月随访 ,患者症状消失、体重增加 ;分别随访 16、2 6个月 ,无再狭窄证据。结论 PTA和支架置入是治疗CA狭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CA
腹腔动脉
介入治疗
随访
支架置入
腹主动脉造影
患者
血管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茂强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介入治疗
病理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24
6
作者
王茂强
唐文捷
+3 位作者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疗栓塞
胆管
损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化疗栓塞术后
胆管损伤
临床意义
TACE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脏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扩张
损伤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栓塞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
21
7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3 位作者
关俊
辜小芳
林汉英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或 )其他侧支同时进行占 88.7%。原发性肝癌15 2例 ,转移瘤 14例 ,血管瘤 2例。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既往未做其他治疗、首次接受TACE者 2 5例 (14 .9% ) ,曾做多次TACE者 97例 (5 7.8% ) ,曾做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 2次以上 2 8例 (16 .7% ) ,肝脏肿瘤外科术后复发 18例 (10 .7%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增粗、肿瘤染色 (10 0 % ) ,非肿瘤性造影剂染色 (36 .3%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6 .9% )和IPA 静脉瘘 (7.1% )。做IPA化疗栓塞术中有 96 .4 %患者诉肩区疼痛。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为 8.9% ,包括呃逆 13例 (5 .8% )、胸痛伴咳嗽和少量咯血 9例 (4 .0 % )、膈肌麻痹 8例 (3.5 % )、心绞痛伴心电图异常 4例 (1.8%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等明显增高 6例 (2 .7% )、可逆性脊髓损伤 2例 (0 .9% )、膈下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肝肿瘤
并发症
预防措施
IPA
血管栓塞
化疗灌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8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3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郭梅
龚海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 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其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Logistic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流灌注
直线回归分析
手术前后
回归模型
狭窄程度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资料
半定量分析
手术后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盆腔出血性疾病卵巢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
17
9
作者
王茂强
陈凯
+5 位作者
段峰
刘凤永
王志军
王仲朴
李强
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06-610,共5页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术后、盆腔纤维肉瘤各1例。12例中,7例于第1次介入治疗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未能控制出血,第2次造影显示OVA参与出血的供血,5例于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发现OVA参与病变供血。栓塞OVA的材料用PVA3例、PVA+明胶海绵颗粒7例、PVA+明胶海绵颗粒+微型钢圈2例。结果选择性OVA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至宫腔(盆腔)10例、OVA参与病变供血2例,未显示髂内动脉和其他侧支参与供血。选择性栓塞OV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包括栓塞两侧OVA者4例、单侧者8例,未发生与栓塞术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经补充栓塞参与出血或病变的OVA后出血立即停止,住院期间未再复发出血。术后随访2周~36个月,3例术后2~3周子宫切除,1例盆腔纤维肉瘤术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盆腔动静脉畸形出院后仍有间歇少量阴道出血、未特殊处理,2例出现一过性卵巢功能减退症状,分别于术后3、4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其余7例在随访期间未复发出血、月经周期正常。结论OVA可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的供血,是导致常规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不能控制出血的原因之一。如发现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病变的供血,补充做OV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术
治疗性栓塞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李生
李宝民
+1 位作者
周定标
姜金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 ,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2 6例在 1...
目的 :探讨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 ,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2 6例在 1~ 3次栓塞后 ,17例症状完全消除 ,9例症状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结论 :AVM病灶粗大的皮层引流静脉产生的搏动性刺激及脑皮层静脉回流受阻 ,损害脑功能 ,进而引起皮层放电导致癫痫发作 ,所以在栓塞中应尽量减少畸形血流量 ,使粗大的引流静脉萎陷 ,从而降低对皮层脑组织的刺激 ,达到控制和缓解癫痫发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M
影像特点
血管内治疗
癫痫
栓塞
NBCA
脑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8
11
作者
印平
盖鲁粤
杜洛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 2 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 ,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 :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 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 ,术前TIMI血流分级 ,支架直径 ,ACC AHA病变分型 ,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19
12
作者
李宝民
李生
+4 位作者
黄旭
郭梅
李雪梅
余新光
蒲传强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和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9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采用头部MR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立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血管成形术并协同长...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和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9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采用头部MR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立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血管成形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前MR检查显示颅内出血和静脉(窦)内血栓形成;脑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脑静脉明显扩张、瘀滞,脑动脉至静脉窦间的血液循环时间显著延长(>11s),尤其静脉期(>5s)。治疗后130例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3.5%(130/139);并发症发生率0.7%(1/139);病死率2.2%(3/139)。对92例患者随访3个月~7年,1例死亡,91例疗效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可确定诊断;连续应用纤溶药物和长期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影像学特点
血管内治疗
顽固性头痛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王茂强
王仲朴
刘风永
王立军
李志坚
