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双重宏观效应研究
1
作者 张圆圆 范博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9,共15页
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财政风险金融化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金融政策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理论出发,界定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概念与类型,从理论层面提出了财政风险金融化双重宏观效应产生机理、评价标准和宏观经济效应最... 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财政风险金融化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金融政策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理论出发,界定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概念与类型,从理论层面提出了财政风险金融化双重宏观效应产生机理、评价标准和宏观经济效应最优点。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分层次论证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程度及双重宏观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体系结构因素影响下,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在财政风险宏观效应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呈倒U型结构,可以延缓财政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预警防控机制的建立应基于双重宏观效应将财政风险金融化保持在低风险区间与预警区间。在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财政金融双支柱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升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风险金融化 双重宏观效应 预警防控 宏观审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抑或抑制:财政分权如何影响绿色生产率?
2
作者 秦愿 李金林 张圆圆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前,财政分权的作用备受关注。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分权的角度,基于2012-2018年我国30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结合SBM-GML模型,分析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绿色生产率整体呈现逐年改善的... 在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前,财政分权的作用备受关注。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分权的角度,基于2012-2018年我国30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结合SBM-GML模型,分析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绿色生产率整体呈现逐年改善的现实特征,但财政分权却显著抑制了各省的绿色生产率。上述抑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在非东部地区更明显。进一步,地方政府竞争构成财政分权影响绿色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在财政分权时代下,应持续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发挥财政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作用,健全地方政府及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绿色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生产率 异质性 地方政府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监管、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周期——基于我国银行业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栋 王飞 翁伟斌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53,共7页
针对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资本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顺周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较城市商业... 针对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资本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顺周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较城市商业银行更为严重;(2)银行微观特征对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影响是不同的;(3)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偏效应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启示,应提高逆周期监管思路,减缓顺周期性;不应盲目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当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监管 流动性风险 经济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缺陷、改进及框架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佳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4,共9页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复杂性、信用创造机制的内在缺陷以及高杠杆性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考虑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十分必要。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缺陷体现在微观审慎的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的缺位,必须从加强宏...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复杂性、信用创造机制的内在缺陷以及高杠杆性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考虑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十分必要。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缺陷体现在微观审慎的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的缺位,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入手来改进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同时,微观审慎监管需要将衍生工具的微观信息传递给宏观审慎监管;而宏观审慎监管通过对衍生工具系统性风险的评估进行风险预警,并传递给微观审慎监管,故应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构建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监管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融资效率与投资者保护的平衡:P2P借贷平台监管模式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宋鹏程 吴志国 赵京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P2P借贷行业在西方和我国都得到迅速发展,原因在于其提高投融资效率并将民间金融透明化。英、美等国已初步建立对该行业的监管框架,而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缺乏顶层设计。研究提出,有效率的P2P借贷监管应当兼顾投融资效率和投资者保护,在维... P2P借贷行业在西方和我国都得到迅速发展,原因在于其提高投融资效率并将民间金融透明化。英、美等国已初步建立对该行业的监管框架,而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缺乏顶层设计。研究提出,有效率的P2P借贷监管应当兼顾投融资效率和投资者保护,在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尽量给平台足够的发展空间。首先,加快民间信贷和隐私保护等立法进程刻不容缓。其次,基于国情,P2P借贷行业应当有央行和银监会联合监管。再次,提出建立行业协会和促进行业自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借贷 人人贷 投资者保护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监管:平衡的艺术——美国众筹融资监管思路的启示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志国 宋鹏程 赵京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美国《证券法》要求公开发行的证券注册并进行公开持续的信息披露,虽然对于小企业的公开融资活动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豁免,但是众多小企业依然承担不起信息披露等监管成本,因此不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公开融资,不利...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美国《证券法》要求公开发行的证券注册并进行公开持续的信息披露,虽然对于小企业的公开融资活动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豁免,但是众多小企业依然承担不起信息披露等监管成本,因此不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公开融资,不利于资本形成。2012年美国JOBS法案将众筹这一融资方式纳入监管,使其成为合法融资行为。针对小企业融资和普通投资者投资两方面的特点,JOBS法案将监管重点从强制注册和信息披露转向设定投资者投资上限,平衡了中小企业融资便利(促进资本形成)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新的监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众筹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资产出表问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力军 宋鹏程 邹震田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58,共5页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基础资产能否顺利出表是关键问题,但并非所有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都能顺利实现资产出表,也并非所有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都必须实现基础资产的"双出表"。基础资产的顺利出表取决于交易结构的合理设计。发起人应...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基础资产能否顺利出表是关键问题,但并非所有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都能顺利实现资产出表,也并非所有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都必须实现基础资产的"双出表"。基础资产的顺利出表取决于交易结构的合理设计。发起人应明确资产证券化目的,优化交易结构,选择恰当的资产出表方式,同时加强对未并表结构化主体信息披露的研究,充分评估集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资产出表 交易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形成和传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佳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共5页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形成完整结论。通过深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基本功能...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形成完整结论。通过深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基本功能以及基础资产在系统性风险形成中的作用,从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如何促进风险传导。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在短期和长期所采用的品种及基本模式、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组合标准、基于"监管特许权论"的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的设立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系统性风险 基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后危机时代数据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佳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8,共6页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起物价上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物价波动,货币政策需关注资产价格,同时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并密切注意货币流动结构,维持货币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 房地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政策、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基于银行业异质性研究
10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3,共6页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资本充足率 银行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支持“三农”的国际比较
11
作者 王元凯 常伟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共4页
从货币政策工具角度出发,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央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经验。支农再贷款、支农再贴现和定向降准,是中国中央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日... 从货币政策工具角度出发,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央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经验。支农再贷款、支农再贴现和定向降准,是中国中央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更加侧重于再贴现等再融资工具,德国中央银行可以选择再融资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中央银行支持"三农"的国际经验表明,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三农"发展存在合理性,但是其支农效果和辅助性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结构性工具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的价格反馈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佳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2,76,共6页
美国金融危机凸显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存在一种价格反馈机制,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的价格可以相互影响,并引起金融不稳定。本文以一个简化的三部门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的价格反馈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 美国金融危机凸显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存在一种价格反馈机制,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的价格可以相互影响,并引起金融不稳定。本文以一个简化的三部门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的价格反馈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这种反馈机制的存在。论文认为虽然两者之间的价格反馈波动可能会引起金融不稳定,但我们不应摒弃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而应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最后,论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监管机构的构建以及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的确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基础资产 价格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债务置换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松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1-57,共7页
作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选择,存量债务置换被寄予厚望。结合已经实施的多批置换计划,本文发现,债务置换只是延迟了债务偿付时间,尽管短期效果斐然,但长期内难以有效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及其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冲击;地方债务风险防范... 作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选择,存量债务置换被寄予厚望。结合已经实施的多批置换计划,本文发现,债务置换只是延迟了债务偿付时间,尽管短期效果斐然,但长期内难以有效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及其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冲击;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之策应当兼顾长期与短期政策,既要治标更需治本。因此,在依托短期政策解决当务之急的同时,我国还应当合理推进社会私人合作模式,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置换 地方政府 债务违约 金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