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酸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祎 李鑫 +5 位作者 李琦 苏程程 周欣 彭守春 魏路清 姬文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BLM+NS组和BLM+GA组。通过口咽气管吸入法吸入博莱霉素(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BLM+NS组和BLM+GA组。通过口咽气管吸入法吸入博莱霉素(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BLM+GA组及BLM+NS组每天给予40 mg/kg甘草酸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第3、7、14、21天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亚群比例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BLM组和BLM+NS组肺组织的炎症浸润及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与BLM+NS组相比:BLM+GA组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较少;第3、7天的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和第7、14天肺泡巨噬细胞M2表型比例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和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GA可以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沉积,可能与GA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偏移和调控以及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通过调节单核吞噬细胞表型偏移改善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鑫 李琦 +5 位作者 李祎 苏程程 周欣 彭守春 魏路清 姬文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8,共7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对博菜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表型偏移的调节作用。方法:1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苦参碱干预组(BLM+MA组)及溶剂对照组(BLM+NS组)经口咽吸入法...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对博菜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表型偏移的调节作用。方法:1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苦参碱干预组(BLM+MA组)及溶剂对照组(BLM+NS组)经口咽吸入法给予BLM(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NS,BLM+MA组和BLM+NS组分别在术后每天灌胃给予MA(15 mg·kg^(-1)·d^(-1))或等量NS。术后第3、7、14和21天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A干预可以明显减轻BLM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P<0.05);与NS组相比,BLM组的Ly6C^(hi)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肺泡巨噬细胞表型由M1型向M2型偏移且与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MA干预后可以部分逆转BLM诱导的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表型偏移。结论:苦参碱可以减轻BLM诱导的急性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可能是部分通过逆转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表型的偏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博莱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核细胞Ly6C^(high)亚群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增加且与脑梗死面积相关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芯 李红霞 +5 位作者 李玉秀 马永强 罗燕薇 姬文婕 周欣 李玉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观察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堵塞/再灌注组即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线栓法... 目的观察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堵塞/再灌注组即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MCAO/R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12 h、第1天、第2天、第3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取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分为淋巴细胞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及低表达(Ly6Clow)两个亚群,检测各时间点Ly6Chigh及Ly6Clow细胞比例变化。各时间点取小鼠大脑分别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常规HE染色,并经相关性分析探讨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结果与基线相比,MCAO/R组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于术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与Sham组比较,MCAO/R组小鼠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TTC染色结果显示,第2天后梗死范围明显增大。术后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表现显著正相关。结论 MCAO/R模型术后单核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发现,Ly6Chigh亚群于第2天达到高峰,与脑梗死面积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亚群 脑缺血再灌注 流式细胞术 Ly6Chigh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