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马厂箐Cu-Mo-Au矿床花岗斑岩成矿地质证据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3 位作者 王欣 刘烊 周晓锋 王绍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0-902,共13页
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之一,其铜钼(金)矿(化)体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紧密相伴,且主要位于花岗斑岩脉(体)的上、下盘。花岗斑岩内发育有具斑岩型矿化特征的细网脉状、... 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之一,其铜钼(金)矿(化)体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紧密相伴,且主要位于花岗斑岩脉(体)的上、下盘。花岗斑岩内发育有具斑岩型矿化特征的细网脉状、浸染状矿化,其上盘的(似)斑状花岗岩和下盘的向阳组围岩内均发育有脉状、细脉状矿化,且总体表现出向接触带附近花岗斑岩倾斜的特点。(似)斑状花岗岩中的矿化脉体北倾,围岩地层中的矿化脉体南倾。花岗斑岩脉(体)上、下盘的矿化脉体表现出越靠近接触带(花岗斑岩脉体)蚀变矿化越强、矿化体的规模越大、出现的频率越高,而远离接触带(花岗斑岩脉体)则蚀变矿化越弱、矿化体的规模越小、出现的频率越低。铜钼(金)的成矿时代与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较为一致,其同位素年龄集中在34~36Ma。花岗斑岩含有源于富集地幔的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并发育浸染状的黄铁矿化、磁铁矿化。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花岗斑岩)具有同源性,且与壳-幔岩混合作用及成分分异有关,具有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基础。因此,该区的铜钼(金)成矿与花岗斑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花岗斑岩 成矿证据 斑岩型铜钼金矿床 马厂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乐安加里东期花岗岩体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万蓬 谢财富 +3 位作者 郭福生 姜勇彪 张小亮 刘林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 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_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岩体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岩石学 加里东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宝兴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汉光 郭晓东 +2 位作者 王绍明 皮清明 和正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7-595,共9页
文章总结了云南宝兴厂金矿区地质特征,划分了成矿期和成矿阶段,通过对硫、铅、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下奥陶统向阳组第四岩性段的碎屑岩为金成矿的矿源层。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该区多期次、多阶段、多样式、多矿种的矿床... 文章总结了云南宝兴厂金矿区地质特征,划分了成矿期和成矿阶段,通过对硫、铅、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下奥陶统向阳组第四岩性段的碎屑岩为金成矿的矿源层。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该区多期次、多阶段、多样式、多矿种的矿床组合类型。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红土型等。该金矿的形成在时间、空间上与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斑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矿床 地质特征 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机理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树脂富集分离-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钯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红毅 刘海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2,共4页
拟定了以聚酰胺树脂为吸附剂在静态和动态操作条件下 ,对微量钯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方法。实验表明 ,树脂在 0 .0 0 1~ 2 .0mol/L的HCl介质中 ,对钯的吸附性能很好 ,饱和吸附容量为 1 9.2 2~ 1 2 .88mg/g ,平均吸附率为 98.40 %。吸附到... 拟定了以聚酰胺树脂为吸附剂在静态和动态操作条件下 ,对微量钯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方法。实验表明 ,树脂在 0 .0 0 1~ 2 .0mol/L的HCl介质中 ,对钯的吸附性能很好 ,饱和吸附容量为 1 9.2 2~ 1 2 .88mg/g ,平均吸附率为 98.40 %。吸附到树脂中的钯可用中性 3 0 g/L硫脲溶液 (静态 )和 5 0 g/L硫脲溶液 (动态 )解脱 ,平均解脱率为 96.95 % ,富集倍数可达 1 0 0倍。结合原子吸收光度法 ,可用于矿石中微量钯的富集分离和测定 ,标准加入回收试验 ,回收率为 96.0 %~1 0 3 .0 % ,标样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聚酰胺树脂 富集 分离 原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与区域构造演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4 位作者 葛战林 陈伟志 徐劲驰 黄岗 陶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75,共22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以金水泉、双泉、南明水、苏吉泉东等为代表的金矿床,构成了一套与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矿床夹持于区域性的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矿化受次级脆-韧性断层控制,以中等至陡倾...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以金水泉、双泉、南明水、苏吉泉东等为代表的金矿床,构成了一套与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矿床夹持于区域性的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矿化受次级脆-韧性断层控制,以中等至陡倾斜的含金石英脉和破碎蚀变岩的形式产于晚古生代浅变质火山沉积岩中。流体包裹体、H-O-S-Pb同位素和热液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中高温(集中于240~330℃)、低盐度(<6%NaCleq)、富CO2的变质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自赋矿的火山沉积岩系,流体不混溶(相分离)和水-岩反应(围岩硫化作用)是导致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成矿深度变化于7~15 km之间,成矿时代约为314 Ma。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体制由挤压向走滑或走滑伸展转换,构造应力的释放导致深部变质脱水形成的低盐度CO2-H2O-NaCl±CH4含金流体,沿走向NW至近EW向的走滑剪切断裂向地壳浅部流动,并在脆-韧性过渡带或脆性变形带的次级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及蚀变岩型金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成矿系统 区域构造演化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沃德鲁普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远景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莉 杨晓光 +1 位作者 刘剑平 张光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6年第2期242-249,共8页
