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髓与我国刑罚体系的补正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小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40,259,共11页
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宽严互补及宽严交融。为了全面系统地贯彻这一基本刑事政策,我国《刑法》仍需予以宽严兼顾及轻重包容的刑罚补正体系。具体包括:增设财产刑的主刑,扩展资格刑的内容;提高有期徒刑的刑期,建立... 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宽严互补及宽严交融。为了全面系统地贯彻这一基本刑事政策,我国《刑法》仍需予以宽严兼顾及轻重包容的刑罚补正体系。具体包括:增设财产刑的主刑,扩展资格刑的内容;提高有期徒刑的刑期,建立无期徒刑缓刑制度,进一步完善死刑制度;构建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双轨处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刑罚体系补正 《刑法》 主刑 附加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研究: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1
2
作者 田宏杰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刑民交叉案件是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共存于一案的案件,以解决同一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为依归。因而刑民交叉案件的办理,既要以同一法律事实为前提,又应以同一法律关系为必要。规范冲突范式和目的冲突范式从抽象的法秩序统一层面... 刑民交叉案件是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共存于一案的案件,以解决同一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为依归。因而刑民交叉案件的办理,既要以同一法律事实为前提,又应以同一法律关系为必要。规范冲突范式和目的冲突范式从抽象的法秩序统一层面提出的“排除冲突”标准,有失空泛、笼统,既不能信服地回答规范冲突之问,也不能有效地开出目的冲突解决之方。只有立足于刑法与其前置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具体规范关系,秉持“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刑事犯罪的生成与认定机理,才能为刑民交叉问题的解决另辟理论路径,进而捍卫刑法的保障法定位,实现刑法的谦抑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交叉 冲突范式 规范关系 定罪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犯罪类型的波动特征及其原因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小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4-239,288,共17页
统计数据表明,伴随着持续的社会转型,中国犯罪类型的结构呈现出危害公共安全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比重趋于增强的态势。究其原因,与公职懈怠、制度落空等治理漏洞不无关系。治理漏洞不仅有损于公共利益,而且忽视了相关群众的期待,... 统计数据表明,伴随着持续的社会转型,中国犯罪类型的结构呈现出危害公共安全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比重趋于增强的态势。究其原因,与公职懈怠、制度落空等治理漏洞不无关系。治理漏洞不仅有损于公共利益,而且忽视了相关群众的期待,易于动摇他们的道德信念,甚至会引发某些深感因治理漏洞而致自身利益受损者的强烈不满,从而发生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因此引发的犯罪也可谓是一种“涉众失范型犯罪”。制度规范对权力的控制不够严格是治理漏洞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避免治理漏洞须要强健制度规范的机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转型 犯罪类型结构 治理漏洞 涉众失范型犯罪 制度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权刑法保护: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宏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8,共12页
作为2020年《民法典》最具中国特色的部分,人格权编不仅彰显了法典化的中国成文法优势,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基因编辑、深度伪造、性骚扰不仅与人格权保护息息相关,更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刑事治理提出了挑战。唯有立足于中国特... 作为2020年《民法典》最具中国特色的部分,人格权编不仅彰显了法典化的中国成文法优势,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基因编辑、深度伪造、性骚扰不仅与人格权保护息息相关,更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刑事治理提出了挑战。唯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刑法与前置民商法或行政法的规范关系,秉持“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犯罪治理机制,同步推进以下两个层面的完善,才能实现人格权保护的公私法共治,进而共建生物信息技术时代的人格权法律保护体系:一是夯实前置法保护的规范基石,加快推进人格权保护的基础法律体系建设;二是恪守刑事法保护的谦抑之义,科学调适刑事立法扩张和刑事司法限缩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刑法保护 基因编辑 深度伪造 性骚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前犯罪动态及其社会安全启示的实证考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小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不仅刑事犯罪总的犯罪率呈现阶位攀高的走势,而且具体犯罪类型的犯罪率也多呈现上升的态势。近年来,刑事犯罪内部结构呈现出侵财犯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犯罪所占比重逐步缩小,而针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 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不仅刑事犯罪总的犯罪率呈现阶位攀高的走势,而且具体犯罪类型的犯罪率也多呈现上升的态势。近年来,刑事犯罪内部结构呈现出侵财犯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犯罪所占比重逐步缩小,而针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所占比重日渐增大的态势。当代中国社会犯罪率的明显增长,其核心原因在于意识观念和社会分层的失衡造成的社会紧张,尤其是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规范来化解这种紧张。而侵犯公共社会犯罪比重的不断增大,则折射出社会矛盾的焦点越来越向着公众社会这个目标聚集,也表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犯罪现象的一种独特症候,其形成与公职腐败所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动态 犯罪结构 社会反常 公职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