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新闻编辑活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
作者 冯文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132,共2页
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建党初期,几乎都从事过编辑出版和新闻创作活动。如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党前后都纷纷创办过报纸杂志。回顾中共早期的新闻编辑活动,对新时期的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会有哪些启... 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建党初期,几乎都从事过编辑出版和新闻创作活动。如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党前后都纷纷创办过报纸杂志。回顾中共早期的新闻编辑活动,对新时期的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会有哪些启迪,值得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活动 领导人 新闻 中国革命 早期 中共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编辑出版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分磷-氮膨胀阻燃剂的合成及成炭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卢林刚 王晓 +3 位作者 杨守生 董希琳 陈英辉 唐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3,共4页
以六氯环三磷腈、对羟基苯甲醛及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等为原料,合成出新型单组分磷-氮膨胀阻燃剂六(4-(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Ⅴ),其结构经红外光谱(IR)、质谱(MS)和核... 以六氯环三磷腈、对羟基苯甲醛及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等为原料,合成出新型单组分磷-氮膨胀阻燃剂六(4-(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Ⅴ),其结构经红外光谱(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热失重分析表明,化合物(Ⅴ)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和良好成炭性,起始分解温度为195℃,800℃时炭残量达50.3%。扫描电镜观测发现,500℃时,化合物(Ⅴ)产生连续、致密、光滑、均匀的膨胀炭层。变温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当温度从200℃加热至700℃时,化合物(Ⅴ)官能团强度逐渐由强变弱,并在1631 cm-1处产生新的芳香环炭层结构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阻燃剂 合成 热分解 成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研究(2001-2011)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昊青 夏一雪 +1 位作者 郭其云 董希琳 《现代情报》 CSSCI 2011年第9期116-119,共4页
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从文献年代分布、载体分布、论文著者分布以及内容主题等多个方面,对2001年1月-2011年6月间国内发表的有关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目前我国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 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从文献年代分布、载体分布、论文著者分布以及内容主题等多个方面,对2001年1月-2011年6月间国内发表的有关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目前我国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为相关领域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应急救援力量 公共管理 文献计量 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队 应急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膨胀阻燃聚丙烯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卢林刚 张晴 +2 位作者 徐晓楠 董希琳 王大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60,共8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法(LOI)和锥形量热仪(Cone)考察了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PP/IFR)的阻燃性能;利用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聚丙烯(PP)及PP/IFR体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Kissinger及Flynn-Wall-Ozawa方法分析PP和PP/IF... 通过极限氧指数法(LOI)和锥形量热仪(Cone)考察了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PP/IFR)的阻燃性能;利用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聚丙烯(PP)及PP/IFR体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Kissinger及Flynn-Wall-Ozawa方法分析PP和PP/IFR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利用Coats-Redfern方法确定了PP和PP/IFR热分解动力学机理及其模型,得出了聚合物主降解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IFR的添加提高了聚丙烯的阻燃性能,添加30%IFR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达到27.5%,热释放速率平均值相对未阻燃聚丙烯降低31.2%,PP和PP/IFR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为g(α)=-ln(1-α),反应级数n=1,其热分解机理均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增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膨胀阻燃剂 热分解 动力学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石油储罐消防设计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葛晓霞 董希琳 +1 位作者 郭其云 唐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9-83,共5页
根据我国大型储罐设置的特点,分析了大型石油储罐在储存、转运过程中潜在的火灾危险。通过对千例石油火灾案例统计分析,获得了石油储罐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石油储罐工艺设计、布局、防火和灭火等角度出发,分析大型石油储... 根据我国大型储罐设置的特点,分析了大型石油储罐在储存、转运过程中潜在的火灾危险。通过对千例石油火灾案例统计分析,获得了石油储罐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石油储罐工艺设计、布局、防火和灭火等角度出发,分析大型石油储罐常用的类型、材料和防腐处理技术;研究储罐的布置间距;总结大型储罐消防设计中采用的防、灭火技术措施。论文研究的成果,可供实践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大型储罐 火灾 消防安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磷系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卢林刚 李铃 +3 位作者 舒仲俊 董希琳 高维英 于宝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8-161,共4页
