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科学体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世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5,共8页
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从理论体系上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从理论体系上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从学科体系上说,除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史、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重要文献、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等。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对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乃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体系,进一步解决实践进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领导理论 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中的女性异化图绘及其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江平 秦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37,共9页
人类社会向智能化发展的大势不可避免,争议也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人工智能中的女性异化现象也不断浮出水面。资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偏好、男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 人类社会向智能化发展的大势不可避免,争议也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人工智能中的女性异化现象也不断浮出水面。资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偏好、男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社会消费对女性身体的偏好等等都导致女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不可避免地出现经典作家所批判的异化现象。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女性异化具体呈现为:身体符号化、数字技术性别化和女性主体性被侵蚀。要祛除上述异化现象,除了要大力提升女性主体意识和合理规划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外,坚持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来观照人工智能异化是根本路径。具体而言,我们要致力于技术、理性与人文、感性,法律与道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系统矛盾解答中来获求人工智能中女性异化现象的消解,坚持系统辩证思维,为女性解放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女性异化 大数据 历史唯物主义 女性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批判:一种比较叙事 被引量:4
3
作者 沈江平 胡秀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8,共8页
近现代性及其问题附身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现代性批判也随之产生。现代性问题的审视,离不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股思潮的梳理。基于主体性思维、理性至上主义、理论归宿三个维度解读两者对现代性批判的异同。事实上,无... 近现代性及其问题附身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现代性批判也随之产生。现代性问题的审视,离不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股思潮的梳理。基于主体性思维、理性至上主义、理论归宿三个维度解读两者对现代性批判的异同。事实上,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救赎”还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基本否定,要么重新落入传统哲学的窠臼,要么走向一种虚无,都没能从现代性问题中抽身出来,割裂现代性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真正拯救现代性。回到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必然结果。遵循马克思深刻的实践观的哲学批判、资本逻辑的批判路径以及辩证的态度,科学诠释了现代性问题。由此衍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构建与践行坚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向而行,破解“传统—中国/现代—西方”的二元对立的局限认知,遵循现代性规律的普遍性和中国经验特殊性相契合的路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构建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资本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难挫折中涌现出的家国情怀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世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35,共4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也需要形成自身独有的精神特质。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进程没有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国家,家国情怀这一强大的中国精神发挥出了巨大的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也需要形成自身独有的精神特质。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进程没有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国家,家国情怀这一强大的中国精神发挥出了巨大的现实支撑力。研究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历史根基、淬炼途径以及时代意蕴,对我们当今继续弘扬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历史传统 磨难挫折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