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比较法重思:中国道路与解释原理 被引量:73
1
作者 丁晓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6,共14页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表面与形式上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高度相似,但并非后者的翻版,二者在法律性质、立法目的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别。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具有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文化渊源,其风险防范以人格与身份为核心,而我国...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表面与形式上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高度相似,但并非后者的翻版,二者在法律性质、立法目的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别。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具有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文化渊源,其风险防范以人格与身份为核心,而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则更加具有实用主义的特点,其保护的法益包括了人格与人身财产安全等多项权益。而中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虽存在重大差异,但也存在若干共同点。《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借鉴欧美立法的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解释与适用这部法律,应坚持实用主义、风险规制、公私法合作治理、场景化适用等解释原理,从而创造出为全球个人信息保护贡献落地实施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 人格尊严 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开放银行数据共享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东 程向文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14,共14页
金融科技的兴起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融合金融支付、投资理财、资金借贷等功能为一体,以向第三方赋能、共享数据为核心的开放银行应运而生。然而,在金融数据资产监管与治理上,却缺乏顶层标准... 金融科技的兴起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融合金融支付、投资理财、资金借贷等功能为一体,以向第三方赋能、共享数据为核心的开放银行应运而生。然而,在金融数据资产监管与治理上,却缺乏顶层标准设计和规则研究。为探究开放银行数据共享机制和合规路径,本文以竞争法思路论证共享的必要性,并通过借鉴欧盟、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监管体系,结合国情实际,遵循市场驱动而非强制性开放的发展路径,对实践中已有的开放实例,从监管与治理两个角度出发,以制度和技术为双轨,对反垄断、数据权属、API技术、第三方授权等内容进行标准厘定,对各方主体责任的认定加以规范;同时,在技术方面引入监管科技和"共票"治理,构建开放银行的运作与监管机制,以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监管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银行 数据共享 数据统合 监管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据垄断:大数据视野下反垄断的法理思考 被引量:80
3
作者 丁晓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23,共16页
大数据对传统反垄断理论在法理层面提出了挑战,数据垄断需要重新思考市场力量判断、必要设施原理与消费者保护问题-通过对大数据的特征与反垄断理论进行法理层面的分析。首先,大数据对企业市场力量或垄断地位的强化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 大数据对传统反垄断理论在法理层面提出了挑战,数据垄断需要重新思考市场力量判断、必要设施原理与消费者保护问题-通过对大数据的特征与反垄断理论进行法理层面的分析。首先,大数据对企业市场力量或垄断地位的强化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企业的所涉及的平台类型、网络效应特征、多宿主等情况来分类分析。其次,法律可以结合不同数据的类型,促进数据的合理共享流通。最后,数据隐私保护可能构成反垄断议题,但应避免将数据收集增加简单等同于产品质量下降。应注意数据隐私保护与反垄断制度的分工与配合,法律不应过多依赖反垄断法解决数据隐私保护,但可以将数据隐私保护作为衡量企业市场力量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垄断 大数据 市场力量 必要设施 隐私保护 平台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公私法融合保护的多维解读 被引量:45
4
作者 丁晓东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4-25,共12页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多个层面呈现了公私法融合特征。其法律渊源同时包括宪法与民法;其调整关系为持续性不平等的处理关系;其保护群体同时囊括个体与群体;其保护法益兼具公益与私益;其告知同意制度具有合同的表面特征,但与合同具有本质...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多个层面呈现了公私法融合特征。其法律渊源同时包括宪法与民法;其调整关系为持续性不平等的处理关系;其保护群体同时囊括个体与群体;其保护法益兼具公益与私益;其告知同意制度具有合同的表面特征,但与合同具有本质性区别;其损害救济需要面对大规模、微型、不确定性的伤害,与违约责任和侵权救济具有很大区别;其监管采取了合作治理模式,很多措施介于政府监管与自我规制之间。公私法本身是一种人为想象,其二元划分也并非历史必然。从公私法融合的角度出发,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研究,而且可以为传统公法与私法提供新的制度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公法 私法 民法 宪法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bra:数字货币型跨境支付清算模式与治理 被引量:31
5
作者 杨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7,共7页
美国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牵头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实际上构成一种新的跨境支付工具。通过在不同国家的参与节点及建立的相应虚拟账户,Libra可以构建一种自我清算的跨境支付体系,规避相应国家金融监管。Libra以其币值稳定机制对于一些... 美国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牵头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实际上构成一种新的跨境支付工具。通过在不同国家的参与节点及建立的相应虚拟账户,Libra可以构建一种自我清算的跨境支付体系,规避相应国家金融监管。Libra以其币值稳定机制对于一些国家相对不稳定的法定货币形成一定优势,可能威胁一国金融稳定和货币主权。特别是,Libra还对中国非银行支付的产业地位造成了一定竞争性冲击。为因应数字货币型跨境支付清算工具之风险,应变革我国跨境支付及数字货币治理体系,改变管制型监管之窠臼,放松数字货币发展渠道,构建沙盒式监管机制,促进科技驱动型监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LIBRA 监管科技 共票跨境支付清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标准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品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8,F0003,共14页
最高人民法院修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3、94条对电子证据真实性的认定作了重要的规则建设。加深理解该"电子证据真实性专条"的创设价值,应当透过有关规则的软性指引层面看到硬性标准层面。从文本表述来看,其... 最高人民法院修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3、94条对电子证据真实性的认定作了重要的规则建设。加深理解该"电子证据真实性专条"的创设价值,应当透过有关规则的软性指引层面看到硬性标准层面。从文本表述来看,其融推理性标准、推定性标准和认知性标准于一体,形成关于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真伪的"三合一"标准体系。从比较视野来看,中国设立的电子证据真实性标准既有对国际组织标准的援引,更有对有关国家标准的暗合。为了促进该标准体系的有效运用,我国有必要对各具体标准进行要素化提炼,对"综合判断""正常业务记录的推定"等疑难标准进行补正性疏议;还应结合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及规律进行必要的优化,包括将实践中"印证法"等特色做法纳入推理性标准、积极扩大各种推定性标准的适用以及适当限缩"经由公证的司法认知"标准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证据 真实性指引 真实性标准 正常业务记录 平台存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