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阳山金矿带硫同位素特征:成矿环境与物质来源约束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楠 杨立强 +5 位作者 张闯 张静 雷时斌 王恒涛 王宏伟 高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77-1587,共11页
阳山金矿带成岩期的黄铁矿主要为立方体-他形,反映出一种较低温度(<200℃)、成岩流体的过饱和度低、快速冷却、氧逸度和硫逸度低、物质供应不足的成岩条件,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4.2‰~12.5‰),反映了硫源自于泥盆系地层,其中灰岩... 阳山金矿带成岩期的黄铁矿主要为立方体-他形,反映出一种较低温度(<200℃)、成岩流体的过饱和度低、快速冷却、氧逸度和硫逸度低、物质供应不足的成岩条件,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4.2‰~12.5‰),反映了硫源自于泥盆系地层,其中灰岩中黄铁矿硫源自于海水中硫酸根离子的还原作用,千枚岩中黄铁矿经历了细菌还原作用。成矿期黄铁矿具有多种晶形,但立方体单晶较少,指示成矿系统处于中-低温(200~300℃)、成矿流体的过饱和度高、缓慢冷却、氧逸度和硫逸度高、物质供应充分的成矿有利条件。成矿早阶段和主阶段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4.2‰~3‰,接近于岩浆硫范围,其中成矿主阶段的黄铁矿以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和立方体形成的聚形更常见,且聚形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变化范围更窄(-2.1‰~1.2‰),更符合岩浆硫来源特征;成矿晚阶段辉锑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6.6‰~-4.5‰,而与其共生的黄铁矿δ34S值分别是7.6‰和-12.1‰,反映晚阶段除岩浆岩硫源外,浅变质的泥盆系地层也提供了部分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晶形 硫同位素 成矿环境 成矿物质来源 阳山金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地质环境的研究内涵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栋 吕新彪 +2 位作者 葛良胜 路彦明 黄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98,共18页
为加强我国现代军事地质研究和我军战场地质环境建设保障体系,采用地质环境研究思维分析陆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空间变化规律、物理化学界面和动态变化趋势,构建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与关键技术。提出军事地质环境包括作战环境和地质环... 为加强我国现代军事地质研究和我军战场地质环境建设保障体系,采用地质环境研究思维分析陆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空间变化规律、物理化学界面和动态变化趋势,构建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与关键技术。提出军事地质环境包括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研究要素分别为战场空间结构、军事地理环境、军事行动环境和地质体时空环境、地质体现状环境、地质体应用环境。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是将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整合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把握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军事地理与军事行动环境背景,据此确定地质需求内容和军事地质应用主题;通过研究地质体背景条件、物理化学状态、空间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趋势等,分析一定区域地质环境的质量、容载和反馈能力,为军事作战应用地质条件提供利弊研判和优劣预测。适宜军事地质环境数据获取和信息表达的关键技术包括民用地质数据军事应用改化、境内快速立体调查、境外遥感地质解译和按需定制专题图。概括认为当前我国军事地质的主要探索研究方向有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下的作战环境质量评估与治理、地质客观规律的普适性与特殊薄弱点军事应用、隐匿军事目标靶区的地质环境定位预测、地质模型的军事地质环境信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战场 军事地质环境 研究内涵 关键技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带中酸性岩脉成岩年龄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24
3
作者 雷时斌 齐金忠 朝银银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880,共12页
文章研究了阳山金矿带中酸性岩脉侵位时代,探讨了岩脉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对矿带内不同区段内出露的中酸性岩脉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U-Pb年龄测定。结合前人对矿带内岩脉的K-Ar、Rb-Sr法年龄和含金石英脉中锆石SHRIMPU-Pb年龄的测试成果,... 文章研究了阳山金矿带中酸性岩脉侵位时代,探讨了岩脉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对矿带内不同区段内出露的中酸性岩脉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U-Pb年龄测定。结合前人对矿带内岩脉的K-Ar、Rb-Sr法年龄和含金石英脉中锆石SHRIMPU-Pb年龄的测试成果,以及西秦岭地区的中生代岩浆岩形成时代和金矿成矿年龄统计分析,认为阳山矿带内的中酸性脉岩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金成矿不仅与这个时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而且受到了白垩纪早期及第三纪早期2次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 SHRIMP年龄 阴极发光 金矿床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域军事地质要素的提取及成果表达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晓煌 孙兴丽 +5 位作者 刘玖芬 李新昊 鲍宽乐 李宝飞 赵炳新 杨伟龙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军事地质是军事行动和国防建设与地质信息实现军民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与现代陆域军事行动的关系研究,提取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要素,改化为军事地质要素,与军事目标、军... 