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娜 姜晓琳 +2 位作者 侯海燕 柯妍 宋小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2,I0028-I0031,共8页
目的 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方法识别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关键基因,探讨肥胖型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 目的 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方法识别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关键基因,探讨肥胖型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下载GSE5090芯片数据,通过WGCNA算法分析筛选基因共表达关键模块和核心基因,对关键模块进行GO和KEGG分析,对核心基因进行差异分析以确定肥胖型PCOS的关键基因。结果 在GSE5090芯片数据中,通过WGCNA分析构建出了31个共表达基因模块,其中重褐色模块(MEsaddlebrown)与肥胖型PCOS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包含53个基因。对此模块基因进一步筛选,识别出了ZNF492、MED17、CRABP1、KCNV2、KRI1、ACSBG2、MACO1、SCLY、CPSF1、MAGEA8 10个肥胖型PCOS核心基因。对此模块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相关基因与脂肪酸代谢关系密切,主要作用于核蛋白,通过调节染色体组织、有机酸分解等发挥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对核心基因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基因ZNF492、CRABP1、KCNV2在肥胖对照组与肥胖型PCOS脂肪组织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ZNF492、CRABP1和KCNV2基因在肥胖型PCOS的发展中可能产生重要生物学意义,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差异表达基因 GO分析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63
2
作者 韩广 汤锋武 +4 位作者 张赛 蒋显锋 云晨 陈旭义 苗翠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情况、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减少[1.00(0.00,1.50)分对8.50(7.75,9.25)分;Z=2.825,P=0.050];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45%(273/286)。286患者中神经损伤8例(2.80%)、术区出血和神经根周围血肿形成6例(2.10%)、硬脊膜囊破裂1例(0.35%)、肌肉痉挛3例(1.05%)、感染1例(0.35%)、术后复发4例(1.40%),均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总体疗效满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柞问鼎切除术 绛皮 内窥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手术 做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升阳活血法”指导下中药配合针灸、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高志华 代二庆 +2 位作者 白玉茹 陈佳 王佳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升阳活血法"指导下中药配合针灸、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CAG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气升阳活血法"指导下中药配合针灸、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CAG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复春-叶酸-替普瑞酮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升阳活血法"指导下中药配合针灸、穴位埋线治疗,药方为胃萎Ⅰ号颗粒。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病理分级及临床疗效。结果共96例患者按要求完成了治疗,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病理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升阳活血法"指导下中药配合针灸、穴位埋线治疗CAG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和阻断萎缩进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益气升阳 胃萎Ⅰ号 处方 针灸 埋线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4
作者 白玉茹 代二庆 +3 位作者 高志华 刘伟 陈飞 王笑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等)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FOLFOX化疗的减毒增效及增强免疫力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加服参苓白术散)和对照组(44例仅化疗)。12周后,观察2组...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等)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FOLFOX化疗的减毒增效及增强免疫力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加服参苓白术散)和对照组(44例仅化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估证候积分,行为状况积分,检测免疫功能,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患者中医(TCM)证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治疗组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便溏、脘腹痞满、神疲乏力)积分以及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CD_4^+、CD_4^+/CD_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_8^+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减轻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结直肠癌切除 化疗 免疫功能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象、病理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代二庆 杨楠 +2 位作者 沈志红 解静 胡建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个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CA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64例经确诊为CA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个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CA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64例经确诊为CA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以及胃镜、病理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分类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64例CAG患者中,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证型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则以脾胃湿热型多见,不同腺体萎缩程度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阳性者35例,阴性29例,总体阳性率54.69%,各证型肠化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阳性22例,阴性42例,总体阳性率34.38%,各证型不典型增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2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肝胃不和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3肠上皮化生阳性率、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以胃络瘀阻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 中医证型 胃镜象 病理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伐普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6
