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肺透邪扶正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30
1
作者 丁晓娟 张勇 +8 位作者 何东初 张梦云 谭映军 余爱荣 俞桥 伍伟 杨文超 黄河颂 刘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清肺透邪扶正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清肺透邪扶正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再给予清肺透邪扶正方加减治疗,治疗10 d后收集患者临床症状、检验指标、CT表现等资料分析对比。结果:治疗10 d后,治疗组在缓解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改善氧合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6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γ(IFN-γ)上升,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透邪扶正方联合西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上调“抗病毒”和下调“促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透邪扶正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余爱荣 范星 +5 位作者 赵燕 周帆 赵琳琳 刘静 张勇 张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22日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出院的2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8例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 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22日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出院的2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8例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治疗组,114例未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指标、肺部影像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资料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7.13±3.36),(8.53±3.85)d(P<0.05);治疗组的肺部影像学改善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分别有30,15例,发生率分别为27.8%,13.2%(P<0.01),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治疗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可缩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肺部影像学改善时间,但对临床症状改善的作用不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时应关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安全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针刀镜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勇 伍伟 +5 位作者 张梦云 丁晓娟 俞桥 杨文超 肖静静 何东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针刀镜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0月住院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塞来昔布200 mg, po, bid,甲氨蝶呤10 mg, po,每周1次,羟氯喹0.2 g, ... 目的探讨微创针刀镜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0月住院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塞来昔布200 mg, po, bid,甲氨蝶呤10 mg, po,每周1次,羟氯喹0.2 g, po, bid,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创针刀镜治疗1次。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美国风湿病学会改善标准(ACR20,ACR50,ACR70)达标情况。分析治疗组手术前、手术后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指标。对照组未检测关节液。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ESR、CRP及ACR达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DAS28、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治疗组关节液进行分析发现,手术前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IL)-6明显升高,IL-4,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轻度升高,IL-2正常。相关性分析提示关节液中IL-6水平与CRP、DAS28呈正相关(P<0.01)。手术后关节液中IL-6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微创针刀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迅速降低关节液中IL-6等炎性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甲氨蝶呤 羟氯喹 类风湿关节炎 微创针刀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芪芎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利锋 杨晨曦 +3 位作者 王华松 卢绮萍 夏莹 董望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67-1571,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芪芎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芪芎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 目的研究复方芪芎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芪芎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用完全弗氏佐剂制造关节炎大鼠模型。致炎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并测量记录大鼠足跖厚度。在末次给药24 h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大鼠并收集其膝关节滑膜。蛋白印记法检测滑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检测TLR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足跖厚度增加,TLR2、MyD88蛋白与TLR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治疗3周后足跖厚度均有下降,TLR2、MyD88蛋白与TLR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复方芪芎颗粒小剂量组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0.05),但均低于复方芪芎颗粒中、大剂量组(P<0.05)。结论复方芪芎颗粒对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芎颗粒 复方 痹症 类风湿关节炎 TOLL样受体2 髓样分化因子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0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伍伟 黄河颂 +7 位作者 张梦云 俞桥 丁晓娟 杨文超 刘琳 肖静静 张勇 何东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9-157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22日我科住院、资料齐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02例.分析疾病特征、不同疾病组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02例患者中男75例(73.53%)、女27例(26.47%),49例(48.04%)有...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22日我科住院、资料齐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02例.分析疾病特征、不同疾病组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02例患者中男75例(73.53%)、女27例(26.47%),49例(48.04%)有接触史,临床主要和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CT表现以两肺、散在、外周为主、多发斑片影、磨玻璃影为主要特点.检验指标主要以白介素-6(IL-6)(64.70%)、C反应蛋白(CRP)(60.78%)、血沉(55.88%)、乳酸脱氢酶(40.19%)升高,以及淋巴细胞绝对值(47.05%)降低多见.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各组在发病年龄、就诊时间、IL-6、血沉、CRP、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绝对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50岁、就诊时间>7 d、IL-6升高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根据临床指标可准确判断疾病活动,以进行有效、积极的防控和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症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