以无卤磷系阻燃剂双酚A-双(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酸酯)(FR)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并测定了阻燃EP的阻燃性能。由锥形量热仪(CONE)测定的释热速率(HRR)、释热总量(THR)、质量损失速率(MLR)、生烟量(TSP)及有毒气体释... 以无卤磷系阻燃剂双酚A-双(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酸酯)(FR)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并测定了阻燃EP的阻燃性能。由锥形量热仪(CONE)测定的释热速率(HRR)、释热总量(THR)、质量损失速率(MLR)、生烟量(TSP)及有毒气体释放量等阻燃参数表明,当复合材料中FR含量为20%时,阻燃EP与纯EP相比,HRR,THR,MLR及SEA分别降低了70.9%,49.6%,90.8%及59.4%,呈现出良好的阻燃效果和抑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发现,经FR阻燃的EP在燃烧时形成了由封闭孔洞构成的均匀闭孔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系阻燃剂 阻燃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响应型P(NIPA-co-SA)水凝胶制备及温敏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漪 邓军 +2 位作者 程方明 赵大龙 唐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29-135,共7页
研究具有较高LCST且响应速率快的温敏性水凝胶。以NaCl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相分离法合成了多孔水凝胶P(NIPA-co-S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产物结构,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浊度法等手段研究了... 研究具有较高LCST且响应速率快的温敏性水凝胶。以NaCl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相分离法合成了多孔水凝胶P(NIPA-co-S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产物结构,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浊度法等手段研究了反应介质浓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相变温度和相变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NIPA-co-SA)水凝胶具有对温度敏感的响应特性,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达到75℃。NaCl水溶液浓度不影响产物的LCST,且随着反应中NaCl水溶液浓度的提高,水凝胶表面逐渐出现不连续的浅而封闭的小孔到互相贯穿的开孔,水凝胶相变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逐渐提高,具有快速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多孔水凝胶 快速响应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夏一雪 韦凡 郭其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针对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的单一主体、横向协作困难、资源分割等现实问题,基于智慧治理理念,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提出融合、协同、可持续的构建原则,从资源层、组织层和运行层等三个层面构建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 针对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的单一主体、横向协作困难、资源分割等现实问题,基于智慧治理理念,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提出融合、协同、可持续的构建原则,从资源层、组织层和运行层等三个层面构建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实现对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化,并从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组织结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建议,为提升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效能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公共安全 智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卤膨胀/MH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卢林刚 陈英辉 +2 位作者 程哲 杨守生 邵高耸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共6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MH)添加到六(4-DOPO羟甲基苯甲酸)环三磷腈化合物(FR)、聚磷酸铵(APP)和环氧树脂(EP)后,制备的新型复合阻燃材料(FR/APP/MH/EP)的阻燃及力学性能...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MH)添加到六(4-DOPO羟甲基苯甲酸)环三磷腈化合物(FR)、聚磷酸铵(APP)和环氧树脂(EP)后,制备的新型复合阻燃材料(FR/APP/MH/EP)的阻燃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固定FR/APP比例为1/1的前提下,添加1%(质量分数)的MH时,复合阻燃材料EP2(10%FR/10%APP/1%MH/EP)的LOI值达到36.4%,其热释放速率(pk-HRR)、有效燃烧热平均值(av-EHC)、比消光面积平均值(av-SEA)、一氧化碳释放率平均值(av-CO)较纯环氧树脂(EP0)分别下降了79.8%,6.73%,47.2%,33.3%,相对于EP1(10%FR/10%APP/EP)分别下降了20.0%,69.6%,83.6%,58.6%,同时EP2的拉伸、弯曲、冲击强度较EP1也分别提高了47.6%,75.2%,196%;SEM分析表明EP2燃烧后能够形成一层均匀、致密、连续的炭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抑烟、降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阻燃剂 环氧树脂 纳米氢氧化镁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阻燃及燃烧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林刚 周霞 赵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3,27,共4页
合成新型树状单分子磷-溴阻燃剂1,3,5-三(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FR),制备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FR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 合成新型树状单分子磷-溴阻燃剂1,3,5-三(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FR),制备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FR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R添加量为30%时,阻燃EP的LOI达到29.4%,垂直燃烧通过V-0级,其av-HRR,av-EHC,av-SEA及av-MLR较未阻燃EP分别降低87.5%、92.8%、90.8%和58.5%,呈现出良好地阻燃效果和抑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发现:阻燃EP燃烧后形成了均匀闭孔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阻燃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燃烧性能 1 3 5-三(5 5-二溴甲基-1 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协同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林刚 陈英辉 +2 位作者 王舒衡 杨守生 董希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磷腈为基础单元合成阻燃剂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DOPOMPC),将其与聚磷酸铵(APP)复配添加至环氧树脂(EP)制备出阻燃复合材料(DOPOMPC/APP/EP)。