作者 储毓舜 孙婧 +3 位作者 张梅 张玲 王慧敏 姜铁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26-4128,共3页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10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及纠正水电...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10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托伐普坦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及下肢水肿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患者心、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24 h尿量显著增多,血清钠离子水平升高,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呋塞米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托伐普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有助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提高血清钠离子水平,不会引起肾脏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托伐普坦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祎 李鑫 +5 位作者 李琦 苏程程 周欣 彭守春 魏路清 姬文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BLM+NS组和BLM+GA组。通过口咽气管吸入法吸入博莱霉素(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BLM+NS组和BLM+GA组。通过口咽气管吸入法吸入博莱霉素(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BLM+GA组及BLM+NS组每天给予40 mg/kg甘草酸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第3、7、14、21天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亚群比例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BLM组和BLM+NS组肺组织的炎症浸润及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与BLM+NS组相比:BLM+GA组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较少;第3、7天的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和第7、14天肺泡巨噬细胞M2表型比例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和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GA可以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沉积,可能与GA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偏移和调控以及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皮乙酸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M1表型偏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玉秀 李覃 +5 位作者 姬文婕 李宵 马永强 赵季红 周欣 李玉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土荆皮乙酸(PLAB)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抗炎作用及影响M1表型偏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给予0.5μmol/L PLAB和1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阻滞剂GW9662处理... 目的初步探讨土荆皮乙酸(PLAB)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抗炎作用及影响M1表型偏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给予0.5μmol/L PLAB和1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阻滞剂GW966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PPARγ和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水平。结果 PLAB能够明显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IL-1β、TNF-α的mRNA水平,上调PPARγ的mRNA水平。下调NF-κB p65、p NF-κB p65、IKKα、IKKβ、p IKKα/β、IκBα、p IκBα的蛋白水平,使RAW264.7细胞阻滞在G0和G2期。GW9662可以抵抗PLAB的抗炎作用。结论 PLAB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偏移,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调控NF-κB/PPARγ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槿乙酸 RAW264.7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核因子κB(NF-κB)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近红外光谱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洪文学 张仲鹏 +4 位作者 宋佳霖 李少雄 栾景民 陈宁 谭建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39-2945,共7页
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是保证临床麻醉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客观可靠的脑神经活动实时监测和成像,十分适合于进行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研究。因... 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是保证临床麻醉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客观可靠的脑神经活动实时监测和成像,十分适合于进行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研究。因此简要介绍了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综述了目前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麻醉深度监测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应用功能近红外光谱进行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可能途径,并阐述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血液动力学反应 功能性脑神经活动 麻醉深度监测 光谱分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通过调节单核吞噬细胞表型偏移改善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鑫 李琦 +5 位作者 李祎 苏程程 周欣 彭守春 魏路清 姬文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8,共7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对博菜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表型偏移的调节作用。方法:1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苦参碱干预组(BLM+MA组)及溶剂对照组(BLM+NS组)经口咽吸入法...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对博菜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表型偏移的调节作用。方法:1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苦参碱干预组(BLM+MA组)及溶剂对照组(BLM+NS组)经口咽吸入法给予BLM(2.5 mg/kg)建立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NS,BLM+MA组和BLM+NS组分别在术后每天灌胃给予MA(15 mg·kg^(-1)·d^(-1))或等量NS。术后第3、7、14和21天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A干预可以明显减轻BLM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P<0.05);与NS组相比,BLM组的Ly6C^(hi)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肺泡巨噬细胞表型由M1型向M2型偏移且与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MA干预后可以部分逆转BLM诱导的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表型偏移。结论:苦参碱可以减轻BLM诱导的急性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可能是部分通过逆转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表型的偏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博莱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丹 郭义 +32 位作者 周国平 周智梁 岳颖 金军 高旸 张赛 涂悦 程世翔 丁晶 陈泽林 郭永明 潘兴芳 王秀云 马岩璠 任秀君 姚凯 徐放明 徐汤苹 徐枝芳 余楠楠 高靓 卢轩 赵雪 蒋丽元 张洁 张静莎 屈超超 陈宇岑 姜小秋 赵烨 刘宝虎 李博 杨家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33-1642,共10页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释了其相关作用机制。井穴的临床运用还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领域,如预防保健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团队多年来在井穴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综合国内外有关井穴的研究,系统介绍了井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井穴刺络,通调脑络”“刺激井穴,健脑启智”“十二井穴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部位”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诊断和治疗 昏迷 启智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牛海艳 李海 丁玉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3-437,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介绍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在NAFLD治疗中的地位,简述了药物在NAFLD治疗中的种类与价值,总结了改善肠道菌群在NAFLD治疗中的方法与途径,分析了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介绍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在NAFLD治疗中的地位,简述了药物在NAFLD治疗中的种类与价值,总结了改善肠道菌群在NAFLD治疗中的方法与途径,分析了外科手术干预在NAFLD治疗中的临床获益与经济效价。指出加强对NAFLD患者的有效管理可能是未来对该疾病治疗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胃系列方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柳华 杨梅 代二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348-2351,共4页
