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分析:附60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加潇坤 彭冲奇 +2 位作者 赵振宇 王蔚 白红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6-1093,共8页
目的 参照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以下简称新版肿瘤分类),报告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诊断并进行分型分类。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基因检测确诊... 目的 参照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以下简称新版肿瘤分类),报告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诊断并进行分型分类。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基因检测确诊的60例胶质瘤患者,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检测,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分子诊断,参照新版肿瘤分类进行分型分类。结果共60例胶质瘤根据新版肿瘤分类分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1.67%);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1.67%);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15例,25%);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伴1p/19q共缺失型(11例,18.33%);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1例,1.67%);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21例,35%);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变异型(3例,5%);胶质瘤,NEC(7例,11.67%)。7例胶质瘤,NEC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别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和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分子诊断,仅1例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1例BRAF V600E突变。21例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别为胶质母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和间变性星型细胞瘤(1例);分子诊断,15例(71.43%)TERT启动子突变、7例(33.33%)EGFR扩增、5例(23.81%)MGMT启动子甲基化、1例(4.76%)第7号染色体扩增。15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CNS WHO 2~4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8例)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分子诊断,11例MGMT启动子甲基化,2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2A/B(CDKN2A/B)纯合性缺失。结论 本文是新版肿瘤分类发布以来首次单中心胶质瘤病理诊断报告,提示新版肿瘤分类可更精准地对胶质瘤进行分类,但NEC比例仍较高,且即使分类准确的胶质瘤仍存在不同的基因变异,胶质瘤的分子特征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世界卫生组织 指南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5 位作者 张锡武 陈状 江澈 武肖娜 罗高权 徐承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9-983,共5页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血流导向装置组(n=21)和传统支架组(n=49),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4.4±1.82)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显示,血流导向装置组、传统支架组均能达到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93.3%vs.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导向装置组相较于传统支架组,围手术期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0 vs.6.1%),并且血流导向装置组复发率也低于传统支架组(0 vs.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均可行并且安全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短期并发症及再治疗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短,但对于患者长期的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 弹簧圈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章立立 刘晓燕 刘一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8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大...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和住院天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和入院14 d时,观察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01)。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P = 0.02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4 d时的雌激素水平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均呈正相关(均P < 0.05)。结论雌激素水平降低与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可导致康复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重型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 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