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创建具有南战区特色的一流总医院
1
作者 黄始振 吴建贞 王祥 《中国医院》 2002年第8期5-8,共4页
本文阐述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从科技强院、文化兴院和质量建院三个方面加强医院全面建设的经验,可供医院学习借鉴。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医院建设 医院管理 部队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78
2
作者 谢红珍 聂军 +2 位作者 白杨 潘绍山 梅桂萍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了解医院间导致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宏观上针对单位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 13所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使用后针头处理方法等 13项院间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间导致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宏观上针对单位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 13所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使用后针头处理方法等 13项院间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静脉导管使用量、套管针使用量、真空采血针头的使用量与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相关 ,前 3项为锐器伤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后两项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工作超负荷与锐器伤发生相关 ,配备足够的护理编制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安全产品的使用可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护士 锐器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与压力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习 张小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3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与压力源的关系。[方法]以37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压力反应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位于前5位的工作压力反应分别是生理反应的“感到疲劳”和“睡眠状况不佳”,行为反应...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与压力源的关系。[方法]以37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压力反应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位于前5位的工作压力反应分别是生理反应的“感到疲劳”和“睡眠状况不佳”,行为反应的“爱发脾气、烦躁”,心理反应的“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工作压力反应与工作压力源呈显著正相关(r=0.344),工作压力反应及其主要因素与工作压力源及其主要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管理与人际关系维度是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重要预测变量。[结论]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与压力源有密切关系,来自管理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源对压力反应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护士 工作压力反应 工作压力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纪玉桂 罗青 +4 位作者 王东亚 侯玉娟 周友田 申艳 聂玉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住院所在病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应用IMB模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住院所在病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应用IMB模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得分(48.11分±6.89分)、BI得分(57.13分±6.90分)均高于对照组(40.60分±6.84分、49.69分±6.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将IMB应用于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可以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脑卒中 早期康复 依从性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血脂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向定成 张金霞 +6 位作者 阮云军 何喜民 龚志华 何建新 洪长江 邱健 马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静息性胸痛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的患者64例,经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痉挛组,n=46例)和非痉挛组(对照组,n=1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两...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静息性胸痛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的患者64例,经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痉挛组,n=46例)和非痉挛组(对照组,n=1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脂谱及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血脂水平,痉挛组接受至少6个月的钙拮抗剂、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复查ET-1、No及血脂。结果:痉挛组患者的血清ET-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联合治疗6个月后,ET-1、LDL-C及TG水平均显著降低,NO及HDL-C均显著升高(P<0.05);胸痛发作频次由(6±3)次/月减少到(1±2)次/月(P<0.001)。痉挛组ET-1水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r=-0.48,P<0.05)。NO水平与LDL-C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1),而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结论:ET-1升高和NO储备降低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LDL-C和HDL-C是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重要相关因素,联合治疗在改善血脂代谢的同时能逆转内皮细胞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乙酰胆碱试验血脂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的反应度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许军 郭榕 +3 位作者 刘永生 万萍 黄伟毅 陈志良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 了解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 (SRHMSV1 0 )的反应度。方法 应用SRHMSV1 0首次现场测试 2 0 0 0人 ;在高校学员中 ,间隔一周测试 150人 ;在中医科住院患者、皮肤病患者及部队老年心血管患者中 ,间隔一周测试 13 0人 ,间隔四周测试... 目的 了解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 (SRHMSV1 0 )的反应度。方法 应用SRHMSV1 0首次现场测试 2 0 0 0人 ;在高校学员中 ,间隔一周测试 150人 ;在中医科住院患者、皮肤病患者及部队老年心血管患者中 ,间隔一周测试 13 0人 ,间隔四周测试 12 7人 ;在孕产妇女中 ,产后一周测试 55人 ,产后 42天测试 53人。结果 高校学员一周内的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变化 ;中医科住院患者间隔一周、四周SRHMSV1 0的测试得分与首次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皮肤病患者间隔一周、四周测试SRHMSV1 0的量表总分与首次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部队老年心脏病患者经过一周的疗养 ,自测健康没有明显变化 ,间隔四周测试SRHMSV1 0的量表总分与首次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孕产妇女产后一周、产后 42天测试SRHMSV1 0的量表总分与首次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SRHMSV1 0具有较好的反应度 ,能够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测健康 评定量表 修订版 反应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勤 廖元兴 +2 位作者 彭丽霞 曾东 苑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30例鲜红斑痣患者,分析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颜色和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有效率为56.2%;经Spearman相关分析,疗效与患... 目的:探讨影响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30例鲜红斑痣患者,分析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颜色和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有效率为56.2%;经Spearman相关分析,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颜色和部位有相关性;患者年龄越小、皮损颜色越浅疗效越好;项部、耳后部、额颞部皮损疗效显著好于唇部、四肢。