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图式——以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星华 邢朝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提出社会认同内在二维性这一概念,认为社会认同不是同质线性的,而是在两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即对社会群体本身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对自身与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认知与评价。这两个维度并不一定同时变化,且变化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文章认为... 本文提出社会认同内在二维性这一概念,认为社会认同不是同质线性的,而是在两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即对社会群体本身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对自身与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认知与评价。这两个维度并不一定同时变化,且变化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文章认为社会认同的这种内在二维性是导致个体社会认同的张力和矛盾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进行分析,尝试勾勒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图式,并以此说明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性问题。结果显示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并不是单维度线性的,而是具有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 内在二维性 北京市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社会学视角下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纠纷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延东 时立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通过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纠纷的事件,本文描述了地方行政组织、特殊利益集团和社群组织在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竞争中的博弈过程,探讨了各利益主体的实际运作逻辑。本文认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引起并加深了乡土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大量... 通过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纠纷的事件,本文描述了地方行政组织、特殊利益集团和社群组织在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竞争中的博弈过程,探讨了各利益主体的实际运作逻辑。本文认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引起并加深了乡土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大量的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既是在不断的修订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中产生的,也是社会成员在反复的模仿行为中建构出来的。民间法和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不是两个离散的点而是一个连续统,两者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在连续地发挥作用。所以,应当注重民间法与国家法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以增强法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纠纷 国家法 民间法 乡土社会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执行的社会学模式——对法律援助过程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蓓 郭星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96,共6页
本文在实证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法执行的社会学模式这一法社会学视角出发,通过对《法律援助条例》执行状况的实证研究,指出了特定的社会结构会赋予执法者特定的角色丛。在这些角色丛中各个角色的不同期待与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形成了相互影... 本文在实证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法执行的社会学模式这一法社会学视角出发,通过对《法律援助条例》执行状况的实证研究,指出了特定的社会结构会赋予执法者特定的角色丛。在这些角色丛中各个角色的不同期待与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形成了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嵌入性关系,对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也构成了法的社会学执法模式的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援助 法社会学 法律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角色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作为生活方式的模式:机会结构和个体能动性的双重建构--基于潜类别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路路 王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81,共12页
"健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机会结构和个体能动性双重建构的结果。本文针对健康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忽略多种健康相关行为之间的聚合模式和个体能动性的缺陷,基于经典的吸烟、饮酒、饮食和体育锻炼等四种健康相关行为,运... "健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机会结构和个体能动性双重建构的结果。本文针对健康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忽略多种健康相关行为之间的聚合模式和个体能动性的缺陷,基于经典的吸烟、饮酒、饮食和体育锻炼等四种健康相关行为,运用潜类别分析的方法,识别出三种健康生活方式模式,揭示了影响这些模式形成的不同因素,凸显出个体能动性在健康生活方式的模式化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推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 潜类别分析 个体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信任的梯度与反梯度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星华 郑日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5,共7页
司法界、法学界普遍认为当代中国存在"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但多项调查的数据却显示民众司法信任度较高,本文将这一矛盾现象称为"司法信任认知偏移"。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运用CGSS2010和CGSS2012数据开展研究。... 司法界、法学界普遍认为当代中国存在"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但多项调查的数据却显示民众司法信任度较高,本文将这一矛盾现象称为"司法信任认知偏移"。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运用CGSS2010和CGSS2012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作为信任对象的司法系统处于"梯度信任"之中,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度介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司法信任认知偏移"现象背后蕴含着东西方文化和体制的差异。另一方面,民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存在阶层分化,具有"反梯度"特征。司法信任度较低的社会中上阶层更多地利用司法资源并掌握网络话语权,使得司法界、法学界在司法实践、社会舆论中接收到大量消极、负面的评价,并将主流舆论误以为民意的主流,从而产生"司法信任认知偏移"。由此文章提出,应理性、系统、全面地理解司法信任现状,而不应被片面的信息所蒙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信任 认知偏移 梯度信任 反梯度信任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戏谑文化冲击下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向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辰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1,共7页
不同于严肃的主流文化,流行于普通网民中的网络文化带有戏谑色彩。戏谑性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大众表现当代中国"文化复调"的独特方式。隐藏的电子文本和娱乐化的语言蕴含了温和的变革目标;默会的戏谑符号隐晦指向了国家权力和道... 不同于严肃的主流文化,流行于普通网民中的网络文化带有戏谑色彩。戏谑性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大众表现当代中国"文化复调"的独特方式。隐藏的电子文本和娱乐化的语言蕴含了温和的变革目标;默会的戏谑符号隐晦指向了国家权力和道德标准两条索引线。网络戏谑文化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现实影响力,为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时代,政府应当直面网络戏谑文化表现的文化复调和网络新精神,重新定位自身的治理角色,实现网络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互动型"角色重构,形成网民大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与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戏谑文化 政府治理 “互动型”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后”一代:性脚本视野中的考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6,共5页
性脚本理论强调人的性发育不仅仅是一个生理成长的过程,更是个人认同和归化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的性文化的过程,而且恰恰是后者才塑造了人各种性行为。在此理论视野内,利用"2006年中国人性观念和性行为调查"数据考察了"80&q... 性脚本理论强调人的性发育不仅仅是一个生理成长的过程,更是个人认同和归化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的性文化的过程,而且恰恰是后者才塑造了人各种性行为。在此理论视野内,利用"2006年中国人性观念和性行为调查"数据考察了"80"后一代性脚本(性观念、性态度和性知识)的代际特征。此外,进一步分析发现,"80后"一代在性脚本上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性脚本 性知识 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山寨文化”的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毛燕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6,91,共4页
"山寨文化"最初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接着又在文化领域内以种种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挑战着主流文化,如山寨电影、山寨明星、山寨新闻联播等。大规模的机械复制技术使艺术具有了相异于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本雅明关于&q... "山寨文化"最初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接着又在文化领域内以种种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挑战着主流文化,如山寨电影、山寨明星、山寨新闻联播等。大规模的机械复制技术使艺术具有了相异于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的睿智判断与乐观估计,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后,在当代语境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寨文化 本雅明 机械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