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徐雅莉 孙强 +13 位作者 单广良 张瑾 廖海波 李世拥 姜军 邵志敏 蒋宏传 沈念春 石岳 尉承泽 张保宁 陈妍华 段学宁 李波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OR=4.07,95%CI:2.98~5.5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95%CI:1.19~2.38),初潮年龄≥14岁(OR=1.41,95%CI:1.07~1.87),生存压力大(1~4级,OR=2.15,95%CI:1.26~3.66;5~9级,OR=3.48,95%CI:2.03~5.95),绝经(OR=2.22,95%CI:1.50~3.28)(P〈0.05),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15~2.58),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95%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95%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评估、治疗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180
2
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24 位作者 杨德刚 高峰 杜良杰 廖利民 陈伯华 周方 张雪松 孙天胜 张保中 项晓培 陈丽霞 周红俊 刘松怀 孙知寒 刘颖 刘璇 胡春英 黄秋晨 吴娟 黄富表 张晓颖 李军 陈亮 刘宏炜 宫慧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87,共14页
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导致终生严重残疾的灾难性损伤,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为推动我国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的规范化治疗与康复,更好地指导临床及康复医师实践,来自多个权威中心的专家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践,制订了"... 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导致终生严重残疾的灾难性损伤,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为推动我国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的规范化治疗与康复,更好地指导临床及康复医师实践,来自多个权威中心的专家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践,制订了"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的评估、治疗与康复"专家共识,包括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的早期急救、临床治疗及康复的规范化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 评估 治疗 康复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小梅 刘端祺 +1 位作者 吴航宇 杨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观察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入组患者第一周先予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止痛;第8日轻度疼痛以下者入A组,继续单药治疗2周,中至重度疼痛者入B组,联合加巴喷丁止痛2周。结果:共入组63例,58... 目的:观察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入组患者第一周先予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止痛;第8日轻度疼痛以下者入A组,继续单药治疗2周,中至重度疼痛者入B组,联合加巴喷丁止痛2周。结果:共入组63例,58例(92.06%)完成第一周治疗;第8日22例(37.93%)入A组,36例(62.07%)入B组,两组患者第15日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但第22日都无显著改善。A组第15、22日羟考酮控释片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1.43mg及81.90mg(P=0.004);B组第15、22日加巴喷丁的平均剂量为(862.50mg,993.75mg,P<0.001)。便秘为最常见副反应,A、B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3.64%及14.26%。结论:羟考酮控释片单药对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单药疗效不满意时,联合加巴喷丁可能有效;两药的副作用可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控释片 加巴喷丁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因素调查 被引量:51
4
作者 贾晓燕 李荣香 +1 位作者 许蕴琳 曾爱嫦 《护理研究》 2001年第2期74-75,共2页
为了解肿瘤科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情况 ,对 1997年 2月— 1999年 11月从事肿瘤护理专业的 48名护理人员 ,按接触化疗药物时间分为两组 ,观察其接触化疗药物前后白细胞减少程度、脱发、月经异常情况。结果显示 :接触化疗药物时间 >6个... 为了解肿瘤科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情况 ,对 1997年 2月— 1999年 11月从事肿瘤护理专业的 48名护理人员 ,按接触化疗药物时间分为两组 ,观察其接触化疗药物前后白细胞减少程度、脱发、月经异常情况。结果显示 :接触化疗药物时间 >6个月的护理人员毒性反应明显高于 <6个月者 (P <0 .0 1)。提示 :应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增强劳动保护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抗肿瘤药物 副反应 防护 职业危害 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姜志胜 张勇刚 +4 位作者 齐永芬 许松 徐少平 庞永政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血管薄片孵育 ,以生化及放射活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 (NO-2 )含量 ,...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血管薄片孵育 ,以生化及放射活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 (NO-2 )含量 ,血管NOS活性及cGMP含量。结果 :孵育 1.5h到 3h ,UⅡ (10 -9~ 10 -7mol·L-1)呈浓度依赖地刺激血管NO-2 生成增加 (14.8%~ 80 .9% )。UⅡ刺激血管组织总NOS和固有型NOS活性显著增加 (P <0 .0 5或P <0 .0 1)而不影响iNOS活性 (P >0 .0 5 )。 10 -9~ 10 -7mol·L-1的UⅡ呈浓度依赖的增加血管组织cGMP含量 (P <0 .0 1)。实验还观察到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 (GN L nitro arginine ,L NNA)显著抑制了UⅡ刺激的血管组织NOS激活、NO生成和cGMP含量增加。结论 :UⅡ激活血管组织NOS/NO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代谢 血管升压素 药理学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秋平 黄捷婷 +4 位作者 陈佳 王瑞娟 陈颖 黄俊谨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病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基本情况、产科病理症、干预措施、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 目的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病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基本情况、产科病理症、干预措施、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检出脑损伤78例,发生率43.09%。其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67例(Ⅰ级43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2例),发生率37.0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12例,发生率6.63%,其中1例合并Ⅲ级IVH。