结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与多种因素相关,宜在婴幼儿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 激光 脉冲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域网和云平台的远程数字健康系统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明宇 杨吉江 +3 位作者 陈昊 曾强 时慧光 刘耀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6期195-200,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正逐步进入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体域网、宽代移动通信和云平台的结合,使得对大规模人群的各项医学应用成为可能。发展数字化医疗技术,尤其是远程数字医疗技术,越来越被证明是大幅降低医疗和就医成...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正逐步进入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体域网、宽代移动通信和云平台的结合,使得对大规模人群的各项医学应用成为可能。发展数字化医疗技术,尤其是远程数字医疗技术,越来越被证明是大幅降低医疗和就医成本、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以及提高医疗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关于体域网采集技术、云计算存储技术、健康综合评估体系、远程医疗与家庭看护模式的研究很多,也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与模型,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点。其中,在信息技术与医疗相结合的数字化医疗工程应用中,将体域网、云计算等多种高端信息技术集成,逐一解决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难点,并创新性地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智能采集与远程服务系统,实现个人健康信息采集和传输的无线智能化、健康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健康管理的远程化,从而为国人提供"适时"、"适地"、"无边界"的远程数字健康服务,提高全民医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战略和发展方向。文中对这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做出了综述和展望,对典型解决方案及应用实例着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域网 云技术 云平台 远程数字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1 位作者 彭大云 杨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09,414,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胫骨、甲状软骨和皮下组织各1例,均为结外单发病变。组织学改变:病变组织在低倍镜下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结节样结构,结节内"明暗"相间。高倍镜下"暗区"为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明区"是散在、成簇或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后者体积大,胞质丰富,泡状核,可见小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吞噬完整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伸入"现象)。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均阳性,CD1a阴性。结论结外RDD少见,因组织细胞吞噬现象不明显且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结节状分布的结构特点以及低倍镜下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是诊断RDD的重要线索。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淋巴结外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和DTI图像在神经导航中的配准、纤维束示踪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黎民 贾富仓 +5 位作者 李修往 高寒 白红民 韩立新 曹惠霞 王伟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实现神经导航系统中BOLD激活图和DTI图像的配准融合,并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方法在1.5T场强磁共振系统中根据特定任务采集BOLD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脑功能区激活图;采集DTI数据和导航T1结构像,通过图像传输及格式处理,输入导航系... 目的实现神经导航系统中BOLD激活图和DTI图像的配准融合,并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方法在1.5T场强磁共振系统中根据特定任务采集BOLD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脑功能区激活图;采集DTI数据和导航T1结构像,通过图像传输及格式处理,输入导航系统。利用图像DICOM信息,进行图像配准。采用线延伸算法对兴趣区内的体素进行纤维束跟踪,在导航系统中以彩色融合图像显示激活区和神经纤维束。结果上述图像配准融合结果良好,融合图像成功用于26例神经外科术中导航,使用效果满意。结论功能磁共振图像在神经导航中的配准融合,为颅脑病变术前制订手术计划、术中保护正常脑功能及进行脑功能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基因组学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闰月 黄清春 +2 位作者 沈鹰 韦嵩 韩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107-2108,共2页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手段,可以在同一时刻对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获得特征性的基因表达谱,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如中医辨证的标准化。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类...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手段,可以在同一时刻对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获得特征性的基因表达谱,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如中医辨证的标准化。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基因组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基因芯片 中医辨证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与椎内静脉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丰 尹庆水 +2 位作者 吴锐辉 艾福志 权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范围与椎内静脉丛出血问题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和12具经防腐固定的完整的成人颈部标本(C1~T1),对椎体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前脚与横突孔内壁垂直距离及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范围与椎内静脉丛出血问题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和12具经防腐固定的完整的成人颈部标本(C1~T1),对椎体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前脚与横突孔内壁垂直距离及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等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椎内前静脉丛潜行于后纵韧带内,紧贴硬脊膜背面,两条纵行血管间形成横行交通支;在C3~C7相应椎体,钩突内侧缘与横突孔内壁间距为(5.25±0.85)mm,C3~C7相应节段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从(11.13±0.20)mm增大到(14.98±0.27)mm。C3~C7钩突前角间距从(14.60±1.03)mm增大到(21.51±1.91)mm,钩突前后径均大于11mm。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在此范围内,可完全显露椎内静脉丛两侧纵行静脉,从而有效地处理椎内静脉丛术中出血问题,手术安全,减压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内静脉丛 前路减压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锐辉 尹庆水 +3 位作者 刘丰 马向阳 李凭跃 王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270,共4页
