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辨析、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 被引量:11
1
作者 洪晗 肖金成 陈蕊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之举。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关系,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之源、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信息化是城镇化的...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之举。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关系,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之源、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信息化是城镇化的实现途径与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人口规模巨大、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群体间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短板等现实困境。要想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在突破路径上需要进一步促进城市群与县域城镇化发展,深度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步建设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完善县域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城市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银行流动性错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光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从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流动性原则视角出发,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流动性错配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错... 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从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流动性原则视角出发,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流动性错配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错配,且边际影响随流动性错配变化呈现左偏变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制对银行流动性错配产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银行流动性的合理调整和管控,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银行流动性错配 银行异质性 结构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光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62,共16页
立足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银行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降低银行经营效率,且影响程度会随时间变化而降低,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经... 立足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银行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降低银行经营效率,且影响程度会随时间变化而降低,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利息净收入两个影响机制对银行经营效率产生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银行之间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发展可以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经营效率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银行经营效率 银行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风险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松威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5,共3页
文章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状况,并对其与金融风险的关联、制度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不一定引致风险,债务结构不合理才是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而这是一系列制度变迁的结果,为此,我国必须"顶层设计&qu... 文章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状况,并对其与金融风险的关联、制度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不一定引致风险,债务结构不合理才是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而这是一系列制度变迁的结果,为此,我国必须"顶层设计"、协调推进行政管理、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并坚持金融集权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权 地方政府债务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16
5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申秀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内需拉动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圆圆 夏球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共12页
在房地产行业回归居住和消费属性,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下,土地财政向着股权财政转变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地政府将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提高财政金融服务效能作为重要的政策引导,一方面可以培育当地产业,实现区域经济... 在房地产行业回归居住和消费属性,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下,土地财政向着股权财政转变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地政府将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提高财政金融服务效能作为重要的政策引导,一方面可以培育当地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破圈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但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引导基金的各类运作模式、改革动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并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立足于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产业集群,夯实数字化科技基础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打通资金循环链条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基金管理 政府投资 股权投资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地方政府债务 股权财政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动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光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本文从总体视角研究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于企业融资决策的动态影响,从个体视角研究了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视角,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恢复阶段,企业偏... 本文从总体视角研究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于企业融资决策的动态影响,从个体视角研究了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视角,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恢复阶段,企业偏好内部融资;在扩张阶段,企业偏好债权融资;在衰退阶段,企业偏好股权融资;在紧缩阶段,企业偏好短期债权融资。从个体视角,宏观经济环境会通过影响企业的托宾Q和内部现金流来影响企业的债权和股权融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也会因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融资约束的不同存在差异。本文提出,建立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采取精准匹配的信贷政策、推出更多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环境 企业融资决策 融资约束 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非线性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栋 王飞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68,共8页
基于我国41家银行2004-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非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两者呈非线性关系,但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在不同的阈值范围内都呈正相关关系,... 基于我国41家银行2004-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非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两者呈非线性关系,但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在不同的阈值范围内都呈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监管假说";本文估计出门槛值大于最低资本监管水平,这一发现启示监管当局应对银行施加适当的压力,提出银行达到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具体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风险 面板门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曹东坡 赖小鹏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7,共9页
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也要切实防范其中隐含的金融风险。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结构升级均促使商业银行主动加大对... 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也要切实防范其中隐含的金融风险。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结构升级均促使商业银行主动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从而提高了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被动风险承担,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当前以引导银行业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的信贷政策存在“产业结构升级——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正反馈机制和螺旋上升效应,但这一过程需要以提升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作为保障,以防止信贷风险的过度积累。为此,应当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同时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减少政府各类隐性担保,防范道德风险;推动商业银行强化内部管理,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改造风险控制系统,提高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引导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结构设计,丰富风险缓释手段,优化风险分担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分散信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商业银行 产业结构 信贷政策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