胎龄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性别、胎数、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亲妊高征、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IUGR)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措施方面,除氨茶碱两组无差异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常频通气、高频通气治疗在脑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症方面,两组在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贫血、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败血症、血小板减少、呼吸暂停、肺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DS、PDA、高频震荡通气是脑损伤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脑损伤高危人群。应用PS、nCPAP、常频通气、高频通气以及窒息、NRDS、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贫血、PDA与脑损伤发生相关联,其中NRDS、PDA、高频震荡通气是重要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脑损伤 高危因素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定位的相关解剖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恒 单建林 +3 位作者 郭光金 余汇洋 张天飞 左艳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2 2具 (4 4侧 )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 ,分别在C2 ~T1各椎间水平测量两侧颈长肌内缘间距及颈长肌内缘与椎动脉的内缘的水平距离 ,观察钩椎关节的增生特点及其前后部增生的差异...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2 2具 (4 4侧 )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 ,分别在C2 ~T1各椎间水平测量两侧颈长肌内缘间距及颈长肌内缘与椎动脉的内缘的水平距离 ,观察钩椎关节的增生特点及其前后部增生的差异和对椎动脉的影响。结果 C2 ~T1各椎间水平颈长肌间距为 6 1~ 15 1mm ,颈长肌与椎动脉内缘的水平距离为 7 2~ 9 6mm ,钩椎关节增生前部远重于后部 ,呈现以前部为主横向增生的特点 ,60岁以上标本中钩椎增生遮蔽椎动脉者 13侧 (81 5 % ) ,其中部分遮蔽 8侧 (61 5 % ) ,完全遮蔽 5侧 (3 8 5 % )。结论 颈前路手术中对椎动脉的定位应联合应用钩椎关节和颈长肌等标志 ,尤其应重视钩椎关节增生造成的形态改变对定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动脉 钩椎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修订稿)》的阐释 被引量:49
8
作者 周荣斌 林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021-4024,共4页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是国际上首个由急诊专家制定并达成的指南性文件,包含了多学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精髓,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提供了规范的、实用的诊治流程和方法。本文初步阐释了2011年《急性上消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是国际上首个由急诊专家制定并达成的指南性文件,包含了多学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精髓,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提供了规范的、实用的诊治流程和方法。本文初步阐释了2011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修订稿)》,肯定了其临床意义,总结了其核心内容,评价了其制定亮点,归纳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流程,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对新共识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急诊处理 共识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骨髓细胞CD271、CD133、CD34的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周俊 朱兵 +3 位作者 杜海燕 孙天胜 张长虹 杨连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本研究检测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和CD34的表达,分析细胞表达CD271与CD133及CD133与CD34的相关性。根据不同设计组合用CD45-PerCP、CD271-PITC、CD133-PE和CD34-FITC标记骨髓细胞,获得细胞后以FSC、SSC和CD45反复对细胞群进行定位和筛... 本研究检测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和CD34的表达,分析细胞表达CD271与CD133及CD133与CD34的相关性。根据不同设计组合用CD45-PerCP、CD271-PITC、CD133-PE和CD34-FITC标记骨髓细胞,获得细胞后以FSC、SSC和CD45反复对细胞群进行定位和筛选,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上述表达。结果表明,骨髓细胞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16%、0.20%和0.43%,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后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0.49%、0.47%和1.07%;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共表达率为0.02%,单个核细胞分离后的CD271+CD133+的共表达率为0.03%。90%CD133+细胞表达CD34,40%CD34+细胞表达CD133。结论:建立的三色荧光联合检测方法可作为检测骨髓中CD271+,CD133+和CD34+细胞的方法。CD271阳性细胞与CD133和/或CD34阳性细胞是不同的细胞群,CD271可能在评价和指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分析 CD271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中医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坤杰 黄敏 +1 位作者 李霞 袁鹏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9-242,共4页
高血压是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证候表现复杂,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对高血压的干预和管理应着重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 高血压是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证候表现复杂,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对高血压的干预和管理应着重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这也是开展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着眼于从宏观层面评价;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研究高血压的证候要素组成和组合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实用的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的评价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综合和系统效应,以表达和体现中药干预的"差异化定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辨证分型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84例尸检资料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姚依群 刘芳龄 +1 位作者 崔吉君 张葆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分析了84例因急性脑血管病死亡患者的尸检和心电图资料。