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聚磷酸铵膨胀阻燃剂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林刚 殷全明 +2 位作者 王大为 徐晓楠 舒仲俊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3,共6页
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热失重、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研究了由双酚 A 双(磷酸二苯酯)(BDP)与聚磷酸铵(APP)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BDP/APP 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使环氧树脂... 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热失重、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研究了由双酚 A 双(磷酸二苯酯)(BDP)与聚磷酸铵(APP)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BDP/APP 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使环氧树脂氧指数达到29.9%,垂直燃烧通过 UL94 V-0级,500℃残炭量达到34 8%,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70.7%,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67.3%,有效燃烧热平均值下降24.1%。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经膨胀阻燃剂阻燃的环氧树脂燃烧后能够形成连续、致密、封闭、坚硬的焦化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 聚磷酸铵 环氧树脂 膨胀型阻燃剂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膨胀阻燃聚丙烯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林刚 张晴 +2 位作者 徐晓楠 董希琳 王大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60,共8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法(LOI)和锥形量热仪(Cone)考察了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PP/IFR)的阻燃性能;利用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聚丙烯(PP)及PP/IFR体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Kissinger及Flynn-Wall-Ozawa方法分析PP和PP/IF... 通过极限氧指数法(LOI)和锥形量热仪(Cone)考察了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PP/IFR)的阻燃性能;利用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聚丙烯(PP)及PP/IFR体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Kissinger及Flynn-Wall-Ozawa方法分析PP和PP/IFR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利用Coats-Redfern方法确定了PP和PP/IFR热分解动力学机理及其模型,得出了聚合物主降解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IFR的添加提高了聚丙烯的阻燃性能,添加30%IFR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达到27.5%,热释放速率平均值相对未阻燃聚丙烯降低31.2%,PP和PP/IFR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为g(α)=-ln(1-α),反应级数n=1,其热分解机理均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增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膨胀阻燃剂 热分解 动力学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系阻燃剂杂环己内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林刚 王会娅 +4 位作者 杨守生 王大为 于宝刚 王学宝 唐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9-482,共4页
The two flame retardants of 3a and 3b are synthesized from neopentyl alcohol,phospous oxychloride,1,3-dihydroxybenzene and bisphenol-A by a facile and useful method with the yields of 75.2% and 89.7%.respectively.The ... The two flame retardants of 3a and 3b are synthesized from neopentyl alcohol,phospous oxychloride,1,3-dihydroxybenzene and bisphenol-A by a facile and useful method with the yields of 75.2% and 89.7%.respectively.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flame retardants are identified and studied by FT-IR,1H NMR,ESIMS and elementary analysis.Reaction conditions are also optimived.The results of therm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y have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char-forming ability.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compound 3a and 3b are 312.36 ℃ and 306.39 ℃,respectively.Residual carbons(w%) of compound 3a and 3b under 500 ℃ are 49%and 32%,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1 3-二氧磷杂环内磷酸酯 合成 炭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EG)协同新型磷系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林刚 陈英辉 +1 位作者 郭楠 杨守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0-696,共7页
经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DOPOMPC)和聚磷酸铵(APP)处理环氧树脂(EP)的基础上加入可膨胀石墨(EG),制备新型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DOPOMPC/APP/EG/E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扫描电... 经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DOPOMPC)和聚磷酸铵(APP)处理环氧树脂(EP)的基础上加入可膨胀石墨(EG),制备新型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DOPOMPC/APP/EG/E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协效剂EG加入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EG与DOPOMPC/APP体系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并提高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当DOPOMPC/APP/EG总添加量为22%(DOPOMPC/APP/EG的比例为5/5/1),复合材料LOI值高达38.4%;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比消光面积(av-SEA)、有效燃烧热平均值(av-EHC)和一氧化碳释放率平均值(av-CO)较纯EP(EP0)分别降低了81.8%,35.5%、29.0%和33.3%;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比EP1(10%DOPOMPC/10%APP/EP)体系分别提高了70.5%、1.5倍和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环氧树脂 膨胀阻燃剂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付敏 王林 任常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4-1359,共6页
