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唐忠志 郑智 +2 位作者 唐瑛 任大宏 唐胜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4,351,共4页
为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以 WKY大鼠为阴性对照 ,SHR大鼠为 SHR阳性对照 ,观察丹参对 SHR收缩压、胶原含量及心脏左心室醛固酮 (AL D)、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影响。结果显示 :丹参组... 为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以 WKY大鼠为阴性对照 ,SHR大鼠为 SHR阳性对照 ,观察丹参对 SHR收缩压、胶原含量及心脏左心室醛固酮 (AL D)、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影响。结果显示 :丹参组除收缩压 (SBP)明显高于 WKY组与 SHR组无明显区别外 ,左室 I、 型胶原及AL D含量明显低于 SHR组 ,而明显高于 WKY组 ;NO、 SOD含量则明显高于 SHR组 ,但仍明显低于 WKY组 (P<0 .0 5 )。结果提示 :丹参具有预防和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胶原合成 ,促进心脏局部胶原分解、抑制心肌局部醛固酮生成、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调节氧自由基代谢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心肌纤维化 逆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术外测量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8
2
作者 王晓娅 徐氚 +2 位作者 陈向荣 倪柳琴 李丽 《护理研究》 2004年第7期1184-1184,共1页
关键词 PICC术 外测量法 横L法 一字法 统计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在胸腰段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红 杨波 +3 位作者 卢慧芳 李瑛 蔡洁 陈莉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在胸腰段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7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9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指标控制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控...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在胸腰段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7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9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指标控制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控制质量。结果两组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患者康复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胸腰段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控制中,降低了临床医疗风险,促进了患者围术期康复,提升了临床专科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髓损伤 围术期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被引量:77
4
作者 马廉亭 潘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13-415,共3页
脑血管病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当时就有人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认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Steinheil在1895年首先报告脑血管畸形,直至1932年lirererona首次手术完全切除脑血管畸形;1928年,Abercrombi... 脑血管病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当时就有人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认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Steinheil在1895年首先报告脑血管畸形,直至1932年lirererona首次手术完全切除脑血管畸形;1928年,Abercrombie从临床和病理解剖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脑出血是在脑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破裂出血的假设。20世纪之后,尤其是近30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有了历史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诊断水平 脑血管造影 金标准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畸形 颅内动脉瘤 病理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水波 朱健 +4 位作者 郗二平 张瑜 周孜孜 许贵华 李雪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报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至2015-10因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原因。结果:56例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报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至2015-10因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原因。结果:56例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中21例主动脉弓解剖条件复杂,行TEVAR7例,行TEVAR、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4例;主动脉夹层形态复杂16例,行TEVAR5例,行TEVAR、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1例;夹层破口累及主动脉弓19例,行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TEVAR17例,预开窗血管支架的TEVAR 2例。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EVAR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通过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旁路术、血管支架改良等方式扩大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Hybrid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瑞滨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红 吴婷婷 +2 位作者 卢慧芳 宋梅 杨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长春瑞滨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适宜的给药浓度,为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择实验用健康家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7只。均于一侧耳缘静脉注药建模。第1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作为阴性对照,其... 目的探讨建立长春瑞滨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适宜的给药浓度,为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择实验用健康家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7只。均于一侧耳缘静脉注药建模。第1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作为阴性对照,其余3组将长春瑞滨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分别按12.5mg/m2、25mg/m2和50mg/m2剂量注射。结果长春瑞滨组静脉炎症反应出现于注射后24h,48h左右表现最显著,约于1周恢复。25mg/m2组、50mg/m2组注射后48h有典型的静脉炎病理变化,50mg/m2组4只家兔分别于药物注射后第7~10天死亡,25mg/m2组家兔无死亡。结论参照人体用量采用长春瑞滨25mg/m2于家兔耳缘静脉化疗,能较好建立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瑞滨 静脉炎 化疗 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唐忠志 付立波 唐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4-777,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系BEL 740 2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0~ 10 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 72h后 ,用MTT比色法观察其细胞毒性 ,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Flowcy tometry ,FCM )定...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系BEL 740 2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0~ 10 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 72h后 ,用MTT比色法观察其细胞毒性 ,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Flowcy tometry ,FCM )定量检测 5 μg/ml丹参酮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凋亡率。 结果 丹参酮Ⅱ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其IC50 值为 6.2 8μg/ml。 1~ 10 μg/ml丹参酮ⅡA作用 72h后 ,肝癌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核染色质浓缩、核碎裂、细胞出芽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峰 ,5 μg/ml浓度作用12、2 4、3 6、48、72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2 .3 2± 0 .16) %、( 3 .0 1± 0 .3 5 ) %、( 3 .87± 0 .43 ) %、( 6.73± 0 .5 8) %和 ( 2 0 .85±1 74) % ,与对照组 ( 1.0 7± 0 .13 )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体外丹参酮ⅡA能诱导人肝癌细胞系BEL 740 2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nA5肝癌细胞系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柏膏外敷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扬 任开明 +1 位作者 蔡克银 王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587-1589,I0010,共4页
