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网络空间不良信息管理与趋势 被引量:7
1
作者 贾焰 李爱平 +5 位作者 李欲晓 李树栋 田志宏 韩毅 时金桥 林彬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8,共5页
针对网络空间内容安全中各种不良信息(包括恐怖、谣言、诈骗、暴力、色情和颠覆等)的治理需求,本文综述了国外网络空间不良信息的管理情况。首先,对国外网络空间不良信息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其次,梳理了国外网络空间不良信息监管的法律法... 针对网络空间内容安全中各种不良信息(包括恐怖、谣言、诈骗、暴力、色情和颠覆等)的治理需求,本文综述了国外网络空间不良信息的管理情况。首先,对国外网络空间不良信息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其次,梳理了国外网络空间不良信息监管的法律法规,阐述了一些国家在立法中普遍采取的做法;再次,从网络数据监听、网络不良信息过滤与舆论对抗入手,着重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技术与手段;最后,总结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部分互联网不良信息治理专项行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不良信息 信息监管 信息过滤 舆论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间距准则和图像矩阵双向投影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詹宇斌 殷建平 刘新旺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45-1654,共10页
传统基于降维技术的人脸特征提取需要将图像转换成更高维的向量,从而加剧维数灾难问题,对于采用Fisher优化准则的特征提取,这也会使小样本问题更加突出.基于图像的矩阵表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大间距准则和矩阵双向投影技术的人脸... 传统基于降维技术的人脸特征提取需要将图像转换成更高维的向量,从而加剧维数灾难问题,对于采用Fisher优化准则的特征提取,这也会使小样本问题更加突出.基于图像的矩阵表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大间距准则和矩阵双向投影技术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Maximum margin criterion and image matrix bidirectional projection,MMC-MBP).该方法一方面在计算散度矩阵时引入了能保持数据局部性的Laplacian矩阵,以保持数据的流形结构,从而提高识别正确率;另一方面采用了有效且稳定的大间距的优化准则即最大化矩阵迹差,能克服利用Fisher准则所带来的小样本问题;更重要的,MMC-MBP方法给出了求解最优双向投影矩阵的迭代计算过程,该迭代求解过程能保证目标函数的单调递增性、收敛性以及投影矩阵的收敛性,从而成功解决了传统基于张量(矩阵)投影技术的特征提取方法特征维数过高或者无收敛解的问题.最后广泛而系统的人脸识别实验表明,MMC-MBP的迭代求解过程能很快收敛,且相比Eigenfaces,Fisherfaces,Laplacianfaces等脸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正确率,是一种有效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维数约简 大间距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击键特性的访问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江春 戴葵 王志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1-4,85,共5页
访问控制在安全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人的一些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而且难以改变,利用这些特征识别用户身份,从而进行系统访问控制具有很强的优势。论文首先通过对人体生物击键特性的分析,阐述了基于生物击键特性的访问控制过程;... 访问控制在安全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人的一些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而且难以改变,利用这些特征识别用户身份,从而进行系统访问控制具有很强的优势。论文首先通过对人体生物击键特性的分析,阐述了基于生物击键特性的访问控制过程;然后对已有的击键序列识别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击键特性识别算法。该算法能够适应用户敲击键盘熟练程度的变化,并可防止输入过程中的个别“奇点”影响整体的识别效果。算法改进的讨论中,通过改变特征数据的存储结构使得用户修改密码后,算法仍然能够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击键特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的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表明该方法对于因密钥丢失导致的系统失控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击键特性 访问控制 自适应 身份识别 信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潜航体空化模拟的空化模型对比研究
4
作者 边金尧 成玉国 +1 位作者 任小广 徐新海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71-175,共5页
研究Singhal模型、Zwart模型和Schnerr模型在大尺寸潜航体绕体空泡流模拟计算上的可行性,利用上述空化模型结合混合物模型和湍流模型模拟了大尺寸潜航体绕体定常空泡流,对潜航体壁面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尺寸潜航体头部和... 研究Singhal模型、Zwart模型和Schnerr模型在大尺寸潜航体绕体空泡流模拟计算上的可行性,利用上述空化模型结合混合物模型和湍流模型模拟了大尺寸潜航体绕体定常空泡流,对潜航体壁面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尺寸潜航体头部和空泡区域内不同空化模型获得的壁面压力一致性较好,但对空泡封闭端和空泡下游计算与实验结果存在差异;三种不同空化模型可用于大尺寸潜航体绕体空泡流模拟计算,迭代计算过程中不同空化模型受松弛因子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航体 绕体空泡流 壁面压力 空化模型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