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刑事涉案财产处置中的实体法问题 |
时延安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2
|
论刑事诉讼原则的立法体系 |
魏晓娜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从权力主导到权利本位: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之完善 |
陈卫东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中国自主犯罪论体系的建构:双层多阶犯罪论体系的理念与构造 |
张小虎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刑事诉讼中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问题研究 |
程雷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8
|
|
|
6
|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与特征 |
戴玉忠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7
|
从工具法到保障法:刑事诉讼法的功能转型 |
魏晓娜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
8
|
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界定与辨析 |
谢望原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9
|
中国死缓制度的三维考察 |
高铭暄
徐宏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
10
|
交叉式法条竞合关系下的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基于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一体化视角的思考 |
付立庆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
11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髓与我国刑罚体系的补正 |
张小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0
|
|
|
12
|
庭前会议制度之功能“缺省”与“溢出”—以审判为中心的考察 |
魏晓娜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6
|
|
|
13
|
刑事诉讼案外人异议制度的规范阐释与困境反思 |
李奋飞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4
|
|
|
14
|
从“捕诉一体”到“侦诉一体”:中国侦查控制路径之转型 |
魏晓娜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6
|
|
|
15
|
智能教育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研究 |
田宏杰
龚奥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20 |
41
|
|
|
16
|
刑民交叉研究: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
田宏杰
|
《交大法学》
CSSCI
|
2023 |
22
|
|
|
17
|
中国传统御史监察制度的反思 |
赵晓耕
刘盈辛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
18
|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框架内外的思考 |
魏晓娜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
19
|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犯罪类型的波动特征及其原因 |
张小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20
|
情节加重犯研究 |
肖中华
|
《法治研究》
|
2012 |
6
|
|