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语义语法范畴
被引量:
27
1
作者
胡明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共3页
语义语法范畴胡明扬语义语法范畴指的是一定的语义内容和相应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和隐性语法形式相结合而构成的语法范畴。任何语法范畴都是由一定的语法形式和相应的语法意义相结合而构成的,都和一定的语义内容有联系、在这个意义上,...
语义语法范畴胡明扬语义语法范畴指的是一定的语义内容和相应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和隐性语法形式相结合而构成的语法范畴。任何语法范畴都是由一定的语法形式和相应的语法意义相结合而构成的,都和一定的语义内容有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语法范畴说到底都是语义语法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语法范畴
隐性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分布特征
顺序义
汉语语法
马庆株
非形态语言
语义内容
意志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
被引量:
67
2
作者
胡明扬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4-7,共4页
不同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究竟各是什么样的语气意义,各家的意见并不一致。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本来比较空灵,不容易捉摸,不容易“范围住”,这是一个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各家使用的方法不同。 语气助词是典型的虚词,不能单独使...
不同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究竟各是什么样的语气意义,各家的意见并不一致。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本来比较空灵,不容易捉摸,不容易“范围住”,这是一个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各家使用的方法不同。 语气助词是典型的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孤立的一个语气助词不表达任何意义。因此,只能在语气助词的使用过程中,也就是在语气助词和某个具体句子结合的实例中去考察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意义。这样,随文释义是最自然不过的,而随文释义就很容易把句子中某些语词或某些结构或句终语调的语气意义误加在语气助词身上。所以,要确切地分析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就需要采取某些有效的方法尽可能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把要分析的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孤立”出来。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办法。 (一)去掉语气助词,看看还有没有假设的那种语气意义,如果还有,那就说明那种语气意义是句子中其他因素带来的,不是这个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助词
随文释义
句子
语调
虚词
干扰因素
一般疑问
疑问句
使用范围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话与交流:当代美学的重要课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金元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交流与对话是当代哲学与美学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凸现源于当代哲学美学多元话语的断裂“碎片”寻求沟通与建构的实践需要。通过对马丁·布伯、哈贝马斯、伽达默尔等人哲学美学思想的考察,可以认为:交流(交往)与对话是马克思主义...
交流与对话是当代哲学与美学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凸现源于当代哲学美学多元话语的断裂“碎片”寻求沟通与建构的实践需要。通过对马丁·布伯、哈贝马斯、伽达默尔等人哲学美学思想的考察,可以认为:交流(交往)与对话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哈贝马斯
对话与交流
当代美学
语言
马丁·布伯
哲学解释学
历史意识
效果历史
交往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探源
被引量:
2
4
作者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92-97,共6页
黑格尔《美学》中出现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并非“偶而一用”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全书的艺术研究中,它与黑格尔主张的“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这一美学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黑格尔美学方法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黑格尔《美学》中出现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并非“偶而一用”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全书的艺术研究中,它与黑格尔主张的“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这一美学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黑格尔美学方法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对黑格尔美学有明显的批判继承关系。无论从表述形式还是从具体艺术研究实践中体现的诸多共同特征、类似观点都可以看出,恩格斯所提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源于黑格尔,它不仅是文艺批评方法或文艺学方法论,我们还应从美学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黑格尔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美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类”考——古代名物丛考之三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士琦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1期104-105,共2页
我国古籍,记有一种动物,名为“类”。如《庄子·天运》:“类自为雌雄。”《列子·天瑞》:“亶爰之兽,自孕而生,曰类。”描述较为详细的则是《山海经·南次一经》:“(亶爱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为类,自为牝牡,食...
我国古籍,记有一种动物,名为“类”。如《庄子·天运》:“类自为雌雄。”《列子·天瑞》:“亶爰之兽,自孕而生,曰类。”描述较为详细的则是《山海经·南次一经》:“(亶爱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为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那么,“类”之于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古籍
庄子
自为
列子
《山海经》
大灵猫
《本草纲目》
小灵猫
李时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辞海》“鳣、鲟、鲔”释文质疑——古代名物丛考之五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士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1-14,共4页
“鳣、(鱼覃)、鲔”都是古代的鱼名,《辞海》(1979年版,下同此)认为:“鳣”即今“鳇”;“(鱼覃)”即今“鲟”;“鲔”即今“鲟、鳇”.笔者不同意上述说法,并认为“鳣”即今“中华鲟”;“(鱼覃)”和“鲔”系同物异名,都是指的今“白鲟”....
