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疗效
1
作者 陈帅 宫大伟 +4 位作者 康攀 吴智明 焦锋 王海彬 黄华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99-2403,2408,共6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synovial lipomatosis,S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膝关节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塞来昔...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synovial lipomatosis,S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膝关节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关节镜下探查病灶滑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膝关节肿胀、关节屈曲度、疼痛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治疗组有1例出现关节肿胀,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9例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2例患者膝关节肿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其余8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末次随访治疗组患者膝关节肿胀、关节屈曲度、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MRI和病理学检查,全镜下治疗膝关节SL具有确诊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治疗 膝关节 滑膜脂肪瘤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的关系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帅 易陈鹏 +5 位作者 王杰 宫大伟 焦峰 黄华扬 郑小飞 王海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9-522,529,共5页
目的为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TCL)和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MM)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8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TCL与MM的解剖形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TCL深层在后斜韧带和... 目的为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TCL)和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MM)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8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TCL与MM的解剖形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TCL深层在后斜韧带和前内侧包膜之间与MM的体部和后角处形成宽而牢固的连接,两者接触长度(8.12±0.44)mm,接触面积(36.39±4.45)mm^(2),其可维系MM在膝关节屈伸运动时保持稳定。结论TCL与MM是膝关节内侧稳定的重要组成结构,深入了解其形态特点,为关节镜下TCL与MM损伤的诊治及解剖修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侧副韧带 内侧半月板 应用解剖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6靶向Cx43调控ERK1/2通路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席源 罗高斌 +2 位作者 魏桂清 覃文涛 薄占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206调控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激活蛋白激酶(ERK)1/2通路是否参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接受内毒素(10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206调控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激活蛋白激酶(ERK)1/2通路是否参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接受内毒素(10 mg/kg)联合甲强龙(20 mg/kg)注射制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注射2周、8周和16周后两组动物行MRI检查,HE染色确定模型建立成功;模型兔与相应对照组股骨头标本行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206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qPCR检测Cx43、ERK1/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建模成功率为70%;原位杂交显示miR-206表达定位于兔股骨头髓腔、成骨细胞及少量骨细胞。造模后2周、8周和16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股骨头内miR-206表达上调;Cx43、Runx2基因表达下调,Cx43、ERK1/2、Runx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miR-206可通过下调其靶蛋白Cx43,抑制ERK1/2信号通路,抑制成骨分化,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及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miRNA-206 CX43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小宝 马向阳 +5 位作者 陈育岳 葛苏 倪菱 张双 欧阳北平 夏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寰枢椎脱位...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21例。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下颈椎椎管狭窄原因包括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后纵韧带骨化6例。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枕颈部疼痛程度,测量手术前后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下颈椎椎管矢状径(lower cervical sagittal diameter,LCSD)。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和CT评价内固定情况、寰枢椎复位状态、植骨融合情况及椎板成形稳定性。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清创后治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及枕颈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ADI及LCSD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随访12~45个月(24.9±9.2个月),随访期间X线片、CT示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寰枢椎脱位无复发,无"再关门"发生,所有患者在术后3~12个月(7.0±2.7个月)获寰枢椎间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可复性 下颈椎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椎板成形术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华 李洪吉 +6 位作者 朱昌荣 肖朝明 涂强 艾福志 马向阳 吴增晖 夏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2-781,共10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5月我院共收治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根据寰枢椎CT薄层扫描图像特征,将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分为4种类型,即Ⅰ型(小寰椎型)、Ⅱ型(寰椎后弓肥厚型)、Ⅲ型(寰椎... 目的:探讨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5月我院共收治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根据寰枢椎CT薄层扫描图像特征,将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分为4种类型,即Ⅰ型(小寰椎型)、Ⅱ型(寰椎后弓肥厚型)、Ⅲ型(寰椎后弓内陷型)和Ⅳ型(枢椎齿状突肥大型)。针对不同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法:①对不合并寰枢椎脱位或失稳的Ⅰ、Ⅲ、Ⅳ型患者实施单纯寰椎后弓切除术;②对Ⅱ型患者采用后弓磨薄回植术;③对合并有寰枢椎脱位或失稳的Ⅰ、Ⅱ、Ⅲ型患者,附加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④对合并寰枢椎脱位的Ⅳ型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枢椎齿状突打磨削薄+寰枢椎脱位内固定术的方法。术后复查颈椎MRI和CT,观察高位颈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4例。共实施寰椎后弓切除并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6例,单纯寰椎后弓切除术5例,寰枢椎后弓削薄回植术2例(其中1例因合并寰枢椎脱位同时实施枕颈固定融合手术),齿状突削薄寰枢椎前路复位内固定术2例。手术顺利,未发生术中神经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MRI和CT显示寰椎平面的脊髓压迫解除。随访时间12~34个月(14±3个月),患者术后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JOA评分10.60±0.96分,术后3个月恢复到14.10±0.37分,末次随访时为14.70±0.63分,改善率为64%。结论: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 手术策略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