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2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思辩能力 砥砺道德情操——南京政治学院以学术科研促进道德建设写实
1
作者 冉红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年第1期82-83,共2页
南京政治学院着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始终围绕先进文化前沿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促发教学科研人员在思想交锋中筑牢思想防线,在学习交流中陶冶学子情怀,引导师生在对先进文化孜孜追求中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全院形成了人人搞学术... 南京政治学院着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始终围绕先进文化前沿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促发教学科研人员在思想交锋中筑牢思想防线,在学习交流中陶冶学子情怀,引导师生在对先进文化孜孜追求中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全院形成了人人搞学术科研,个个讲道德文明的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科 学院 道德情操 思辩能力 学术 科研 学习交流 政治学 先进文化 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固树立“军魂”意识的政治学思考——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组”关系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民政 王萍 赵景刚 《湖湘论坛》 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
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执行力,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保证。发挥军事政治学的理论功能,科学认识、深刻把握五组关系,即理论研究与实践落实的关系,治军与治党治国的关系,制度与人的关系,军人与地方群众的关系,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对于我... 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执行力,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保证。发挥军事政治学的理论功能,科学认识、深刻把握五组关系,即理论研究与实践落实的关系,治军与治党治国的关系,制度与人的关系,军人与地方群众的关系,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对于我军官兵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军魂"意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魂 党军关系 军人核心价值观 政治学 军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使命:思入中国人的存在
3
作者 王善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哲学危机 终结哲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论监督问题的政治学分析
4
作者 郭玉梅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舆论监督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这一点在当代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权力结构分布不平衡、制度缺失以及某些地方领导干部不相配的素质,是舆论监督困境的主要成因。尽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但舆论监督力量仍能有所作为。
关键词 舆论监督 制度 观念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动员的治理价值——理解中国特色治理模式的新视角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扬 杨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在现代政治过程中,政治动员既是政党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基本方式,又是政党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就中国而言,通过政治动员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其推动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 在现代政治过程中,政治动员既是政党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基本方式,又是政党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就中国而言,通过政治动员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其推动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关键。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出发,进一步认识和挖掘中国政治动员特有的治理价值,对于深入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效提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治理价值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余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景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8-273,共6页
近十余年来,大陆学界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与外延、历史与现状、背景与方向、阻力与动力、突破与路径、共性与个性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归纳和评价。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概念 理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现实走向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学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1,共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现实走向是,以中国为样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系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现实走向是,以中国为样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系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用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并在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接受检验,进一步中国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化 现实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超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21,共4页
社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全面进步的历史进程和系统工程。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前进,成功地创造... 社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全面进步的历史进程和系统工程。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前进,成功地创造了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 政治体系 社会转型时期 中国政治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政治稳定机制 政治主体 政治运行机制 政治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灭哲学何以可能——马克思哲学的政治哲学特质与人类解放使命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善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0,共5页
消灭哲学,解放人类,马克思史无前例地融两者于一体,这表明马克思哲学绝非其决意消灭的拱卫资本霸权的纯粹理性哲学,而是旨在揭露资本帝国之知识基础与经济基础的政治哲学。因此,消灭哲学绝非纯粹的理论主张,而是旨在摧毁资本统治之知识... 消灭哲学,解放人类,马克思史无前例地融两者于一体,这表明马克思哲学绝非其决意消灭的拱卫资本霸权的纯粹理性哲学,而是旨在揭露资本帝国之知识基础与经济基础的政治哲学。因此,消灭哲学绝非纯粹的理论主张,而是旨在摧毁资本统治之知识基础与经济基础的政治诉求,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某种天然的恐怖气质,这既为妖魔化马克思主义推波助澜,也为掩杀其政治哲学特质大开方便之门。可见,若不阐明其解放使命和政治特质,就无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政治向度与历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资本霸权 解放使命 生存论 资本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红亚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1,共4页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维,它具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裂合、文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和文化流动的双向性等特点。文化全球化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不断革新,有利于吸...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维,它具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裂合、文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和文化流动的双向性等特点。文化全球化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不断革新,有利于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也有利于向外国推介、宣传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文化全球化又为西方反华势力推行“西化”、“分化”阴谋提供了便利途径,侵蚀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念基础,产生某种离散效应,消解民族认同感,破坏广大人民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整体合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涵义 政治文明建设 双重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景刚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0,共3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并通过提高选举质量来完善利益表达渠道,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才能够有力推动科学...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并通过提高选举质量来完善利益表达渠道,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才能够有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还为我们思考政治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政治发展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红亚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5,共4页