目的:探讨威柏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药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威柏膏外敷组(D)、秋水仙碱加威柏膏组(E)。观察大鼠足功能变化,检测其受试关节周... 目的:探讨威柏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药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威柏膏外敷组(D)、秋水仙碱加威柏膏组(E)。观察大鼠足功能变化,检测其受试关节周径、滑膜病理改变,以及关节滑膜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5-羟色胺(5-HT)和TLR-4(Toll-like receptor 4)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并能显著降低IL-1β、TLR-4的表达。E组较D组降低IL-1β的表达更为显著;E组能显著降低5-HT的相对表达含量。结论:威柏膏外敷能下调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性反应,止痛消炎,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滑膜组织中IL-1β、TLR-4及5-HT的表达;威柏膏联合秋水仙碱比单用两者之一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威柏膏 外敷治疗 IL-1Β 5-HT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罗库溴铵后肌松时效的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黎笔熙 陈敏 +1 位作者 陈利民 沈七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rocuronium,ROC)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肌松时效以及术后ROC的肌松残留情况.方法:无神经肌肉疾患、肾功能正常,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Ⅰ组)20例,为梗阻性黄疸患者,ASA Ⅲ级;对照组(Ⅱ组)20例,非...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rocuronium,ROC)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肌松时效以及术后ROC的肌松残留情况.方法:无神经肌肉疾患、肾功能正常,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Ⅰ组)20例,为梗阻性黄疸患者,ASA Ⅲ级;对照组(Ⅱ组)20例,非黄疸患者,ASAⅠ~Ⅱ级.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用4个成串刺激(TOF)进行肌松监测,其值为TOFR.ROC首量为3×ED95(0.9 mg/kg),当术中TOFR(T4/T1)恢复达25%时追加1×ED95(0.3 mg/kg).观察ROC的起效时间、临床时效、TOFR从0恢复至70%和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以及拔管即刻的TOFR,同时监测血气.结果:Ⅰ组末次给药ROC作用时间长于Ⅱ组.拔管时各组的TOF值及TOFR<70%的例数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均不同程度存在肌松残留情况,但观察组肌松残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ROC药效时间的延长和术后TOFR恢复时间的延长,临床上使用ROC时,追加药物时间须适当延长,并且拔除气管内导管时应以TOFR恢复达90%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罗库溴铵 神经肌肉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忠志 李军尧 陈晓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22-3825,共4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MKN-45细胞生长情况。荧光光镜、透射电镜、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Bcl-2、Bax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辣椒素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MKN-45细胞生长情况。荧光光镜、透射电镜、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Bcl-2、Bax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辣椒素对MKN-45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光镜与电镜下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DNA凝胶电泳显示出特征性凋亡梯状带。蛋白印迹法表明辣椒素可使Bax表达升高,Bcl-2和C-myc表达下降。结论:辣椒素能明显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主要通过调节Bax、Bcl-2和C-myc等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辣椒辣素 细胞凋亡 BCL-2 BAX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相关指标对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艳 陈慧敏 +1 位作者 袁芳 蒋德川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相关指标对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59例年龄≥60岁的消化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疾患状况、消化道反应、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饮食类型与营养支持途径、每日服... 目的探讨营养相关指标对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59例年龄≥60岁的消化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疾患状况、消化道反应、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饮食类型与营养支持途径、每日服用处方药种类及压疮资料,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卧床时间、食欲减退或吞咽困难、血清白蛋白、小腿围、营养支持途径、饮食类型、体质量7项是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932、4.680、3.006、2.677、2.166、1.759和1.407。结论卧床、营养不良及所导致症状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促成因素,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不良指标,预防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压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住院患者 压疮 营养指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红 戴晓婧 +4 位作者 卢慧芳 蔡洁 李瑛 刘曦明 陈莉莉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2期8-10,共3页
目的建立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临床调研、专家会议和德尔菲法对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论证。结果确立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 目的建立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临床调研、专家会议和德尔菲法对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论证。结果确立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3级,共设3项一级指标(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13项2级指标和10项3级指标。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在于科学评价专科服务效果,改进服务措施,规范服务行为,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脊柱外科 护理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晓娟 李小平 +1 位作者 唐忠志 刘非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181-3183,共3页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对人胃癌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0、25、50、100、150、2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48h;1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细胞12、24、36、48、60、72h,使用MTT法检测N...