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补液盐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脱水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姜天俊 张秀 +6 位作者 范荣 谢杨新 赵鹏 张昕 李建静 聂为民 赵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39-2241,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仅服用ORS。67例随机进入静脉输液组(IVT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脱水。补液以外的其他治疗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ORT组和IVT组在临床脱水纠正率、腹泻好转时间、不同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脱水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液疗法 脱水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书君 历建强 +9 位作者 张鹏 兰兰 郑锦 李娜 宋杰 王大勇 田红霞 丁海娜 王嵩川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转诊至指定的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取脐带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三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m.1555A>G、GJB2、SLC26A4)突变进行筛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听力筛查结果 :初筛未通过174例(6.24%,174/2788),复筛64例(36.78%,64/174),复筛未通过15例(23.44%,15/64);确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例,其中,1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2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②基因筛查结果 :2788例中基因筛查异常者81例,其中6例(0.22%,6/2788)为mtDNA12SrRNAm.1555A>G阳性(给予禁用耳毒性药物等防聋指导),1例(0.04%,1/2788,确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40例(1.43%,14/2788)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34例(1.22%,34/2788)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听力损伤高危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起到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基因筛查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率的非劣效性试验检验效能及样本量的模拟计算方法及SAS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高魁 夏结来 姚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 :当评价指标为定性指标时 ,利用相对率作为标准判断非劣效性是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 ,本文目的在于解决这一背景下的样本量计算问题。方法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 ,在SAS下编写宏 ,估算样本量。结果 :设计出两个宏 ,分别计算给定样本量... 目的 :当评价指标为定性指标时 ,利用相对率作为标准判断非劣效性是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 ,本文目的在于解决这一背景下的样本量计算问题。方法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 ,在SAS下编写宏 ,估算样本量。结果 :设计出两个宏 ,分别计算给定样本量时的检验效能和限定检验效能时的样本量。结论 :探索出一条在临床研究中利用随机模拟方法估算样本量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劣效性 样本量 检验效能 相对率 随机模拟 SAS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例创伤急诊手术患者综合创伤评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班雨 沈洪 +4 位作者 周宝林 黎檀实 滕青山 田万管 张高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98-800,共3页
目的评估我院192例急诊手术创伤患者的救治结果,并对比分析创伤和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和创伤严重程度特征评价法(ASCOT)预测生存概率(Ps)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192例创伤急诊手术患者分别应用TRISS、ASCOT评分法预测其Ps,... 目的评估我院192例急诊手术创伤患者的救治结果,并对比分析创伤和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和创伤严重程度特征评价法(ASCOT)预测生存概率(Ps)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192例创伤急诊手术患者分别应用TRISS、ASCOT评分法预测其Ps,并比较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92例患者实际存活172例(89.6%),TRISS预测存活178例(92.7%),ASCOT预测存活173例(90.1%),两种方法预测Ps值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本组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结局与北美创伤数据库预后结局相当;ASCOT预测的死亡组Ps值<0.5,与实际相符,可信度较高,优于TRISS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严重度评分 创伤严重程度特征评价法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HBVC基因重组MVA假病毒颗粒的构建及其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栾翔凌 孔维 +8 位作者 刘素军 雷厉 胡燕 侯俊 沈宏辉 吴贻琛 游绍莉 貌盼勇 辛绍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HBV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将HBVC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入穿梭载体pSC11,得到质粒pSC11-C,将此质粒转染MVA病毒通过同源重组得到MVA-C。结果利用基因测序,PCR鉴定证实所得假病毒颗粒携带HBVC基因,并... 目的构建携带HBV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将HBVC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入穿梭载体pSC11,得到质粒pSC11-C,将此质粒转染MVA病毒通过同源重组得到MVA-C。结果利用基因测序,PCR鉴定证实所得假病毒颗粒携带HBVC基因,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过9次传代得到单克隆重组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HBV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MVA-C,为研究HBV慢性感染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苗病毒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士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15,共4页
作者在阐述军队院校专业学位内涵,论述设置军队院校专业学位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军队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发展 运行机制 军队院校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的分离纯化
7
作者 方伯言 王大江 +2 位作者 方伟 许德顺 贾建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人脑星形细胞瘤 热休克蛋白70 肽复合物 分离纯化 神经系统疾病 肿瘤 蛋白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蜗轴切除术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在豚鼠耳蜗核内的变化
8
作者 申宇鹏 李晓明 +1 位作者 周永清 路秀英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豚鼠行单侧蜗轴切除术后双侧蜗神经核复合体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VGluTs)表达的变化情况,以明确VGluTs阳性终末在第一级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情况及功能。方法将正常成年豚鼠行单侧内耳蜗轴切除术... 目的研究豚鼠行单侧蜗轴切除术后双侧蜗神经核复合体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VGluTs)表达的变化情况,以明确VGluTs阳性终末在第一级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情况及功能。方法将正常成年豚鼠行单侧内耳蜗轴切除术,手术前、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术后1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观察双侧脑干蜗神经核内VGluTs阳性终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正常豚鼠蜗神经前腹侧核、后腹侧核、背侧核内均可见丰富的VGluT1阳性终末分布,腹侧核内可见阳性终末环绕神经元胞体形成密切接触。VGluT2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蜗神经背侧核中间层及腹侧核边缘小细胞壳区。豚鼠单侧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手术同侧蜗神经腹侧核内VGluT1阳性终末几乎全部消失,与对侧及对照组蜗神经腹侧核对比鲜明。蜗神经核内VGluT2阳性终末在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蜗神经腹侧核内大量的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阳性终末起源于同侧耳蜗螺旋神经节;VGluT1是研究初级听觉传入通路中谷氨酸能神经元终末的良好标志;VGluT1和VGluT2在听觉传导系统及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有差异,提示了功能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耳蜗核 螺旋神经节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东平 王军 +5 位作者 李广文 高宗科 赵增强 梁政 魏朝朗 张伯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3-176,共4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功能的影响。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间行HSCT的患者中48例HBV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移植后6个月内,HBsAg(+)组、HBsAb(+)组和对照组患者谷... 本研究旨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功能的影响。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间行HSCT的患者中48例HBV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移植后6个月内,HBsAg(+)组、HBsAb(+)组和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的峰值分别为(281.6±414.6)、(95.4±79.9)和(65.1±44.2)U/L,肝功能明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1.54%,40.00%和30.23%,任2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HBsAg(+)组2例患者在移植后早期出现致死性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5.4%(2/13),其中1例可能与HBV激活有关。1例移植前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移植后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表现。结论:HBsAg(+)患者接受HSCT时,肝功能损害较对照组更为严重,应加强保肝治疗。移植前预防性的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能对预防HBV的激活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