军事地质是军事行动和国防建设与地质信息实现军民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与现代陆域军事行动的关系研究,提取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要素,改化为军事地质要素,与军事目标、军事地形和军事行动相结合,形成军事人员能够使用的军事用图,是军事地质研究重点。按照地质资料类型提取改化为军事地质要素的过程划分5大类、若干小类和子类军事地质要素指标。军事地质成果按照提取过程和使用对象分为军事地质改化类和应用类成果,改化类地质成果为军事地质要素成果,供军事地质改化人员使用,是地质成果向军事地质成果改化中间成果;应用类成果分为供一线作战人员使用的军事地质地形成果和供一线指挥员使用的军事地质专题成果。本研究为民用地质向军用地质转化和表达、民用地质术语向军事术语转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质 军事地质要素 军事目标分类分级 军事地质要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富川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区斑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伟 曾佐勋 +3 位作者 李绍凡 贺赤诚 杨宝忠 刘建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7-813,共17页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桂东北W-Mo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产于岩鹰嘴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矽卡岩中,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斑岩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与该矿床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和花岗...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桂东北W-Mo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产于岩鹰嘴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矽卡岩中,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斑岩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与该矿床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分别为(426.2±2.3)Ma和(426.9±2.3)Ma,说明岩鹰嘴斑岩体是加里东期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区域成岩成矿时代对比和矿床地质特征,推测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区成矿作用和岩浆活动可能发生于晚志留世,形成于华南加里东运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并与桂东北地区加里东期W-Mo成矿作用产于同一时期、同一构造背景,间接表明在加里东期桂东北地区可能存在一定强度的W-Mo-Cu成矿作用。此外,NE向构造-岩浆带、斑岩体分布带及矿化区外围是寻找斑岩-矽卡岩型W-Mo-Cu多金属矿床、同系列矿床以及隐伏矿床的有利地区,今后应加强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出露区的找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花岗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 桂东北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地质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晓煌 孙兴丽 +6 位作者 毛景文 关洪军 戚冉 李保飞 刘玖芬 杨伟龙 赵炳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56-1664,共9页
军事地质及其相关知识在人类战争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在以深地、深海、深空为特点的"三深"现代化信息战争中,战场环境的利用与评估、打击防御目标的优选排序、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需... 军事地质及其相关知识在人类战争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在以深地、深海、深空为特点的"三深"现代化信息战争中,战场环境的利用与评估、打击防御目标的优选排序、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需求凸显出来,以上都需要与地质密切相关的知识来协助解决。通过梳理与地质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军事上的运用,结合现代战争特点与需求,系统厘定军事地质定义、内容和方向,以及各专业在军事上应用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军民融合地质与军事的三种形式,即"民为军用"、"军为民用"和"军民联合",为现代战争中军事地质研究及基础地质的军民融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战争 军事地质 研究内容及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铜矿峪铜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军刚 李洪英 +4 位作者 刘晓煌 谢坤琪 陈伟 薛生升 孙兴丽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2-1154,共13页
