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月明 张冰莹 +3 位作者 孙琳琳 吕思谕 金海 郝广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究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发病趋势及其受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影响的效应,旨在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1年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 目的探究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发病趋势及其受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影响的效应,旨在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1年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标准,纳入1990—2021年中国15~39岁青少年和青年人群,分析其脑出血发病情况,运用Joinpoint软件评估标化发病率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同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发病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总人群及分性别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总体﹣1.31%,男性﹣0.72%,女性﹣2.29%,P<0.001)。历年数据显示,男性的发病数、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揭示,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在35~39岁时达到峰值,为同龄女性的2.74倍。此外,1997—2006年的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较低(RR 0.72)。预测至2044年,男性标化发病率将下降10.01%,而女性将上升3.84%,男性在发病数、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上仍为女性的1.93~2.26倍。结论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发病率总体下降,但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增长是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在35~39岁男性中最高,晚近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较低。预测至2044年,男性发病率继续下降,女性略上升,但男性发病率仍高于女性。提示未来需加强男性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预防,进而降低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发病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迷走神经刺激对外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2
作者 梁勇 石佐林 +1 位作者 郇宇 金海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迷走神经刺激(nVN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侧位液压冲击法制备可控性皮质损伤(CCI)大鼠模型,进行nVNS治疗,利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通过大鼠脑组织的干湿比评估大鼠含水量,利用商品化... 目的:探讨无创性迷走神经刺激(nVN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侧位液压冲击法制备可控性皮质损伤(CCI)大鼠模型,进行nVNS治疗,利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通过大鼠脑组织的干湿比评估大鼠含水量,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利用RT-qPCR检测大鼠脑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结果:经过nVNS刺激,CCI大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脑含水量减少,脑脊液中LDH水平降低,同时脑皮质中BDNF和NGF mRNA表达上调。结论:nVNS通过对TBI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和N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迷走神经刺激(nVNS) 创伤性脑损伤(TBI) 可控性皮质损伤(CCI) 脑水肿 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冲 石佐林 +1 位作者 王振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备大鼠PTSD模型,通过灌胃方法给予大鼠米诺环素治疗(PTSD+Mino group)或者生理盐水(PTSD group)。通过黑白箱穿梭实验检测大鼠的行...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备大鼠PTSD模型,通过灌胃方法给予大鼠米诺环素治疗(PTSD+Mino group)或者生理盐水(PTSD group)。通过黑白箱穿梭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部位离子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表达,ELISA检测脑海马IL-1β和TNF-α的含量,实时定量RT-PCR(RT-qPCR)方法检测海马部位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PS刺激后大鼠3 d后,大鼠焦虑样行为明显,海马Iba-1表达增加,海马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增加。而米诺环素治疗明显减少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降低海马中Iba-1的表达,同时米诺环素治疗还可以降低海马IL-1β和TNF-α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论:米诺环素治疗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PTSD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蓝G通过抑制P2X7/NLRP3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炎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振 张冲 +1 位作者 石佐林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CIRI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予P2X7抑制剂亮蓝G(BBG)或NLRP3抑制剂MCC950处理。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伊文思蓝染色...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CIRI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予P2X7抑制剂亮蓝G(BBG)或NLRP3抑制剂MCC950处理。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完整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脑脊液中IL-1β和IL-18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右侧大脑皮质中P2X7、CD11b和NLRP3的表达。结果:BBG或者MCC950处理能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同时降低脑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并降低脑脊液中IL-1β和IL-18的水平。此外,BBG可以降低右侧大脑皮质中CD11b和NLRP3的表达,但是MCC950只能降低CD11b表达,对P2X7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BBG通过抑制P2X7/NLRP3通路减轻CIRI大鼠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2X7/NLRP3通路 亮蓝G 小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X3X/NF-κB通路介导蛛网膜下腔出血小鼠早期神经元凋亡
5