“鳣、(鱼覃)、鲔”都是古代的鱼名,《辞海》(1979年版,下同此)认为:“鳣”即今“鳇”;“(鱼覃)”即今“鲟”;“鲔”即今“鲟、鳇”.笔者不同意上述说法,并认为“鳣”即今“中华鲟”;“(鱼覃)”和“鲔”系同物异名,都是指的今“白鲟”.因为“鳣、(鱼覃)、鲔”俱属今鲟形目,形状相近,且古今名称变化很大,遂使得《辞海》的释文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海》
代名
鳄科
鳞甲
鼻长
鱼名
鲟鱼
李时珍《本草纲目》
长鼻
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习鲁迅——坚持文化革命的正确方向
7
作者
林志浩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5期120-130,163,共12页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鲁迅文化革命思想和他实践所及的丰富内容:一、鲁迅把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做为我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并把它的严重性估计得很充分;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进行的犀利批判、持久斗争,是迄今没有一个人可以比拟的。二、...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鲁迅文化革命思想和他实践所及的丰富内容:一、鲁迅把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做为我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并把它的严重性估计得很充分;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进行的犀利批判、持久斗争,是迄今没有一个人可以比拟的。二、鲁迅正确地解决了文化革命的主要服务对象问题——在他把农民问题做为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反映出来时,我们党还正在孕育和诞生。三、知识分子问题同农民问题一起是鲁迅作品中双峰耸立的主题。他尖锐地批判知识分子的弱点,但从不忽视他们的作用。他认为文化革命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四、鲁迅非常重视学习外国的文明和挖掘民族文化遗产,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并做了大量工作。五、鲁迅一生中对以胡适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及革命队伍内部的“左”倾机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从而形成了他正确的策略思想。他始终把握着以解决人的精神问题做为文化革命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的总方向。文章指出,自“五四”运动开始的文化革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经验教训充分证明鲁迅所开拓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今天,为着建设民族的高度精神文明,鲁迅的方向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三十年代
中国人民
文化革命思想
外国
学习鲁迅
革命者
文化战线
旧中国
宝贵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成语的误用(一)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1期41-41,共1页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的建筑材料中,有千千万万个词,还有许许多多熟语。在熟语中有成千上万成语。成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成语,可以收到简洁凝炼、鲜明有力、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效果;如果使...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的建筑材料中,有千千万万个词,还有许许多多熟语。在熟语中有成千上万成语。成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成语,可以收到简洁凝炼、鲜明有力、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说得好、写得好不再是应付考试的需要,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了。”但是社会上使用语言文字的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成语误用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误用成语,轻则不能准确表情达意,重则表达了与原意相反的意思,甚至与原意风马牛不相及而贻笑大方。下面仅就成语误用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对读者在正确运用成语方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误用
建筑材料
语言能力
简洁凝炼
民族语言
主要问题
口头语言
梁惠王
正确运用
书面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成语的误用(五)
9
作者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5期43-43,共1页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黄粱美梦
《战国策·秦策》
大学语文
误写
“穿越”
主要原因
秣马厉兵
河水泛滥
炙手可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成语的误用(二)
10
作者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2期42-43,共2页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本是名词,指小腿,这里活用为动词,“不胫而走”字面上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不待宣传和推行就迅速传播开了;“驾轻就熟”里的“轻”和“熟”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本是名词,指小腿,这里活用为动词,“不胫而走”字面上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不待宣传和推行就迅速传播开了;“驾轻就熟”里的“轻”和“熟”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指“轻车”,“熟”指“熟路”;“生死肉骨”里的“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死了的人,“肉”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肉骨”的意思是使骨头上长出肉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义成语
文言文
引申义
比喻义
现代汉语
形容词活用
“轻”
辨析方法
生死肉骨
词类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成语的误用(三)
11
作者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3期45-45,共1页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帏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贬义
感情色彩
褒义
淮海战役
大学语文
隋末农民起义
自言自语
公文写作
错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成语的误用(四)
12
作者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4期42-43,共2页
3、尊重成语结构上的定型性。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人们长期使用过程中习用而成的,有定型性的特点。我们在运用成语时,必须尊重成语这种定型性的特点。从结构上来说,不能随意加减词语,不能改字换字,不能颠倒语序。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成...