为探讨山西铜矿峪铜矿床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矿床中斑岩型铜矿中的绿泥石。结果显示,矿区绿泥石可以分为与石英硫化物脉共(伴)生的绿泥石(Ⅰ型)、与方解石硫化物脉共(伴)生的绿泥石(Ⅱ型)、斑岩中的绿泥石... 为探讨山西铜矿峪铜矿床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矿床中斑岩型铜矿中的绿泥石。结果显示,矿区绿泥石可以分为与石英硫化物脉共(伴)生的绿泥石(Ⅰ型)、与方解石硫化物脉共(伴)生的绿泥石(Ⅱ型)、斑岩中的绿泥石(Ⅲ型)和围岩蚀变带中的绿泥石(Ⅳ型)4种类型。4种类型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种属的蠕绿泥石(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指示其均形成于偏还原环境;在其结构的离子置换中均表现为Fe对Mg的置换,反映其形成都与铁镁质围岩有关,并都经历了多期次变质作用。由绿泥石地质温度计估算出4类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80~220℃,均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在铜成矿过程中,随着温度不断下降热液流体性质向酸性逐渐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电子探针 组成特征 形成环境 地质意义 铜矿峪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阳山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29
8
作者 齐金忠 李莉 杨贵才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7,共7页
阳山金矿位于川陕甘交界地带,为近年发现的特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认为在泥盆纪本区形成了一套碳、硅、泥质热水沉积,在三叠纪以后,区域上经历了3次... 阳山金矿位于川陕甘交界地带,为近年发现的特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认为在泥盆纪本区形成了一套碳、硅、泥质热水沉积,在三叠纪以后,区域上经历了3次较明显的(挤压)伸展过程,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本区相继发生了3次岩浆活动,以H2O、CO2为主并含H2S、CH4等挥发分的岩浆热液携带Au、As、Sb等成矿元素到浅部,同时,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也进一步活化。受挥发分逸出、温度、压力的下降以及水岩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以硫化物配合物为主要形式迁移的成矿物质也逐渐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而多期岩浆热液活动与泥盆系热水沉积在空间上的耦合叠加,促成了阳山特大型金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阳山金矿床 成矿条件 成矿模式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带地球动力学体制与多因耦合成矿作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雷时斌 齐金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9,共7页
通过阳山金矿带区域演化史的总结分析,结合西秦岭南部地区金矿成矿时代及其与造山运动的关系研究成果,对阳山矿带的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体制进行了厘定;阳山超大型金矿和西秦岭地区大多数金矿床,特别是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是在碰撞... 通过阳山金矿带区域演化史的总结分析,结合西秦岭南部地区金矿成矿时代及其与造山运动的关系研究成果,对阳山矿带的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体制进行了厘定;阳山超大型金矿和西秦岭地区大多数金矿床,特别是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是在碰撞造山后期隆升伸展动力学体制下形成。通过对阳山矿带各种控矿因素的成矿作用分析与研究,认为各种控矿有利因素在相对局部的空间域内充分耦合是大型、超大型金矿成矿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金矿 地球动力学体制 多因耦合 控矿因素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及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洪英 孙军刚 +3 位作者 谢坤琪 杨磊 尹德威 薛升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151-153,共3页
1 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 铜矿峪矿床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部,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中条山“人”字型古裂谷带中,是我国大型铜矿床之一(图1a),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Chen et al.,1998;陈文明等,1998;许庆林等... 1 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 铜矿峪矿床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部,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中条山“人”字型古裂谷带中,是我国大型铜矿床之一(图1a),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Chen et al.,1998;陈文明等,1998;许庆林等,2010;真允庆等,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床 铜矿峪矿 中条山 同位素特征 成矿流体 稳定 华北克拉通 矿床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矿方式及其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阎凤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找矿方式"是指技术上采用什么观点和方法手段进行找矿活动,大体上可分为"经验式"、"成因式"、"技术式"和"信息式"。经验式主要依靠直接或间接标志找矿,不太深究标志的成因;成因式... "找矿方式"是指技术上采用什么观点和方法手段进行找矿活动,大体上可分为"经验式"、"成因式"、"技术式"和"信息式"。经验式主要依靠直接或间接标志找矿,不太深究标志的成因;成因式则试图通过对找矿标志的成因解释以使其具有普遍意义,进而指导找矿;技术式侧重于研制某种适当的技术方法,用以寻找矿床;信息式不拘泥于上述任何一种找矿方式,而是强调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各类找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上述各种方式均在找矿实践中发挥着作用,但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题。