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宪法”的中国道路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旭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0-176,共7页
"五四宪法"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初步开创了一条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影响下构建新中国宪法秩序的道路。这条中国道路将国家的正当性建立在一种非契约论的基础上,赋予了宪法特定的伦理内涵;这条道路还回答了新中国从何处而来... "五四宪法"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初步开创了一条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影响下构建新中国宪法秩序的道路。这条中国道路将国家的正当性建立在一种非契约论的基础上,赋予了宪法特定的伦理内涵;这条道路还回答了新中国从何处而来,向何处而去的问题;并为远景目标设定了具体阶段的历史任务,进而为完成历史任务开创了弹性的权威主义治理格局。这些建构中国自身宪法秩序的努力不仅贡献了不同于西方的立宪主义模式,也深刻影响了今天八二宪法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国家任务 国家治理 宪法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与社会稳定的博弈和平衡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昌庚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4期66-75,共10页
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是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不仅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内在负面影响,而且还将面... 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是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不仅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内在负面影响,而且还将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外在负面影响,包括中央权威问题、民族问题和台湾问题。政治制度化水平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结合现实国情,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合理设计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的改革路径,尽可能将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的成本与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政治民主化 社会转型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定主义及其当代命运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圣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是物权法定主义之要义。但是,物权法定主义过于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故对物权法定主义应采取缓和态度。物权法定主义之"法"应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能依习惯...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是物权法定主义之要义。但是,物权法定主义过于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故对物权法定主义应采取缓和态度。物权法定主义之"法"应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能依习惯创设物权;物权法定的内容仅包括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禁止类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定主义 类型强制 类型固定 习惯法 非典型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中“交付”的体系解释及其相关疑难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我国《物权法》针对动产物权变动采取了债权合意+交付的模式。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交付"在物权法中原则上指现实交付,其他替代交付为拟制交付,善意取得要件中的交付主要是指现实交付。间接占有是拟制交付的基础,在非法占... 我国《物权法》针对动产物权变动采取了债权合意+交付的模式。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交付"在物权法中原则上指现实交付,其他替代交付为拟制交付,善意取得要件中的交付主要是指现实交付。间接占有是拟制交付的基础,在非法占有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发生拟制交付,而占有改定不能作为动产物权设立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付 现实交付 拟制交付 物权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影响及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1-424,共4页
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而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影响深远。比较其他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反思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亟须若干改进措施,以化解由于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就... 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而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影响深远。比较其他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反思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亟须若干改进措施,以化解由于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就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就业 就业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与资产证券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石佳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物权法作为主要调整有形财富的基本法律,其实施必然对资产证券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说,所有权制度构成一切交易关系的前提,担保物权制度成为资产证券化操作的坚实保障,物权制度有关原理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信托制度具有积极功... 物权法作为主要调整有形财富的基本法律,其实施必然对资产证券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说,所有权制度构成一切交易关系的前提,担保物权制度成为资产证券化操作的坚实保障,物权制度有关原理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信托制度具有积极功用,而物权登记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等对于证券权利的界定和转让等都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物权 担保物权 债权转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法领域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明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7期96-102,共7页
我国检察院在现行民事法领域中具有违背法理的功能定位,并在维护公益方面存在着功能缺失。通过考察国外检察机关维护公益之功能界定,本文认为在民事法领域,检察院应当通过提起或参与民事公益诉讼来维护公益,作为公益维护者其在民事诉讼... 我国检察院在现行民事法领域中具有违背法理的功能定位,并在维护公益方面存在着功能缺失。通过考察国外检察机关维护公益之功能界定,本文认为在民事法领域,检察院应当通过提起或参与民事公益诉讼来维护公益,作为公益维护者其在民事诉讼中是形式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院 公共利益 民事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法正义观的转向--以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背景的考察
8
作者 叶传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为了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法的正义观应当在一些重要方面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本文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正义观和在当前盛行的效率正义观为参照,提出了当代法的转向的立足点和基本方向,即应当超越阶级至上... 为了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法的正义观应当在一些重要方面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本文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正义观和在当前盛行的效率正义观为参照,提出了当代法的转向的立足点和基本方向,即应当超越阶级至上主义的正义观、经济效率正义观、国家主义中心的正义观、权贵中心主义的正义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的价值 正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