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北京、广州、南宁女大学生婚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胡邓
郭琳
伍璇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
|
科技革命对中国传统工人阶级的影响 |
向文华
李智慧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3
|
恽代英与中国共产党阶级分析的兴起 |
刘辉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4
|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解读--走出单一文本解读的怪圈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5
|
中国经济制度选择探析 |
张培丽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
2002 |
0 |
|
6
|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刍议 |
王学军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1 |
14
|
|
7
|
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规律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8
|
论社会主义幸福观 |
邱吉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5
|
|
9
|
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及其历史考察——历史跨越与跨越“卡夫丁峡谷”关系研究 |
冯景源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0
|
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定义”到“定位”的研究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1
|
唯物史观形成史研究及其意义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2
|
恩格斯唯物史观“三位一体”理论的科学制定——重读恩格斯关于原始基督教历史的三篇文献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3
|
马克思“对象性”思维方式研究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唯物史观制定的方法论研究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价值观的重建 |
曹招根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15
|
浅议美国政治霸权主义 |
颜剑英
周志武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6
|
国际危机机理分析 |
刘卿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2 |
6
|
|
17
|
“摸论”史学方法的性质及其抽象力研究的意义 |
冯景源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8
|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笔谈—— |
温乐群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
2004 |
0 |
|
19
|
关于马恩唯物史观的“龙种”和“跳蚤”关系的几个问题——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