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北京、广州、南宁女大学生婚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胡邓 郭琳 伍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8-51,共4页
本文探讨除了受教育程度之外、影响女大学生婚育意愿的一些因素。我们以问卷调查和深度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三个经济水平不同城市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恋爱次数是多少,正在谈恋爱的被访者期待结婚的比例都大于... 本文探讨除了受教育程度之外、影响女大学生婚育意愿的一些因素。我们以问卷调查和深度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三个经济水平不同城市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恋爱次数是多少,正在谈恋爱的被访者期待结婚的比例都大于现在没有男朋友的被访者。普遍地,女大学生对生育的期待要大于对婚姻的期待,大部分女生希望在27~29岁结婚、生孩子。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期待生育更多的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育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恋爱经历 家庭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革命对中国传统工人阶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向文华 李智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在西方主要国家发生的以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同样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 ,对我国传统工人阶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科技革命使中国产业工人的绝对数量大大增加 ,工人... 在西方主要国家发生的以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同样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 ,对我国传统工人阶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科技革命使中国产业工人的绝对数量大大增加 ,工人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工人阶级本身出现了内部阶层多元化 ;当今 ,中国传统产业工人不但会继续存在 ,而且数量会稳中有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中国 传统工人阶级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工人 阶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恽代英与中国共产党阶级分析的兴起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4,共9页
阶级分析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最为重要的政治思维方式。在倡导和实践阶级分析的过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了核心作用,其中恽代英又是极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翻译出版了《阶级争斗》一书,为时人进行阶级分析提供了带有模式意义... 阶级分析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最为重要的政治思维方式。在倡导和实践阶级分析的过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了核心作用,其中恽代英又是极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翻译出版了《阶级争斗》一书,为时人进行阶级分析提供了带有模式意义的思想"示范",而且此后,更是与陈独秀等先驱人物相互激发,尝试了一系列阶级分析的实践,包括政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学术实践,从而积极推动了这一思维模式在中国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代英 共产党 《阶级争斗 阶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解读--走出单一文本解读的怪圈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9,共10页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日子,也是深入学习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最有意义的时候。在《共产党宣言》7篇"序言"中有两篇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了论证。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正...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日子,也是深入学习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最有意义的时候。在《共产党宣言》7篇"序言"中有两篇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了论证。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正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上的实现。《共产党宣言》有两个幽灵,一个在欧洲游荡。一个游荡在东方后进的民族和国家中。由于我国学界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不够,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30年中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发生了两次碰撞。这表现为两次理论的讨论。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特色社会主义跨越发展实践与我国哲学教科书"二分板块结构"理解上的困惑;另一次是近期特色社会主义是走跨越发展的道路,还是走和平长入道路的讨论。这两次理论碰撞,应当说是引起对唯物史观"当代解读"的重要原因。解读需要文本研究。因此,文本研究的方法就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共产党宣言》既具有跨越发展的意义,也具有文本解读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及其纵合文本解读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社会主义 文本解读方法 卡夫丁峡谷 超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制度选择探析
5
作者 张培丽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6-30,共5页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自身特点 ,在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中国城乡有别的制度特色 ,因此 ,分析中国的制度选择 ,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 ,将城市和乡村区别分析 ,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制度选择 城市经济 乡村经济 中国 经济制度 现代化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刍议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学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第21期28-30,共3页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要求全国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要求全国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既是对青年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要求。高校要实现培养具备这“四个统一”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百年校庆 祖国 高校人才培养 书本知识 要求 高校学生 坚持 统一 艰苦奋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规律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5
7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6,共14页
近年来,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何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的讨论,这里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①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 近年来,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何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的讨论,这里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①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何伟先生的《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炎黄春秋》2010年第8期)与徐崇温先生的《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红旗文稿》2010年第8期)的争论就突显了这个问题。以上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何文指出徐文"主要内容是讲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但对‘科学社会主义’只字未提。可是文章标题中用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两者是同义语、还是有区别,就不得而知了。"何伟先生不同意徐崇温先生的观点,用斯大林模式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来回答,也未讲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这里涉及两个范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辩论清楚: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涉及的是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问题;另一个是议会民主的问题,它涉及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前者是后进的民族或国家如何跨越发展的问题,后者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议会民主的条件下如何演进的问题。这是两个范畴的问题,虽然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但它们各自遵循的是不同的规律。在讨论中,使两个范畴的问题混淆,就影响了我们的理论思维,造成理论的混乱。为此,我们分开来讨论。本文先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及其规律问题,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科学社会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 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幸福观 被引量:15
8
作者 邱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6-39,共4页
社会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幸福建立在生理和社会基础之上 ,生命是幸福的载体 ;体会和感悟是幸福的表征 ;劳动与创造是幸福的源泉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幸福的精髓 ;个人与社会的结合是幸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体会 感悟 劳动 创造 个人 社会 幸福观 社会主义 物质 精神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及其历史考察——历史跨越与跨越“卡夫丁峡谷”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历史的跨越发展是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上 ,各个社会形态都有跨越发展的实例。在马克思那里 ,历史跨越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为了加深对历史跨越理论的理解 ,本文对马克思的这一... 历史的跨越发展是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上 ,各个社会形态都有跨越发展的实例。在马克思那里 ,历史跨越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为了加深对历史跨越理论的理解 ,本文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跨越理论 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定义”到“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6,共13页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是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设置的。学界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存在着歧义。最初"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解,引起了"马克思主义不知为何物"的弊...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是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设置的。学界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存在着歧义。最初"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解,引起了"马克思主义不知为何物"的弊端。之后,进入"定义"到"定位"的研究,各种观点,争论不休。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底是指什么?马克思生前,马克思主义是贬义词,马克思也不认同这一提法。马克思理论——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词语是经过什么世俗的磨难而成为正面的概念的呢?"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前被边缘化。因此,本文将依据文献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生态",以促进现行政治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定位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形成史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2,共9页