3、尊重成语结构上的定型性。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人们长期使用过程中习用而成的,有定型性的特点。我们在运用成语时,必须尊重成语这种定型性的特点。从结构上来说,不能随意加减词语,不能改字换字,不能颠倒语序。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 例一,林先生喜逐颜开,为同行们演出濒于失传的武功戏而感到振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结构
定型性
连绵词
大学语文
语法功能
多义字
修辞效果
语言环境
呶呶不休
长期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义语法范畴
被引量:
27
1
作者
胡明扬
机构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共3页
文摘
语义语法范畴胡明扬语义语法范畴指的是一定的语义内容和相应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和隐性语法形式相结合而构成的语法范畴。任何语法范畴都是由一定的语法形式和相应的语法意义相结合而构成的,都和一定的语义内容有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语法范畴说到底都是语义语法范...
关键词
语义语法范畴
隐性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分布特征
顺序义
汉语语法
马庆株
非形态语言
语义内容
意志动词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
被引量:
67
2
作者
胡明扬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4-7,共4页
文摘
不同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究竟各是什么样的语气意义,各家的意见并不一致。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本来比较空灵,不容易捉摸,不容易“范围住”,这是一个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各家使用的方法不同。 语气助词是典型的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孤立的一个语气助词不表达任何意义。因此,只能在语气助词的使用过程中,也就是在语气助词和某个具体句子结合的实例中去考察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意义。这样,随文释义是最自然不过的,而随文释义就很容易把句子中某些语词或某些结构或句终语调的语气意义误加在语气助词身上。所以,要确切地分析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就需要采取某些有效的方法尽可能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把要分析的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孤立”出来。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办法。 (一)去掉语气助词,看看还有没有假设的那种语气意义,如果还有,那就说明那种语气意义是句子中其他因素带来的,不是这个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例如:
关键词
语气助词
随文释义
句子
语调
虚词
干扰因素
一般疑问
疑问句
使用范围
现代汉语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话与交流:当代美学的重要课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金元浦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文摘
交流与对话是当代哲学与美学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凸现源于当代哲学美学多元话语的断裂“碎片”寻求沟通与建构的实践需要。通过对马丁·布伯、哈贝马斯、伽达默尔等人哲学美学思想的考察,可以认为:交流(交往)与对话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哈贝马斯
对话与交流
当代美学
语言
马丁·布伯
哲学解释学
历史意识
效果历史
交往活动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探源
被引量:
2
4
作者
卢铁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92-97,共6页
文摘
黑格尔《美学》中出现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并非“偶而一用”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全书的艺术研究中,它与黑格尔主张的“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这一美学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黑格尔美学方法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对黑格尔美学有明显的批判继承关系。无论从表述形式还是从具体艺术研究实践中体现的诸多共同特征、类似观点都可以看出,恩格斯所提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源于黑格尔,它不仅是文艺批评方法或文艺学方法论,我们还应从美学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其内涵。
关键词
恩格斯
黑格尔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美学方法论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类”考——古代名物丛考之三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士琦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1期104-105,共2页
文摘
我国古籍,记有一种动物,名为“类”。如《庄子·天运》:“类自为雌雄。”《列子·天瑞》:“亶爰之兽,自孕而生,曰类。”描述较为详细的则是《山海经·南次一经》:“(亶爱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为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那么,“类”之于今,
关键词
山海经
古籍
庄子
自为
列子
《山海经》
大灵猫
《本草纲目》
小灵猫
李时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辞海》“鳣、鲟、鲔”释文质疑——古代名物丛考之五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士琦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资料室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1-14,共4页
文摘
“鳣、(鱼覃)、鲔”都是古代的鱼名,《辞海》(1979年版,下同此)认为:“鳣”即今“鳇”;“(鱼覃)”即今“鲟”;“鲔”即今“鲟、鳇”.笔者不同意上述说法,并认为“鳣”即今“中华鲟”;“(鱼覃)”和“鲔”系同物异名,都是指的今“白鲟”.因为“鳣、(鱼覃)、鲔”俱属今鲟形目,形状相近,且古今名称变化很大,遂使得《辞海》的释文有误.
