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LH2中色素分子间的单重激发态能量传递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辉 梁俊 +5 位作者 马菲 苏文杰 王鹏 付立民 艾希成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9-153,共5页
采用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手段观测了在500和800nm激发下高光培养的紫色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Rps).palustris外周捕光天线LH2(HL—LH2)中不同共轭链长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简称Car)和细菌叶绿素α(Bacteriachlorophy... 采用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手段观测了在500和800nm激发下高光培养的紫色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Rps).palustris外周捕光天线LH2(HL—LH2)中不同共轭链长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简称Car)和细菌叶绿素α(Bacteriachlorophyll α,简称BChl α)的特征吸收光谱,光谱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HL—LH2中不同Car分子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单重激发态能量平衡过程,Car分子同时向BChl α分子发生多途径的单重激发态能量传递,B800主要接受来自Car的S2和S1态能量;B850则主要接受来自长共轭链Car(共轭双键数目n=13)的S1态和B800的激发态能量,整个能量传递过程在3~5ps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捕光天线 细菌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激发态能量传递 时间分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紫质中视黄醛超快异构化反应的动态光谱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义室 钟声 +2 位作者 艾希成 胡坤生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菌紫质(BR)光循环中视黄醛超快异构化反应过程.发展了结合全局拟合的奇异值分解(SVD)分析方法,建立了超快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解析了几个重要的中间态I460,J625和K590的物种相关差异光谱(SADS)和...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菌紫质(BR)光循环中视黄醛超快异构化反应过程.发展了结合全局拟合的奇异值分解(SVD)分析方法,建立了超快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解析了几个重要的中间态I460,J625和K590的物种相关差异光谱(SADS)和布居动力学,确定了光致异构化反应过程.同时明确了700nm附近存在的受激荧光来自于弗兰克-康登跃迁态(H中间态)的贡献,其衰减寿命为0.04ps.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H态在超快异构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紫质 超快异构化 奇异值分解 受激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化对聚芴类分子发光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义室 黎静 +5 位作者 艾希成 付亚琴 周建军 李林 薄志山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5-1928,共4页
运用稳态吸收、稳态荧光光谱及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树枝化对聚芴分子的光谱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在1×10-5mol/L四氢呋喃溶液中,非树枝化聚芴和不同代数的树枝化聚芴的稳态吸收和稳态荧光光谱基本一致,表明树枝化不影响... 运用稳态吸收、稳态荧光光谱及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树枝化对聚芴分子的光谱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在1×10-5mol/L四氢呋喃溶液中,非树枝化聚芴和不同代数的树枝化聚芴的稳态吸收和稳态荧光光谱基本一致,表明树枝化不影响聚芴基团的本征电子性质;在薄膜状态下,紧密排列的聚芴分子表现出明显的链间聚集行为.不同代数树枝化聚芴的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状态下的发光为单指数衰减行为,而薄膜状态下的发光为多指数衰减行为,且其发光寿命随树枝化代数增加而增长,表明树枝化基团抑制了邻近的聚芴分子之间能量传递所致的激发态能量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芴 树枝化 能量传递 时间分辨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杂金属多核配合物[Cd_2(CuL)_4(V_4O_(12))]·2CH_3OH·2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以偏钒酸、大环草酰胺配合物CuL(L=2,3-dioxo-5,6,14,15-dibenzo-1,4,8,12-tetraazacyclo-pentadeca-7,13-diene)为共配体,利用液液扩散法设计并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杂金属多核配合物[Cd2(CuL)4(V4O12)].2CH3OH.2H2O(1).通过元素分析、... 以偏钒酸、大环草酰胺配合物CuL(L=2,3-dioxo-5,6,14,15-dibenzo-1,4,8,12-tetraazacyclo-pentadeca-7,13-diene)为共配体,利用液液扩散法设计并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杂金属多核配合物[Cd2(CuL)4(V4O12)].2CH3OH.2H2O(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48 48(17)nm,b=1.331 7(2)nm,c=1.603 0(3)nm,α=93.662(2)°,β=104.084(2)°,γ=107.987(2)°,V=2.041 3(6)nm3,Z=1.其结构为通过大环草酰胺、V4O412-的配位作用构成的中心反对称的十核杂三金属Cd2Cu4V4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草酰胺配合物 钒酸盐 杂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性C_(60)吡咯烷的合成及其水相聚集行为研究