斯沃德鲁普盆地位于北极海域,北美克拉通北部边缘地区,经历了完整的前裂谷—同裂谷—后裂谷期旋回后,已经进入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盆地主要有五个构造变形演化阶段,分为两个造山-裂谷旋回;沉积层序为下石炭统同裂谷期地层单元,上... 斯沃德鲁普盆地位于北极海域,北美克拉通北部边缘地区,经历了完整的前裂谷—同裂谷—后裂谷期旋回后,已经进入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盆地主要有五个构造变形演化阶段,分为两个造山-裂谷旋回;沉积层序为下石炭统同裂谷期地层单元,上二叠统一上白垩统后裂谷期地层单元,上白垩统阶梯状楔形体地层单元。斯沃德鲁普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为三叠系谢依点群海相页岩,主要储盖组合为下二叠统礁灰岩-下二叠统页岩,共划分为2个含油气系统和3个成藏组合。根据油田储量增长模型和发现过程模型预测,斯沃德鲁普盆地的己发现储量未来30年增长量和未发现储量分别为6040.5 MMboe、15269.87 MMboe,总剩余可采储量为24367.08 MMb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沃德鲁普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塑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红毅 李红叶 梁祖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7-132,共6页
文章介绍了在Fe3+存在条件下,以抗坏血酸和硝酸铵为基体改进剂,利用泡沫塑料分离富集,采用斜坡升温和长寿命石墨管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金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Fe3+加入量≥50mg,王水浓度在5%~20%,硫脲浓度... 文章介绍了在Fe3+存在条件下,以抗坏血酸和硝酸铵为基体改进剂,利用泡沫塑料分离富集,采用斜坡升温和长寿命石墨管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金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Fe3+加入量≥50mg,王水浓度在5%~20%,硫脲浓度≥8g/L条件下,解脱时间≥10min时,泡塑对金的吸附趋于完全。方法检测限为0.1×10-9,精密度达11.49%~14.95%。该方法已应用于化探样品中金的分析工作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痕量金 泡塑分离富集 基体改进剂 原子吸收法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矿构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晓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79-83,共5页
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位于丽江-大理斑岩型矿床矿集区内,该矿集区是滇西新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上一个成矿系列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床矿集区。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岩浆活动频繁,由NW向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位于丽江-大理斑岩型矿床矿集区内,该矿集区是滇西新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上一个成矿系列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床矿集区。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岩浆活动频繁,由NW向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和NNE向程海-宾川断裂带共同夹持构成的三角形构造变形区,成为贯通岩石圈底部的通道,喜马拉雅期区域性走滑造山活动导致幔-壳源浅成富碱斑岩侵入,成矿与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密切相关。金厂箐-人头箐、乱硐山-宝兴厂、双马槽等一系列背、向形构造是矿区的控岩控矿构造,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构造体系是铜钼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构造 喜马拉雅期幔-壳源浅成富碱斑岩 铜钼金矿 云南大理宝兴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宝兴厂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9
作者 王绍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39-144,共6页
宝兴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区内NE向响水断裂带是主要的控岩和控矿构造。对矿区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宝兴厂矿区的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会泽灯影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来自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庆松 杨润柏 +1 位作者 刘德民 陶兰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7-1337,共11页
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云南省会泽县一带灯影组中普遍发育硅质岩。本文通过硅质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重点探讨了灯影组各段硅质岩的成因机制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震旦系-寒武系灯影组下段硅质岩中相对富集Al和Ti,总... 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云南省会泽县一带灯影组中普遍发育硅质岩。本文通过硅质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重点探讨了灯影组各段硅质岩的成因机制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震旦系-寒武系灯影组下段硅质岩中相对富集Al和Ti,总稀土(ΣREE)相对较高,Ce呈负异常,Eu呈正异常;中段硅质岩中相对富集Ca和Mg,总稀土较低,LREE>HREE,Ce呈负异常,Eu呈正异常;上段硅质岩总稀土较低,LREE>HREE,Ce大部分呈负异常,Eu呈正负异常。综合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震旦纪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认为研究区内下段硅质岩表现为正常海水沉积、中段硅质岩表现为典型热水沉积、上段表现出正常海水沉积受热水沉积影响的特征。硅质岩形成于复杂大陆边缘的浅海陆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灯影组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技术电弧直读原子发射光谱载体缓冲剂的改进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宏喜 赵刚 +5 位作者 刘玖芬 李克勇 龙志武 李志雄 向懋笔 刘伟洪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91,共9页
