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机遇 |
刘少杰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2
|
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 |
郭星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9
|
|
3
|
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 |
郑杭生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4
|
权威认同、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选择——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 |
陆益龙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5
|
中国社会学的双重发端 |
刘少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6
|
建构论与社会学研究的新规则 |
陆益龙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7
|
法治意识、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选择--基于2005 CGSS的法社会学分析 |
杨敏
陆益龙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2
|
|
8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社会运行的理性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社会思想研究 |
郑杭生
胡翼鹏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9
|
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图式——以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为例 |
郭星华
邢朝国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10
|
法律执行的社会学模式——对法律援助过程的法社会学分析 |
王晓蓓
郭星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意识形态的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 |
刘少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12
|
寻求理性建构与传统延续的统一--关于20世纪中国农村建设运动经验教训的思考 |
刘少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3
|
司法信任的梯度与反梯度 |
郭星华
郑日强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4
|
乡村居民的阶级意识和阶层认同:结构抑或建构--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
陆益龙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9
|
|
15
|
利益关系分化中的意识形态变迁 |
刘少杰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6
|
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
陆益龙
|
《学习与实践》
|
2009 |
21
|
|
17
|
农户的耕地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
陆益龙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