高育璈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放射诊断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文摘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接受TACE者 2 2例 ( 14 .9% ) ,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 87例 ( 5 8.8% ) ,曾接受其他治疗 (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 )者占 2 6.3 %。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 91.9% ,其中位于第 7段者占 5 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 ( 10 0 % )、非肿瘤性染色 ( 43 .2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 ( 3 7.8% )和IPA 静脉瘘 ( 10 .8% )。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 94.6% ,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 82 .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1%。结论 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肝肿瘤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Keywords
Liver neoplasms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chemotherapeutic embolization
Arterial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R8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乳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宋鹏
段峰
刘凤永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16-81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IMA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并摄肝区平片,观察肝区碘油分布及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病灶均为巨块型,均位于肝脏前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57例累及S4、S5、S8段,29例累及S5、S7、S8。80例为右侧IMA参与供血,5例为左侧IMA参与供血,1例为双侧IMA参与供血。86例参与供血的IMA栓塞全部成功。未出现皮肤损伤并发症。结论IMA参与肿瘤供血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且肿块位于肝前部。IMA TACE方法安全,技术可行,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关键词
肝癌
内乳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Keywords
Liver cancer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Chemotherapeutic embolization : Arterial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禹
盖鲁粤
李天德
沈宏
计达
杨庭树
陈练
孙志军
任艺红
苏绍萍
张志强
宋杨
金琴花
王有
李志坚
王立军
白启才
邵如宏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急诊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人,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方法:按照病人年龄分为≥70岁组(n=52)和<70岁组(n=67)2组,对于≥70岁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判定未能有效开通后,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灌注、同时病人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仍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则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再通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组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岁组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多;但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别,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介入治疗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也未见显著增加。结论:≥70岁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成功比例与<70岁组相同,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
Key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mergent rescu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腹腔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军
刘凤永
王仲朴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解放军
军医进修学院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0 43 0 77)
文摘
目的 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 2例腹腔动脉 (CA)狭窄的疗效。方法 2例患者有长期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下降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Doppler超声提示CA狭窄 ,经腹主动脉造影证实。 1例CA狭窄为典型膈肌中脚综合征 (MALS) ,另 1例狭窄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介入技术包括常规经皮经腔血管成型 (PT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腹主动脉造影显示 2例均为重度CA狭窄 ,狭窄程度大于 90 %。术中做PTA和支架置入 ,1例用球囊扩张式Palmaz支架、1例用Wallstents ,术后造影显示CA血流通畅。Doppler超声随访提示CA血流速度正常。术后 3个月随访 ,患者症状消失、体重增加 ;分别随访 16、2 6个月 ,无再狭窄证据。结论 PTA和支架置入是治疗CA狭窄的安全。
关键词
狭窄
CA
腹腔动脉
介入治疗
随访
支架置入
腹主动脉造影
患者
血管
超声
Keywords
Arteries, celiac
Celiac axis stenosis
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茂强
高育璈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介入治疗
病理
适应证
分类号
R8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24
6
作者
王茂强
唐文捷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机构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放射诊断科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肿瘤科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疗栓塞
胆管
损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化疗栓塞术后
胆管损伤
临床意义
TACE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脏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扩张
损伤发生率
Keywords
Liver neoplasms, Chemoembolization
Bile duct injury, lnterventional therapy, Complication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R657.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栓塞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
21
7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关俊
辜小芳
林汉英
王志强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文摘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或 )其他侧支同时进行占 88.7%。原发性肝癌15 2例 ,转移瘤 14例 ,血管瘤 2例。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既往未做其他治疗、首次接受TACE者 2 5例 (14 .9% ) ,曾做多次TACE者 97例 (5 7.8% ) ,曾做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 2次以上 2 8例 (16 .7% ) ,肝脏肿瘤外科术后复发 18例 (10 .7%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增粗、肿瘤染色 (10 0 % ) ,非肿瘤性造影剂染色 (36 .3%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6 .9% )和IPA 静脉瘘 (7.1% )。做IPA化疗栓塞术中有 96 .4 %患者诉肩区疼痛。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为 8.9% ,包括呃逆 13例 (5 .8% )、胸痛伴咳嗽和少量咯血 9例 (4 .0 % )、膈肌麻痹 8例 (3.5 % )、心绞痛伴心电图异常 4例 (1.8%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等明显增高 6例 (2 .7% )、可逆性脊髓损伤 2例 (0 .9% )、膈下脓肿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肝肿瘤
