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国查干苏布尔加大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3
1
作者 侯万荣 聂凤军 +4 位作者 江思宏 白大明 刘妍 云飞 刘翼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南蒙古构造岩浆带内,容矿围岩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量元素高SiO2(64.69×10-2~73.42×10-2),高Al2O3(15.33×10-2~18.35×10-2)...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南蒙古构造岩浆带内,容矿围岩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量元素高SiO2(64.69×10-2~73.42×10-2),高Al2O3(15.33×10-2~18.35×10-2),贫MgO(0.13×10-2~0.56×10-2),微量元素Sr二长花岗斑岩略低(144×10-6~175×10-6),花岗闪长斑岩表现为高Sr(样品>300×10-6,476×10-6~720×10-6),二者均低Y(Y<18×10-6,2.21×10-6~10.20×10-6),低Yb(Yb<1.9×10-6,0.30×10-6~1.48×10-6),高Sr/Y(Sr/Y>20,21.8~63.52),稀土元素特征为亏损重稀土,无明显负铕异常,(87Sr/86Sr)i=0.70154~0.70397,(143Nd/144Nd)i=0.512290~0.512600,εNd(t)为+2.4^+8.5,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但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又存在一定差别,它们可能是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通过年龄测定,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70.0±5.9)Ma,二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65.7±3.6)Ma,铜钼矿形成时代与二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相近,均形成于晚泥盆世。铜钼矿床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紧密共生,矿区范围内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多被蚀变并矿化,表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钼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为铜钼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苏布尔加 斑岩铜钼矿床 埃达克岩 形成时代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沙德盖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5
2
作者 侯万荣 聂凤军 +4 位作者 胡建民 刘翼飞 肖伟 刘勇 张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14-1927,共14页
沙德盖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哈达门沟大型金(钼)矿田范围内。首次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对其定年,获得15个锆石颗粒206 Pb/238 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221.6±2.1)Ma(MSWD=1.6),表明岩体侵位于印支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 沙德盖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哈达门沟大型金(钼)矿田范围内。首次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对其定年,获得15个锆石颗粒206 Pb/238 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221.6±2.1)Ma(MSWD=1.6),表明岩体侵位于印支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71.21%~73.67%)、富钾(K2O/Na2O为1.01~1.37)、富碱(K2O+Na2O为8.23%~9.96%)、弱过铝质(Al2O3为13.11%~14.31%),里特曼指数σ=2.43~3.52,钙碱性-碱性;富集轻稀土(LREE/HREE为17.68~14.92,(La/Yb)N为22.85~16.58)和Eu略亏损(δEu=0.95~0.93);微量元素亏损Nb、Ta、P、Ti、Sr,富集K、La、Ce、Hf等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87 Sr/86 Sr)i=0.705 31~0.702 29,(143 Nd/144 Nd)i=0.511 682~0.511 620,εNd(t)=-13.1~-14.3,具有壳源特点;钕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2 061~2 160Ma,在铅构造模式图上样品投点于地幔与下地壳之间。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换,伸展构造和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导致早期古老基底地壳部分熔融,很可能是形成沙德盖岩体的主要动力机制。华北克拉通北缘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是普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北缘 沙德盖岩体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三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宝格达乌拉钼(钨)矿区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勇 聂凤军 +1 位作者 刘翼飞 侯万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1-408,共8页
本文首次对新发现的宝格达乌拉钼(钨)矿区中含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定年,获得9个锆石颗粒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40.9±2.5Ma,MSW值为1.7,上述数值表明岩体形成时代应为印支期。根据野外实地勘查以及进一步室... 本文首次对新发现的宝格达乌拉钼(钨)矿区中含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定年,获得9个锆石颗粒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40.9±2.5Ma,MSW值为1.7,上述数值表明岩体形成时代应为印支期。根据野外实地勘查以及进一步室内研究工作,可以初步推测出,该地区在中生代时期曾经发生过古陆块内部拉张作用,由此所诱发的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及相关流体活动为该区钼(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区内含矿花岗岩即是此次构造-岩浆作用产物。除此之外,由于宝格达乌拉地区位于早期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相互俯冲和碰撞的交界处,区域内花岗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期次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因此在对区域内锆石年龄及相关微量元素进行测定时发现,该区域内含矿岩体岩性复杂,表现出了一定的继承性。这也为研究人员对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矿床成因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宝格达乌拉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博洛大型金矿区花岗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侯万荣 聂凤军 +4 位作者 江思宏 白大明 刘妍 云飞 刘翼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本文首次对博洛金矿床容矿围岩—博洛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两组年龄441.9±6.6Ma和452.2±3.9Ma,表明博洛花岗杂岩体应属于早古生代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主量元素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75.90×10-2... 本文首次对博洛金矿床容矿围岩—博洛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两组年龄441.9±6.6Ma和452.2±3.9Ma,表明博洛花岗杂岩体应属于早古生代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主量元素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75.90×10-2~76.43×10-2)、富钾(K2O/Na2O=1.52~1.72)、富碱((K2O+Na2O)=8.03×10-2~8.22×10-2,碱度率AR=3.99~4.13)、低钙(CaO=0.77×10-2~0.97×10-2)、弱过铝质(A/CNK=1.02~1.05)的特点;稀土元素ΣREE=(160.56~91.28)×10-6,δEu=0.19~0.41,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燕型"曲线。微量元素除P、Ti相对原始地幔略有亏损外,其它微量元素都表现出不同程度富集,蛛网图曲线总体为右倾的趋势。(87Sr/86Sr)i=0.70986~0.70891,说明其岩浆来源应主要是壳源,但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143Nd/144Nd)i=0.512138~0.512115,平均0.512127,εNd(t)变化在+1.4^+1.2,平均+1.3,为正值,具有幔源的特点。这些特征表明博洛黑云母花岗岩为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并有新生地幔物质加入,产于造山后环境。博洛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博洛花岗杂岩仅仅为金矿床的容矿围岩,为矿床提供容矿空间,与金矿床成因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测年 SR-ND同位素 博洛金矿床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嘎仙蛇绿混杂岩中超镁铁质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吉林 刘涛 +4 位作者 徐立明 梁中恺 郭晓宇 王大可 孙靖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0-490,共11页
嘎仙蛇绿混杂岩位于新林-嘎仙-吉峰蛇绿混杂岩带中段。岩石主要由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组成,呈构造岩块的形式与变质细碎屑岩基质混杂产出。对超镁铁质岩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超镁铁质岩石SiO2含量平均值为44.87%,... 嘎仙蛇绿混杂岩位于新林-嘎仙-吉峰蛇绿混杂岩带中段。岩石主要由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组成,呈构造岩块的形式与变质细碎屑岩基质混杂产出。对超镁铁质岩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超镁铁质岩石SiO2含量平均值为44.87%,Mg#平均值为87.06,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649.6±4.2 Ma,时代为新元古代。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呈平坦型,具有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MORB)向洋岛玄武岩(OIB)过渡的趋势。样品亏损Nb、Ta、Ti元素,相对富集Th、U、Zr、Hf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在Nb/Yb-Th/Y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点落入E-MORB和OIB交汇部位。通过与区域构造带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认为嘎仙超镁铁岩岩浆源区可能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属俯冲型(SSZ)蛇绿岩,其就位机制与持续洋内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仙 蛇绿混杂岩 俯冲带型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乌云盆地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6
作者 王艳忠 边红业 于明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1-55,共5页
近几年来,黑龙江逊克县乌云盆地金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该区金资源量已接近特大型规模,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对乌云盆地内2个典型金矿床(东安金矿、高松山金矿)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矿床 找矿方向 乌云盆地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