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移植中门静脉机化血栓的外科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凤东 臧运金 +3 位作者 陈新国 刘煜 任秀昀 沈中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中门静脉机化血栓的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1例肝移植门静脉机化血栓患者,22例在取栓后门静脉端端吻合,10例血栓段门静脉切除,8例门静脉与曲张内脏血管吻合,1例门腔半转位。结果: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中门静脉机化血栓的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1例肝移植门静脉机化血栓患者,22例在取栓后门静脉端端吻合,10例血栓段门静脉切除,8例门静脉与曲张内脏血管吻合,1例门腔半转位。结果: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肝动脉出血;1例术后门静脉血流不足,二次肝脏移植时缝扎分流的侧支后顺利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支架置入治愈,其余36例患者分别随访6~20个月,门静脉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存在门静脉机化血栓的患者行肝脏移植,首选血栓段门静脉切除或取栓后门静脉重建,当不能进行时采用门静脉与曲张内脏静脉吻合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门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脏移植术中的外科处理
2
作者 吴凤东 吴凤云 +2 位作者 曾强 臧运金 陈新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肝移植能同时去除肿瘤和病变的肝组织,避免残余病肝组织恶变的可能,是目前最彻底的治疗手段。然而移植术后仍有复发可能,其复发转移是一个多步骤、
关键词 肝脏移植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同供肝肝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凤东 吴凤云 +1 位作者 陈新国 臧运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9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供受体ABO血型不同肝移植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BO血型不同肝移植临床资料。血型相容的6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型不相容的9例均于术中显微镜下吻合肝动脉和胆道,术后采用四联免疫治疗方案及抗凝治疗,其中1例术前行... 目的:探讨供受体ABO血型不同肝移植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BO血型不同肝移植临床资料。血型相容的6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型不相容的9例均于术中显微镜下吻合肝动脉和胆道,术后采用四联免疫治疗方案及抗凝治疗,其中1例术前行血浆置换,5例术中切除脾脏。结果:血型相容的6例无并发症出现。血型不相容的9例中,4例患者顺利恢复,无并发症;其余5例中,3例出现急性排异反应,4例出现胆道非吻合口狭窄,3例死亡。结论: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供肝肝移植效果良好,血型不相容的供肝肝移植并发症多。当供体缺乏而受者病情不能等待时,可以选择性进行,但应该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合 ABO血型系统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中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在门静脉机化血栓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凤东 陈新国 +2 位作者 臧运金 李朝阳 沈中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在门静脉机化血栓患者肝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对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均完全被机化血栓阻塞的7例患者实施肝移植,其中3例供体门静脉-曲张冠状静脉吻合;2例髂静脉搭桥供体门静脉和脾门旁曲张的静脉吻合;... 目的:探讨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在门静脉机化血栓患者肝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对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均完全被机化血栓阻塞的7例患者实施肝移植,其中3例供体门静脉-曲张冠状静脉吻合;2例髂静脉搭桥供体门静脉和脾门旁曲张的静脉吻合;1例采用供体门静脉-胆总管前曲张静脉吻合;1例供体门静脉—曲张的胃网膜右静脉吻合。结果:7例手术全部成功。1例术后7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但是门静脉血流一直通畅。1例术后6个月发现吻合口狭窄,术后9个月采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支架置入治愈;其余患者分别随访12~22个月,门静脉血流均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正常。结论:肝移植中对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均完全被机化血栓阻塞的患者,行供体门静脉-曲张内脏静脉吻合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 曲张内脏静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重症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179例分析
5
作者 陈卓 吴凤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总结良性重症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探讨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2010年8月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5分的179例肝移植病例资料,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4月—2004年12月)6... 目的:总结良性重症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探讨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2010年8月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5分的179例肝移植病例资料,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4月—2004年12月)65例,第二阶段(2005年1月—2007年12月)64例,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10年8月)50例。第一阶段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甲基强的松龙(MP)的常规三联用药方案,第二阶段采用减量的三联用药方案,第三阶段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比较3个阶段存活率、感染死亡率和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第一、第二、第三阶段患者的存活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患者感染死亡病例数占相应阶段病例总数比率为27.7%、1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感染死亡病例数占相应阶段死亡病例数比率为85.7%、64.7%、44.4%,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阶段比较排斥反应发生率虽然轻度升高(P<0.05),但是存活率却由67.7%提高到82.0%。结论:良性重症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感染死亡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免疫抑制剂 终末期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