为了减小传统本生灯火焰法测定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误差,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火焰图像处理及提取火焰边界线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对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后运用LOG算子检测边缘信息,并为其添加平滑曲线;然后将散点拟合为... 为了减小传统本生灯火焰法测定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误差,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火焰图像处理及提取火焰边界线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对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后运用LOG算子检测边缘信息,并为其添加平滑曲线;然后将散点拟合为函数表达式,选用Polynomial逼近方式修正拟合曲线误差;换算为实际坐标后对拟合函数进行面积积分计算,即得更接近真实的火焰外表面积。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当量比下甲烷燃烧的本生灯火焰图像进行处理,求取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并与前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传统全面积法所得结果普遍偏高;相比于Vagelopulous利用平面火焰法所得结果,该方法获取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在贫燃侧与之相近,在富燃侧则较之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全面积法 火焰外表面积 MATLAB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商场火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田玉敏 蔡晶菁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91-94,共4页
根据商场火灾的特点,并基于消防安全和系统安全的思想,从建筑、消防设施、商品、消防管理和外部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各评价指标因子... 根据商场火灾的特点,并基于消防安全和系统安全的思想,从建筑、消防设施、商品、消防管理和外部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各评价指标因子的风险分值进行划分。最后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商场的风险分值,得出火灾风险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商场火灾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卤阻燃聚丙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会娅 王大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5,69,共4页
采用新型磷系阻燃剂1,2,3-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酸酯基)苯(FR)制备了无卤阻燃PP材料。通过氧指数、热失重、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考察了阻燃剂对PP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中添加25%阻燃剂可以获得良好的阻燃效... 采用新型磷系阻燃剂1,2,3-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酸酯基)苯(FR)制备了无卤阻燃PP材料。通过氧指数、热失重、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考察了阻燃剂对PP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中添加25%阻燃剂可以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氧指数达到25.5%,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了22.5%,有效燃烧热平均值下降了61.0%。扫描电镜观测发现,阻燃PP燃烧后形成了无数封闭孔洞的焦化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PP 阻燃机理 力学性能 聚丙烯 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消防法》关于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平 支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2,共5页
简要分析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进行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产品生产单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7个责任相关方之间存在的问题;将修订后的《消防法》与现行《消防... 简要分析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进行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产品生产单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7个责任相关方之间存在的问题;将修订后的《消防法》与现行《消防法》进行对比;总结出修订后的《消防法》在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方面的新规定、新举措,并从法律角度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新《消防法》施行后相关部门和单位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法 建筑工程 消防设计审核 消防验收 执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风险治理法律责任承担机制研究——由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其云 周培桂 周梅捧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在深入分析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的基础上,探寻我国城市风险治理法律承担机制的现实困惑,进而对建构和完善该机制提出建议:修订应急管理法律,明确城市风险治理法律责任边界、厘清企业与单位之间监管衔接... 在深入分析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的基础上,探寻我国城市风险治理法律承担机制的现实困惑,进而对建构和完善该机制提出建议:修订应急管理法律,明确城市风险治理法律责任边界、厘清企业与单位之间监管衔接的法律问责、完善"政-企-民"三主体的法律责任承担机制、建构"比例担责"及"串联担责"机制等,以期保障城市发展安全,保障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风险治理 法律责任 责任承担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却方式对火灾后钢构件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霁 刘建泽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145-150,共6页
