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1例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朱碧溱 黄建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利妥昔单抗前检查血T、B淋巴细胞亚群、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予利妥昔单抗500 mg(375 mg/m2)静脉输注治疗,每周1次,连用4周。同时激素减量至隔日口服。结果应用利妥...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利妥昔单抗前检查血T、B淋巴细胞亚群、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予利妥昔单抗500 mg(375 mg/m2)静脉输注治疗,每周1次,连用4周。同时激素减量至隔日口服。结果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总B淋巴细胞由13%降为0%,1个月后患儿的尿蛋白显著下降,2个月后尿蛋白转阴、肾病缓解。同时该患儿对利妥昔单抗治疗耐受性好,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有一定疗效,但其治疗肾病的确定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临床随机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特发性膜性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秋平 黄捷婷 +4 位作者 陈佳 王瑞娟 陈颖 黄俊谨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病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基本情况、产科病理症、干预措施、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 目的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病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基本情况、产科病理症、干预措施、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检出脑损伤78例,发生率43.09%。其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67例(Ⅰ级43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2例),发生率37.0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12例,发生率6.63%,其中1例合并Ⅲ级IVH。胎龄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性别、胎数、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亲妊高征、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IUGR)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措施方面,除氨茶碱两组无差异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常频通气、高频通气治疗在脑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症方面,两组在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贫血、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败血症、血小板减少、呼吸暂停、肺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DS、PDA、高频震荡通气是脑损伤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脑损伤高危人群。应用PS、nCPAP、常频通气、高频通气以及窒息、NRDS、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贫血、PDA与脑损伤发生相关联,其中NRDS、PDA、高频震荡通气是重要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脑损伤 高危因素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铁离子螯合剂对HIF-1α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华 尹晓娟 +1 位作者 商明霞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0-222,25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铁离子螯合剂(DFO)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调节作用,以期寻找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以生后10日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HIBD动物模型,并经腹腔内注射DFO及生理盐水(NS)干预。应...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铁离子螯合剂(DFO)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调节作用,以期寻找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以生后10日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HIBD动物模型,并经腹腔内注射DFO及生理盐水(NS)干预。应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HIF-1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氧缺血组HIF-1α蛋白4h即明显增多,8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NS干预组与缺氧缺血组有相同的变化。而DFO干预组则4h达高峰,8h及24h仍在较高水平,与缺氧缺血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损伤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P<0.05)。缺氧缺血组与DFO干预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 mRNA表达均有增加。结论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DFO可上调HIF-1α的蛋白及mRNA表达,使HIF-1α蛋白表达高峰时间提前且持续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螯合剂 缺氧诱导因子1Α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峰 王自珍 +1 位作者 张幸 董建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2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行PICC置管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上腔静脉组PICC留置时间长,与锁骨下静...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行PICC置管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上腔静脉组PICC留置时间长,与锁骨下静脉组及颈内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组穿刺部位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最适宜的位置为上腔静脉,其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渗液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位置 导管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自珍 柯艳 +1 位作者 张幸 董建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4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穿刺置管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留置时间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护理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胫后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早产儿 胫后动脉 有创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皮下冲洗法成功处理1例新生儿液体外渗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建英 张英娜 吴照凤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4期957-958,共2页
新生儿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据Frank等[1]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很高,可达23%~63%。而且由于新生儿生理发育、治疗需求、疾病状态、皮肤解剖... 新生儿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据Frank等[1]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很高,可达23%~63%。而且由于新生儿生理发育、治疗需求、疾病状态、皮肤解剖结构如皮肤薄、嫩、脂肪少、血管细、脆弱、弹性差、角质层发育不成熟、易受损伤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外渗 新生儿 冲洗法 护理 应用 血管通路 输液外渗 生理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 被引量:42
7
作者 相锋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8期2326-2327,共2页
[目的]调查了解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病人对延续性护理需求状况,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肾病病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46例在我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了解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病人对延续性护理需求状况,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肾病病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46例在我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所有病人对延续性护理中的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维持性血液透析术后动静脉瘘的观察与保护、居家胰岛素使用技术等项目都表达了较高程度需求,抗疲乏和运动指导的需求达到100%,愿意接受电话及短信随访、互联网平台沟通的实施方式。[结论]应关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对延续性护理日益增长的需要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这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延续性护理 需求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慧 肖利军 +3 位作者 邓旦 梁燕 廖明松 陶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床旁超声引导下介入微创诊治的1121例住院患者的资料。结果 1121例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深静脉穿刺置管组759例,置管引流组194例,穿刺活检组51例,产科组50例,微创治疗组67例,操作... 目的探讨床旁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床旁超声引导下介入微创诊治的1121例住院患者的资料。结果 1121例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深静脉穿刺置管组759例,置管引流组194例,穿刺活检组51例,产科组50例,微创治疗组67例,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9.47%(755/759)、98.97%(192/194)、94.12%(48/51)、96.00%(48/50)和98.51%(66/67),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8%(12/759)、2.58%(5/194)、1.96%(1/51)、0和1.49%(1/67)。结论床旁介入超声微创、快速安全、简便实用、疗效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引流术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卡马西平致斯-琼综合征伴肝衰竭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小宇 刘宝环 贺涛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31-32,共2页
对1例抗癫痫药物致斯-琼综合征伴肝衰竭患儿,予预防和控制感染、机械通气、血浆置换、抗过敏等治疗,同时做好皮肤、口腔、会阴等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患儿住院12 d意识恢复,皮疹基本消退,肝功能好转,临床... 对1例抗癫痫药物致斯-琼综合征伴肝衰竭患儿,予预防和控制感染、机械通气、血浆置换、抗过敏等治疗,同时做好皮肤、口腔、会阴等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患儿住院12 d意识恢复,皮疹基本消退,肝功能好转,临床治愈。提出早期诊断治疗,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 斯-琼综合征 肝衰竭 儿童 血浆置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