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
1
作者 刘兆坤 杜大伟 +5 位作者 赵强 陈东营 惠力 张文 孙鹏 郭风祥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1,共12页
波浪的实测数据对海浪模型校准、海上生产实践以及海洋灾害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实现对海洋波浪高度的实时测量。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波浪的实测数据对海浪模型校准、海上生产实践以及海洋灾害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实现对海洋波浪高度的实时测量。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标定实验可知该波浪高度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为-9.486 nm/MPa,有效测量量程为0~0.3 MPa。针对传统零线提取方法存在的零点遗漏问题,提出了基于平滑先验方法的波浪零线选取方法,实现零点动态选择,该方法在复杂海洋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外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波浪高度传感器各波高特征值的变化趋势与SBF3-2型波浪浮标的测量结果一致,两者相关系数均高于0.85,验证了光纤布拉格光栅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的可行性。该传感器具有水下无源、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可为近岸波高测量提供一种新的光学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波高传感器 压力测量 海岸监测 海洋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弃式电磁海流计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陈光源 李洪宇 +2 位作者 张启升 张文 杜立彬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针对我国投弃式电磁海流计自主研发亟需打破测试瓶颈的现状,设计实现陆上流速测试系统并开展室内模拟实验。首先,将投弃式探头在海水中的运动状态分解为水平方向的自旋转运动和垂直方向的自下落运动,研制探头自旋转运动辅助装置及自下... 针对我国投弃式电磁海流计自主研发亟需打破测试瓶颈的现状,设计实现陆上流速测试系统并开展室内模拟实验。首先,将投弃式探头在海水中的运动状态分解为水平方向的自旋转运动和垂直方向的自下落运动,研制探头自旋转运动辅助装置及自下落测量模拟水槽。其次,基于自研装置,分别设计实现水槽中的自旋转和自下落流速测试陆上实验系统。由测试结果可知,在24mV以上的模拟场源激励下,自旋转实验系统能够实现海流电场信号的高线性度测试,决定系数达到0.9916;在模拟5.14 cm/s的海流电场信号测量中,自下落实验系统采集电压相对误差为7%,能够满足测量精度。该实验系统能够有效弥补海洋投弃式设备室内测试方法的不足,并为海洋传感器的陆上测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弃式设备 电磁海流计 运动姿态模拟 动力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变分法的微波辐射计反演边界层温湿廓线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威 李宛桐 +3 位作者 胡帅 脱宇峰 鱼艇 倪祥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9-1708,共10页
地基微波辐射计能够克服星载遥感对低层大气不敏感的缺点,在边界层大气探测方面更具优势.一维变分反演算法考虑了辐射传输过程等物理机制,在应用于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针对微波辐射计信息含量较低以及一维变分算法收敛... 地基微波辐射计能够克服星载遥感对低层大气不敏感的缺点,在边界层大气探测方面更具优势.一维变分反演算法考虑了辐射传输过程等物理机制,在应用于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针对微波辐射计信息含量较低以及一维变分算法收敛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利用地面气象要素改进算法在近地面层的反演精度和引入正则化算子提升算法的收敛特性.利用探空数据对上述改进方法的提升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面气象要素的引入使得反演算法在地表温湿度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78.2%和55.5%,对于上层大气温湿廓线也有小幅提升;正则化算子对算法的反演时间和反演精度影响很小,但是可以显著地减少未收敛样本个数和提升反演廓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变分 温湿廓线 微波辐射计 正则化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流探测仪器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康文慧 徐东昕 +3 位作者 赵强 曲轶 张文 谢栋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
