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涛 李爱敏 +3 位作者 张金霞 顾晓龙 龙锋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6-98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1812例接受PPCI且TIT≤720 min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Cox回归模型分析TIT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析TIT与MACE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812例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3.26%;在存活出院的1651例患者中,1年内MACE发生率为6.84%。RCS分析结果显示,TIT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均呈近似对数线性关系,MACE发生风险随着TIT延长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480 min的患者相比,TIT>480 min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增加了77.7%(OR=1.777,95%CI:1.020~2.929,P=0.03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280 min的患者相比,TIT>280 min的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增加106.7%(HR=2.067,95%CI:1.384~3.089,P<0.001)。结论:当TIT超过480 min时,PPCI术后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当TIT超过280 min时,其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群辉 马骏 +5 位作者 郭琰 王瑶 钟俊达 黄建玉 姜文才 徐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6-460,46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计算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9年3... 目的系统评价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计算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收集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随机对照研究。2名研究人员分别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包括21181例ACS患者,其中11099例患者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剂量治疗组相比,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R=0.72,95%CI:0.62~0.84)。结论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显著减少ACS患者发生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片 急性冠脉综合征 随机对照研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改变了什么?——中国最早的胸痛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孔冉冉 龙锋 +3 位作者 易绍东 张金霞 顾晓龙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最早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依托的胸痛中心数据,评价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部...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最早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依托的胸痛中心数据,评价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部战区总医院共收治了STEMI患者2782例,其中有1570例接受了PPCI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根据不同年份,将患者分为8个组(2010组~2017组),比较不同年份患者的救治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的变化。结果:8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罪犯血管、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组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自2010年的116 min降至2017年的85 min(P=0.247);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FMC-to-B)从2010年的264 min降至2017年的163 min(P<0.001);患者的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to-B)从2010年的109 min降至2017年的43 min(P<0.001);患者从发病到球囊开通血管(总缺血)时间(S-to-B)自2010年的402 min降至2017年的285 min(P<0.001)。胸痛中心成立后,患者的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从2011年的25.6%下降至2017年的22.2%(P<0.001);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010年的10.7%下降至2017年的3.4%(P<0.001)。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胸痛中心模式显著缩短了接受PPCI的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尤其是显著缩短了PPCI院内救治时间和医疗系统的延误,从而有效降低了STEMI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未来应加强公众教育缩短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同时强化基层医院培训教育,缩短转诊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内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救治及胸痛中心建设 被引量:23
4
作者 向定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死亡率最高的冠心病类型,对该病的救治水平既能体现心血管内科专科救治能力,也是反映急救体系救治效率的最客观指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STEMI患者的院内死...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死亡率最高的冠心病类型,对该病的救治水平既能体现心血管内科专科救治能力,也是反映急救体系救治效率的最客观指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长期维持在10.1%~12.4%。2011年通过创建区域协同救治型胸痛中心模式显著提高了救治效率,经过10年努力,目前全国已有4700多家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其中1672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胸痛中心建设使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降至3%~4%,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从18.0%~24.7%降至14.2%。本文概略介绍过去10年我国胸痛中心所推动的急救体系建设、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及急诊介入技术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胸痛中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究竟该如何认识? 被引量:7
5
作者 阮征 黄建玉 +3 位作者 姜文才 陈梅香 秦长瑜 徐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2-529,共8页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终主战场,其危害巨大,可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正式将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40%~49%的心力衰竭,旨在细化心力衰竭的分类,...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终主战场,其危害巨大,可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正式将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40%~49%的心力衰竭,旨在细化心力衰竭的分类,加强临床工作者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的重视,促进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目前关于HFmrEF的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分别阐述HFmrEF患者的特点,发现HFmrEF更像是介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过渡型,而不是一种独特的表型。