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在动物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钱剑 王哲 刘国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55-57,共3页
铜是人类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代谢,而且还在骨骼发育、生殖、免疫、凝血、生物膜的稳定性等生理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铜在动物体... 铜是人类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代谢,而且还在骨骼发育、生殖、免疫、凝血、生物膜的稳定性等生理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铜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分布及排泄的研究进展,认为铜代谢及其平衡机制应予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泄 饲料添加剂 铜元素 吸收 转运 分布 动物 体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群体遗传变异与肉用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国忠 张嘉保 +2 位作者 任文陟 赵玉民 胡成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基因组DNA的提取、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电泳分型、各座位等位基因分析以及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的计算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及... 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基因组DNA的提取、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电泳分型、各座位等位基因分析以及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的计算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及其杂交牛群体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发现了6个微卫星标记对试验牛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性状和肉用性状存在正面或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微卫星DNA遗传变异 肉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体尺体重性状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嘉保 杨国忠 +3 位作者 赵玉民 胡成华 任文陟 张国梁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 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三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123bp)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171bp)对十字部高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179bp)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体重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体尺性状 微卫星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本夫 张乃生 原丽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一种主要的致病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含有荚膜成分,并且这种荚膜成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和抗噬菌作用有关。文章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一种主要的致病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含有荚膜成分,并且这种荚膜成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和抗噬菌作用有关。文章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血清学分类、分子结构、影响因素、表达调控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菌 荚膜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软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剑 刘国文 +1 位作者 王哲 李毓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活性 实验观察 钙化组织 成骨 AKP 新骨形成 生长 培养液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号染色体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国忠 张嘉保 +3 位作者 赵玉民 胡成华 任文陟 张国梁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7-220,共4页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21个性状与2号染色体上的3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IDVGA46等位基...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21个性状与2号染色体上的3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IDVGA46等位基因C(211bp)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耆甲、肩部、腰厚、大腿肌、臀部外形以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屠宰肉用性状有负面影响;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耆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重、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生产性能 微卫星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分娩的发动与调控 被引量:3
7
作者 岳占碰 马琳 +1 位作者 张学明 杨德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哺乳动物分娩是将胎儿从子宫内排到子宫外环境的过程 ,分娩的发动受许多因素的调控 ,作者从子宫肌收缩的调控 ,胎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分娩的发动等几方面 。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分娩 发动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腔前卵泡的简易机械分离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志花 周虚 高庆华 《中国草食动物》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采用两种机械法分离牛腔前卵泡。方法一 (M -1) ,皮肤移植刀切割、剪碎、过滤镜下直接捡卵法。方法二 (M -2 ) ,皮质片剪碎、离心、悬浮、过滤镜下捡卵法。M -1平均每卵巢采卵数为 46 9个± 18 2个 ,M -2为 6 8 4个± 12 5个 ... 采用两种机械法分离牛腔前卵泡。方法一 (M -1) ,皮肤移植刀切割、剪碎、过滤镜下直接捡卵法。方法二 (M -2 ) ,皮质片剪碎、离心、悬浮、过滤镜下捡卵法。M -1平均每卵巢采卵数为 46 9个± 18 2个 ,M -2为 6 8 4个± 12 5个 ;处理时间M -1为 2 5 4min± 6 7min ,M -2为 46 3min± 16 8min ,两种方法采集腔前卵泡数量及处理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每小时采集卵泡数分别为 99 5和 87 2个 ,M -1多于M -2。