为进一步提高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磷腈为基础单元合成阻燃剂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DOPOMPC),将其与聚磷酸铵(APP)复配添加至环氧树脂(EP)制备出阻燃复合材料(DOPOMPC/APP/EP)。为进一步提高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及力学性能,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蒙脱土(MMT)制出新型阻燃环氧树脂材料(DOPOMPC/APP/MMT/E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燃烧、锥形量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蒙脱土与DOPOMPC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EP4(10%DOPOMPC/10%APP/3%MMT/77%EP)各项燃烧参数得到了最佳改善,复合材料综合表现最优。其中LOI值达到38.2%;热释放速率峰值较未经MMT处理的阻燃复合材料EP1(10%DOPOMPC/10%APP/EP)下降了29.1%;比消光面积平均值和一氧化碳释放率平均值分别降低了72.7%和65.5%;火势增长指数、发烟指数和毒性气体生成速率指数较EP1降幅分别达到38.2%、13.1%和34.0%;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比EP1分别提高了25.4%、12.7%和1.97倍,呈现出良好的阻燃、抑烟、抑毒性能。炭层宏观和微观形貌表明,添加MMT的阻燃材料在燃烧初期能够形成更致密、坚硬的优质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阻燃剂 蒙脱土 环氧树脂 协同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建筑火灾荷载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子东 吴立志 岳海玲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科技的发展促使火灾模拟应用于火灾安全设计中。火灾模拟结果的准确与否取决于火灾场景的选取与设计火灾的合理性。火灾荷载是判断建筑室内火灾危险程度的依据,也是火灾模拟中设计火灾的重要内容。调查了在廊坊、长治、郑州及天津4个城... 科技的发展促使火灾模拟应用于火灾安全设计中。火灾模拟结果的准确与否取决于火灾场景的选取与设计火灾的合理性。火灾荷载是判断建筑室内火灾危险程度的依据,也是火灾模拟中设计火灾的重要内容。调查了在廊坊、长治、郑州及天津4个城市的117家零售类商业店铺火灾荷载情况,调查的对象包括快餐店、服装店、鞋店等商业零售店铺。针对这些店铺常见的可燃物形式,确定了5种可燃物,分析了它们在总火灾荷载中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荷载 设计火灾 火灾荷载密度 火灾荷载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形状记忆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及其工艺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桂荣 卢立红 +3 位作者 沈德久 张静武 吴来磊 刘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7,共4页
通过微弧氧化的方法在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陶瓷层。在微弧氧化之前,用常温王水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去镍选择性腐蚀,并与工业纯钛和未经王水腐蚀的合金试样进行对比,研究了其表面形貌、相组成和微弧氧化的工艺性。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微弧氧化的方法在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陶瓷层。在微弧氧化之前,用常温王水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去镍选择性腐蚀,并与工业纯钛和未经王水腐蚀的合金试样进行对比,研究了其表面形貌、相组成和微弧氧化的工艺性。研究结果表明:王水腐蚀10min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试样,微弧氧化工艺性及陶瓷层表面形貌与工业纯钛同一条件下微弧氧化最为接近,陶瓷层表面形貌最为理想;腐蚀前后试样的微弧氧化陶瓷层,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NiTi相和锐钛矿相组成,随着王水腐蚀时间的延长,锐钛矿相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形状记忆合金 微弧氧化 表面形貌 相组成 工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EG)协同新型磷系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林刚 陈英辉 +1 位作者 郭楠 杨守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0-696,共7页
经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DOPOMPC)和聚磷酸铵(APP)处理环氧树脂(EP)的基础上加入可膨胀石墨(EG),制备新型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DOPOMPC/APP/EG/E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扫描电... 经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DOPOMPC)和聚磷酸铵(APP)处理环氧树脂(EP)的基础上加入可膨胀石墨(EG),制备新型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DOPOMPC/APP/EG/E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协效剂EG加入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EG与DOPOMPC/APP体系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并提高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当DOPOMPC/APP/EG总添加量为22%(DOPOMPC/APP/EG的比例为5/5/1),复合材料LOI值高达38.4%;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比消光面积(av-SEA)、有效燃烧热平均值(av-EHC)和一氧化碳释放率平均值(av-CO)较纯EP(EP0)分别降低了81.8%,35.5%、29.0%和33.3%;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比EP1(10%DOPOMPC/10%APP/EP)体系分别提高了70.5%、1.5倍和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环氧树脂 膨胀阻燃剂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PH方法的人员疏散混合模型及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苗志宏 李智慧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5-941,共7页
为减少室内火灾环境下人员伤亡,研究了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问题.将人员运动视为一种流体运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构建一种新的人员疏散混合模型,并在其中引入了一种从众模式.同时,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模型离散化,从而减少了计算... 为减少室内火灾环境下人员伤亡,研究了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问题.将人员运动视为一种流体运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构建一种新的人员疏散混合模型,并在其中引入了一种从众模式.同时,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模型离散化,从而减少了计算量.不同工况下进行的疏散模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出实际疏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疏散模型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社会力模型 拉格朗日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与蒙脱土在尼龙6阻燃中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建华 黄雨薇 +1 位作者 孙军 张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58,81,共5页