4种心力衰竭领域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SGC)、心脏肌球蛋白激动剂(OM)〕以及房间隔分流器均在HFmrEF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关于HFmrEF的临床研究,如LVEF本身变化趋势的HFmrEF亚组研究,以加深临床医生对于HFmrEF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 心脏肌球蛋白激动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对力竭游泳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瑶 马骏 +6 位作者 杨丰 张群辉 钟俊达 黄建玉 郭丹霞 姜文才 徐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36-3440,共5页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抗阻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只ApoE-/-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Ctl组)、力竭组(Exh组)、抗阻+力竭组(Res+Exh组),全程高脂喂养,全部小鼠行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抗阻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只ApoE-/-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Ctl组)、力竭组(Exh组)、抗阻+力竭组(Res+Exh组),全程高脂喂养,全部小鼠行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Exh组进行2周力竭游泳运动,Res+Exh组先进行8周抗阻运动后实施2周力竭游泳运动。比较实验前后小鼠体质量变化。取颈总动脉,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斑块大小、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成分;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在局部的表达。计算各组斑块的易损指数。取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实验前后3组小鼠体质量比较,Ctl组和Exh组增加大于Res+Exh组(P=0.009);3组TG、TC、LDL-C、HDL-C比较,Ctl组血脂水平高于Exh组和Res+Exh组,Res+Exh组低于Ex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块大小、纤维帽厚度、易损指数3组比较,Res+Exh组面积较Ctl组和Exh组小,Exh组纤维帽厚度小于Ctl组和Res+Exh组,Res+Exh组斑块面积最小,纤维帽厚度较Exh组厚,易损指数Exh组明显高于Ctl组和Res+Exh组,Res+Exh组高于C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力竭游泳运动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抗阻运动减少易损斑块的破裂,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抗阻运动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及其对10年生存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丘玉平 关梦珊 +1 位作者 李莹 谢志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7,共7页
背景老年人普遍存在低舒张压现象,但目前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指南对于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往往仅关注收缩压,对于舒张压的关注较少,舒张压维持水平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以及24 h动态舒张压对老年人10年生存预后的... 背景老年人普遍存在低舒张压现象,但目前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指南对于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往往仅关注收缩压,对于舒张压的关注较少,舒张压维持水平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以及24 h动态舒张压对老年人10年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200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787例(年龄65~95岁),根据其24 h动态舒张压水平分为<70、70~80、>80 mm Hg三组,例数分别为352、346、89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比较三组随访10年期间的死亡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比较三组随访期间的生存时间。结果老年人的24 h动态舒张压为(71±8)mm Hg,65~79岁者高于80~95岁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心率、24 h动态收缩压、血红蛋白是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P<0.05)。在65~79岁老年人中,24 h动态舒张压<70 mm Hg者冠心病、心肌梗死患病率高于70~80、>80 mm Hg者,>80 mm Hg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70、70~80 mm Hg者(P<0.017);在80~95岁老年人中,<70 mm Hg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70~80 mm Hg者,70~80 mm Hg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80 mm Hg者(P<0.017)。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对于65~79岁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80 mm Hg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70 mm Hg者的3.527倍〔95%CI(1.119,11.113),P<0.05〕;对于80~95岁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不是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三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9.27、161.11、161.65个月,三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的24 h动态舒张压受年龄、BMI、心率、24 h动态收缩压、血红蛋白的影响,在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会影响老年人的10年生存预后。65~79岁老年人的舒张压控制在70~80 mm Hg可能较为合适,≥80岁老年人的舒张压可能更适合维持在较高水平(>80 mm 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定 舒张压 老年人 动态血压监测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瓣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文才 郭琰(综述) +1 位作者 马骏 徐琳(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人工心脏瓣膜的应用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机械瓣在瓣膜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机械瓣置换术后的育龄期女性,仍然有生育子女的愿望。然而,机械瓣置换术后须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及血栓栓塞的发生... 人工心脏瓣膜的应用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机械瓣在瓣膜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机械瓣置换术后的育龄期女性,仍然有生育子女的愿望。然而,机械瓣置换术后须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及血栓栓塞的发生,而妊娠期是特殊生理时期,抗凝治疗对母婴均有一定的风险。在妊娠期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对于妊娠合并机械瓣置换术后状态的患者,抗凝治疗具有特殊性,加上某些抗凝药物可影响胎儿发育,以致目前缺乏理想、一致的抗凝方案。文章主要就机械瓣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药物和抗凝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术 妊娠 心脏瓣膜病 抗凝 华法林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并发勃起功能障碍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姜文才 李雁卓 +1 位作者 李佳 徐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355-2358,共4页
痛风性关节炎易复发,其典型特征是累及关节和邻近组织的尿酸盐沉积,痛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肥胖、慢性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勃起功能障碍(ED)是痛风的并发症之一。然而我国... 痛风性关节炎易复发,其典型特征是累及关节和邻近组织的尿酸盐沉积,痛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肥胖、慢性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勃起功能障碍(ED)是痛风的并发症之一。然而我国对ED是否是痛风的并发症存在争议,加上国民性观念保守,使得痛风并发ED缺乏重视。本文报道1例痛风性关节炎并发ED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痛风与ED的相关关系、潜在机制以及诊治方向,为全科医生提供警示和参考,以期在今后的防治过程中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关节炎 痛风性 勃起功能障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