两种方法获得腔前卵泡大小分布规律也有明显差异 ,M -1采集腔前卵泡直径为 6 0~ 15 0 μm ,绝大部分是次级卵泡 ,而M -2获取腔前卵泡则偏小。总的看来 ,M -1处理时间短 ,回收效率高 ,方法简便 ,且分离卵泡直径较大 ,适于体外培养 ,是机械分离牛腔前卵泡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前卵泡 机械分离方法 卵泡数量 处理时间 次级卵泡 回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牛腔前卵泡颗粒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志花 周虚 +2 位作者 付永斌 王慧文 李秀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透射电镜下,简易机械法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有1~3层颗粒细胞,相邻颗粒细胞间存在明显而广泛的间隙连接,卵泡基膜完整,外无卵泡膜.培养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与体内发育腔前卵泡类似.培养6d时观察到颗粒细胞增殖现象,培养15 d时,个别卵泡... 透射电镜下,简易机械法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有1~3层颗粒细胞,相邻颗粒细胞间存在明显而广泛的间隙连接,卵泡基膜完整,外无卵泡膜.培养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与体内发育腔前卵泡类似.培养6d时观察到颗粒细胞增殖现象,培养15 d时,个别卵泡的内膜细胞开始形成.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本培养体系适于小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 超微结构 体外培养 腔前卵泡 体内发育 内膜细胞 间隙连接 养牛 培养过程 机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干物质摄入水平与产后生产性能及血浆酮体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才 牛淑玲 +2 位作者 李艳飞 王哲 李红梅 《饲料工业》 2005年第8期35-37,共3页
将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其中Ⅱ组为对照组,Ⅰ组和Ⅲ组分别为试验组;Ⅰ、Ⅱ、Ⅲ3组于产前28d开始分别饲喂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产后... 将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其中Ⅱ组为对照组,Ⅰ组和Ⅲ组分别为试验组;Ⅰ、Ⅱ、Ⅲ3组于产前28d开始分别饲喂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不同干物质摄入水平对奶牛血浆酮体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和产奶量均为Ⅰ组高于Ⅱ组、Ⅱ组又高于Ⅲ组,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差异显著(P<0.05);此外,Ⅰ组体重消耗最小,Ⅲ组体重消耗最大,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Ⅲ组血酮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不明显。可见,围产期奶牛不同干物质摄入量与产奶量、体重等生产性能及产后血酮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奶牛 干物质摄入水平 血浆酮体浓度 产后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微卫星DNA标记在草原红牛杂交群体中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国忠 张嘉保 +3 位作者 赵玉民 胡成华 任文陟 张国梁 《草食家畜》 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
选用由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组成的试验牛群体共计24头,经过牛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UVIBAND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软... 选用由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组成的试验牛群体共计24头,经过牛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UVIBAND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在8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BM2113、ETH225、IDVGA2、IDVGA46、IDVGA44、BM1824、IDVGA55和TGLA44这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4、4、5、4、4和6,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32、0.5943、0.6593、0.5794、0.7259、0.6121、0.6120和0.6204,杂合度为0.7034,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用于寻找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的研究是较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分子标记 草原红牛 杂交 群体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群体中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国忠 任文陟 +3 位作者 张嘉保 赵玉民 胡成华 张国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选用草原红牛42头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牛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UVIBAND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 选用草原红牛42头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牛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UVIBAND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在8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ETH225、IDVGA2、IDVGA46和IDVGA44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4、3和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42 0,0.673 6,0.521 8和0.575 0,这4个位点为高度多态位点。而另4个位点BM2113、BM1824、IDVGA55和TGLA44等位基因数分别2、2、2和5,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9 8,0.360 4,0.353 8和0.470 8,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8个位点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草原红牛遗传育种研究之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群体 微卫星DNA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脑炎原虫病防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柳平 段艳 潘耀谦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兔脑炎原虫病是由兔脑炎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该虫可感染各种动物和人。其中以兔的感染较为严重 ,且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因此对兔脑炎原虫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过去对此病的诊断通常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法... 