精准、实时的海流数据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海流探测仪器按照测量原理主要分为机械式、电磁式、声学多普勒式和声学时差式4类传统海流计,以及当前结合了光纤传感等技术的新型海流计。在本文中... 精准、实时的海流数据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海流探测仪器按照测量原理主要分为机械式、电磁式、声学多普勒式和声学时差式4类传统海流计,以及当前结合了光纤传感等技术的新型海流计。在本文中,作者从探测原理、优缺点、应用领域、发展现状等方面对传统海流计与光纤类海流计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展望了未来海流探测仪器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差法的光致超声测流方法。旨在对海流计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在增进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加快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探测 机械式海流计 电磁式海流计 声学式海流计 光纤类海流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秩和联合平滑性约束下的时变海表面温度重构方法
5
作者 李姣 万腾汶 邱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59-4267,共9页
海表面温度对于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海洋环境关键要素之一。浮标是海表面温度观测的常用手段,但由于浮标在空间的分布不规则,浮标采集的海表面温度数据也呈现非规则性。另外,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存在故障,致... 海表面温度对于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海洋环境关键要素之一。浮标是海表面温度观测的常用手段,但由于浮标在空间的分布不规则,浮标采集的海表面温度数据也呈现非规则性。另外,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存在故障,致使采集的海表面温度数据存在缺失。因此对存在缺失的非规则海表面温度数据进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将海表面温度数据建立为时变图信号,利用图信号处理方法解决海表面温度缺失数据重构问题。首先,利用数据的低秩性和时域-图域联合变差特性构建海表面温度重构模型;其次,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框架提出一种求解该优化模型的基于低秩和联合平滑性(LRJS)的时变图信号重构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和估计误差的理论极限;最后,采用南海和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数据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现有缺失数据重构方法相比,该文所提LRJS方法有更高的重建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面温度 时变图信号 信号重构 低秩 联合平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球形邻域的激光雷达点云局部特征提取 被引量:14
6
作者 蒋博 马燕新 +3 位作者 万建伟 何峰 许可 陈沛铂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为提升激光雷达点云目标识别的效率和减少计算开销,本文通过采用改进的邻域确定方法和LRF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描述子:半球单值形状上下文特征描述子(Hemispheric Unique Shape Context,HUSC)。首先计算关键点处的互相关矩阵,并... 为提升激光雷达点云目标识别的效率和减少计算开销,本文通过采用改进的邻域确定方法和LRF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描述子:半球单值形状上下文特征描述子(Hemispheric Unique Shape Context,HUSC)。首先计算关键点处的互相关矩阵,并根据邻域点附近的点密度进行加权,以此估计关键点的法向量和切平面,并建立局部参考坐标系;然后以该切平面为底面构建半球形邻域,并将其按照方位角、极角和径向划分为多个栅格;最后统计各栅格中的点数,得到关键点的局部特征描述子。HUSC特征描述子在保证描述子准确率的同时,通过减少冗余栅格数量提高目标识别的效率。在Bologna、3DMatch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基于半球形邻域的HUSC特征描述子与基于球形邻域的USC描述子对噪声鲁棒、对分辨率变化稳健性相当,但HUSC特征描述子占用内存更小,运算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点云 目标识别 特征描述子 半球形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阵列探测器的飞秒激光成丝光声图像重建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庆伟 刘磊 +2 位作者 胡帅 李书磊 陈鸣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8-186,共9页
为了实现对飞秒光丝内部空间结构特征的精细化描述,通过对光丝诱导形成超声信号的正向传播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然后采用通用反投影算法(UBP)、延迟叠加算法(DAS)和超优光声非负重构算法(SPANNER)等多种光声层析图像重建算法进行反向重建... 为了实现对飞秒光丝内部空间结构特征的精细化描述,通过对光丝诱导形成超声信号的正向传播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然后采用通用反投影算法(UBP)、延迟叠加算法(DAS)和超优光声非负重构算法(SPANNER)等多种光声层析图像重建算法进行反向重建,理论验证了利用多元线性阵列探测的方式重建飞秒单丝和多丝轴向r-z截面图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探测距离为3 mm时,单丝和多丝诱导形成的超声信号最大频率约为5 MHz;光声层析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实现对单丝位置、r-z截面轮廓等信息的反演,但是不同图像重建算法重建效果差异较大。UBP重建算法对单丝的重建存在较为明显的伪影现象;DAS重建算法由于受到“有限孔径效应”的影响,高估了光丝的直径;SPANNER重建算法由于使用最优理论来改进非线性共轭梯度算子,实现了非负性和各向异性总变分正则化,可有效避免噪声干扰,因而对多丝图像的重建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光丝结构特征和促进基于光丝的大气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成丝 光声层析 线性阵列探测 图像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态位涡径向分布对浅水涡旋系统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刘爽 钟玮 刘宇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07-2219,共13页
