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磊 韩浩伦 +7 位作者 王刚 孙剑雄 李保卫 周莹 张艺俨 孙喆喆 孙和方 吴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0-784,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耳鼻喉...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耳鼻喉科门诊就诊患者21454例,其中OME患者201例。根据北京地区疫情流行及政府管控政策(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居家隔离、疫苗接种等)时间,将201例OME患者分为疫情前组68例(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防控期组30例(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爆发期组103例(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集201例OME患者资料,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相关OME人口学特征及发病特点。结果防控期组OME就诊率(0.40%)较疫情前组(0.82%)显著下降,爆发期组(1.82%)较疫情前组、防控期组升高了51.5%与2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爆发期组92.2%的OME是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出现的,较疫情前组、防控期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OME在中耳炎患者中的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爆发期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OME患者年龄高于疫情前组和防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74.6%的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之后的1~3周发病,7.5%的患者(5/67)在感染1月后才出现耳部症状。50.7%的患者仅有耳部症状且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仅31.3%合并鼻、鼻咽部轻微炎症。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可明显提高OME发病率,老年人患病率更高。新冠相关OME往往在感染后2周甚至更晚出现。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直接感染中耳引发炎症,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特民族心理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2
作者 冯永辉 刘邦春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3-400,共8页
冯特晚年着力的民族心理学将研究对象从实验心理学所框定的个体研究拓展到了家庭、部落、社区等社会群体的研究,大量民族生活的精神产品构成了民族心理研究的对象。基于纵向与横向两种视角的历史产品分析法、心理现象类比法则成为民族... 冯特晚年着力的民族心理学将研究对象从实验心理学所框定的个体研究拓展到了家庭、部落、社区等社会群体的研究,大量民族生活的精神产品构成了民族心理研究的对象。基于纵向与横向两种视角的历史产品分析法、心理现象类比法则成为民族心理研究展开的具体方法。从方法论视角来看,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体现出的是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整体主义的研究原则以及主观的研究方法,乃是一种方法论上的主观范式。在今天心理学生物学化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冯特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考辨其历史价值,探讨该方法论对于当代民族心理学研究以及中国文化心理学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特 民族心理学 方法论 主观范式 中国文化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