在我国学界,马克思哲学(不加主义)长期以来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哲学;二、怎样研究马克思哲学;三、为什么研究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诠释路径》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已是贴近马克思哲学了,可要进行诠... 在我国学界,马克思哲学(不加主义)长期以来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哲学;二、怎样研究马克思哲学;三、为什么研究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诠释路径》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已是贴近马克思哲学了,可要进行诠释,而且有两种诠释,这样使得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又复杂了。这是不是马克思的原意?这样做是不是有利于对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解?对此,本文将进一步依据文本探索,力图回答以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探索,不用加"主义"的马克思哲学,也不再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义,以免引起理论理解上的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实践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的结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唯物史观“三位一体”理论的科学制定——重读恩格斯关于原始基督教历史的三篇文献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8,共15页
在我国,有的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注重其体系的建构。这并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实的历史。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和晚期关注的重点不同。在其早期关注的是其理论的制定,而在其晚期,他们注意的是理论制定之后,在实践中... 在我国,有的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注重其体系的建构。这并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实的历史。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和晚期关注的重点不同。在其早期关注的是其理论的制定,而在其晚期,他们注意的是理论制定之后,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晚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贡献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参见《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那么,恩格斯晚年在唯物史观理论上也有一个重要贡献,它就是唯物史观的"三位一体"理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唯物史观理论自身的理论创新,又是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提供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既需要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指导,又需要这种"三位一体"方法不断地理论创新。本文的任务在于探讨恩格斯从对原始基督教历史"三位一体"的研究中制定的唯物史观"三位一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原始基督教历史 “三位一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象性”思维方式研究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唯物史观制定的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5,共10页
"对象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思辨辩证法提出和使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表示的是与1843年《批判手稿》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不同的又一次"头足倒置"的批判。这次... "对象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思辨辩证法提出和使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表示的是与1843年《批判手稿》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不同的又一次"头足倒置"的批判。这次批判的重要特点,使唯物史观的制定从市民社会进到政治经济学;所以,是历史观启开经济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对象性"思维方式在内容上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的具体性,马克思称为"严格现实主义的";二是辩证法关注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马克思称自己的辩证法为"科学辩证法",以便与黑格尔的只注重观念与逻辑的思辨辩证法相对立。"对象性"思维方式是与唯物史观理论制定的"推广论""应用说"根本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 思维方式 科学辩证法 思辨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价值观的重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招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心的对象,哲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从哲学的层面看,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观的突变,它意味着人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移和重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 生存价值 家园意识 未来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美国政治霸权主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颜剑英 周志武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14,共5页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确保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构建一个以美国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球政治霸权体系,在世界范围里加紧推行政治霸权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成了美国政治霸...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确保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构建一个以美国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球政治霸权体系,在世界范围里加紧推行政治霸权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成了美国政治霸权主义颠覆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全面把握美国政治霸权主义的特征,并采取有效措施同美国政治霸权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政治霸权主义 中国 政治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危机机理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卿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15,共6页
国际危机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及有关人士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我们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 ,从静态的角度剖析国际危机这个概念 ,内容涉及国际危机的定义、模式、分类、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关键词 危机 突发性 实力 国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摸论”史学方法的性质及其抽象力研究的意义
17
作者 冯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文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简称“摸论),是在我国流传很广的邓小平的一句话。但是,“摸论”所具有的超逻辑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性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尚有在理论进行阐明的必要。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历史发展上属于“双跨越”,即... 本文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简称“摸论),是在我国流传很广的邓小平的一句话。但是,“摸论”所具有的超逻辑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性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尚有在理论进行阐明的必要。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历史发展上属于“双跨越”,即社会形态跨越发展与生产力跨越发展。“双跨越”的建设实践呼唤着跨越发展的史学方法,“摸论”就是应时代的呼声而产生的超逻辑创造性思维的史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方法 性质 抽象力 创造性思维方法 生产力跨越发展 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发展 社会形态 建设实践 邓小平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笔谈——
18
作者 温乐群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出发点、着眼点在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方式 执政方式 合法性 三个代表 党建工作 人民利益 先进文化 先进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恩唯物史观的“龙种”和“跳蚤”关系的几个问题——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19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246,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我国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这里仍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二、这个中国化是怎么化的。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包含着两个方面:前一个方面,这个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我国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这里仍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二、这个中国化是怎么化的。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包含着两个方面:前一个方面,这个主义指的是理论,即唯物史观;后者,这个化,指的是一个过程,即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过程,它指的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的正确和错误的状况。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唯物史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他们称之为"龙种",一切不科学的历史观,他们称之为"跳蚤";在实际运用中,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的,他们称之为"龙种",凡是不科学的理解和运用的,他们称之为"跳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龙种”和“跳蚤”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
20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5,共13页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两个板块"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开始迷失路径,进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再进到"权威体系"走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出现,是...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两个板块"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开始迷失路径,进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再进到"权威体系"走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出现,是因为离开马克思文献造成的。近年来,我国"马克思学"的研究开始使我们考虑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希望它能启发我们走出这个怪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权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