纳米技术为聚合物阻燃提供了新思路,以碳纳米管(CNT)和有机改性蒙脱土(MMT)为阻燃剂,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改善尼龙6(PA6)的阻燃性能。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碳纳米管/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碳纳米管与蒙脱土在改善尼龙... 纳米技术为聚合物阻燃提供了新思路,以碳纳米管(CNT)和有机改性蒙脱土(MMT)为阻燃剂,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改善尼龙6(PA6)的阻燃性能。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碳纳米管/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碳纳米管与蒙脱土在改善尼龙6阻燃性能时的协同效应,并通过炭层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等对两者的协同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4%的碳纳米管和1%的蒙脱土时,PA6的氧指数由22.0%提高到了24.5%,热释放速率峰值由1 000.2 kW/m^2降低到421.1 kW/m^2;碳纳米管和蒙脱土可以提高尼龙6的热稳定性和最终的残炭量,而且,碳纳米管对PA6还有增强作用,主要在固相中发挥协同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阻燃 碳纳米管 蒙脱土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PP/磷系阻燃剂FR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宝刚 卢林刚 +2 位作者 董希琳 高维英 杨守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6-29,共4页
将新型磷系阻燃剂1,3,5-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内磷酸基)苯(FR)、无规聚丙烯(APP)加入聚丙烯(PP)中制备了 PP/APP/FR 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测定、垂直燃烧实验(UL94)、锥形量热分析对复合材料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P... 将新型磷系阻燃剂1,3,5-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内磷酸基)苯(FR)、无规聚丙烯(APP)加入聚丙烯(PP)中制备了 PP/APP/FR 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测定、垂直燃烧实验(UL94)、锥形量热分析对复合材料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PP/FR 提高了 PP 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性能级别,延长了点燃时间,降低了热释放速率和燃烧烟气中的 CO、CO_2浓度,阻燃效果显著。当15%(质量分数,下同)FR 和10%APP 复配阻燃 PP 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29.6%,UL94 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含磷阻燃剂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理论在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设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立红 张学魁 +1 位作者 商靠定 张福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65-69,76,共6页
本文将熵理论引用到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的设置中,介绍了信息熵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并设置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挥机构,分别对这两种指挥机构中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参与力量相同时,四个层次的指挥... 本文将熵理论引用到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的设置中,介绍了信息熵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并设置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挥机构,分别对这两种指挥机构中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参与力量相同时,四个层次的指挥机构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均优于三个层次的指挥机构。由此可得出:在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设置中,可以引入信息熵理论对其进行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火灾 突发事件 指挥机构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夏一雪 郭其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共10页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分部门应对单一灾害到多部门协同应对复合灾害的发展变化,但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分灾种、重处置、分部门等问题。依据全风险、全过程、全参与的应急管理理念,以综合协调性和集中统一性作为我国应急管理...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分部门应对单一灾害到多部门协同应对复合灾害的发展变化,但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分灾种、重处置、分部门等问题。依据全风险、全过程、全参与的应急管理理念,以综合协调性和集中统一性作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采取分步骤、渐进式发展策略,分别从国家、省级、县(市)级层面创新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的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公共危机应急处置科学、合理、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应急救援力量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环境下人员疏散耦合SPH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9
20
作者 苗志宏 李智慧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2-300,共9页
火灾环境下人员安全疏散计算机模型研究对建筑防火设计、减少人员伤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了一种考虑火灾环境因素的室内人员疏散耦合模型。建立了一种模拟人员运动的连续型模型,并利用光滑粒子流动力学方法(SPH)将模型离散化为... 火灾环境下人员安全疏散计算机模型研究对建筑防火设计、减少人员伤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了一种考虑火灾环境因素的室内人员疏散耦合模型。建立了一种模拟人员运动的连续型模型,并利用光滑粒子流动力学方法(SPH)将模型离散化为粒子系统。给出了一种将火灾动力学模拟结果耦合到疏散模型中的方法,其中由火灾烟气蔓延参数来决定人员运动状态和失能情况。提出的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人员疏散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疏散模型 社会力模型 光滑粒子流动力学(SPH) 火灾动力学模拟(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