作者 郝广志 郇宇 +2 位作者 韩雨薇 董玉书 梁国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研究DDX3X/NF-κB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早期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的方法构建SAH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使用表达DDX3X靶向shRNA的重组慢病毒(Lv-shDDX3X)预先敲低脑内DDX3X的表达,... 目的:研究DDX3X/NF-κB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早期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的方法构建SAH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使用表达DDX3X靶向shRNA的重组慢病毒(Lv-shDDX3X)预先敲低脑内DDX3X的表达,或者通过NF-κB抑制剂NF-κB-IN-1(简称IN-1)抑制NF-κB信号通路,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质DDX3X和NF-κB(p65)的表达,通过TUNEL/Neu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SAH术后24 d小鼠神经功能显著障碍(P<0.05),皮质中DDX3X表达显著增加而NF-κB(p6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预先敲低DDX3X后,小鼠神经功能显著恢复,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AH组(P<0.05);当在敲低DDX3X表达的同时使用IN-1抑制NF-κB活性,则小鼠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TUNEL/NeuN染色显示敲低DDX3X表达后小鼠脑组织中TUNEL阳性的死亡神经元数量少于SAH组(P<0.05),而如果在敲低DDX3X表达的同时使用IN-1抑制NF-κB活性,则TUNEL阳性的神经元数量减少不明显。结论:DDX3X/NF-κB通路介导了SAH后早期脑损伤小鼠的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D-box RNA解旋酶3(DDX3X) NF-ΚB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障碍和脑损伤
6
作者 郝广志 王振 +1 位作者 石佐林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目的:脑出血可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和永久性残疾。绿原酸(CGA)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细胞凋亡的特性。本研究探讨CG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穿刺法诱导雄性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出... 目的:脑出血可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和永久性残疾。绿原酸(CGA)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细胞凋亡的特性。本研究探讨CG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穿刺法诱导雄性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2 h腹腔注射CGA(30 mg/kg)治疗。术后24 h利用改良加西亚法(Garcia)和平衡木试验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利用干湿比方法评估脑水肿情况。通过商品化试剂盒检测大鼠皮质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评估氧化应激。结果:SAH导致大鼠严重的神经行为缺陷,并诱发脑水肿。大脑皮质中ROS水平升高,而SOD活性下降。然而,CGA治疗改善了SAH引起的神经行为缺陷,同时降低了ROS水平及增强SOD活性。结论:CGA通过抗氧化应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PINK1/Parkin通路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线粒体自噬
7
作者 宋伟龙 郝广志 +1 位作者 梁勇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大鼠脑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法给予褪黑素进行治疗。术后24 h,通过改良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利用商品化试剂盒...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大鼠脑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法给予褪黑素进行治疗。术后24 h,通过改良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反应性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和p62表达变化。结果:与SAH组相比,褪黑素治疗组大鼠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分增加(P<0.05);脑组织中降低ROS和MDA的含量减少(P<0.05),GSH的含量增加(P<0.05),PINK1和Parkin表达增加(P<0.05),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加(P<0.05),而p62表达下降(P<0.05)。结论:褪黑素通过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PINK1/Parkin 线粒体自噬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美脲通过抑制SUR1-TRPM4通道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水肿和凋亡
8
作者 郝广志 董雨佳 +1 位作者 郇宇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腹腔注射法给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大鼠脑组织的干湿比评估大...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腹腔注射法给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大鼠脑组织的干湿比评估大鼠含水量。利用RT-q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UR1和TRPM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SAH大鼠神经功能受损,脑含水量增加,同时SUR1和TRPM4 mRNA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下降。低剂量的格列美脲不影响大鼠血糖浓度,但是可以显著改善SAH大鼠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虽然格列美脲对SUR1和TRPM4 mRNA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增加Bcl-2/Bax比值。结论:格列美脲通过抑制SUR1-TRPM4通道减轻SAH模型大鼠脑水肿,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药物受体1(SUR1) 瞬时受体电位4(TRPM4) 脑水肿 早期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神经元通过NLGN3/mTOR/MMP-9通路促进U251细胞迁移 被引量:2
9
作者 雷伟 王诗邈 +1 位作者 谢奥坦 朴浩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神经元对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胚胎18 d(E18)大鼠神经元,利用表达靶向神经连接蛋白3(NLGN3)分子shRNA的重组慢病毒(Lv-NLGN3-shRNA)感染神经元,real 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神经元对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胚胎18 d(E18)大鼠神经元,利用表达靶向神经连接蛋白3(NLGN3)分子shRNA的重组慢病毒(Lv-NLGN3-shRNA)感染神经元,real 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LGN3的表达,收集神经元培养上清与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共培养,Transwell实验检测U251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251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Lv-NLGN3-shRNA重组慢病毒感染能够降低大鼠原代神经元中NLGN3 mRNA和蛋白的的表达,神经元培养上清与U251细胞共培养可以增加后者的迁移能力并上调mTOR和MMP-9的表达。然而,NLGN3表达被Lv-NLGN3-shRNA抑制后,培养上清对U251细胞促迁移能力下降,同时mTOR和MMP-9表达降低。结论:大鼠原代神经元可以通过NLGN3/mTOR/MMP-9信号通路增强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这一途径可能是胶质瘤细胞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连接蛋白3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转移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元中神经连接蛋白3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伟 王诗邈 +1 位作者 谢奥坦 朴浩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大鼠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19-7细胞中神经连接蛋白3(NLGN3)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MDA、NMDA受体(NMDAR)特异性拮抗剂D-AP5和β-catenin特异性siRNA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19-7细胞...