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对下述三个方面必须有清醒认识,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其一,矿床成因研究探索性极强,勘查者要对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并恰当应用。其二,地质找矿实践性极强,不能把一些必要的基础地质工作和经验性认识混同于矿床成因研究和成矿理论。其三,地质找矿工作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选择的技术方式应该视工作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变化。这凸现出能对各种观测资料、成因观点和技术手段作出综合评价的集成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方式 经验式 成因式 技术式 信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战争特点及军事地质调查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兴丽 刘晓煌 +7 位作者 鲁继元 毛景文 徐学义 关洪军 李保飞 刘玖芬 鲍宽乐 鲁世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12,共14页
作为地质学研究对象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在传统的接触式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但在以精确全球打击,前线与后方界线模糊、陆军作战作用弱化的现代战争,地质对战争是否还有影响?本文围绕这一问题,通过... 作为地质学研究对象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在传统的接触式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但在以精确全球打击,前线与后方界线模糊、陆军作战作用弱化的现代战争,地质对战争是否还有影响?本文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对战争阶段演化及地质应用历史分析,从现代战争特点和对军事地质需求分析人手,利用军事学思维,讨论了地质学的地质体力学性质、地球化学性质、地球物理性质和地质灾害等内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精确打击和重点防御目标的优选、打击地面工事的武器选配、目标侦测和靶区选择、海洋战争环境建设和战争评估、地面临时机动路线规划和工事选址等方面;探讨了军事地质调查的重点区域、方法手段、比例尺选择问题,以及在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基础上开展军事地质调查的工作流程及成果表达问题,分析了未来军事地质重点研究发展方向,为地质学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战争 军事地质需求 军事地质调查 军事地质调查技术路线 军事地质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技术电弧直读原子发射光谱载体缓冲剂的改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宏喜 赵刚 +5 位作者 刘玖芬 李克勇 龙志武 李志雄 向懋笔 刘伟洪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91,共9页
原子发射光谱粉末固体进样法由于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检出限低,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应用于痕量Ag、B、Sn等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但显著的基体效应制约了方法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扫描电镜微区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了特定配方与不同样品、在不同时... 原子发射光谱粉末固体进样法由于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检出限低,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应用于痕量Ag、B、Sn等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但显著的基体效应制约了方法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扫描电镜微区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了特定配方与不同样品、在不同时段反应产物的组成差异,结合蒸发曲线反推反应过程,研制了适用于不同基体类型地球化学样品的载体缓冲剂。在实现前人致力改善弧烧过程的基础上,研制的载体缓冲剂是以K2S2O7、Na F作为助熔剂,"催化"基体分解,与聚四氟乙烯、沉降S等协同促进待测元素以多种形式快速蒸发;缓冲剂在与样品基体作用过程中形成的Al_2O_3-SiO_2-CaO-BaO互熔体降低了Tammann温度,能够原位吸收Ca O、Si O等基体氧化物,抑制了其干扰。相比已有方法,灵敏度提高1.2倍以上,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等优于各类地球化学调查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微区检测技术 原子发射光谱法 固体进样 基体效应 载体缓冲剂 Tammann温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碳、氧、硫、铅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向光 梁景利 +3 位作者 苏宏建 李保飞 刘晓煌 孙俊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8-906,共9页
本文对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矿体的碳、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进行了探讨。矿区样品的δ34S‰变化范围为-0.24‰~2.37‰,平均值为1.29‰,初步认为矿石中的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少量生... 本文对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矿体的碳、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进行了探讨。矿区样品的δ34S‰变化范围为-0.24‰~2.37‰,平均值为1.29‰,初步认为矿石中的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少量生物还原硫的加入。