目的探讨善胃系列方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首长保健科和消化科门诊接受治疗的CAG癌前病变患者90例。根据CAG癌前病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善胃系列方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首长保健科和消化科门诊接受治疗的CAG癌前病变患者90例。根据CAG癌前病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血瘀热毒型30例、热毒伤阴型30例、气阴两虚型30例,按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气阴两虚型分别给予善胃Ⅰ、Ⅱ、Ⅲ号中药全成分配方颗粒进行辨证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评价。结果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气阴两虚型患者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93.3%(28/30)、70.0%(21/30)。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的Hp转阴率分别为89.3%(25/28)、68.2%(15/22)、46.2%(6/13)。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气阴两虚型患者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22/30)、80.0%(24/30)、63.3%(19/30)。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后病理疗效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善胃系列方可明显改善CAG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提高Hp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癌前病变 善胃系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储毓舜 李东霞 +3 位作者 张梅 王慧敏 刘超 姜铁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97-4100,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4-12月住院并确诊外周血管疾病患者253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4例和曲美他嗪组129例,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 目的:评价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4-12月住院并确诊外周血管疾病患者253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4例和曲美他嗪组129例,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最大步行距离、疼痛发作时间及最大步行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较治疗前踝肱指数、最大步行距离、疼痛发作时间及最大步行时间水平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最大步行距离、疼痛发作时间及最大步行时间等临床疗效检查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踝肱指数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可以显著改善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盐酸曲美他嗪 踝肱指数 最大步行距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玉平 李海 +2 位作者 张文 夏时海 毕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355-2360,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ALT升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4月4日-2016年9月13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07例,其中AL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50U/L)123例(ALT升高组),...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ALT升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4月4日-2016年9月13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07例,其中AL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50U/L)123例(ALT升高组),ALT正常884例(ALT正常组)。对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空腹血糖、TG、TC、HDL、LDL、LDL/HDL、ALT、AST、GGT、ALP、尿酸(UA)、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微量蛋白、血压、BMI、胆系伴发疾病情况及甲状腺结节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07例NAFLD患者中男752例,女255例。ALT升高组中男性占13.7%(103/752),女性占7.8%(20/255),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2,P=0.018)。1007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20~39岁组(n=242)、40~59岁组(n=555)及60~90岁组(n=210),3组间ALT升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3%vs 8.83%vs 5.24%,χ2=52.32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20~39岁ALT升高患者所占比例高于40~59岁组和60~90岁组(χ2值分别为39.886、34.009,P值均<0.001)。ALT升高组年龄相对年轻(以中青年为主)、BMI相对较高,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7.419、-4.595,P值均<0.001);2组的UA、外周血单核细胞数、LDL/HDL、HDL、AST、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42 942、47 697、48 106、49 086、31 938、36 283,P值均<0.05)。ALT升高组NAFLD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罹患率(392/1007)比ALT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vs 30.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中青年)、高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LDL/HDL增高、低水平的HDL、高水平GGT、较高的BMI、无甲状腺结节与NAFLD患者ALT升高有一定相关度(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青年(20~39岁)、高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高水平GGT是NAFLD患者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结论中青年(20~39岁)、高外周血单核细胞水平、高GGT水平是NAFLD患者中ALT升高的预警因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丙氨酸转氨酶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亚群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芮伊 周欣 +6 位作者 姬文婕 罗悦晨 杨国红 孙海英 葛兰 姜铁民 李玉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不同亚群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I/R损伤后炎症程度及组织修复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后再灌注...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不同亚群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I/R损伤后炎症程度及组织修复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I/R模型。于术前、术后1、3、5、7、14 d抽取大鼠尾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术将单核细胞分为CD172a+CD43low和CD172a+CD43high两个亚群,检测各时间点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并于术后第30天取心脏行Masson及麦胚凝集素(WGA)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纤维化程度及心肌细胞肥大程度与单核细胞表型变化的关系。结果 I/R组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比例在术后第1天较基线显著升高(P<0.05),第3天达到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从第7天起与基线水平一致;Sham组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比例在术后第1天升高,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起降至基线水平;与sham组相比,I/R组第3天时CD172a+CD43low比例较显著性升高(P<0.01),其余时间点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大鼠CD172a+CD43high细胞比例在各组呈现与CD43low相反的变化。