原子发射光谱粉末固体进样法由于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检出限低,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应用于痕量Ag、B、Sn等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但显著的基体效应制约了方法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扫描电镜微区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了特定配方与不同样品、在不同时... 原子发射光谱粉末固体进样法由于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检出限低,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应用于痕量Ag、B、Sn等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但显著的基体效应制约了方法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扫描电镜微区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了特定配方与不同样品、在不同时段反应产物的组成差异,结合蒸发曲线反推反应过程,研制了适用于不同基体类型地球化学样品的载体缓冲剂。在实现前人致力改善弧烧过程的基础上,研制的载体缓冲剂是以K2S2O7、Na F作为助熔剂,"催化"基体分解,与聚四氟乙烯、沉降S等协同促进待测元素以多种形式快速蒸发;缓冲剂在与样品基体作用过程中形成的Al_2O_3-SiO_2-CaO-BaO互熔体降低了Tammann温度,能够原位吸收Ca O、Si O等基体氧化物,抑制了其干扰。相比已有方法,灵敏度提高1.2倍以上,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等优于各类地球化学调查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微区检测技术 原子发射光谱法 固体进样 基体效应 载体缓冲剂 Tammann温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原子汞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汞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迁树 段文 +2 位作者 李发刚 张先昌 杨晓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称取样品0.200 0g,加入盐酸-硝酸(9+1)混合酸5mL,于沸水浴中加热2h,冷却后加入75g·L^(-1)硫脲-75g·L^(-1)抗坏血酸混合溶液5mL,混匀后,用含5g·L^(-1)酒石酸的3mol·L^(-1)盐酸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后供冷原子汞发生-... 称取样品0.200 0g,加入盐酸-硝酸(9+1)混合酸5mL,于沸水浴中加热2h,冷却后加入75g·L^(-1)硫脲-75g·L^(-1)抗坏血酸混合溶液5mL,混匀后,用含5g·L^(-1)酒石酸的3mol·L^(-1)盐酸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后供冷原子汞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所选择的仪器工作条件为:(1)光电倍增管负高压230V;(2)主阴极峰值电流25mA,辅助阴极峰值电流0;(3)2g·L^(-1)氢氧化钾-0.05g·L^(-1)硼氢化钾混合液为还原剂;(4)载气(氩气)流量800mL·min^(-1);(5)原子化器温度200℃;(6)原子化器高度7mm。结果表明:汞的质量在12.00ng以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0.24ng·g^(-1)。方法用于测定地球化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的痕量汞,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小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原子汞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痕量汞 地球化学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莫古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地壳伸展-减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朝磊 邹滔 +6 位作者 祝新友 杨尚松 蒋昊原 袁伟恒 彭伟刚 柳玉龙 马一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7-263,共17页
莫古吐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其岩性主要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文章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莫古吐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及成岩构造背景。锆石U−Pb年... 莫古吐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其岩性主要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文章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莫古吐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及成岩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莫古吐岩体形成于148.8~152.7 Ma,属晚侏罗世岩浆产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莫古吐花岗岩属于碱性—弱过铝质系列,具有富SiO2(73.64%~80.86%),富K2O(2.6%~6.0%),贫Al2O3(10.57%~13.88%)的特点,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Ba、Sr等元素,稀土配分型式呈燕式分布,δEu值为0.10~0.27,负Eu异常明显,锆石饱和温度较高,为795~911℃,属于高演化A型花岗岩。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数据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莫古吐花岗岩体的岩浆源区较浅,成岩物质主要以壳源物质为主,岩体形成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中,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制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伸展构造环境 地质调查工程 大兴安岭南段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会泽地区叠加褶皱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浪 李致伟 +3 位作者 邵俊琦 黄锦山 刘德民 吕晓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5-611,共17页