本文基于正压浅水模型,分析基态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结构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类涡旋系统稳定性及其波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引入基态PV结构参数:宽度δ(眼墙内外边界涡度发生陡变的半径长度之比)和中空度γ(眼心相对... 本文基于正压浅水模型,分析基态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结构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类涡旋系统稳定性及其波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引入基态PV结构参数:宽度δ(眼墙内外边界涡度发生陡变的半径长度之比)和中空度γ(眼心相对涡度与内核区域平均相对涡度之比),设计具有相同基流最大切向风速和最大风速半径的170组不同基态PV环结构的敏感性试验,并讨论了不同基态PV结构下涡旋系统最不稳定波数(the most unstable wavenumber:MUWN)和系统最不稳定模态(the most unstable mode of System:MUMS)的特征频率及其不稳定增长率的大小.结果指出:当PV环较宽,系统表现为低波数最不稳定,相应的MUMS为低频波且增长率小;当PV环较窄,系统表现为高波数不稳定,且PV环越实最不稳定波数越高;当PV环窄且空时,MUMS均为中高频波动,且不稳定增长率随PV环的宽度变窄和中空度变空而明显增大.分析典型PV结构下系统演变特征可知,当PV环较宽,MUMS表现为具有平衡约束的低频波动的线性不稳定特征;当PV环趋向窄且空时,MUMS的平衡性约束趋向弱化,同时不稳定增长表现为明显的指数型增长.进一步讨论系统内部非对称结构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发现,对于弱不稳定的PV环来说,低波数波最不稳定的特征波动具有典型涡旋Rossby波特征;而对于强不稳定的PV环来说,高波数不稳定的特征波动混合波性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TC) 位涡(PV) 动力稳定性 结构参数 最不稳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态位涡径向分布对浅水涡旋系统演变的影响分析PartⅡ:扰动发展和结构变化
9
作者 刘爽 钟玮 刘宇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92-3606,共15页
本文在基态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径向分布和基态涡旋强度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类涡旋系统稳定性特征影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理想试验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基态PV径向分布对扰动增长和系统结构变化的影响.基于线性正压... 本文在基态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径向分布和基态涡旋强度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类涡旋系统稳定性特征影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理想试验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基态PV径向分布对扰动增长和系统结构变化的影响.基于线性正压浅水模型,设计三种典型基态PV中空结构下基态涡旋强度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基态涡旋的强度主要影响稳定性的强弱,强度越强,不稳定增长率越大,而基态PV径向分布对系统最不稳定波动性质起着决定作用.分析不同波数下扰动的发展及不同波数间扰动的相互作用可知,对于宽且实的PV环,系统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低波数不稳定,且最不稳定波数扰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对于窄且空的PV环,系统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高波数不稳定,且多个高波数下增长最快模态的不稳定增长率值十分接近.利用模态线性叠加法讨论扰动增长对系统结构变化的影响表明:最不稳定波数的扰动发展对系统结构变化有关键影响,而多个波数的扰动不稳定增长相当时,不同波数的扰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系统结构变化.最后,利用实际个例模拟资料分析基态PV径向分布及其变化对TC结构和强度的影响表明:TC内核区出现的多边形眼墙结构与当前时刻基态PV径向分布所决定的最不稳定波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基态PV径向分布变化所反映出的系统动力稳定性强弱与TC强度发展阶段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态位涡径向分布 动力不稳定 最不稳定模态 多边形眼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