目的: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1例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按左右侧肋骨切口高低,随机分为右高左低组(A组)、左高右低组(B组)及低位切口组(C组);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上胸椎椎体,观察并测量皮肤切口长度、... 目的: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1例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按左右侧肋骨切口高低,随机分为右高左低组(A组)、左高右低组(B组)及低位切口组(C组);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上胸椎椎体,观察并测量皮肤切口长度、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显露椎体范围、双侧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改良肩胛深层手术入路皮肤切口长度平均(22.88±1.70)cm;若切除第3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平均(6.10±0.68)cm,能显露T2~4椎体(100%);若联合切除第2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08±0.93)cm,能显露T1椎体下2/3~T4椎体(83.3%);若联合切除第4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87±0.73)cm,能显露T2-5椎体(100%);若单纯切除第4肋切口撑开宽度平均(6.03±0.53)cm,显露T3~5椎体(100%);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在显露过程中出现在相对恒定的位置,术中仔细操作可避免损伤。结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是显露上胸椎的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肩胛区 应用解剖学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卡林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建新 黄洋浩 +1 位作者 吴兴泉 王方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在大鼠心肌细胞水平研究缺氧再给氧时克罗卡林对心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克罗卡林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用培养的Spregue-... 目的:在大鼠心肌细胞水平研究缺氧再给氧时克罗卡林对心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克罗卡林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用培养的Spregue-Dawley(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分对照组、缺氧再给氧组及缺氧再给氧+克罗卡林组(又分3个浓度组,即1×10-4mol/L组、1×10-5mol/L组,1×10-6mol/L组)。每组观察5个培养瓶,分别观察以下指标:心肌细胞内MDA含量(荧光微量法);心肌细胞内SOD活性(光化学扩增法);心肌细胞膜脂质流动性(DPH法),以各向异性r值表示膜脂质流动性的大小。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检测用方差分析法。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结果:缺氧再给氧组心肌细胞内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心肌细胞膜脂质流动性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缺氧再给氧+克罗卡林组上述改变减轻,其中1×10-5mol/L组、1×10-4mol/L组上述指标与缺氧再给氧组及1×10-6mol/L组比较,P均<0.01,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克罗卡林明显减轻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卡林 心肌细胞 脂质过氧化损伤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洁 杨慧兰 +3 位作者 刘仲荣 吴燕虹 林挺 樊建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0-651,共2页
报告1例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患者男,29岁。左踝部外伤后出现肿块、结节,并形成窦道,有脓液溢出,逐渐加重9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脓肿中央液化坏死,可见颗粒,颗粒周围有菌鞘。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放线菌生长,但菌种鉴定为星形诺卡菌,诊... 报告1例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患者男,29岁。左踝部外伤后出现肿块、结节,并形成窦道,有脓液溢出,逐渐加重9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脓肿中央液化坏死,可见颗粒,颗粒周围有菌鞘。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放线菌生长,但菌种鉴定为星形诺卡菌,诊断为足菌肿。给予青霉素G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菌肿 星形诺卡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导睡眠监测病人的舒适护理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习 谢红 +2 位作者 陈娜 郭晖 梁婷婷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7期1761-1762,共2页
关键词 多导睡眠监测 舒适护理理论 病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PSG监测 舒适护理措施 心血管系统疾病 护理工作者 神经系统 失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Orem自理学说和整体护理构建社区老年人的护理模式 被引量:47
17
作者 邓小玲 谢小红 《护理研究》 200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运用Orem自理学说 ,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知识 ,阐述了社区老人提高自理能力和进行身心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设想了护理的具体方法 ,以期寻找一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满意服务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 OREM自理学说 系统化整体护理 社区护理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疗效及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侯燕 张娴娴 +5 位作者 刘颖琬 周平秀 胡浪 黄辉 杨丹 张智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4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疼痛的疗效及对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4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病人予口服药物治疗,熏蒸组33例病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2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估两...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疼痛的疗效及对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4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病人予口服药物治疗,熏蒸组33例病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2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估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观察记录病人的中医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对照组、熏蒸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90.91%;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熏蒸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神疲乏力、四肢沉重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熏蒸组身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亦有所改善(P<0.05),而熏蒸组缓解病人疼痛、身寒、四肢沉重、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疼痛,对与寒湿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药熏蒸 疗效 中医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湛月娥 王丹 +1 位作者 许蔓春 杨邦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临床分度及头部CT检查并进行比较,对其中41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进行早期干预,随访至1岁,观察脑...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临床分度及头部CT检查并进行比较,对其中41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进行早期干预,随访至1岁,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及预后。结果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61.19%(41/67),分别与临床和CT分度相关(χ2=21.660,35.288;均P=0.000);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差异主要表现为Ⅴ波异常(χ2=20.659,27.171;均P=0.0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头部CT检查比较,其灵敏度为80.00%(40/50),特异度94.12%(16/17),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3.58%(56/67)。经早期干预治疗随访1年后仅23.68%(9/38)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呈现异常,主要以Ⅴ波异常为主;DQ值异常者31.58%(12/38),其中9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临床分度均为重度。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经济、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脑缺血脑缺氧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儿 新生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并发突发性耳聋1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乐栋 曾抗 +5 位作者 王茜 肖庆 陈亮 周再高 刁友涛 贺凤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74-774,共1页
关键词 梅毒 耳聋 突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