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1 位作者 彭大云 杨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09,414,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胫骨、甲状软骨和皮下组织各1例,均为结外单发病变。组织学改变:病变组织在低倍镜下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结节样结构,结节内"明暗"相间。高倍镜下"暗区"为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明区"是散在、成簇或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后者体积大,胞质丰富,泡状核,可见小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吞噬完整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伸入"现象)。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均阳性,CD1a阴性。结论结外RDD少见,因组织细胞吞噬现象不明显且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结节状分布的结构特点以及低倍镜下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是诊断RDD的重要线索。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淋巴结外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2
作者 周本成 吕军 李从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40-42,共3页
光镜观察了29例肾动脉狭窄标本。1例(3.4%)为动脉粥样硬化,2例(6.9%)为纤维肌性结构不良,26例(89.7%)为大动脉炎。结果显示,我国肾动脉狭窄的原因主要是大动脉炎。外科手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时,动脉(肾... 光镜观察了29例肾动脉狭窄标本。1例(3.4%)为动脉粥样硬化,2例(6.9%)为纤维肌性结构不良,26例(89.7%)为大动脉炎。结果显示,我国肾动脉狭窄的原因主要是大动脉炎。外科手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时,动脉(肾动脉、髂内动脉等)的病理活检对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疹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慧兰 林挺 +3 位作者 杨军 陈晓东 关蕾 刘仲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89-591,共3页
报告1例发疹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男,27岁。四肢、躯干皮肤粟粒至黄豆大播散性丘疹、结节4年余,不伴系统损害,进展缓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团块状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100蛋白(+),CD1a(+),LYSO(+),电... 报告1例发疹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男,27岁。四肢、躯干皮肤粟粒至黄豆大播散性丘疹、结节4年余,不伴系统损害,进展缓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团块状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100蛋白(+),CD1a(+),LYSO(+),电镜下组织细胞内找到Birbeck颗粒。经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皮损有所消退,但停药后复发。随访2年,患者皮损进展缓慢,其他系统未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发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