滇东北会泽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发育小米落叠加褶皱。褶皱发育在小江断裂、会泽断裂、雨碌断裂所围限的三角区内,呈"弓"字形展布。小米落叠加褶皱野外特征反映小米落向斜经历了由轴迹近SN向至弯曲变形呈"弓"字... 滇东北会泽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发育小米落叠加褶皱。褶皱发育在小江断裂、会泽断裂、雨碌断裂所围限的三角区内,呈"弓"字形展布。小米落叠加褶皱野外特征反映小米落向斜经历了由轴迹近SN向至弯曲变形呈"弓"字形演化的过程。对会泽断裂及雨碌断裂进行详细野外解析,发现会泽断裂经历了由压性至右行压扭性再发展为左行压扭性的演化过程;雨碌断裂经历了由压性至右行压扭性转变的过程。应力场特征反映在区域应力作用下,受断层调整作用的影响,会泽地区依次受到近EW向、近NW向、和NE向挤压应力作用。通过对会泽及周缘地层接触关系进行分析,结合会泽地区新生代沉积盆地电子自旋共振(ESR)的年代学特征,确定了叠加褶皱形成时代为始新世晚期(25~38Ma),于渐新世晚期((17.8±1.7)Ma)和更新世(0.75~1.05Ma)被叠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褶皱 构造演化 断层调整 构造解析 应力场 扬子板块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滇西南植被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官兵 刘舫 +2 位作者 党伟 杨坤 陈庆松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研究区地处我国西南热带雨林区,气候湿润多雨,土壤植被较发育、基岩出露少,给遥感地质解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带雨林覆盖区所带来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在常规遥感地质... 研究区地处我国西南热带雨林区,气候湿润多雨,土壤植被较发育、基岩出露少,给遥感地质解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带雨林覆盖区所带来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在常规遥感地质解译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植被和土壤与下伏基岩的关联性、地形地貌与地质体的关联性和人类工程活动与岩性的关联性,总结出研究区内各地质体在色调、形态、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的解译标志,开展了热带雨林覆盖区遥感地质解译和地质填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为类似区域地质调查提供较可靠的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覆盖区 遥感地质解译 区域地质调查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尼勒克县包尕斯达坂铜矿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南燕云 杨晓光 +1 位作者 刘凤赞 刘永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75-278,共4页
包尕斯达坂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山西段,是尼勒克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发现该矿床为裂谷环境中火山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不排除沉积过程中铜的初富集作用。
关键词 包尕斯达坂铜矿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弥渡宝兴厂铜金矿区电法勘查成果及其地质找矿意义的初步认识
17
作者 蔺冰玉 李振钦 +2 位作者 陈浪 和正中 覃文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33-138,共6页
云南弥渡宝兴厂矿区是我部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区,通过对矿区内斑岩型铜钼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开展电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通过结合地质工作,总结出了该区两种类型铜、金矿(脉)体的电性特征,并对矿(脉)体的空间展布情况... 云南弥渡宝兴厂矿区是我部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区,通过对矿区内斑岩型铜钼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开展电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通过结合地质工作,总结出了该区两种类型铜、金矿(脉)体的电性特征,并对矿(脉)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及其与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关系提出自己的初步认识,通过工作对地质工程的布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铜金矿体 物性 高阻高充电体 低阻高充电体 宝兴厂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标型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18
作者 阿旺加措 郑有业 +1 位作者 杨万涛 索朗欧珠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3,共11页
为了解藏南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在详细野外及室内工作基础上对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和S-Pb同位素测定。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种类较多,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硫化物伴随的Cu、Ag... 为了解藏南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在详细野外及室内工作基础上对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和S-Pb同位素测定。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种类较多,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硫化物伴随的Cu、Ag含量较高。闪锌矿具有层控矿床特征,方铅矿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表明其与沉积改造作用相关,同时也受到了岩浆及火山作用的影响。S同位素δ^(34)SCDT为4.9‰~11.2‰,与日当组地层S源范围相近,Pb同位素显示^(206)Pb/^(204)Pb比值为18.53~19.78,平均为19.589;^(207)Pb/^(204)Pb比值为15.674~15.939,平均为15.848;^(208)Pb/^(204)Pb比值为38.618~40.559,平均为40.155,与附近扎西康矿床的Pb同位素呈线性排列且放射性成因Pb较高,模式年龄均为负值,落入了北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变质结晶岩系的印度地盾端元内,指示来源于上地壳。综上认为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沉积改造型矿床的特征;日当组地层及围岩对成矿提供矿源初始物质并且与扎西康特大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矿物标型 成矿物质来源 藏南柯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