5
作者 张璞 吕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96,共4页
合成了具有C60-憎水基团-亲水基团结构的新双亲性C60吡咯烷分子(TDPF),采用1 H NMR,13C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和TEM的实验方法研究了TDPF在水相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TDPF在水相能够形成纳米球和梭形纳米聚集体;浓度和... 合成了具有C60-憎水基团-亲水基团结构的新双亲性C60吡咯烷分子(TDPF),采用1 H NMR,13C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和TEM的实验方法研究了TDPF在水相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TDPF在水相能够形成纳米球和梭形纳米聚集体;浓度和溶剂对TDPF聚集体形貌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双亲性 聚集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吡啶卟啉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飞 张慧娟 +3 位作者 吴义室 王鹏 艾希成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50-1355,共6页
采用稳态吸收和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5,10,15,20-四[4-(N-甲基吡啶)]卟啉(TMPyP4)与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等4种碱基,以及相应的核苷、核苷酸和单链DNA的结合能力和光谱学性质.... 采用稳态吸收和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5,10,15,20-四[4-(N-甲基吡啶)]卟啉(TMPyP4)与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等4种碱基,以及相应的核苷、核苷酸和单链DNA的结合能力和光谱学性质.研究结果发现,嘌呤与TMPyP4的结合能力比嘧啶的强.对于某一碱基系列,结合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碱基~核苷<核苷酸<单链DNA.时间分辨荧光谱研究发现,除鸟嘌呤外,核酸和TMPyP4复合物的荧光动力学均含有快(1~2ns)和慢(约10ns)两个衰减过程,它们分别是由激基复合体和环境极性对激发态TMPyP4分子的影响所致.单链DNA能诱导TMPyP4产生诱导圆二色信号,而单分子(碱基、核苷、核苷酸)则无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核酸 结合常数 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氮杂薁类衍生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满宇 朱耘玑 +2 位作者 艾希成 孙萌涛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77-2280,共4页
对1,3-二氮杂薁类衍生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的水平上进行了几何构型的全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能量等性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电子跃迁性质,采用二维平面图... 对1,3-二氮杂薁类衍生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的水平上进行了几何构型的全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能量等性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电子跃迁性质,采用二维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来直观表示激发态的性质,研究分子内电子转移特性.跃迁密度矩阵的二维等高线图反映了电子-空穴相干性,三维跃迁密度图反映了跃迁偶极矩的方向和强度,三维电荷差异密度图说明了激发过程中分子内电子转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氮杂薁 分子内电子转移 跃迁密度 电荷差异密度 电子-空穴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M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溶剂效应
8
作者 苏文杰 姚宜山 +5 位作者 李满宇 谭回 付立民 艾希成 王雪松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5-359,共5页
考察了以三苯胺基为给电子基团的4种不同DCM衍生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单光子光物理性质(基态和激发态永久偶极矩差、光学跃迁偶极矩以及跃迁能量等),并利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考察了溶剂对其双光子吸收截面(δtp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CM衍... 考察了以三苯胺基为给电子基团的4种不同DCM衍生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单光子光物理性质(基态和激发态永久偶极矩差、光学跃迁偶极矩以及跃迁能量等),并利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考察了溶剂对其双光子吸收截面(δtp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CM衍生物的光学跃迁具有显著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不同末端取代基主要影响其稳态光谱性质,而分支结构数目主要影响其双光子吸收截面.研究结果还发现,双光子吸收截面随分子结构的变化趋势符合双能级模型,拉电子基团为丙二腈和1,3-茚二酮的DCM衍生物的δtpa随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吸收 溶剂效应 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