为考查不同冷却方式对火灾后钢构件强度的影响,研究了Q235低碳钢构件在不同加热和冷却条件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加热温度范围为200~700℃,加热后不同保温时间下冷却方式分别为空气自然冷却、直流水冷却、开花水冷却。试验... 为考查不同冷却方式对火灾后钢构件强度的影响,研究了Q235低碳钢构件在不同加热和冷却条件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加热温度范围为200~700℃,加热后不同保温时间下冷却方式分别为空气自然冷却、直流水冷却、开花水冷却。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低于500℃时,试样强度下降较平缓,而当加热温度超过700℃时,冷却后的试样强度明显低于未受热前的强度;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具有一定保温时间的试样其力学性能较直接冷却的要好;3种冷却方式中,直流水冷却后试样的屈服强度高于自然冷却和开花水冷却的试样。该结论可为钢结构建筑的火灾扑救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构件 火灾 冷却方式 保温时间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SiO2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研究
11
作者 卢林刚 殷全明 +2 位作者 徐晓楠 杨守生 高为英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5,95 ,共4页
采用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BDP)、纳米SiO2和环氧树脂(EP)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BDP/EP)和阻燃环氧树脂纳米材料(BDP/SiO2/EP)。结果表明:BDP和BDP/SiO2对EP均有较好的阻燃性,添加15%BDP和5%纳米SiO2复合体系能使EP氧指数达到30.4%,垂直... 采用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BDP)、纳米SiO2和环氧树脂(EP)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BDP/EP)和阻燃环氧树脂纳米材料(BDP/SiO2/EP)。结果表明:BDP和BDP/SiO2对EP均有较好的阻燃性,添加15%BDP和5%纳米SiO2复合体系能使EP氧指数达到30.4%,垂直燃烧通过UL94V-0级,500℃残炭率提高到30.8%,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73.1%。电镜分析表明:BDP/SiO2/EP体系能形成致密、光滑、坚硬的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 阻燃环氧树脂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粉末在液体表面上的铺展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维英 周晓佳 赵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90-1596,共7页
采用不同量的全氟烷基季胺碘化物(JF-111)对膨胀玻化微珠进行表面改性,利用Corel videostudio视频软件和IPP图像软件对改性膨胀玻化微珠在液体表面的铺展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测量铺展面积、铺展平均速度和铺展的均匀性研究了固体粉末粒径... 采用不同量的全氟烷基季胺碘化物(JF-111)对膨胀玻化微珠进行表面改性,利用Corel videostudio视频软件和IPP图像软件对改性膨胀玻化微珠在液体表面的铺展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测量铺展面积、铺展平均速度和铺展的均匀性研究了固体粉末粒径、固液接触角以及铺展液面性质对固体粉末在液面上铺展性能的影响。并与聚四氟乙烯作了对比研究,探讨粉末类型对粉末铺展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固体粉末在同一液面上铺展,不能用铺展系数的大小对比二者的铺展情况。对于同一种基体粉末,铺展系数越大,即固液接触角越大,越容易铺展,而且铺展越均匀。就膨胀玻化微珠粉末而言,粒径越小,越容易铺展;液面相对于固体的表面能越高,固体粉末越容易在液面上铺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粉末 铺展性能 固液接触角 液面性质 粉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聚集场所人群疏散基础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徐方 魏东 魏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37-145,共9页
针对直接利用国外的人群疏散基础数据进行我国公共聚集场所人群疏散的模拟将会产生不准确的预测结果、导致这些场所人员安全得不到保证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确定了6种基础数据是建立疏散模型和开发疏散... 针对直接利用国外的人群疏散基础数据进行我国公共聚集场所人群疏散的模拟将会产生不准确的预测结果、导致这些场所人员安全得不到保证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确定了6种基础数据是建立疏散模型和开发疏散模拟软件的必备基础,包括:人员类型和人群的组成、人员水平投影面积和形状、人员密度、人员行走速度、边界效应宽度和预动作时间;总结出获取基础数据的4种主要方法,即直接观测和录像观测、人群疏散演习、个体试验和问卷调查;并确定了可在现有资料中直接获得并使用的数据以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的数据。研究结论为公共聚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聚集场所 人群疏散 基础数据 疏散模拟 突发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量化分析模型探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傅智敏 黄晓哲 李元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70,共6页
为澄清有关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量化分析模型选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池火计算方法"模型进行量纲分析和物理意义方面的讨论,提出该模型在概念使用、量纲关系、热释放速率的计算以及池火焰模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点源模型... 为澄清有关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量化分析模型选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池火计算方法"模型进行量纲分析和物理意义方面的讨论,提出该模型在概念使用、量纲关系、热释放速率的计算以及池火焰模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点源模型、Shokri-Beyler模型、Mudan模型等常用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通量分析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点源模型适用于被辐射目标物从池火焰接受的热辐射通量小于5 kW.m-2情况下池火灾热辐射的量化分析;Shokri-Beyler模型主要应用于估算被辐射目标物从池火焰接受的热辐射通量大于5 kW.m-2的情况;Mudan模型可用于估算无风或有风条件下被辐射目标物从池火焰接受的热辐射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火灾 热辐射通量 点源模型 Shokri-Beyler模型 MUD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卢林刚 张晴 +1 位作者 徐晓楠 王大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9-43,共5页
利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FWO)及Coast-Redfern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和IFR/SiO2/PP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IFR/SiO2添加提高了PP的主分解阶段活化能,增强了PP阻燃性能。PP热分解机理函数g(α)=-ln(1-α),反应级数n=1,为... 利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FWO)及Coast-Redfern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和IFR/SiO2/PP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IFR/SiO2添加提高了PP的主分解阶段活化能,增强了PP阻燃性能。PP热分解机理函数g(α)=-ln(1-α),反应级数n=1,为随机成核和随后增长反应;IFR/SiO2/PP体系热分解机理函数为g(α)=1-(1-α)1/4,反应级数n=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阻燃 热分解动力学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磷系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卢林刚 李铃 +3 位作者 舒仲俊 董希琳 高维英 于宝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8-161,共4页
