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方颖
陈丹
+2 位作者
商健彪
伍筱梅
张雪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淋巴瘤
肝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斌
刘方颖
+1 位作者
陈丹
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病变显示中的应用。方法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为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和观察。所有病...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病变显示中的应用。方法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为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和观察。所有病例均有血管造影对照。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不同的重建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可全面、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和假腔内血栓,并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内支架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部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定
张蕾
李义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检测颈椎旋转手法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变化,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测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在颈椎中立位以及旋转45°、60°时对颈...
目的:检测颈椎旋转手法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变化,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测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在颈椎中立位以及旋转45°、60°时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动脉的内径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T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影响。结果:在旋转至45°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显著增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TV)增大,而椎动脉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无显著变化。在旋转至60°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内径和中立位相比并无显著性变化,而椎动脉的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PSV增大,椎动脉的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EDV、MTV均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大。结论:颈部旋转手法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地的影响,而对不同的血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旋转手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粥样硬化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方颖
陈丹
商健彪
伍筱梅
张雪林
机构
南方医
科
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疗养院特诊科
沈阳军区总医院介入治疗
科
广州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
科
出处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90-1292,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肝淋巴瘤
肝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Keywords
hepatic lymphoma
hepatic arter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斌
刘方颖
陈丹
张雪林
机构
南方医
科
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疗养院特诊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71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病变显示中的应用。方法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为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和观察。所有病例均有血管造影对照。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不同的重建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可全面、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和假腔内血栓,并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内支架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Keywords
aortic dissect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angiography
分类号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部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定
张蕾
李义凯
机构
南方医
科
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疗养院特诊科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871)
文摘
目的:检测颈椎旋转手法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变化,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测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在颈椎中立位以及旋转45°、60°时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动脉的内径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T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影响。结果:在旋转至45°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显著增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TV)增大,而椎动脉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无显著变化。在旋转至60°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内径和中立位相比并无显著性变化,而椎动脉的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PSV增大,椎动脉的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EDV、MTV均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大。结论:颈部旋转手法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地的影响,而对不同的血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颈椎
旋转手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粥样硬化
脑血流动力学
Keywords
cervical spine
rotatory manipula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therosclerosis
cerebral hemodynamics
分类号
R741.0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刘方颖
陈丹
商健彪
伍筱梅
张雪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陈斌
刘方颖
陈丹
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颈部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定
张蕾
李义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