兔脑炎原虫病是由兔脑炎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该虫可感染各种动物和人。其中以兔的感染较为严重 ,且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因此对兔脑炎原虫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过去对此病的诊断通常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法或血清学等方法 ,而且没有有效防治该病的措施。随着近年来国际上对此病研究的深入 ,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诊断技术如 PCR技术和透射电镜术等 ,并能用一些药物进行防治 ,如阿苯达唑和多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脑炎 原虫病防制 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诊断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奶牛血清瘦蛋白、血糖和血酮的浓度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成 李顺姬 +3 位作者 张洪友 王哲 付世新 赵进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对随机选取黑白花泌乳牛的泌乳量、泌乳期、血糖、血酮、血清leptin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eptin、血糖、酮体等指标水平处于正常的范围,5项指标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乳酮阳性组奶牛与阴性的比较,泌乳量降低,血清... 对随机选取黑白花泌乳牛的泌乳量、泌乳期、血糖、血酮、血清leptin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eptin、血糖、酮体等指标水平处于正常的范围,5项指标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乳酮阳性组奶牛与阴性的比较,泌乳量降低,血清酮体升高,血糖水平降低,血清leptin水平略高,除血清leptin外,其余差异都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奶牛 血清酮体 血糖 血清瘦蛋白 浓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抗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学章 高丰 赵文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68-72,共5页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动物水泡性疾病。VSV有两个主要抗原群是核酸蛋白和G蛋白抗原。G蛋白因为能产生中和性抗体被认为是在发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起主要作用。已经证实VSV 的New Jersey 株中产生独立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决...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动物水泡性疾病。VSV有两个主要抗原群是核酸蛋白和G蛋白抗原。G蛋白因为能产生中和性抗体被认为是在发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起主要作用。已经证实VSV 的New Jersey 株中产生独立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决定蔟分布在G 蛋白的193~289氨基酸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 抗原性 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向阳 张嘉保 +1 位作者 赵玉民 胡成华 《中国草食动物》 2004年第3期3-5,共3页
为了更好地培育和改良肉用草原红牛 ,利用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蒙古牛基因组DNA ,用 8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置于 1 5 %琼脂糖电泳进行观察 ,如有所需的带则转入 8%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 (PAGE)中... 为了更好地培育和改良肉用草原红牛 ,利用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蒙古牛基因组DNA ,用 8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置于 1 5 %琼脂糖电泳进行观察 ,如有所需的带则转入 8%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 (PAGE)中电泳分离 ,绘制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DNA 多态性 微卫星标记 地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诺氟沙星制剂体外抑菌实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宝 吴海燕 +2 位作者 邓旭明 李冬野 梁唤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73-75,共3页
本文研究了酸性、碱性和长效诺氟沙星注射液对8种细菌及7株耐药金葡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碱性和长效诺氟沙星的抑菌效果相似,对多种细菌的抑菌效果好于酸性诺氟沙星,对耐药金葡菌的抗菌作用优势更为明显。
关键词 诺氟沙星 抗菌实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标记及其在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国忠 任文陟 +2 位作者 张嘉保 李向阳 张兆琴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就微卫星DNA标记特征、优点及其在构建牛基因图谱、牛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寻找与生产性状位点相连锁的分子遗传标记、制作DNA指纹图,进行亲子鉴定和血缘控制、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应用的综述。
关键词 微卫星DNA标记 遗传育种 基因图谱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志花 周虚 高庆华 《黄牛杂志》 2003年第2期28-31,共4页
通过对体内发育与体外培养卵泡及其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比较 ,从微细结构上客观评定体外培养卵泡的形态、活力、代谢状况及功能完整性 ,界定体外生长卵泡所处发育阶段 。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卵泡 发育过程 超微结构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CC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慧君 贺文琦 +3 位作者 高丰 成军 霍惠玲 梁焕春 《吉林畜牧兽医》 2004年第7期22-24,共3页
从吉林省长春市某猪场送检的一头发热、流涎、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的9日龄仔猪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在猪肾细胞(PK-15)、仓鼠肾细胞(BHK-21)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 从吉林省长春市某猪场送检的一头发热、流涎、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的9日龄仔猪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在猪肾细胞(PK-15)、仓鼠肾细胞(BHK-21)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伪狂犬病相似,该病毒能被伪狂犬病毒阳性血清中和,电镜观察可见椭圆形、直径为110~180nm典型疱疹病毒粒子,用该病毒接种家兔和小白鼠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经鉴定,证明此病毒确为伪狂犬病病毒(PRV),并将该病毒命名为PRV CC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CC株 分离 鉴定 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