以无卤磷系阻燃剂双酚A-双(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酸酯)(FR)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并测定了阻燃EP的阻燃性能。由锥形量热仪(CONE)测定的释热速率(HRR)、释热总量(THR)、质量损失速率(MLR)、生烟量(TSP)及有毒气体释... 以无卤磷系阻燃剂双酚A-双(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酸酯)(FR)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并测定了阻燃EP的阻燃性能。由锥形量热仪(CONE)测定的释热速率(HRR)、释热总量(THR)、质量损失速率(MLR)、生烟量(TSP)及有毒气体释放量等阻燃参数表明,当复合材料中FR含量为20%时,阻燃EP与纯EP相比,HRR,THR,MLR及SEA分别降低了70.9%,49.6%,90.8%及59.4%,呈现出良好的阻燃效果和抑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发现,经FR阻燃的EP在燃烧时形成了由封闭孔洞构成的均匀闭孔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系阻燃剂 阻燃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卤膨胀/MH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林刚 陈英辉 +2 位作者 程哲 杨守生 邵高耸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共6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MH)添加到六(4-DOPO羟甲基苯甲酸)环三磷腈化合物(FR)、聚磷酸铵(APP)和环氧树脂(EP)后,制备的新型复合阻燃材料(FR/APP/MH/EP)的阻燃及力学性能...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MH)添加到六(4-DOPO羟甲基苯甲酸)环三磷腈化合物(FR)、聚磷酸铵(APP)和环氧树脂(EP)后,制备的新型复合阻燃材料(FR/APP/MH/EP)的阻燃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固定FR/APP比例为1/1的前提下,添加1%(质量分数)的MH时,复合阻燃材料EP2(10%FR/10%APP/1%MH/EP)的LOI值达到36.4%,其热释放速率(pk-HRR)、有效燃烧热平均值(av-EHC)、比消光面积平均值(av-SEA)、一氧化碳释放率平均值(av-CO)较纯环氧树脂(EP0)分别下降了79.8%,6.73%,47.2%,33.3%,相对于EP1(10%FR/10%APP/EP)分别下降了20.0%,69.6%,83.6%,58.6%,同时EP2的拉伸、弯曲、冲击强度较EP1也分别提高了47.6%,75.2%,196%;SEM分析表明EP2燃烧后能够形成一层均匀、致密、连续的炭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抑烟、降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阻燃剂 环氧树脂 纳米氢氧化镁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阻燃及燃烧特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卢林刚 周霞 赵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3,27,共4页
合成新型树状单分子磷-溴阻燃剂1,3,5-三(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FR),制备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FR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 合成新型树状单分子磷-溴阻燃剂1,3,5-三(5,5-二溴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FR),制备阻燃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FR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R添加量为30%时,阻燃EP的LOI达到29.4%,垂直燃烧通过V-0级,其av-HRR,av-EHC,av-SEA及av-MLR较未阻燃EP分别降低87.5%、92.8%、90.8%和58.5%,呈现出良好地阻燃效果和抑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发现:阻燃EP燃烧后形成了均匀闭孔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阻燃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燃烧性能 1 3 5-三(5 5-二溴甲基-1 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协同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林刚 陈英辉 +2 位作者 王舒衡 杨守生 董希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磷腈为基础单元合成阻燃剂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DOPOMPC),将其与聚磷酸铵(APP)复配添加至环氧树脂(EP)制备出阻燃复合材料(DOPOMPC/APP/EP)。为进一步提高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磷腈为基础单元合成阻燃剂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DOPOMPC),将其与聚磷酸铵(APP)复配添加至环氧树脂(EP)制备出阻燃复合材料(DOPOMPC/APP/EP)。为进一步提高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及力学性能,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蒙脱土(MMT)制出新型阻燃环氧树脂材料(DOPOMPC/APP/MMT/E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燃烧、锥形量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蒙脱土与DOPOMPC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EP4(10%DOPOMPC/10%APP/3%MMT/77%EP)各项燃烧参数得到了最佳改善,复合材料综合表现最优。其中LOI值达到38.2%;热释放速率峰值较未经MMT处理的阻燃复合材料EP1(10%DOPOMPC/10%APP/EP)下降了29.1%;比消光面积平均值和一氧化碳释放率平均值分别降低了72.7%和65.5%;火势增长指数、发烟指数和毒性气体生成速率指数较EP1降幅分别达到38.2%、13.1%和34.0%;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比EP1分别提高了25.4%、12.7%和1.97倍,呈现出良好的阻燃、抑烟、抑毒性能。炭层宏观和微观形貌表明,添加MMT的阻燃材料在燃烧初期能够形成更致密、坚硬的优质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阻燃剂 蒙脱土 环氧树脂 协同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源模型的拱顶罐池火灾热辐射通量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傅智敏 李元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0-176,共7页
针对目前油品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处置缺少必要理论指导的现状,运用点源模型对常见公称尺寸的拱顶汽油、煤油和柴油储罐全面积池火的热辐射通量进行分析,探讨了油罐直径对点源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水平热辐射通量与总热辐射通量的关系以... 针对目前油品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处置缺少必要理论指导的现状,运用点源模型对常见公称尺寸的拱顶汽油、煤油和柴油储罐全面积池火的热辐射通量进行分析,探讨了油罐直径对点源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水平热辐射通量与总热辐射通量的关系以及相同距离处被辐射目标物接受的热辐射通量随其高度位置的变化。提出了采用罐壁点源方法估算拱顶罐池火灾热辐射通量的建议,推荐采用汽油池火的热辐射通量进行油罐火灾热辐射危险性分析及消防安全设计方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点源模型 油罐火灾 罐壁点源方法 拱顶罐 池火灾 热辐射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