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复苏期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魏芳 何晶玲 +3 位作者 龙春艳 段琬璐 王莎莎 李叶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监测失血性休克(HS)复苏期肝实质血流灌注变化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45只实验兔标号后平均分为5组,其中1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采用Wiggers改良法建立可逆性HS模型。模型组中1组作为休克组,其余3组采用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监测失血性休克(HS)复苏期肝实质血流灌注变化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45只实验兔标号后平均分为5组,其中1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采用Wiggers改良法建立可逆性HS模型。模型组中1组作为休克组,其余3组采用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对动物模型进行复苏治疗,并标号后设定为复苏1 h组、复苏4 h组和复苏24 h组。各组实验兔均采动脉血检测血乳酸(LAC),同时行CEUS检查,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 h组PI、AUC增加,A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 h组和24 h组PI、AUC增加,AT、TTP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休克组比较,复苏1 h组PI、AUC增加,A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 h组和24 h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可定量评价HS复苏期肝实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复苏术 血液灌注 微循环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