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对人胃癌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0、25、50、100、150、2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48h;1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细胞12、24、36、48、60、72h,使用MTT法检测Nano-HAP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100μg/mL Nano-HAP分别作用于SGC-7901、BGC-823、MKN-28细胞48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以过河实验、黏附测定观察Nano-HAP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Nano-HAP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过河实验、黏附实验显示,Nano-HAP能降低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随浓度增高,过河时间延长,细胞黏附力降低(P<0.05)。结论:Nano-HAP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降低其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瑞滨致家兔化疗性静脉炎血清TNF-α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红 吴婷婷 +2 位作者 卢慧芳 宋梅 杨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致家兔化疗性静脉炎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趋势。方法构建长春瑞滨家兔化疗性静脉炎模型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家兔给药前及给药后12h、24h、48h、72h静脉血清TNF-α的浓度。结果长春瑞滨...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致家兔化疗性静脉炎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趋势。方法构建长春瑞滨家兔化疗性静脉炎模型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家兔给药前及给药后12h、24h、48h、72h静脉血清TNF-α的浓度。结果长春瑞滨给药后12h、24h、48h及72h家兔静脉血清TNF-α浓度均高于给药前,以给药后48h最为明显。结论家兔化疗性静脉炎发生后,血清TNF-α浓度显著升高,TNF-α可能在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和演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瑞滨 化疗 静脉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家兔 动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无负压拔管法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博婵 张敏 +7 位作者 胡帆 徐婷婷 吴丽媛 罗琴 聂雷霞 毕华 曾尟梅 朱豫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在腹部外科术后置有橡胶引流管的患者中运用无负压拔管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腹部外科术后置有橡胶引流管的患者167例,采用传统拔管法的8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无负压拔管法的8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疼痛程度及拔... 目的探讨在腹部外科术后置有橡胶引流管的患者中运用无负压拔管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腹部外科术后置有橡胶引流管的患者167例,采用传统拔管法的8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无负压拔管法的8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疼痛程度及拔第2根引流管前焦虑水平。结果观察组拔管时疼痛程度及拔第2根引流管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无负压拔管法能减轻拔管时患者疼痛不适,降低其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手术 橡胶引流管 拔管 无负压拔管 疼痛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卫华 陈晓娟 +2 位作者 彭森 杨剑虹 唐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11-22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HO-1...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HO-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抗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7
作者 聂雷霞 张敏 +1 位作者 雷慧蓉 张素芬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2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护理管理、服务、文化3个环节的不断创新改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满足病人各项需求,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护理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得到社会、医院、护士的认可。[...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护理管理、服务、文化3个环节的不断创新改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满足病人各项需求,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护理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得到社会、医院、护士的认可。[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护士满意度,是满足病人需求,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有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手术室管理新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穗 邢海云 张晓燕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8期79-80,共2页
现代手术室管理引进企业管理6西格玛理论,通过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优化手术室管理流程;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环节达到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对医疗护理隐患起到预防作用... 现代手术室管理引进企业管理6西格玛理论,通过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优化手术室管理流程;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环节达到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对医疗护理隐患起到预防作用;通过目标管理、弹性排班,激发护士热情,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佳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管理 6西格玛 PDCA循环 目标管理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规范 被引量:44
19
作者 马廉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关键词 诊治规范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破裂 诊断与治疗 存活者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死率 SAH 发病率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健康教育对颈脊髓病患者认知及行为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红 邓胜平 +3 位作者 戴晓婧 蒋萍 徐婷婷 蔡洁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颈脊髓病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方法随机将63例颈脊髓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心理维度、行为维度和专科护理维度的多维度教育。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模拟测试进行教育内容掌握... 目的研究颈脊髓病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方法随机将63例颈脊髓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心理维度、行为维度和专科护理维度的多维度教育。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模拟测试进行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及配合行为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术后配合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健康教育形式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行为密切相关,多维度健康教育有利于颈脊髓病患者顺利手术和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病 多堆度健康教育 认知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