并发症
预防措施
IPA
血管栓塞
化疗灌注术
Keywords
Chemotherapeutic infusion
Complications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Chemotherapeutic embolization
Liver neoplasms
Therapy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8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李生
曹向宇
郭梅
龚海芬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 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其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Logistic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流灌注
直线回归分析
手术前后
回归模型
狭窄程度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资料
半定量分析
手术后
对比剂
Keywords
Carotid stenosis Angioplasty Stents Hemodynamics Cerebral angiography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腔出血性疾病卵巢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
17
9
作者
王茂强
陈凯
段峰
刘凤永
王志军
王仲朴
李强
宋磊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
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06-610,共5页
文摘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术后、盆腔纤维肉瘤各1例。12例中,7例于第1次介入治疗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未能控制出血,第2次造影显示OVA参与出血的供血,5例于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发现OVA参与病变供血。栓塞OVA的材料用PVA3例、PVA+明胶海绵颗粒7例、PVA+明胶海绵颗粒+微型钢圈2例。结果选择性OVA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至宫腔(盆腔)10例、OVA参与病变供血2例,未显示髂内动脉和其他侧支参与供血。选择性栓塞OV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包括栓塞两侧OVA者4例、单侧者8例,未发生与栓塞术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经补充栓塞参与出血或病变的OVA后出血立即停止,住院期间未再复发出血。术后随访2周~36个月,3例术后2~3周子宫切除,1例盆腔纤维肉瘤术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盆腔动静脉畸形出院后仍有间歇少量阴道出血、未特殊处理,2例出现一过性卵巢功能减退症状,分别于术后3、4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其余7例在随访期间未复发出血、月经周期正常。结论OVA可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的供血,是导致常规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不能控制出血的原因之一。如发现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病变的供血,补充做OV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关键词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术
治疗性栓塞
产后出血
Keywords
Ovarian arteries
Arterial angiography
Ovarian arteries, therapeutic blockade
Postpartum hemorrhage
分类号
R711.7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李生
李宝民
周定标
姜金利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2-264,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 ,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2 6例在 1~ 3次栓塞后 ,17例症状完全消除 ,9例症状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结论 :AVM病灶粗大的皮层引流静脉产生的搏动性刺激及脑皮层静脉回流受阻 ,损害脑功能 ,进而引起皮层放电导致癫痫发作 ,所以在栓塞中应尽量减少畸形血流量 ,使粗大的引流静脉萎陷 ,从而降低对皮层脑组织的刺激 ,达到控制和缓解癫痫发作的目的。
关键词
AVM
影像特点
血管内治疗
癫痫
栓塞
NBCA
脑动静脉畸形
Keywords
AVM
cerebral
epilepsy
embolization
NBCA
分类号
R74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816.1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8
11
作者
印平
盖鲁粤
杜洛山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三○
医院
内二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 2 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 ,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 :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 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 ,术前TIMI血流分级 ,支架直径 ,ACC AHA病变分型 ,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tent
stenosis
risk factor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19
12
作者
李宝民
李生
黄旭
郭梅
李雪梅
余新光
蒲传强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生神经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外科
出处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2,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和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9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采用头部MR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立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血管成形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前MR检查显示颅内出血和静脉(窦)内血栓形成;脑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脑静脉明显扩张、瘀滞,脑动脉至静脉窦间的血液循环时间显著延长(>11s),尤其静脉期(>5s)。治疗后130例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3.5%(130/139);并发症发生率0.7%(1/139);病死率2.2%(3/139)。对92例患者随访3个月~7年,1例死亡,91例疗效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可确定诊断;连续应用纤溶药物和长期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影像学特点
血管内治疗
顽固性头痛
颅内出血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erebral embolism and thrombosis Angiography,digital sub-traction Sinus thrombosis Thrombolytic therapy Angioplasty Stents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王茂强
王仲朴
刘风永
王立军
李志坚
高育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乳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
李强
王茂强
宋鹏
段峰
刘凤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王禹
盖鲁粤
李天德
沈宏
计达
杨庭树
陈练
孙志军
任艺红
苏绍萍
张志强
宋杨
金琴花
王有
李志坚
王立军
白启才
邵如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腹腔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王茂强
王志军
刘凤永
王仲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
王茂强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王茂强
唐文捷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栓塞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王茂强
刘凤永
关俊
辜小芳
林汉英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君
李宝民
李生
曹向宇
郭梅
龚海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盆腔出血性疾病卵巢动脉栓塞治疗
王茂强
陈凯
段峰
刘凤永
王志军
王仲朴
李强
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李生
李宝民
周定标
姜金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印平
盖鲁粤
杜洛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李宝民
李生
黄旭
郭梅
李雪梅
余新光
蒲传强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