Masson及WGA染色结果显示,I/R组大鼠心肌存在大量胶原纤维的沉积(P<0.05),且心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肥大(P<0.01)。术后第3天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比例与术后30 d左室壁心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86,P<0.05)。结论研究表明大鼠心肌I/R后单核细胞亚群发生了动态变化,具有促炎症表型的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可能成为心肌I/R损伤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亚群 缺血再灌注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microRNA-22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诊断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华 陈旭义 +2 位作者 杨波 张明华 王仁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microRNA-22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36例肝硬化患者(LC)、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NC)血清miR...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microRNA-22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36例肝硬化患者(LC)、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NC)血清miR-224表达量。计算miR-224相对表达量。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miR-224表达水平在肝癌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CC组患者血清miR-224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HB组、LC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HCC患者血清miR-224相对表达量与甲胎蛋白(AFP)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ROC分析确定了最佳的miR-224相对表达量的临界值为3.47,灵敏度被确定为82.2%,特异性为92.8%,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结论: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24特异性高表达,将使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血清学指标用于肝细胞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miR-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志红 常燕磊 +2 位作者 代二庆 杨幼新 杨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目的:调查不同证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为GERD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F-36量表对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消化内科260例GER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另外2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 目的:调查不同证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为GERD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F-36量表对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消化内科260例GER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另外2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析健患之间,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异。所有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分别采用频数分布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肝胃郁热证患者最多。病例组7个纬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GERD患者,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和精神健康(MH)四个维度,得分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四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正常健康人明显下降,精神心理异常对GER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不同证型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维度不同,临床医师在治疗中必要时予其个体化健康教育宣教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SF-36量表 生活质量 中医证型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用于治疗颅脑创伤后尿失禁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莉娟 冯俊铎 +2 位作者 丁立新 王毅 张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颅脑创伤后尿失禁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提供多种治疗途径。方法:将120例颅脑创伤后尿失禁患者分为2组,B组为常规治疗组,A组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是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以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评价治疗...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颅脑创伤后尿失禁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提供多种治疗途径。方法:将120例颅脑创伤后尿失禁患者分为2组,B组为常规治疗组,A组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是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以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评价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好转率和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2组排尿急迫减少,对于尿意忍耐力提升,咳嗽等用力等诱因诱发排尿次数减少,24h漏尿次数,夜尿的间隔时间以及次数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组有效率为88.3%,高于B组(8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意识障碍好转趋势优于B组。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颅脑创伤后尿失禁患者有效,能够改善患者意识障碍和尿失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尿失禁 刺络放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核细胞Ly6C^(high)亚群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增加且与脑梗死面积相关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芯 李红霞 +5 位作者 李玉秀 马永强 罗燕薇 姬文婕 周欣 李玉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观察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堵塞/再灌注组即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线栓法... 目的观察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堵塞/再灌注组即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MCAO/R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12 h、第1天、第2天、第3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取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分为淋巴细胞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及低表达(Ly6Clow)两个亚群,检测各时间点Ly6Chigh及Ly6Clow细胞比例变化。各时间点取小鼠大脑分别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常规HE染色,并经相关性分析探讨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结果与基线相比,MCAO/R组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于术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与Sham组比较,MCAO/R组小鼠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TTC染色结果显示,第2天后梗死范围明显增大。术后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表现显著正相关。结论 MCAO/R模型术后单核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发现,Ly6Chigh亚群于第2天达到高峰,与脑梗死面积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亚群 脑缺血再灌注 流式细胞术 Ly6Chigh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