关键词
《辞海》
代名
鳄科
鳞甲
鼻长
鱼名
鲟鱼
李时珍《本草纲目》
长鼻
鱼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习鲁迅——坚持文化革命的正确方向
7
作者
林志浩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5期120-130,163,共12页
文摘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鲁迅文化革命思想和他实践所及的丰富内容:一、鲁迅把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做为我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并把它的严重性估计得很充分;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进行的犀利批判、持久斗争,是迄今没有一个人可以比拟的。二、鲁迅正确地解决了文化革命的主要服务对象问题——在他把农民问题做为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反映出来时,我们党还正在孕育和诞生。三、知识分子问题同农民问题一起是鲁迅作品中双峰耸立的主题。他尖锐地批判知识分子的弱点,但从不忽视他们的作用。他认为文化革命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四、鲁迅非常重视学习外国的文明和挖掘民族文化遗产,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并做了大量工作。五、鲁迅一生中对以胡适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及革命队伍内部的“左”倾机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从而形成了他正确的策略思想。他始终把握着以解决人的精神问题做为文化革命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的总方向。文章指出,自“五四”运动开始的文化革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经验教训充分证明鲁迅所开拓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今天,为着建设民族的高度精神文明,鲁迅的方向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三十年代
中国人民
文化革命思想
外国
学习鲁迅
革命者
文化战线
旧中国
宝贵财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成语的误用(一)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维桂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1期41-41,共1页
文摘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的建筑材料中,有千千万万个词,还有许许多多熟语。在熟语中有成千上万成语。成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成语,可以收到简洁凝炼、鲜明有力、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说得好、写得好不再是应付考试的需要,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了。”但是社会上使用语言文字的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成语误用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误用成语,轻则不能准确表情达意,重则表达了与原意相反的意思,甚至与原意风马牛不相及而贻笑大方。下面仅就成语误用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对读者在正确运用成语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
成语误用
建筑材料
语言能力
简洁凝炼
民族语言
主要问题
口头语言
梁惠王
正确运用
书面语言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成语的误用(五)
9
作者
潘维桂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5期43-43,共1页
文摘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关键词
成语
黄粱美梦
《战国策·秦策》
大学语文
误写
“穿越”
主要原因
秣马厉兵
河水泛滥
炙手可热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成语的误用(二)
10
作者
潘维桂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2期42-43,共2页
文摘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本是名词,指小腿,这里活用为动词,“不胫而走”字面上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不待宣传和推行就迅速传播开了;“驾轻就熟”里的“轻”和“熟”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指“轻车”,“熟”指“熟路”;“生死肉骨”里的“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死了的人,“肉”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肉骨”的意思是使骨头上长出肉来。
关键词
近义成语
文言文
引申义
比喻义
现代汉语
形容词活用
“轻”
辨析方法
生死肉骨
词类活用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成语的误用(三)
11
作者
潘维桂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3期45-45,共1页
文摘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帏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
关键词
成语
贬义
感情色彩
褒义
淮海战役
大学语文
隋末农民起义
自言自语
公文写作
错误思想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成语的误用(四)
12
作者
潘维桂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4期42-43,共2页
文摘
3、尊重成语结构上的定型性。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人们长期使用过程中习用而成的,有定型性的特点。我们在运用成语时,必须尊重成语这种定型性的特点。从结构上来说,不能随意加减词语,不能改字换字,不能颠倒语序。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 例一,林先生喜逐颜开,为同行们演出濒于失传的武功戏而感到振奋。
关键词
成语结构
定型性
连绵词
大学语文
语法功能
多义字
修辞效果
语言环境
呶呶不休
长期使用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语义语法范畴
胡明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
胡明扬
《汉语学习》
1988
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话与交流:当代美学的重要课题
金元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探源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类”考——古代名物丛考之三
周士琦
《江淮论坛》
CSSCI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辞海》“鳣、鲟、鲔”释文质疑——古代名物丛考之五
周士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学习鲁迅——坚持文化革命的正确方向
林志浩
《社会科学辑刊》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谈谈成语的误用(一)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谈谈成语的误用(五)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谈谈成语的误用(二)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谈谈成语的误用(三)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谈谈成语的误用(四)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