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章程、大学组织与基本权利保障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5-72,93,共9页
大学章程主要解决大学内部的组织问题,攸关教师的学术自由、学生的学习自由、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大学中其他人员的劳动权等多项基本权利。基于基本权利组织保障的理念,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在大学组织设计中考虑到不同类型成员... 大学章程主要解决大学内部的组织问题,攸关教师的学术自由、学生的学习自由、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大学中其他人员的劳动权等多项基本权利。基于基本权利组织保障的理念,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在大学组织设计中考虑到不同类型成员的参与。依据对大学成员以及大学事务的精确划分,通过对不同的大学组织及其内部的人员比例和表决权比例等的适当设置,方能保障教师在学术事务上的突出决定权,避免学术自由受到压抑,同时保障其他主体的其他基本权利诉求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程 大学组织 基本权利的组织保障 学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与社会稳定的博弈和平衡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昌庚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4期66-75,共10页
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是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不仅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内在负面影响,而且还将面... 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是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不仅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内在负面影响,而且还将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外在负面影响,包括中央权威问题、民族问题和台湾问题。政治制度化水平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结合现实国情,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合理设计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的改革路径,尽可能将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的成本与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政治民主化 社会转型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的纵深发展探析——一种文本性的解读
3
作者 吕世伦 金若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1,共7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未来法治建设,不仅提出指导思想,还相应地作出精密的实施安排。在立法方面,其所强调的科学立法,既包括逻辑科学立法也包括社会科学立法。在要求民主立法的同时,也需要顾及到立法的专业化。在行政执法方面,对行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未来法治建设,不仅提出指导思想,还相应地作出精密的实施安排。在立法方面,其所强调的科学立法,既包括逻辑科学立法也包括社会科学立法。在要求民主立法的同时,也需要顾及到立法的专业化。在行政执法方面,对行政权的制约是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在司法方面,要实现在依法和公正精神指引下的独立审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届三中全会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行政 依法独立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定主义及其当代命运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圣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是物权法定主义之要义。但是,物权法定主义过于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故对物权法定主义应采取缓和态度。物权法定主义之"法"应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能依习惯...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是物权法定主义之要义。但是,物权法定主义过于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故对物权法定主义应采取缓和态度。物权法定主义之"法"应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能依习惯创设物权;物权法定的内容仅包括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禁止类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定主义 类型强制 类型固定 习惯法 非典型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力救济考 被引量:31
5
作者 范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0,共6页
私力救济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与自力救济的概念既有区别,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整合。在现代社会,尽管私力救济曾受到国家的压制和社会的否认,但仍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调整机制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私力救济的存在具有合法、违法及... 私力救济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与自力救济的概念既有区别,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整合。在现代社会,尽管私力救济曾受到国家的压制和社会的否认,但仍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调整机制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私力救济的存在具有合法、违法及介于二者之间等不同状态,并由此拥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功能。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私力救济亦十分活跃,国家应充分重视其实际作用,将其纳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范围并加以适度的法律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力救济 自力救济 纠纷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中“交付”的体系解释及其相关疑难问题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我国《物权法》针对动产物权变动采取了债权合意+交付的模式。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交付"在物权法中原则上指现实交付,其他替代交付为拟制交付,善意取得要件中的交付主要是指现实交付。间接占有是拟制交付的基础,在非法占... 我国《物权法》针对动产物权变动采取了债权合意+交付的模式。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交付"在物权法中原则上指现实交付,其他替代交付为拟制交付,善意取得要件中的交付主要是指现实交付。间接占有是拟制交付的基础,在非法占有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发生拟制交付,而占有改定不能作为动产物权设立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付 现实交付 拟制交付 物权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改革开放 借鉴国际惯例 完善我国民事和经济立法体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史际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5-10,共6页
本文认为,一国的法律体系在根本上是由该国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而其形成也包含着立法者和法学家的主观因素。设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框架,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大陆法系国家及我国关于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划分的主... 本文认为,一国的法律体系在根本上是由该国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而其形成也包含着立法者和法学家的主观因素。设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框架,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大陆法系国家及我国关于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划分的主流学说为主导,同时以英美法的概念和制度作为补充和参考。本文还对完善直接和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指出前者主要是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后者则大体上包括民(商)法、经济法、环境保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立法 经济立法 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学类型性考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小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132,共6页
有组织犯罪俗称黑社会犯罪,是一种以国中之"国"的组织形式为承载的独特犯罪类型。同时,有组织犯罪与同样有着庞大组织背景的恐怖主义犯罪也有着重大区别。有组织犯罪的这种独特性,缘于其在犯罪学意义上罪因机制的独特类型性。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犯罪学类型性 恐怖主义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影响及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1-424,共4页
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而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影响深远。比较其他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反思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亟须若干改进措施,以化解由于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就... 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而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影响深远。比较其他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反思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亟须若干改进措施,以化解由于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就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就业 就业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的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景文 《新视野》 CSSCI 2000年第6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全球化 法律全球化 克林顿主义 WTO 法律移植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与资产证券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佳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物权法作为主要调整有形财富的基本法律,其实施必然对资产证券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说,所有权制度构成一切交易关系的前提,担保物权制度成为资产证券化操作的坚实保障,物权制度有关原理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信托制度具有积极功... 物权法作为主要调整有形财富的基本法律,其实施必然对资产证券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说,所有权制度构成一切交易关系的前提,担保物权制度成为资产证券化操作的坚实保障,物权制度有关原理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信托制度具有积极功用,而物权登记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等对于证券权利的界定和转让等都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物权 担保物权 债权转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司法改革目标述论
12
作者 陈卫东 方振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学界对于司法改革的动因以及司法改革终极目标的研究,都还停留在制度层面。笔者提出,最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改革的直接目标;根本目标包含直接目标,而直接目标是根本目标的一部分,两者是... 学界对于司法改革的动因以及司法改革终极目标的研究,都还停留在制度层面。笔者提出,最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改革的直接目标;根本目标包含直接目标,而直接目标是根本目标的一部分,两者是包涵与被包涵的关系。在司法改革的不同阶段中,直接目标的确立取决于实现根本目标的需要,根本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直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根本目标 直接目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研究
13
作者 吴宏伟 尹相允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反垄断法目标实现过程中,在受害人的救济方面,国家机关的反垄断执法亦存在一些弱点。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允许受害人通过反垄断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诉讼,来维护自身权利,其目的在于给予受害人及时充分补偿,促进私人诉讼,... 反垄断法目标实现过程中,在受害人的救济方面,国家机关的反垄断执法亦存在一些弱点。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允许受害人通过反垄断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诉讼,来维护自身权利,其目的在于给予受害人及时充分补偿,促进私人诉讼,以推动反垄断法目标的实现,即受害人的竞争权利保护与违法行为的抑制。本文在借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立法或执法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 损害赔偿 私人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法正义观的转向--以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背景的考察
14
作者 叶传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为了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法的正义观应当在一些重要方面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本文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正义观和在当前盛行的效率正义观为参照,提出了当代法的转向的立足点和基本方向,即应当超越阶级至上... 为了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法的正义观应当在一些重要方面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本文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正义观和在当前盛行的效率正义观为参照,提出了当代法的转向的立足点和基本方向,即应当超越阶级至上主义的正义观、经济效率正义观、国家主义中心的正义观、权贵中心主义的正义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的价值 正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