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鲁亚杰 李明辉 +4 位作者 龙作尧 张浩强 陈国景 刘冬 王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2,共11页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2017年6月,收集有关中国地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例分析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各肿瘤占比、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解剖学部位分布等数据进行提取,按照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推荐的标准(JBIcriteri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3篇,文献质量评分均在7分以上。对文献中报道的3462例脊柱原发肿瘤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在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所占比例为61%(95%CI:56%~66%),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39%(95%CI:34%~44%)。(2)良、恶性肿瘤分类中,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但骨巨细胞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2%(95%CI:47%~58%),男性为48%(95%CI:42%~53%)。(3)良性肿瘤21~40岁患者占40%(95%CI:35%~45%),恶性肿瘤41~60岁患者占44%(95%CI:40%~48%),超过70%的脊柱原发肿瘤患者年龄在21~60岁。(4)颈、胸、腰、骶椎肿瘤分别占25%、26%、22%、27%,良性肿瘤好发于颈椎,恶性肿瘤以骶椎多见。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可靠,除解剖学分布外漏斗图基本对称,不存在较大发表偏倚。结论: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比例高于恶性,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良性肿瘤好发于21~40岁,恶性肿瘤好发于41~60岁;脊柱原发肿瘤在颈、胸、腰、骶节段的分布大致相当,良性肿瘤颈椎居多,恶性肿瘤骶椎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脊柱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六年的变迁 被引量:19
2
作者 牛晓红 郭华棋 +3 位作者 张新玲 陈斌泽 潘菁 杨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其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2011—2013年与2014—2016年病原...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其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2011—2013年与2014—2016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221例急性白血病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8株(29.69%),革兰阴性菌154株(67.25%),真菌7株(3.06%)。前后三年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或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从7.08%(8/113)上升至12.07%(14/116),真菌构成比由1.77%(2/113)上升至4.31%(5/116),前后三年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三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保持100%敏感,但CNS中有64.29%~69.57%的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55.56%~66.67%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25.00%~75.61%;已检出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菌株。2011—2013年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2014—2016年均上升至25%。所有检出真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制霉菌素均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增长的趋势,真菌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变迁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预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急性期川崎病患者心肌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海永 付晓燕 +3 位作者 吴婷婷 童明辉 崔艾琳 李倩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急性期川崎病(KD)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损伤特点。方法收集IVIG应答患者40例(IVIG应答组),以诊断为急性期KD的住院患者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IVIG抵抗患者40例为IVIG...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急性期川崎病(KD)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损伤特点。方法收集IVIG应答患者40例(IVIG应答组),以诊断为急性期KD的住院患者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IVIG抵抗患者40例为IVIG抵抗组,将后者进一步分为冠状动脉扩张(CAD)亚组和冠状动脉正常(NCAD)亚组,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2DSTI参数及实验室指标。比较IVIG抵抗组与IVIG应答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2D STI参数和实验室指标,以及CAD亚组与NCAD亚组各参数间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获取IVIG抵抗患者2DSTI参数预测值。结果与IVIG应答组相比,IVIG抵抗组CAD发生率、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升高,收缩期左心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峰值环向应变(GCS)均减小,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血沉速度、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均升高(P均<0.05)。以GLS绝对值16.8%为阈值,曲线下面积0.769(P=0.021),预测IVIG抵抗的敏感度为79.27%,特异度为68.36%;以GCS绝对值15.9%为阈值,曲线下面积0.749(P=0.038),预测IVIG抵抗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57.28%。结论 IVIG抵抗KD患者心肌损伤较IVIG应答KD患者更严重,可能是心肌炎性损伤而非冠状动脉损伤的结果。2DSTI技术可预测急性期IVIG抵抗患者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基因 免疫球蛋白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的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邱俊杰 安花花 +2 位作者 付藏红 孙玉玲 李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2期4334-43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特征。[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对急进高原41名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条目3、5、6、9、10得分显著高于军人...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特征。[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对急进高原41名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条目3、5、6、9、10得分显著高于军人护士与高原武警;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得分显著低于临床护士与高原新兵,乐观性显著高于临床护士与高原新兵;高心理应激组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显著低于低心理应激组护理人员。[结论]野战医疗所人员心理应激水平较高,为做好驻训期间卫勤保障工作,需探讨有效干预方式提升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其心理应激症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野战医疗所 护理人员 心理应激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洪涛 刘宏斌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最早的定义由Balfour于1922年提出,定义为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残胃发生的原发性胃癌。手术仍然是治疗GSC的有效措施,但是手术会带来很大创伤,加上GSC病人吸收障碍的存在,...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最早的定义由Balfour于1922年提出,定义为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残胃发生的原发性胃癌。手术仍然是治疗GSC的有效措施,但是手术会带来很大创伤,加上GSC病人吸收障碍的存在,病人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术后营养不良影响病人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且术后感染率升高。因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能有助于缓解术后营养不良,对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环 叶建军 +3 位作者 慕宁霞 马国强 安亚亚 朱建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骨BF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均接受X线检查,15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X线平片BFH表现为...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骨BF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均接受X线检查,15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X线平片BFH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呈单房或多房状,骨皮质变薄。CT示BFH病灶边界相对清楚,周围可见硬化边,其内见不连续的骨性分隔,CT值0~75 HU,其中2例病灶中心可见新生骨。MR检查显示5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IRM)呈高信号;8例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间夹杂散在斑点状稍高信号,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及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4例T1WI及T2WI呈索条或斑片状低信号。术中见瘤体为黄褐色肉芽组织,镜下见5例BFH病灶以大量组织细胞为主;8例组织细胞、泡沫细胞、成纤维细胞混杂存在;4例以大量成纤维细胞为主;2例见大量新生骨小梁。结论骨BFH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与其病理学特点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组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肖亚娟 黄开秀 +1 位作者 陈珂 许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该阶段需要关注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群。方法:横断面调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两家三甲医院康复科治疗的126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该阶段需要关注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群。方法:横断面调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两家三甲医院康复科治疗的126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530,P=0.000,95%CI=1.229~1.90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OR=1.249,P=0.004,95%CI=1.073~1.454)、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R=1.839,P=0.018,95%CI=1.111~3.045)、收入(OR=6.364,P=0.007,95%CI=1.670~24.249)、照护者(OR=5.269,P=0.015,95%CI=1.384~20.058)是康复阶段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疼痛程度越严重,NIHSS与PSQI评分越高,收入不足并且由职业陪护照顾时,越容易发生脑卒中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危险因素 康复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