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的概念、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与学科体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蔡之兵 张可云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6期5-12,共8页
目前,学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存在对区域概念的内涵认识不统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过宽、相关学者不重视基本概念的识别等三个方面的不足。造成区域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区域概念的限制、区域概念空间属性导致的学科交叉性... 目前,学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存在对区域概念的内涵认识不统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过宽、相关学者不重视基本概念的识别等三个方面的不足。造成区域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区域概念的限制、区域概念空间属性导致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区域经济学迅猛发展造成的混乱与学科基础不受重视。明确界定区域概念在构建区域经济学学术核心、形成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划定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问题理应引起学界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概念 区域经济学 学科体系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久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共3页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派、制度学派和管理学派等三个主流学派。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主要在区域经济理论、区域发展机制、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开发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主要流派 发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学开创者刘再兴先生学术思想回顾
3
作者 孙久文 李青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5期135-138,共4页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已故教授刘再兴先生(1926—1999年),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性学者,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开创者。刘再兴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从事经济地理,特别是工业布局的研究,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地理学和...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已故教授刘再兴先生(1926—1999年),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性学者,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开创者。刘再兴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从事经济地理,特别是工业布局的研究,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进行过广泛的探索,他在中国经济地理学性质、中国经济区划、地区差距和西部发展、生产分布规律、中国国土规划等问题上均有领先研究,并率先提出空间推移"主导论"思想。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刘再兴先生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对中国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布局 经济地理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年猛 孙久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6,共8页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经济战略转变和新规划实施,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新规划...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经济战略转变和新规划实施,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新规划的实施打破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空间格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区域规划 区域差异 空间集聚与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工程”《区域经济学》教材的使用原则和教学建议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殿廷 安虎森 孙久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马工程"教材《区域经济学》凝聚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心血,大致可以代表国内区域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应该得到尊重和推广使用。区域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践讲好、学好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马工程"教材《区域经济学》凝聚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心血,大致可以代表国内区域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应该得到尊重和推广使用。区域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践讲好、学好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相关学科衔接协调。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则要注意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最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与当地发改委、规划部门联合办学,还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敦促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不建议采取简单闭卷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 教材 教学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外部性、EKC和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对我国流域内部区域环境保护合作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可云 张文彬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5,共21页
本文将Selden和Song(1995)的一区域EKC模型扩展到两区域,结合跨境污染外部性的非对称性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这两个我国流域内区域环境合作的特征,分析了非合作、部分合作、完全合作三种情形下两个地区的消费、资本存量、治污投入和污染... 本文将Selden和Song(1995)的一区域EKC模型扩展到两区域,结合跨境污染外部性的非对称性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这两个我国流域内区域环境合作的特征,分析了非合作、部分合作、完全合作三种情形下两个地区的消费、资本存量、治污投入和污染水平的运动路径和稳态水平以及两个地区的福利水平的变动。模型认为,合作所实现的总体福利的增进不能直接保证两个地区福利同时增进,下游与上游地区在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方面,需要引入补偿机制。最后分析了三种补偿方式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外部性 EKC 环境保护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形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丽萍 郭宝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6,共4页
城市化的形成机制是推动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推动机制三大机制。产业的发展是驱使城市化发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规模经济的实现和聚集以及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磁场效应是城市化的实现机制;制度变迁和比较利益... 城市化的形成机制是推动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推动机制三大机制。产业的发展是驱使城市化发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规模经济的实现和聚集以及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磁场效应是城市化的实现机制;制度变迁和比较利益的推动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推动机制。三大机制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形成机制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可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4,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全国已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00多个。区域经济合作在活跃国民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也遇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全国已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00多个。区域经济合作在活跃国民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障碍,一部分经济协作区难以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定与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的趋势将要求我们重新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区域经济合作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区域经济 合作发展 中央与地方政府 规范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区域市场 经济协作区 利益获得 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晓东 徐涵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焦点。城市中演绎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及融合,见证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变迁,城市因此而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理论源自于实践,同时又是指导实践的风向...