样品的δ13CPDB变化范围为-4.57‰^-7.33‰,平均值为-5.96‰,δ18O为-3.4‰^-4.8‰,平均值为-4.06‰;δ13CPDB-δ18OSMOW关系表明,矿体中的碳可能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提供,并有部分来源于地层,且受大气水影响明显。铅同位素表明北三段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由造山带物质和地幔物质两部分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硫、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矿区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小平 任俊霖 +3 位作者 孙军刚 薛燕萍 刘晓煌 李保飞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内蒙古北三段矿区处在华北地台北缘,区内有较多金及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区域成矿条件。矿区内晚侏罗世侵入岩以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为主,具有高K和富碱的特点。通过将北三段矿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与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花... 内蒙古北三段矿区处在华北地台北缘,区内有较多金及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区域成矿条件。矿区内晚侏罗世侵入岩以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为主,具有高K和富碱的特点。通过将北三段矿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与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花岗岩进行对比,判定北三段矿区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贫Mg的特点,Sr、P、Eu、Ti出现低谷,其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呈右倾型,为典型的海鸥式。该类花岗岩可能是在造山运动完成后,岩石圈的伸展减薄环境中形成的。在岩石圈伸展减薄该过程中,局部压力的降低和软流圈的上涌对造成了地壳的部分熔融,从而为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地质在反恐非军事行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晓煌 孙兴丽 +3 位作者 孙天弘 刘玖芬 李宝飞 鲍宽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38-243,共6页
对军事斗争和反恐斗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将应用于军事斗争战场环境中的军事地质拓展到反恐斗争中,分析了军事地质对恐怖分子的逃跑路线、藏匿地以及周围植被、地形地貌的制约与影响。建立了袭击目标甄选、藏匿地预判和逃窜路线... 对军事斗争和反恐斗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将应用于军事斗争战场环境中的军事地质拓展到反恐斗争中,分析了军事地质对恐怖分子的逃跑路线、藏匿地以及周围植被、地形地貌的制约与影响。建立了袭击目标甄选、藏匿地预判和逃窜路线预设3个反恐军事地质模型,并对9.18拜城恐怖袭击事件做了分析,为军事地质在反恐非军事行动中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质 反恐斗争 非军事行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宏建 杨瑞 +4 位作者 刘晓煌 袁小平 吕向光 赵婧 李保飞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24-131,共8页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银为主,并伴生有可综合利用铅、锌元素的大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等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对矿...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银为主,并伴生有可综合利用铅、锌元素的大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等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分析,并应用铅同位素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等,提出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对该矿床及其外围地区进行成矿潜力预测;依据成矿控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有利找矿靶区,认为区域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北西向与北东向及东西向与南北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与晚侏罗世末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煌斑岩和辉绿岩等脉岩集中区域附近、北三段矿区与大井矿区之间区域以及北三段矿区深部为找矿有利部位,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铅多金属矿床 低温热液型矿床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北三段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变能与理论地质年表
18
作者 蒋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本文讨论了地球内部长寿期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能的存量 ,给出地球脉动频率和频数公式 ,并据以重新建立了理论地质年表 ,解释了地球自转变化、地磁场倒转和黄赤交角变化等。
关键词 核转变能 产率 存量 脉动频率 地质年表 地球自转 地磁场倒转 黄赤交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寨上金矿区矿床成因及资源潜力分析
19
作者 刘少波 刘家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07-109,共3页
  1 地质概况寨上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褶皱系(Ⅱ)之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西端(Ⅲ)新寺-大草滩复背斜(Ⅳ)西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