脑出血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要多于脑梗塞。小脑损伤时,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高于大脑及其它部位的病变。心电图表现有心肌梗塞图形的患者,在病理检查中,绝大部分心脏除了... 本文分析了84例因急性脑血管病死亡患者的尸检和心电图资料。脑出血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要多于脑梗塞。小脑损伤时,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高于大脑及其它部位的病变。心电图表现有心肌梗塞图形的患者,在病理检查中,绝大部分心脏除了原有疾患造成的病理损害外,其心脏解剖并未发现梗塞病灶,但其中3例有心肌细胞溶解、变性和单核细胞浸润。因此,我们认为,急性脑血管病时,颅内病变引致的综合因素有可能造成心肌的一定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脑血管疾病 尸检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脑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梅红 李忠仁 +1 位作者 穆艳云 欧阳颀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 探索针药结合对造模大鼠认知功能改善的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机理。方法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复制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观察针药结合对大脑皮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结果 针药结合治疗显著拮抗东莨菪碱诱发的... 目的 探索针药结合对造模大鼠认知功能改善的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机理。方法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复制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观察针药结合对大脑皮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结果 针药结合治疗显著拮抗东莨菪碱诱发的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优于单纯应用针刺及当归芍药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学习记忆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AD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声压级次声用于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智钧 欧阳颀 +1 位作者 李华 侯艳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次声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次声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声压级次声治...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次声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次声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声压级次声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肘关节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次声组治疗组与对照组Mayo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Х^2=4.212,P< 0.05).治疗后,两组Mayo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声压级次声能明显提高肘关节运动功能,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肢体功能恢复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功能障碍 次声 关节松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14
作者 周霞 张岚 +1 位作者 周辉 夏兰珍 《护理研究》 2005年第5期757-759,共3页
综述了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即医疗市场发展的要求;护理人员压力加大,离职意愿突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要求;护理人员价值需求的体现。提出了领导重视、社会支持、减轻压力、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士... 综述了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即医疗市场发展的要求;护理人员压力加大,离职意愿突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要求;护理人员价值需求的体现。提出了领导重视、社会支持、减轻压力、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士地位、实现社会价值等对护理人员深化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人性化管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行为儿童大脑半球某些认知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倩 郭念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了解攻击行为儿童大脑两半球的认知活动特点,采用侧视野速示呈现技术,对经“同伴提名量表”筛选的17名攻击行为儿童(平均年龄8.97岁)和16名正常儿童(平均年龄9.03岁)进行了比较研究。1.在图、字Stroop效应... 为了解攻击行为儿童大脑两半球的认知活动特点,采用侧视野速示呈现技术,对经“同伴提名量表”筛选的17名攻击行为儿童(平均年龄8.97岁)和16名正常儿童(平均年龄9.03岁)进行了比较研究。1.在图、字Stroop效应实验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右视野Stroop效应。2.在格式塔图形辨别实验中,实验组较正常组有较低的左视野图形辨别阈限。另外,两组内左、右视野间均有差异,为左侧低于右侧。结果提示:攻击行为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同功能较低,显示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完形认知能力较弱。这可能是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神经心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儿童 神经心理学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京雨 张强 +2 位作者 路军良 徐力扬 刘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7例经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诊断的下肢主要动脉起始部平齐闭塞患者,病变分别位于髂总动脉(4例)、髂外动脉(2例)、股浅动脉(8例)、胫后或胫前动脉(3例),临... 目的探讨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7例经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诊断的下肢主要动脉起始部平齐闭塞患者,病变分别位于髂总动脉(4例)、髂外动脉(2例)、股浅动脉(8例)、胫后或胫前动脉(3例),临床表现为静息痛等下肢严重缺血症状。经同侧、对侧股动脉或右肱动脉等途径,主要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方法对平齐闭塞端血管进行顺行开通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成功使导丝和导管经平齐闭塞端进入并通过闭塞端,完成再通治疗,其中11例(11/12)使用了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在髂、股动脉共植入支架19枚;1例髂总动脉、2例股浅动脉和2例胫(胫前、胫后)动脉平齐闭塞病变因无法使导管导丝嵌入闭塞起始部而终止再通操作,再通成功率为70.59%(12/17)。