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焦点。城市中演绎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及融合,见证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变迁,城市因此而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理论源自于实践,同时又是指导实践的风向标。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城市经济理论领域开展了精彩而深刻的探索,在城市化、城市群、大都市、城市产业(产业集聚、结构类型、转型优化)、竞争力、生态保护、开发区、住宅与土地经济、城市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重点作出了初步预测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城市经济 理论研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经济对区域经济学的冲击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晓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网络技术催生了虚拟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从多方面向区域经济渗透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网络技术改变了"距离"的固有概念,虚拟经济摆脱了"区位"的严厉束缚,区域经济学... 网络技术催生了虚拟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从多方面向区域经济渗透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网络技术改变了"距离"的固有概念,虚拟经济摆脱了"区位"的严厉束缚,区域经济学原本依赖的空间基础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些基本原理在新兴的虚拟经济中失去解释力,甚至受到强烈的冲击。基于现实的新情况,积极探讨区域经济的新形态和区域经济学的认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虚拟经济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1
作者 付晓东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理论研究总是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深化和推进,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提出的挑战。当前正值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蓬蓬勃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有许多操作需要理论的支持。极有必... 理论研究总是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深化和推进,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提出的挑战。当前正值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蓬蓬勃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有许多操作需要理论的支持。极有必要回顾历史、审视未来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区域发展的实践积累,继往开来。时代已经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实现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理论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
12
作者 孙久文 叶裕民 林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学科发展 研讨会 综述 理论前沿问题 热点问题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综述
13
作者 孙久文 徐永良 林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地理 学术年会 金融危机 年会综述 中国 嘉兴学院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88
14
作者 孙久文 丁鸿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58,共7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要求,选取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要求,选取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近几年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特征,并提出未来北京开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春梅 孙久文 叶振宇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7期5-11,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地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本文将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地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本文将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 均衡发展 经济发展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久文 叶振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7,共4页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增强知识信息溢出效应等途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整产业集聚的区域分布;加快区域产业集聚以促进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形成机制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茂兴 黄晓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3,共6页
本文首先运用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和经济区位商分析1989-2003年福建省67个县(市)区的人均GDP,考察这些研究样本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对库兹涅茨系数的进一步计算,解析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在实证研究... 本文首先运用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和经济区位商分析1989-2003年福建省67个县(市)区的人均GDP,考察这些研究样本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对库兹涅茨系数的进一步计算,解析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区位商 库兹涅茨系数 赫斯特指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化:中国区域经济的战略新取向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久文 原倩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3,共9页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多极并起、全面推进"的区域化时代,多极增长的空间经济形势凸显出区域经济法治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区域政策的落实亟需法治保障,另一方面,区域协调机制也离不开法治化支撑。在新形势下,要坚持"统...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多极并起、全面推进"的区域化时代,多极增长的空间经济形势凸显出区域经济法治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区域政策的落实亟需法治保障,另一方面,区域协调机制也离不开法治化支撑。在新形势下,要坚持"统一意志、分类指导"推动区域政策的立法、落实和衔接协调工作,使区域政策的落实有法治保障;要坚持"地方发起、适度放权"推动区域协调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改革,为区域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完善的法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法治化 区域政策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爱民 孙久文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65-71,共7页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沿用其分析框架,本文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2×3×3结构的NEG模型。从边缘区域的角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提升区域效用水平,从而成为...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沿用其分析框架,本文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2×3×3结构的NEG模型。从边缘区域的角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提升区域效用水平,从而成为促使区域格局由聚集到分散的重要力量。分散均衡使稳定性均衡成为可能,决定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遵循"集中与分散并存,动态演进至全国均衡"的演进机制,并沿着类似"8"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最终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了广阔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分散均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域发展总体格局 核心—边缘结构 演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经济带:重塑当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发展战略的明确提出,意味着经济带模式成为当代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经济带是比城市群、都市圈等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将成为未来中国...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发展战略的明确提出,意味着经济带模式成为当代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经济带是比城市群、都市圈等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经济带的研究背景,总结了中国经济带的发展概况,提出重塑以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发展战略;分析了经济带利益格局存在的矛盾,提出利益协调机制,并对中国经济带已有的合作机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中国应培育更多的经济带,构建区域开发的完整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带 发展现状 空间特征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