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63-70,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消除各种刚性制度障碍的同时,也应着力推进城市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多方面需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江苏省太仓市将"三社联动"机制引入农业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消除各种刚性制度障碍的同时,也应着力推进城市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多方面需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江苏省太仓市将"三社联动"机制引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服务之中,探索出了一条"以三社促服务,以协同带融合"的社区服务模式,运用制度先行、重点项目运作、专业服务导向等行动策略,在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质量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太仓的"三社联动"在实践中也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社会力量薄弱、服务内容和覆盖面过窄等一系列问题,有待创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社互动 三社联动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运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郑杭生社会建设思想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迎生 徐向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7,共9页
以社会运行理论为主线,可以对郑杭生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观点、逻辑脉络以及主要影响等做概括的梳理、提炼。郑杭生及其学术团队从社会运行理论视角出发,深刻阐释了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建设的科学意涵、本质属性与... 以社会运行理论为主线,可以对郑杭生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观点、逻辑脉络以及主要影响等做概括的梳理、提炼。郑杭生及其学术团队从社会运行理论视角出发,深刻阐释了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建设的科学意涵、本质属性与深层理念,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关键,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与重点关注对象,社会建设的立足点等,并在准确地把握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不断显现的新特点、新挑战、新趋势的基础上,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指导性、前瞻性的实践主张,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社会建设理论。自20世纪末以来,郑杭生的社会建设思想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政策领域乃至更广的社会层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社会运行 社会建设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被征地农民社会政策建设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迎生 刘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3,共7页
推进被征地农民市民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受城乡二元社会政策体系的影响,被征地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无法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因此,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社会政策建设成为一个时期以来各界关注的焦点。在... 推进被征地农民市民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受城乡二元社会政策体系的影响,被征地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无法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因此,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社会政策建设成为一个时期以来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各地的探索中,江苏省太仓市自21世纪初以来以推进被征地农民市民化为目标、以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政策与城镇整合为方向、通过"土地换保障"等途径,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政策与城镇社会政策的并轨,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这一模式尚未完全定型,其主要问题在于对被征地农民的制度设计公平性不足。借鉴江苏省太仓市经验,我国推进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社会政策建设,应在推动被征地农民就业、推动社会政策定型发展、提升公平性以及坚持政府主导几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被征地农民市民化 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与介入路径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迎生 李文静 +1 位作者 吴咏梅 叶笛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9,共12页
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都具有内在的关联,表明社会工作介入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独特的路径。本文根据对安徽、上海、山西、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农村的实地调查,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路径及模... 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都具有内在的关联,表明社会工作介入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独特的路径。本文根据对安徽、上海、山西、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农村的实地调查,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路径及模式,分析了尚存的各方面问题,可以为加快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服务 新农村建设 需要 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公平·多元·整合:“新医改”的社会政策内涵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迎生 张瑞凯 乜琪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115,共8页
自1978年以来,伴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阶段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社会成员健康水平衰退、卫生领域公平缺失和服务效率低下严重削弱了我... 自1978年以来,伴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阶段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社会成员健康水平衰退、卫生领域公平缺失和服务效率低下严重削弱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面对这一形势,2006年新一轮医改开始启动。"新医改"针对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提出了一整套令人振奋的改革措施,体现了社会政策公益、公平、多元、整合的属性,在扭转市场导向改革对医药卫生领域造成的严重危害、回归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政策属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改 公益 公平 多元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25
6
作者 李迎生 徐向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精准扶贫方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扶贫攻坚的决胜阶段。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表明,反贫困一直是其重点关注并发挥作用的领域之一。显然,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社会工作介入并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我国专... 精准扶贫方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扶贫攻坚的决胜阶段。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表明,反贫困一直是其重点关注并发挥作用的领域之一。显然,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社会工作介入并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虽不长,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实践还很有限,但业已取得了值得总结的经验。当前,针对一个时期以来行政(动员)武反贫困存在的缺陷,科学地界定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功能(角色)定位,检视既往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经验与不足,探讨提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整体效能的系统方案,具有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太仓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迎生 徐向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55-62,70,共9页
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城乡居民平等的社会救助权利,这既是社会政策的核心追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太仓市将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在推进实现城乡统筹并轨的同时建立起更为积极、更具发展性的社... 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城乡居民平等的社会救助权利,这既是社会政策的核心追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太仓市将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在推进实现城乡统筹并轨的同时建立起更为积极、更具发展性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实现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当然,太仓的探索也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分析太仓经验,揭示其深层理念、逻辑与阙如,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城乡统筹发展与制度转型,实现制度的预期目标及推进实现共建共享与新型城镇化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城乡统筹 太仓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服务助力城乡社区自治:主体协同的视角 被引量:26
8
作者 徐向文 李迎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建设力量,志愿服务已渗透到当代中国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社区一直是志愿服务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落脚点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基层社会的民生需求和利益诉求更趋多元... 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建设力量,志愿服务已渗透到当代中国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社区一直是志愿服务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落脚点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基层社会的民生需求和利益诉求更趋多元化、复杂化,对当前中国的基层治理与社区自治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作为一项无偿、公益、利他的事业,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力量的不足,为社区居民在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文化娱乐、身心健康、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贡献应有之力。当前阶段,从主体协同的理念出发,构建城乡社区内部各大主体之间的有序协同机制,理顺志愿服务与基层政府、居(村)委会、专业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居民个人等主体间的地位关系、权责关系,进而促成城乡基层社区由无序管理走向有序自治,正当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协同 社区自治 新常态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增量改革到存量优化:托底性农村医疗福利政策建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向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彻底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已成为当下农村脱贫必须攻克的重大难题。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一方面使农村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与生存安全遭遇风险危机的几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对农村医疗福...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彻底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已成为当下农村脱贫必须攻克的重大难题。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一方面使农村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与生存安全遭遇风险危机的几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对农村医疗福利政策的托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历经十多年的渐进增量型改革,农村医疗福利政策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诸多考验,政策托底能力尚显不足。在经济增速放缓和政策边际效益递减的背景下,必须将政策建设重心由增量改革适时调整为存量优化,更加重视福利供给的结构、效能与质量。从存量优化的思路出发,以精准性和协同性建设为导向,优化农村医疗福利政策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定位,提升政策的托底质量和效能,无疑是当下最为首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社会政策 精准扶贫 医疗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