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大鼠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19-7细胞中神经连接蛋白3(NLGN3)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MDA、NMDA受体(NMDAR)特异性拮抗剂D-AP5和β-catenin特异性siRNA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19-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NLGN3及c-Myc的表达变化。结果:NMDA刺激后H19-7细胞中β-catenin蛋白上调,与此同时NLGN3和c-Myc表达增加;使用D-AP5阻断NMDAR以及特异性siRNA沉默β-catenin均能抑制NLGN3的表达。结论:NMDA能够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元中NLGN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神经连接蛋白-3 H19-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抑素-1抑制血红素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伟 林向丹 +2 位作者 李靖远 王诗邈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研究铁抑素-1(Fer-1)对血红素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血红素处理组(hemin)以及血红素和铁抑素-1联合处理组(hemin+Fer1)。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 目的:研究铁抑素-1(Fer-1)对血红素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血红素处理组(hemin)以及血红素和铁抑素-1联合处理组(hemin+Fer1)。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利用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反应性活性氧(ROS)的含量,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利用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结果:血红素处理可降低HT22细胞活性,诱发氧化应激,破坏线粒体膜电位(MMP),并下调GPX4表达而诱导铁死亡。相反,Fer-1可以使细胞活性恢复,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HT22细胞铁死亡。结论:血红素中诱发了HT22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线粒体损伤及铁死亡;铁死亡抑制剂Fer-1可以阻断血红素这种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抑素-1 血红素 铁死亡 氧化应激 线粒体膜电位 HT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NLRP3介导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大鼠神经细胞焦亡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广志 邹正 +2 位作者 陈立刚 韩雨薇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SAH)早期神经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SAH组。利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皮层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活化型gasderm...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SAH)早期神经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SAH组。利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皮层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活化型gasdermin D(GSDMD-p30)的表达,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caspase-1的活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结果:SAH术后48 h大鼠皮层中TLR4、NLRP3的表达增加明显(P<0.05),caspase-1的活性升高(P<0.05),同时GSDMD0-p30升高,脑脊液中IL-1β和IL-18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SAH早期大鼠皮层发生了TLR4-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亡 TOLL样受体4 NLRP3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血清剥夺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忠惠 郝广志 +2 位作者 石佐林 艾运政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对血清剥夺诱导大鼠神经元自噬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对照组(control)、血清剥夺组(SD)、RSV处理组(RSV)和RSV联合组SIRT1抑制剂EX527处理组(RSV+EX 527),利用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对血清剥夺诱导大鼠神经元自噬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对照组(control)、血清剥夺组(SD)、RSV处理组(RSV)和RSV联合组SIRT1抑制剂EX527处理组(RSV+EX 527),利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剥夺引起细胞活性下降、SIRT1表达下降,LC3-Ⅱ/LC3-Ⅰ比例减少,Beclin1表达降低(P <0. 05);经过RSV处理后,细胞活性增加(P <0. 05),大鼠神经元SIRT1表达增加,LC3-Ⅱ/LC3-Ⅰ比例增加,Beclin1表达增加;使用EX 527处理后,RSV的神经保护作用受到抑制。结论:RSV通过激活SIRT1活性促进大鼠皮层神经元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血清剥夺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抑制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皮层神经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6
14
作者 雷伟 郝广志 +2 位作者 邹正 陈立刚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SAH)早期皮层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法给予褪黑素治疗。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和脑组中铁含量,利用We...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SAH)早期皮层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法给予褪黑素治疗。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和脑组中铁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皮层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利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大鼠皮层组织中反应性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SAH模型大鼠脑脊液和皮层组织中铁含量增加,GPX4蛋白的表达降低,而ROS含量增加。褪黑素治疗可以促进SAH大鼠皮层中GPX4表达而降低ROS含量。结论:褪黑素可以通过增加GPX4的表达减轻SAH大鼠皮层中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皮层神经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铁死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冲 付丽丽 +2 位作者 费爽 郝广志 陈立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去铁胺(DFX)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颈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评价DFX对SAH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游离铁的含量。末端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 目的:研究去铁胺(DFX)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颈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评价DFX对SAH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游离铁的含量。