未发生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再通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踝臂指数(ABI)平均值从0.47上升至0.71。6个月近期随访无症状复发,8、12和24个月各有1例患者症状加重,其中1例复查CAT显示支架内完全闭塞。结论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对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进行再通治疗可以获得安全而良好的临床疗效,拓展了介入治疗对于复杂、严重下肢缺血病变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平齐闭塞 血管成形术 内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照射加硫酸镁湿敷用于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慧莉 姜伟娜 高文娣 《护理研究》 2004年第2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红光照射 硫酸镁 湿敷 联合治疗 化疗 静脉炎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茗月 赵水平 +7 位作者 和渝斌 霍艳明 靳利利 钱孝贤 高晟 卜培莉 肖文良 冯兴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37-2541,共5页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16个临床中心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94例,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试验组)196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198例。通过2周的导入期...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16个临床中心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94例,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试验组)196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198例。通过2周的导入期后,进行历时8周的双盲治疗期,观察心绞痛缓解率、运动试验、HCY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心绞痛总缓解有效率63.4%大于对照组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试验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基线HCY异常者进行亚组分析,治疗后试验组HCY下降率21.4%优于对照组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昕 王建华 丁桂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技术(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当左心室构型改变时,以二尖瓣环位移(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左心室构型正常(LVN)20例,左...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技术(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当左心室构型改变时,以二尖瓣环位移(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左心室构型正常(LVN)20例,左心室重构(LVR)20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30名。应用STI计算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扭转(LVtw)、MAD,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LVN组、LVR组和对照组在心肌不同方向上应变的规律,并分析左心室GLs、GCs、GRs、LVtw与MDA和LVEF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LVN及LVR组的LVt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N组参数除无明显变化,LVR组均明显减低(P<0.05)。②LVN组、LVR组和对照组的MAD与LVEF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83、0.76和0.84。③LVR组的GCs、LVtw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40、0.47(P<0.05)。④LVR组的GLs、GRs、GCs及LVtw与MAD显著相关,GLs是MA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STI可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发生构型改变时的整体功能变化。评价MAD有望成为临床观察高血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快捷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斑点追踪显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血小板冻存中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俊 刘景汉 +2 位作者 金玉 欧阳锡林 杨连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84-128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血小板冻干保存中激活的抑制作用。以CD62p和PAC-1表达作为血小板的激活标志,CD62p和PAC-1再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对血小板经离心、洗涤及海藻糖负载等预处理过程中加与不加DMS... 本研究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血小板冻干保存中激活的抑制作用。以CD62p和PAC-1表达作为血小板的激活标志,CD62p和PAC-1再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对血小板经离心、洗涤及海藻糖负载等预处理过程中加与不加DMSO的实验组,分别进行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和PAC-1表达及再表达的流式细胞术(FCMs)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测定,研究DMSO对血小板激活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结果显示,血小板经预处理后,不含DMSO组的CD62p和PAC-1表达率显著增高,分别达30.37%和15.01%;含DMSO的组,CD62p表达率为10.72%,PAC-1几乎不表达(0.11%),显著低于不含DMSO组(p<0.01)。DMSO稀释后,血小板CD62p再表达为54.39%,显著低于对照组(71.69%)和高于不含DMSO组(35.98%)(p均<0.01);PAC-1再表达率为49.28%,与对照组(54.48%)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不含DMSO组(p<0.01)。在含DMSO组,血小板用原血浆稀释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对restocetin,thrombin和propylgal lat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2.76%,91.24%和89.66%,与对照组和无DMSO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对ADP诱导的聚集率有34.33%,显著高于无DMSO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MSO对体外处理所致的血小板膜表面CD62p和PAC-1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是可逆的,DMSO稀释后血小板仍具有CD62p和PAC-1表达能力和聚集反应功能,提示DMSO具有抑制激活损伤和低温保护的双重功能,这一生物学特性使DMSO在血小板的冻干保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冻干保存 DM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