政治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维,具有民主价值普世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政治发展模式多样化、国际政治关系主体多元化等特点。政治全球化能够促进国家权力的社会化进程,加速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推进政治行为的... 政治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维,具有民主价值普世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政治发展模式多样化、国际政治关系主体多元化等特点。政治全球化能够促进国家权力的社会化进程,加速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推进政治行为的规范化。同时,也会造成“民主困境”和“主权困境”,导致政治领域非政治化,非政治领域政治化,引起非民族国家化倾向,给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全球化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双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本质集中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产物和光辉理论结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新的实践中,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实...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本质集中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产物和光辉理论结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新的实践中,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型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化提供根本保证。当前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要从"东教条"、"西教条"、"古教条"等形而上学思维禁锢中解放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和谐与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岩 《理论月刊》 2008年第4期160-162,共3页
政治参与的扩大被誉为现代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是社会政治和谐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中国社会私营企业主阶层作为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群体,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阶层构成,必将在成长过程中积极介入中国政治生活。那么,如何在... 政治参与的扩大被誉为现代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是社会政治和谐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中国社会私营企业主阶层作为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群体,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阶层构成,必将在成长过程中积极介入中国政治生活。那么,如何在中国社会现实情况下规范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使之成为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将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和谐 私营企业主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生态意蕴
15
作者 李鸣 孙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3,共3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形态。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扩大之路蕴涵着生态文明的价值意蕴。以生态文明所具有方法原则来指导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就是要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自觉形成对政治参与的价值认同;以生态文明的运行机制,按照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形态。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扩大之路蕴涵着生态文明的价值意蕴。以生态文明所具有方法原则来指导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就是要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自觉形成对政治参与的价值认同;以生态文明的运行机制,按照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革新体制机制,扩大政治参与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政治? 政治何为?——中国语境下的施米特政治哲学
16
作者 王善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2,共5页
施米特将"敌友划分"作为政治与非政治的边界,奠定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调,并因此被贬斥为"老派政治学家"。但在中国语境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乃是当下最大的政治主题,它不可能回避主权国家并立的国际政治... 施米特将"敌友划分"作为政治与非政治的边界,奠定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调,并因此被贬斥为"老派政治学家"。但在中国语境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乃是当下最大的政治主题,它不可能回避主权国家并立的国际政治生态。故在重温施米特所勾勒的国际政治生态图之余,描绘切近中国之本己的政治地图,乃是本土政治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概念应满足三个前提。其一,它力求容纳最为丰富的政治经验;其二,它直面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国际政治生态;其三,它能留给中华子孙最为广阔的可能性空间。为此,应将"政治"界定为"全球有机政治生态下的各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主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敌友划分 主权国家 政治生态 中国语境 和平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与中国式政治文明
17
作者 高民政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28-34,共7页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深刻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但理论界探讨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与价值时却对此因素有所忽略。本文认为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推动了国家统一与政治现代化进程 ,提升了中国政治文...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深刻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但理论界探讨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与价值时却对此因素有所忽略。本文认为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推动了国家统一与政治现代化进程 ,提升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水平和地位 ;同时 ,也更加凸显了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 ,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和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中国 政治文明 国家统一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形态分类——基于政治动员核心要素的考察
18
作者 高扬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8-130,共3页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就中国而言,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广泛深入的发动群众,既是党领导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克服物质和制度资源匮乏,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就中国而言,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广泛深入的发动群众,既是党领导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克服物质和制度资源匮乏,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社会和市场的深刻转型,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主体性、权力意识的增强,政治动员的传统形态也发生变迁。研究和探索治理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形态分类对于阐释新时期政党和社会互动的内在机理,厘清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和发展脉络有着重大的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动员 形态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建方 徐益会 《学海》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建设 民主政治制度 政治关系 党政关系 政治行为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与政治文化传播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2-35,共4页
在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瞩目的今天,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和硬实力的增长相协调相促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软实力的增强有赖于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政治文化传播。在众多跨文化传播内容中,政治文化传播对于软实力的提升有着最直接... 在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瞩目的今天,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和硬实力的增长相协调相促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软实力的增强有赖于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政治文化传播。在众多跨文化传播内容中,政治文化传播对于软实力的提升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代中国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跨文化传播 政治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