末端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大鼠皮层细胞凋亡。结果:与SAH组大鼠相比,DFX治疗后可以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同时降低脑脊液中游离铁的水平,并减少细胞凋亡。结论:DFX能够减少SAH大鼠铁超载导致的细胞凋亡并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去铁胺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适应训练通过Nrf2/HO-1通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成一 李秧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研究预适应训练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和预适应训练组(SAH+ET)。大鼠制备SAH模型前进行3周预适应训练,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SAH大鼠模型... 目的:研究预适应训练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和预适应训练组(SAH+ET)。大鼠制备SAH模型前进行3周预适应训练,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SAH大鼠模型。利用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皮层Nrf2和HO-1的表达,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SAH术后48 h,预适应训练处理可明显改善SAH大鼠神经功能(P<0.05),增加脑组织中Nrf2和HO-1的表达(P<0.05),同时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及脑脊液中LDH的活性。结论:预适应训练可改善大鼠SAH后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HO-1通路降低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适应训练 蛛网膜下腔出血 Nrf2/HO-1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协同丙戊酸钠减轻糖氧剥夺诱导的小鼠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广志 初广新 +2 位作者 陈立刚 韩雨薇 梁国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和丙戊酸(VPA)处理对糖氧剥夺(OGD)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鼠海马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T22细胞制备OGD细胞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Mel和VPA处理,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和丙戊酸(VPA)处理对糖氧剥夺(OGD)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鼠海马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T22细胞制备OGD细胞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Mel和VPA处理,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RelA(Lys310)乙酰化水平。结果:Mel在10 mmol/L浓度下,与VPA(10 mmol/L)联合使用时,能对神经产生保护作用。Mel和VPA联合处理降低了OGD暴露HT22细胞NF-κB/RelA(Lys310)乙酰化。结论:Mel和VPA通过降低NF-κB/RelA(Lys310)乙酰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丙戊酸钠 糖氧剥夺 NF-κB/RelA乙酰化 HT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诱发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佐林 王振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侧位液压损伤(LFPI)对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大鼠LFPI模型,利用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NSS)评分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通过干/湿比检测和伊文斯蓝渗透实验评估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利用Western B... 目的:探讨侧位液压损伤(LFPI)对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大鼠LFPI模型,利用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NSS)评分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通过干/湿比检测和伊文斯蓝渗透实验评估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LFPI导致大鼠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脑含水量增加,伊文斯蓝通透增加,同时occludin和ZO-1表达下降,而AQP4表达升高。结论:LFPI能够导致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位液压损伤 脑水肿 闭合蛋白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 水通道蛋白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广志 韩雨薇 霍达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mRNA数据集,将数据分为aSAH后发生DCI的患者...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mRNA数据集,将数据分为aSAH后发生DCI的患者组和未发生DCI的对照组,利用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寻找关键基因及相关功能通路。结果:鉴定得到14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显示,有10条差异有显著性的富集信号通路(P<0.05),主要与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谷氨酸能突触、细胞粘附分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相关;根据GO功能分析得到显著富集条目26个,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类条目;GSEA分析表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过氧化物酶体两个通路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的富集差异。结论:aSAH后DCI的发生涉及到COL17A1、RPL11、FCAMR、GNB2L1、HIF1A等多个基因,并可通过血管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神经损伤、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影响D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转录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训练促进可控性皮质损伤大鼠髓鞘再生
20
作者 高丹丹 朱昆源 +1 位作者 闭士峻 高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4,256,共5页
目的:研究跑台训练对可控性皮质损伤(CCI)大鼠髓鞘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撞击法制备CCI大鼠模型,进行8周跑台训练,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法检测神经功能缺损,利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 目的:研究跑台训练对可控性皮质损伤(CCI)大鼠髓鞘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撞击法制备CCI大鼠模型,进行8周跑台训练,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法检测神经功能缺损,利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T-qPCR方法检测运动皮质中(BDNF)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胼胝体中髓鞘碱性蛋白(MBP)、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化蛋白(MOG)和髓鞘蛋白脂蛋白(PLP)的表达。结果:跑台训练改善了CCI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增加了运动皮质中BDNF的表达,同时MBP、MOG和PLP表达上调。结论:跑台训练通过上调BDNF促进髓鞘修复,从而改善CCI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性皮质损伤 跑台训练 髓鞘再生 鸢尾素 少突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